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鲁山县中医院第九章环境风险分析环评报告.doc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鲁山县中医院第九章环境风险分析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鲁山县中医院第九章环境风险分析环评报告.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环境风险分析9.1风险评价的目的环境风险分析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9.2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的要求,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级别划分依据见表9-1。表9-1 评价工作级别划分 物质分类项目剧毒危险性物质一般毒性危险物质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
2、爆炸危险性物质重大危险源一二一一非重大危险源二二二二环境敏感地区一一一一本次评价根据工程对环境存在的潜在风险影响以及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中评价等级的划分原则,将本次评价工作级别确定为二级,即本次评价对可能的事故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进行定性分析,并提出防范、应急和减缓措施。9.3评价范围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相关要求,二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应不低于3km范围,本次风险评价确定评价范围为厂址周围3km区域。9.4风险识别本项目不设传染科,病人类型单一,致病微生物交叉传染风险较小,本项目主要危险源有:(1)医疗废水处理设施事故状态下的排放,可能对区域水域造成
3、污染。(2)医疗废物在收集、贮存、运送过程中的存在的风险。本评价主要对医院营运期间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及事故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的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9.5项目医疗废水事故排放风险分析9.5.1项目医疗废水排放情况该项目建成营运后废水主要分为医院病区废水和其他废水,其中医院病区废水主要是门诊、急诊、病房、化验/检验室、手术室等科室等处排出的生活废水和医疗废水;其它废水主要有医院办公区的生活污水、洗衣房废水、食堂污水等,废水总排放量为180.25m3/d,65791.25m3/a,废水进入污水处理站进行生化处理并消毒后,符合
4、医疗机构水污染排放标准(GB18466-2005)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的排放标准后,排入尧山大道市政污水管网,最终进入鲁山县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本项目污水处理站调节池、厌氧池、生化接触氧化池、沉淀池、消毒接触池两座、接触池均设置两座,每组负荷50%,可确保一座设施在维护或检修时,废水仍可得到处理,不出现事故排放。在鲁山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不能如期投入营运的情况下,医院处理达标的废水经尧山大道污水管网排入南城壕。由于本项目污水经院区二级生化污水站处理后,出水可以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中排放标准,对地表水体影响不大。9.5.2项目医疗废水处
5、理过程中的事故因素医疗废水处理过程中的事故因素为操作不当或处理设施失灵,废水不能达标排放。医院污水可能沾染病人的血、尿、便,或受到粪便、传染性细菌和病毒等病原性微生物污染,具有传染性,可以诱发疾病或造成伤害。含有悬浮固体、BOD、COD和动植物油等有毒、有害物质和多种致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它们在环境中具有一定的适应力,有的甚至在污水中存活较长,危害性较大。化验/检验过程产生污水含有重金属、消毒剂、有机溶剂等,部分具有致癌、致畸或致突变性,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等特征,不经有效处理会成为一条疫病扩散的重要途径和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并对环境有长远影响,排放的废水将会导致环境污染
6、事故。过多的余氯、大肠杆菌排放水体,影响附近的水环境质量。9.5.3事故应急措施为避免事故的发生,提出事故防范的措施和对策:(1)项目设计污水处理站配套两套污水处理设施,各承担50%的处理负荷。可确保在一套设备出现故障时,另一套设备仍然能够运行,(2)废水处理系统均采用双回路供电,水泵设计应考虑备用,机械设备采用性能可靠的优质产品。(3)加强与重点污染源的联系,及时获知其可能的超标排放和事故排放的信息,并针对实际情况调整废水处理系统运行参数,确保废水达标排放。(4)严格控制对微生物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量,严禁将化学药品直接随下水道排入本系统,设置针对性的专项监测项目,以保障废水中微生物的正常生长
7、。(5)如因停电或其它机械运转事故而使废水处理时效,则应从加强操作管理和设备保养方面来防范。(6)加强对废水处理系统日常管理,加强生产中的监测,避免或减少污泥膨胀发生。(7)监理应急事故处理小组,负责事故的处理和日常预防措施的执行监督。9.5.4二氧化氯生产装置本项目采用电解法制备二氧化氯,原理:电解法二氧化氯发生器是采用隔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其产生的消毒剂属混合的二氧化氯,双氧水,氯气和臭氧等复合强氧化剂。在二氧化氯制备过程中仅适用饱和食盐水,不具有危险性,电解法不使用盐酸,减少了储存风险。(1)二氧化氯理化性质二氧化氯不燃,具有强氧化性。在常温下为黄绿色的气体,在更低温度下则呈现液态,液态
8、或气态的二氧化氯都不稳定,易挥发,易爆炸,但二氧化氯的水溶液相对稳定。其分子量为67.54,沸点11,熔点-59,在水中不水解,不与有机物结合生产三氯甲烷等致癌物质,因此也被称为不致癌的消毒剂。二氧化氯分子具有明显的氯氧双键特征,该双键中的氧极不稳定,容易释放出新生态原子氧,新生态原子氧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2)健康危害性二氧化氯具有强烈刺激性。接触后主要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吸入高浓度可发生肺水肿,能致死。皮肤接触或摄入高浓度溶液,可引起强烈刺激和腐蚀。长期接触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3)风险控制措施项目采用二氧化氯发生器制作二氧化氯,在制作过程中,氯气产生量很少,而且制作的气体不在厂区存放,直
9、接投加到水中,一般不会发生泄漏。二氧化氯发生器设备上配套安装有二氧化氯泄漏浓度报警器,该报警器采用高精度传感器作为检测元件,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轻微泄露没有什么危害,室内通风散气,关掉设备阻止即可。在设备的运转过程中可将头结点的压力调小一点,不容易发生泄漏。9.6医疗固废在收集、贮存、运送过程中的风险分析9.6.1医疗固废未经处理产生的危害影响医疗废物中可能存在传染性病菌、病毒、化学污染物等有害物质,由于医疗废物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污染等特征,其病毒、病菌的危害性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倍,且基本没有回收再利用的价值。在国外,医疗废物被视为“顶级危险”和“致命杀手”。 据
10、检测,医疗废物中存在着大量的病菌、病毒等,如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在未经浓缩的样品中为7.42%,医疗废物的阳性率则高达8.9%。有关资料证实,医疗废物引起的交叉感染占社会交叉感染率的20%。医疗废物残留及衍生的大量病菌是十分有害有毒的物质,如果不经分类收集等有效处理的话,很容易引起各种疾病的传播和蔓延。9.6.2医疗固废的防范措施医疗废物的极大危害性,该项目在收集、贮存、运送医疗废物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为保证项目产生的医疗废物得到安全处置,使其风险减少到最小程度,而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应具体采取如下的措施进行防范。9.6.2.1应对项目产生的医疗废物进行科学的分类收集科学的分类是消
11、除污染、无害化处置的保证,要采用专用容器,明确各类废弃物标识,分类包装,分类堆放,并本着及时、方便、安全、快捷的原则,进行收集。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是不能混合收集;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当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对于盛装医疗废物的塑料包装袋应当符合下列规格:(1)黄色700550mm塑料袋:感染性废物;(2)红色700550mm塑料袋:传染性废物;(3)绿色400300mm塑料袋:损伤性废物;(4)红色400300mm塑料袋:传染性损伤
12、性废物。而盛装医疗废物的外包装纸箱应符合下列要求: (1)印有红色“传染性废物”600400500mm纸箱;(2)印有绿色“损伤性废物”400200300mm纸箱;(3)印有红色“传染性损伤性废物”600400500mm纸箱。 项目产生的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由检验科、病理科等产生单位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当由药剂科交由专门机构处置;批量的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应当由设备科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对感染性废物必须采取安全、有效、经济的隔离和处理方法。
13、操作感染性或任何有潜在危害的废物时,必须穿戴手套和防护服。对有多种成份混和的医学废料,应按危害等级较高者处理。感染性废物应分类丢入垃圾袋,还必须由专业人员严格区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废物,一旦分开后,感染性废物必须加以隔离。根据有关规定,所有收集感染性废物的容器都应有“生物危害”标志。有液体的感染性废料时,应确保容器无泄漏。 所有锐利物都必须单独存放,并统一按医学废物处理。收集锐利物日包装容器必须使用硬质、防漏、防刺破材料。针或刀应保存在有明显标记、防泄漏、防刺破的容器内。处理含有锐利物品的感染性废料时应使用防刺破手套。 另外,有害化学废物不能与一般废物、无害化学废物或感染性废物相混合。稀释通常不
14、能使有害化学废物的毒性减低。有害化学废物在产生后应分别收集、运输、贮存和处理;必需混合时,应注意不兼容性。为保证有害废料在产生、堆集和保存期间不发生意外、泄漏、破损等,应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如:通风措施、相对封闭及隔离系统、安全措施、防火措施和安全通道。在化学废料的产生、处理、堆集和保存期间,对其包装及标签要求如下:根据废物种类使用废物容器、使用“有害废物”的标签或标记、在任何时候都确保废物容器的密闭性。采用有皱的包装材料包装易碎的玻璃和塑料制品,在包装中同时加入吸附性材料。9.6.2.2医疗废物的贮存和运送本项目应当建立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垃圾暂存间设置于院
15、区病房楼西南角,医疗废物周转桶由平顶山市保德利医疗废物处置有限公司免费提供。由于在医疗废物储存过程中,会有恶臭产生,应按照医疗废物委托处置合同书要求,由平顶山市保德利医疗废物处置有限公司专用车辆收集,隔天收拉一次,严禁院区长时间存放。恶臭强度和垃圾中有机物腐烂程度有很大关系,其中主要污染物为硫化氢、三甲胺、甲硫醇以及氨等。臭味有害于人体健康,恶臭对人的大脑皮层是一种恶性刺激,长期呆在恶臭环境里,会使人产生恶心、头晕、疲劳、食欲不振等症状。恶臭环境还会使某些疾病恶化。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的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达到以下要求:(1)暂时贮存场所须满足医疗废物贮存间规定要求,设置面积20m2。(
16、2)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和生活垃圾存放场所,方便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及运送工具、车辆的出入;该项目贮存场所应设在项目西南角处,符合上述要求。(3)有严密的封闭措施,设专(兼)职人员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4)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易于清洁和消毒;避免阳光直射。(5)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6)暂时贮存病理性废物,应当具备低温贮存或者防腐条件。对于感染性废料和锐利废物,其贮存地应有“生物危险”标志和进入管理限制,且应位于产生废物地点附近。同时感染性废物和锐利废物的贮存应满足以下要求。(1)保证包装内容物不暴
17、露于空气和受潮。(2)保存温度及时间应使保存物无腐败发生,必要时,可用低温保存,以防微生物生长和产生异味。(3)贮存地及包装应确保内容物不成为鼠类或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4)贮存地不得对公众开放。医疗废物转交出去后,应当对暂时贮存地点、设施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对于医疗固体废物,禁止将其在非收集、非暂时贮存地点倾倒、堆放;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和生活垃圾;禁止在内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在转交及运送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 第5号)中相关规定: 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每转移一车同类危险废物,应当填写一份联单。 每车有多类危险废物的,应当按每一类危险废物
18、填写一份联单。 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应当如实填写联单中产生单位栏目,并加盖公章,经交付危险废物运输单位核实验收签字后,将联单第一联副联自留存档,将联单第二联交移出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联单第一联正联及其余各联交付运输单位随危险废物转移运行。 危险废物运输单位应当如实填写联单的运输单位栏目,按照国家有关危险物品运输的规定,将危险废物安全运抵联单载明的接受地点,并将联单第一联、第二联副联、第三联、第四联、第五联随转移的危险废物交付危险废物接受单位。 危险废物接受单位当按照联单填写的内容对危险废物核实验收,如实填写联单中接受单位栏目并加盖公章。 接受单位应当将联单第一联,第二联副联自接受危险废物之日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影响评价 报告 公示 鲁山县 中医院 第九 环境 风险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24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