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面小康理论征文范文.doc
《2020年全面小康理论征文范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全面小康理论征文范文.doc(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0年全面小康理论征文范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载着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经过长期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我们就要取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胜利。今天整理了2020年全面小康理论征文范文5篇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全面小康理论征文范文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确立的重大历史任务,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鲜明标志。这是在系统总结建党90多年、执政60多年、改革开放 30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党作出的战略选择和庄严承诺。现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年,无论是理论准备还是实践进程,都需要我们予以正确把握。小康社会的本质涵义
2、及评价体系小康社会的本质涵义。国际上对小康或小康社会没有明确的定义和标准,小康社会是一个反映中华民族对幸福向往和追求的特有概念。“小康”一词的解释主要有三:其一,“小康”最初是指一种介于温饱与富裕之间的生活状态,即温饱有余而富裕不足,是普通老百姓的理想生活水平。“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距今大约 2500年前西周时期的诗经。诗塚大雅雅民劳中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其意是: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最大的希望就是过上小康的生活。其二,“小康”是指一种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模式,最早是在战国末年或秦汉时候成书的礼记记礼运一书中,得到比较系统的描绘:“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
3、,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贵族世袭)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设置)田里是谓小康。”这里所指是在夏禹、商汤、周代的文王、武王、成王、周公治理下,出现的盛世。其三,“小康”词意家庭经济比较宽裕。辞海对小康的解释,主要指经济比较宽裕的状况。如宋人洪迈所著夷坚志卷一就有“(刘)痒久困于穷,冀以小康”的话。之后见诸各类报端、报告中所出现的“小康”,基本都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家庭经济生活富足”之意。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历史意义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到2020年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其主要内涵应是: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以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建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法治社会。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以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文化强国基础。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以社会保障初步达到全民覆盖,持久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五是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积极进步,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小康社会的历史方位。自
5、邓小平提出“三步走”战略,十六大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十七大丰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内涵,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历史的进程决定了目标的定位。邓小平提出“三步走战略”。1979年 12月,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概念,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是“小康之家”。为规划中国现代化发展蓝图,邓小平设想了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 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00年我们初步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
6、二步目标,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却是低水平、不全面和不平衡的小康。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所谓不全面,就是总体小康基本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上,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所谓不平衡,即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以及产业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距。江泽民提出“新三步走战略”。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历史机遇,十五大对第三步战略目标作出更具体的战略规划。江泽民提出21世纪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
7、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 21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按照这个战略部署,我们从 20世纪末进入小康社会后,将分20XX年、2020年、2050年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的目标。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按照“新三步走战略”的目标,十六大明确提出本世纪头 20年,我们将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更全面、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这个“全面”二字,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全面发展的目标。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求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十八大明确了到2020年
8、“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一递进式的目标,在我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具有了里程碑意义。全面小康理论征文范文2隆重庆祝了新中国70华诞,走过了极不平凡的2019年,岁月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对近14亿行进在民族复兴金光大道上的中国人民来说,这一次的跨年钟声,格外激荡人心;这一刻,寓意非同一般。2020年,这将是全面小康社会如期建成、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成功实现之年。这一年,必将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光辉一笔!让我们热烈地拥抱2020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亲切地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掷地有声
9、地宣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实现,而且必须全面实现,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人民亲切地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憧憬满怀:“我们将努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那将是中国历史乃至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令人激动的重大时刻。”2020年,全面小康将圆满收官,时光正在见证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筚路蓝缕、胼手胝足创造的人间奇迹!“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从2000多年前的诗经开始,“小康”作为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代名词,就成为中华民族追求美好生活的朴素愿望和社会理想。然而,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小康对于广
10、大百姓只是镜花水月。进入近代,列强入侵、危机重重,民生凋敝、水深火热,“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小康更成为中国人遥不可及的奢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坚定扛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大任,团结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确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久困于穷,冀以小康。与人民心心相印的中国共产党,最懂得人民站起来之后的所思所盼。1955年,毛泽东同志信心满怀地宣告:“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
11、社会主义新中国激情浩荡,亿万人民意气风发地投身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热气腾腾的社会主义建设,用自己的双手一砖一瓦“建设一个新世界”。历史定格这一幕。197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小康之家”的概念。“小康”这一古老而美好的概念,从此被创造性地用来诠释中国现代化坐标上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小康”,这一亿万人民日益耳熟能详的时代语词,以它特有的吸引力,激励与召唤着一个时代的进取精神,推动着中国大步迈向未来。正是怀着对这一美好愿景的真诚向往,党团结带领人民规划了奋斗目标,明确了发展战略,在拼搏苦干中闯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越走越宽广,小康梦想越来越清晰,现代化内涵越来越丰富。从温饱到小康,从
12、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追求小康生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小康的宏伟蓝图壮美似锦。这是一个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环境生态更加友好的全面小康。全面小康,谈何容易?改革开放伊始的1978年,中国还有数以亿计的绝对贫困人口。那时,“排队、凭票、缺货”是常见的场景,人们梦寐以求的是拥有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三转一响”,彩电、冰箱、洗衣机
13、、录音机“四大件”更是奢望。那时,成为“万元户”,是许多家庭奋斗的标杆。治理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凝聚起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不断刷新世界减贫的历史记录。从1978年到20XX年,中国的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了将近7个亿。成绩无比巨大,但更难走的路还在后面。20XX年,打开中国的国情版图,832个贫困县、12.8万个贫困村、9000多万贫困人口赫然入眼。这些地区绝大部分属于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生产生活条件差、自然灾害多发、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因病致贫、贫困代际传递、产业发展滞后问题突出“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让9000多万贫困人口摆
14、脱贫困,把这个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短板补齐,成为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也注定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作为这场战斗的总指挥,习近平总书记运筹帷幄,更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始终走在访贫问苦的最前边,冲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20XX年最后几天,刚刚就任一个多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冒着严寒驱车来到河北省阜平县考察。“阜平不富,死不瞑目。”聂荣臻元帅生前的心愿,促使他一定要去看看。临行前,习近平总书记特意要求不许安排、不能导演,要看真贫、察真情。走进老乡的家中,他仔细询问,认真察看,语重心长地嘱托当地干部和随行负责同志: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不可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定要想方设法让乡亲
15、们快点脱贫致富奔小康。20XX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省湘西州有名的贫困村十八洞村。在那里,他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一起,温情地拉家常、话发展,一起商量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好办法。一位不识字也不会说“官话”的苗族大妈,把习近平总书记迎入家中,非常客气地问:“怎么称呼您?”习近平总书记含笑作答:“我是人民的勤务员。”以“人民的勤务员”自我定位的习近平总书记,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历史担当,风雨无阻地奔波在一个又一个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用脚步丈量了所有集中连片的特困地区。在一次又一次的考察调研中,他不断思考、谋划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先后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两不愁
16、三保障”“打响脱贫攻坚战”等带有方向性、引领性的战略规划和部署,稳稳地构筑起脱贫攻坚的“四梁八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面小康,这是无数人用实干和奋斗,用汗水心血乃至生命铸就的现代化丰碑。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虽然没有战火硝烟、枪林弹雨,却同样气壮山河、感天动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党的十八大以来的8年间,特别是全面小康进入决胜阶段之后,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截至2019年底,全国95%以上的贫困人口可以实现脱贫,90%以上的贫困县可以实现摘帽。这不仅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也是一份世界减贫史上从未有过的成绩单。与此同时,经济社
17、会全面发展,三大攻坚战齐头并进,全面小康渐行渐近。全面小康,对千千万万中国人来说,蕴含着千钧的力量、无穷的意义,它是一个个家庭梦想成真、笑颜绽放的鲜活故事。这一点,阜平县今日欣欣向荣的景象可以作证,十八洞村今天的幸福生活可以作证,梁家河旧貌换新颜的巨变可以作证,寿宁县下党乡越过越红火的日子可以作证;绿水青山、碧草蓝天可以作证,琳琅满目的商品可以作证,快捷的高铁、便利的网络支付可以作证,欢快的广场舞、遍及世界的中国游客可以作证,无处不在的“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的动人旋律可以作证“蓄之既久,其发必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被压抑的创造激情如江河奔涌的释放,这是新中国70
18、年无惧风雨、高歌猛进、大踏步跟上时代的传奇,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一往无前、不可阻挡的历史必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我们党领导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无比正确,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无比优越。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响鼓重锤、一鼓作气!要看到,当前国内外风险挑战日益增多,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尤需增强定力、坚定信心、砥砺奋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同时也是通向下一个更加伟大胜利的新起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征程即将开启,使命更加光荣、任务更加艰巨。全党必须团结一致、勠力同心,在习近平新时代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紧跟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奋勇向前,走稳走好三大攻坚战的每一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起点上,继续前行、接续奋斗。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地展望: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千年梦想,百年奋斗,今朝梦圆。告别贫困,走向富足,我们正向全面小康大步走去。我们必定会以无比的自豪、坚定的自信、永不懈怠的奋斗,决胜全面小康,迎接这“人生之大幸”!过去已去,未来已来。2020年,欢迎你!全面小康理论征文范文32020年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全面小康,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
20、兴中国梦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一步,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创举,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中国实现全面小康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实现全面小康从中国国情出发,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和推动经济发展,通过不断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用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来建设美丽中国,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广大发展中国家与中国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面临着共同的发展任务,在发展中面临着许多相同的问题。中国实现全面小康表明中国在改革开放、制度创新、可持续发展、精
21、准扶贫、加强执政党建设等领域摸索创新的治国理政经验是成功的,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发展道路不是只有西方模式一条道。中国实现全面小康不仅是发展中国家获取现代化建设、国家治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的思想库,还是发展中国家可资借鉴的“工具箱”。中国实现全面小康启迪了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思路,给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实现全面小康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就是建立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随着发展中国家地位和影响的不断上升,西方国家主导世界发展进程的现状是不
22、可持续的。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中国实现全面小康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30%。中国实现全面小康将使得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话语权不断增强。中国实现全面小康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并推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为加快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完善国际治理机制注入强劲动力,成为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最大和最积极的力量,对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的演变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中国实现全面小康为世界人权发展树立了榜样在当今世界,维护和保障人权已经成为一项基本道义原则。中国坚持将人权的普遍性原
23、则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把每个人的自由发展视为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把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视为首要的基本人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实现全面小康将保障人权纳入国家发展战略,通过制度安排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中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庞大且日益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了14亿多人口的温饱问题,让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为世界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减贫战略和解决方案。中国实现全面小康意味着中国比世界银行确定的在全球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时间提前了10年,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中国56个民族在实现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一个都没有少,一个也
24、都没有掉队,维护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特征。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维护全球共同取得的人权发展成果,反对西方国家混淆人权概念、挑动意识形态对抗、干涉他国内政和侵犯他国人权的行径。中国实现全面小康为推动世界人权发展树立了榜样,对全球人权事业的进步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中国实现全面小康丰富和发展了世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实现小康就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全面 小康 理论 征文 范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2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