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面小康我们来了征文1000字.doc
《2020全面小康我们来了征文1000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全面小康我们来了征文1000字.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0全面小康我们来了征文1000字 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停下追梦的脚步,正是由于这些先觉者的前赴后继,筚路蓝缕,“中国梦”才在新的时代葳蕤绽放,蓬勃生春。全面小康,必将不是梦想。下面整理2020全面小康我们来了征文1000字5篇,欢迎阅读。全面小康我们来了征文12020年,注定不平凡。举世瞩目的脱贫攻坚进入“最后一公里”,又逢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这一场抗疫救援将深深地铭刻在国人心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民抗“疫”中体现出的那种空前的“中国精神”意义之深远、作用之长久是不言而喻的。今天,我们的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又向世界各国伸出了援助之手,将这份“大爱”传递。疫情终将过去,但是在这场救援
2、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抗疫精神,将持续成为“为人民服务”伟大事业中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抗疫精神是崇高的爱国情怀。歌德说:“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场上,无数的党员干部、无数的医务工作者、无数的青年志愿者们,正是具有了浓浓的爱国之情,才会毫不犹豫地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甚至千里迢迢、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到湖北,与受难的同胞们携手并肩站在一起,“同呼吸,共患难”,身上总会有使不完的劲。这样崇高的爱国情怀,将凝聚起磅礴的奋斗力量。抗疫精神是永续的爱心传递。俗话说,“大灾有大爱”,正是那一颗颗滚烫的“爱心”,温暖了武汉以及其他地区受难同胞的身
3、体和心灵,构建起一条条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再大的困难,在“爱”的面前都是那样得不堪一击。这种绝对无私的“爱”,将在以后的日子里永续传递为“团结奋斗,互帮互助”的爱心接力链条,从而推进各项工作的进程。抗疫精神是无私的奉献品质。古人就崇尚“心底无私”,但只有在最危险、最困难的时候,这种“无私”才会得以体现。君不见,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无论官兵还是农民、学生,无论百姓还是领导干部,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无私奉献”的深刻内涵,凝聚成无坚不摧的精神利器,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竭力战斗。同时,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纷纷捐钱捐物,不计较个人得失。“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无私”的品质唯此时凸显
4、。抗疫精神是高昂的人生激情。在大灾面前,部分同胞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甚至绝望。的确,在疫情的肆虐下,面对生命的危险,真能坦然面对的,十中又有几何?此时此刻,最需要的就是一种激情,一种高昂的人生激情。夏衍在种子的力中说“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量就要显现。”这就好比疫情中的同胞,十分需要鼓起生活的勇气,坚强地面对重重困难,饱蘸人生激情去书写灾难后的新篇章。因此,在整个抗疫中,相互之间的精神鼓励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灾难终将远去,抗疫精神永存!我们当继承和弘扬抗疫精神,热爱祖国、传递爱心、无私奉献,并以高昂的、乐观的精神风貌,投入到脱贫攻坚以及各项工作之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我们更需要针对扶贫
5、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聚焦目标任务和精准要求,进一步推动政策措施落地落实,确保按质按量完成脱贫摘帽任务。这就需要大家凝心聚力,将抗疫中那股子劲头转移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轨道上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懈奋斗!全面小康我们来了征文2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完成这一历史任务,我多次在*中表达出对“情怀”的倚重,有情怀才有真情,用真力下真功取真效。当然,情怀不是“万能补丁”,也不是“一个筐”。既要仰望星空还要脚踏实地,情怀还要融入创造性思维、创新性办法,还要植根脱贫战场,体现在啃硬骨头的实践之中,才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我看来,重度贫困犹如太行山里的石头山,想漫山青绿、树
6、木成林是难的。难的问题要解决,就要从思想、方法、行动“跟我上”,精读共产党员网身边的榜样从61岁到96岁 她在太行山种下20万棵树,不断汲取脱贫攻坚的信心勇气和力量。欲让石山覆绿装,须坚韧不拔之志。在新思想、新观念没有形成之前,旧思想、旧观念不会“安静”走开。河南省淇县黄洞乡鱼泉村地处太行山脉,山石峭立、少土漏水,自古“种草草不长、栽树难乘凉”,1984年,作为老烈属、老党员、村妇女主任,时年61岁的靳月英决心在石头山上种树。“太行石板岩,山石横着长,自古不长树,栽树能栽得活?”这件事,家里人困惑不解,外面人背里嘲讽,都挡不住一颗向荒山进军的心,“山外的树真多,可家乡是秃的,太行还是荒山”。“
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正是这份对家乡深沉的爱,正是这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战天斗地、“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雄心和愚公移山的意志,激发了靳月英内里的犟牛劲儿、摽劲儿,让花甲之年的她和满眼的石头山“杠上了”。在如今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我们也需要这份“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劲头,需要这份不获全胜不收兵的志气,咬定精准脱贫不放松,一钉一铆夯下去,做到“真脱贫脱真贫”,在脱贫攻坚战中激昂青春的旋律,唱响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恢弘乐章。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干”中来。新办法时常是“油滑”得很,不会不请自至。不经“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艰难跋涉,怎会有“蓦然回首”的满腔喜悦?老办法换不来成功的保障,那就甩开膀子、迈开步子,“
8、扛镢头,挎箩筐,揣着干粮上山了”,靳月英以苦干实干为依托,以能干巧干为翅膀,揣着梦想迈向实践取真经。“靳月英树坑”历经一番“寒彻骨”,即使到今天,机械发达,太行山上种树还是她的“老太太标准”、她的鱼鳞坑,她“靳大娘的方法最管用”。实践出真知,今天的我们,也要转换思路,发扬战疫好经验,用好“中西医结合”这个好法子,植根本地脱贫工作实际,给传统农业注入现代科技,给传统产业融入互联网思维;把各级托底政策用足用好,给“老年人、患病者、残疾者”及早、充分提供托底保障;综合运用扶贫小额信贷、产业扶贫项目、公益服务岗位等,体现微创新、妙心思;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点对点”“一
9、对一”,扶贫和扶智扶志相结合,切实把重度贫困户搀起来、扶起来,“扶上马、送一程”;传递真心善意,用好“回头看”和考评机制,确保重度贫困之路“一去永不复返”。究竟“是骡子是马”?咱们“事”上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事”就是实事求是的“事”。创新创造唯有经风沐雨的实践、有力有为的行动过关了,才叫“是”。靳月英干成了前人未干成的事,打破了太行山上无法植树的旧认知,带动太行山绿化工程全面铺开,彻底改变了过去“土易失、水易流”的状况,极大改善了当地自然环境,“当年3%的绿化率,提高到今天的36.6%,山区更高达60%以上”,绿色太行正以崭新姿态行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今天,我们尤其要发扬这种
10、“愈是艰险愈向前”的可贵精神,誓要拔重度贫困之根、植全面小康之树,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把准建档立卡贫困户之脉,开好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之方,下足祛除沉疴、强身健体之药,不畏难不惜力、不掉劲不泄气,以“一竿子插到底”的笃定态度,以百姓心为心的大爱情怀,帮扶重度贫困户定时按方用药,科学用药、精准施治,坚决拔除重度贫困之根,彻底甩掉这顶盘桓在“现有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551万贫困人口”头上的“穷”帽子,带领人们迈入全面小康,奔向乡村振兴的美好明天。全面小康我们来了征文3在3月6日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11、。新生活需要我们倍加珍惜,新奋斗激励我们勇往直前。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针对实际情况的变化,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全面小康的基础打得更牢、底色擦得更亮。有压力才有动力。贫困的帽子是压力,更是攻坚的动力。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责任却不能“摘”,要摘帽不能摘责任、摘帽不能摘政策、摘帽不能摘帮扶、摘帽不能摘监管,站在的奋斗的起点勇往直前,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举措让全面小康的“成色”更足。巩固脱贫成果,夯实全面小康制度的“成色”。能“摘帽”,那必然符合脱贫的相关指标,必然有先进的工作经验。已经脱帽的贫困县,要重点抓好增收致富长效机制建设和扶贫经验总结。“它山之石,可以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全面 小康 我们 征文 1000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2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