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课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介绍.ppt
《教师培训课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介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培训课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介绍.ppt(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介绍,普通高中,国际比较,国内调研,培养目标,课程基本框架,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实施建议,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各国普遍重视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表现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国际发展趋势。,国际比较,信息时代信息素养,英国、日本、澳大利亚,2000年,摄于英国一所普通小学的学前班,国际比较,英国于2000年制定国家信息与通信技术标准,美国于2000年陆续制定并公布4套全国教育技术标准,IT/ICT课程,IT/ICT整合,国际比较,注意信息技术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动态并存互生关系,国际比较,国内调研,培养目标,课程基本框架,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国未来510年基础教育
2、信息化的系统推进和实施关键,学生:技术素养信息素养更优的学习过程,全面发展应对信息社会的挑战,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和实施,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应用,相关人员(教师)的能力建设,国内调研,在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系统结构中界定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第一期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历史回顾“两大工程”,自2001年起,用5-10年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2001年底,全国普通高中和大中城市的初中都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3年底前,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初中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5年前,所有初中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10年,“校校通”工程,国内调研,课程名称:“计算机课”“信息技术
3、课”教学目标: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教学内容:模块制教学和评价方式:“任务驱动”,中小学IT课程指导纲要 计算机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国内调研,截至到2001年底,国内调研,1.2519万92.15%,1.2511万65.32%,4.4190万10.32%,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第二期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有关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规划 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高中小学学生的信息素养。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加大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和推进“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力度。.,国内调研,第二期 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展望,“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加快农村
4、教育现代化”工程 2003年5月30日,国务院科教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决定实施“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加快农村教育现代化”项目国家财政50亿,地方财政40亿,国内调研,第二期 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展望,目标一:通过三种技术配置模式向所有农村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技术设备和教育资源 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点大屏幕彩电、DVD播放机,成套教学光盘针对农村教学点(一二年级;20人左右)模式二:卫星教学收视点“模式一”卫星收视设备针对农村完小(多为单轨制)模式三:网络计算机教室“模式一”“模式二”网络计算机教授针对农村初中,国内调研,“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加快农村教育现代化”工程,目标二:利
5、用三种技术配置,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缩小城乡师资素质及教育质量的差异资源 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培训、教研制度,国内调研,“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加快农村教育现代化”工程,目标三:发挥远程教育网络的综合功能和农科教结合,提高网络为农服务的功能,推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 促进“三教统筹”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为农服务:实用农科技服务“让农民长期得实惠”基层党员教育“让党员不断受教育”,国内调研,“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加快农村教育现代化”工程,国际比较,国内调研,培养目标,课程基本框架,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实施建议,培养目标,总目标提升信
6、息素养,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基础信息问题解决能力核心能力信息技术人文修养人文素养辩证的信息技术价值观 价值观导向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和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应培养的信息素养主要包括:,培养目标,知识技能方面 理解、熟练操作、适应1.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常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2.能熟练地操作并应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初步形成自主学习新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目标,知识技能方面 理解、熟练操作、适应1.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常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
7、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2.能熟练地操作并应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初步形成自主学习新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目标,过程与方法方面核心素养,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和熟练使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需要选择/使用信息技术,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交流,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对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总结一般规律;进行技术创新,培养目标,过程与方法方面核心素养3、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4、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
8、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5、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6、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创作信息作品。7、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8、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把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重视信息需求分析,培养目标,过程与方法方面核心素养3、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4、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5
9、、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6、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创作信息作品。7、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8、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多信息来源:通过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获取第一手资料;强调通过图书、报刊、杂志、光盘、因特网等多信息来源获取资料;辩证分析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的优缺点。对信息来源进行比较分析。,培养目标,过程与方法方面核心素养3、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
10、确定信息需求。4、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5、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6、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创作信息作品。7、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8、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使学生有机会根据具体需要,评价各种信息技术工具的适恰性,选择合适的工具或最佳的技术解决方案。,培养目标,过程与方法方面核心素养3、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
11、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4、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5、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6、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创作信息作品。7、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8、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面向实际问题的信息技术应用。技术应用过程的规范性、计划性,例如,对软件工程思想的体现。技术应用和作品制作的规划自主规划。,培养目标,过程与方法方面核心素养3、能从日常生活、
12、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4、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5、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6、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创作信息作品。7、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8、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根据计划呈现的信息和内容的具体特点,针对不同受众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恰当的信息发布方式。注意其中的信息伦理和
13、有关规范。,培养目标,过程与方法方面核心素养3、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4、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5、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6、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创作信息作品。7、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8、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评价技术优缺点技术创新,学生参与评价:参与制定评价标准;采用高针对
14、性的评价标准;教师和学生合作讨论评价方式,共同分析测验结果价主体。引导学生归纳有关原理、思想、方法分析缺陷,鼓励创新。,培养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9、体验信息技术蕴涵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10、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11、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9、体验信息技术蕴涵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10、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
15、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11、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9、体验信息技术蕴涵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10、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11、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强调渗透;避免教条式的讲解,课程目标,课程建设,界定和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目标 的两条主要线索,信息技术操作技能,面向问题的信息技术应用,对技术活动的评价、创新
16、,信息及其运动规律,个体,社会,课程目标,课程建设,界定和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目标 的三维解析模型,液态智力、晶态智力多元智力加涅的教学理论,国际比较,国内调研,培养目标,课程基本框架,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实施建议,实施建议,课程建设,教学建议,课程建设,一、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信息技术学习大环境: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图书馆、机房和教室建设等),设计良好的信息文化环境。课堂学习的小环境: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技术流程与应用技巧;有计划地让每个学生亲历与体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在过程中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逐步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和健康人格;教师要鼓
17、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维、自主探索、大胆想象、勇于创新,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做好指导、辅助和调控。,教学建议,课程建设,一、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信息技术学习大环境: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图书馆、机房和教室建设等),设计良好的信息文化环境。课堂学习的小环境: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技术流程与应用技巧;有计划地让每个学生亲历与体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在过程中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逐步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和健康人格;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维、自主探索、大胆想象、勇于创新,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做好指导、辅助和调控。,教学建议,课程建设,二、合理选用探
18、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综合运用: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的不同,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要善于将设计、制作、讲解、观察、讨论、参观、实验等方法有机结合结合起来,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客观主义,建构主义,低阶,高阶,结构良好完全解,结构不良部分解,聚敛思维,发散思维,近迁移,远迁移,知识水平,领域性质,认知结果,获得能力,任何教学都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当地及本校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现实的教学方式处于从客观主义的教学取向到建构主义的教学取向的连续体上。,教学建议,课程建设,二、合理选用探索新的教学
19、方法与教学模式:,教学建议,课程建设,二、合理选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创新:吸收、总结国内外信息技术教学的成功经验,通过校本研究和实践,大胆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教学建议,课程建设,二、合理选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正确理解每种教学方法的内涵,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实效: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以正确理解和合理使用“任务驱动”为例,教学建议,课程建设,“任务驱动”的正确理解任务设置是关键“什么样的任务?”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任务”情境;能激发学生高水平思维或认知、元认知活动与所学知识技能具有
20、内在联系驱动目的要明确“驱动什么?”驱动和维持学生的兴趣;驱动学生通过积极动手、主动理解、深度探究来完成任务,并在活动中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教学建议,课程建设,“任务驱动”的正确理解任务设置是关键“什么样的任务?”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任务”情境;能激发学生高水平思维或认知、元认知活动与所学知识技能具有内在联系驱动目的要明确“驱动什么?”驱动和维持学生的兴趣;驱动学生通过积极动手、主动理解、深度探究来完成任务,并在活动中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教学建议,课程建设,“任务驱动”的合理使用1.把握适用范围:理解“任务驱动”适用的教学内容、
21、教学目标;使用要适度、适当,避免滥用和泛化。,教学建议,课程建设,“任务驱动”的合理使用2.合理设置任务:注意任务的真实性、挑战性和可操作性要求高水平思维。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各任务之间尽量相互联系,形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合理梯度和任务链,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建构知识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选择和确定感兴趣的任务主题。,教学建议,课程建设,“任务驱动”的合理使用3.以评价促教学:评价标准要有针对性。在呈现任务的同时呈现有关评价标准,发挥评价对学习的引导作用,教学建议,课程建设,“任务驱动”的合理使用4.典型作品引导:可通过典型作品和问题解决的范例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过程。5.教师收放
22、有度:教师应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讲解新知识,或提供必要帮助、提示和引导;对具体操作的讲解既要坚持科学准确,又要给学生留下尝试不同操作和解决思路的空间,发挥学生创造性。,教学建议,课程建设,三、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实现合作的过程,基于问题式教/学的理论解析,建构主义学习观把问题还给学生,让他们经历完整的知识建构过程,强调“在问题解决中学习”,有别于传统的“学习应用”的学习流程;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开放型、参与性问题更真实,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先前知识的联系,教学建议,课程建设,三、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实现合作的过程,基于问题式教/学的流程分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教师 培训 课件 普通高中 信息技术课程 标准 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22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