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第三章工程分析(李).doc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第三章工程分析(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第三章工程分析(李).doc(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3、工程分析3.1与国家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的符合性3.1.1与国家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3.1.1.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符合性分析2011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指导思想之一,提出改善人民生活、稳步增加居民人均收入和减少贫困人口的目标。在具体措施方面提出,要提高供水保障能力,通过建设一批跨流域和骨干水源工程,统筹推进中小微型水源工程建设,增加水资源供给和储备能力;推动解决西南地区工程性缺水和西北等地区资源型缺水问题。为提升兰州市城区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增强城市供水应急功能
2、,推进兰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兰州市水源地工程。该工程建成后,近期水平年2030年,引水量5.5亿m3,远期水平年2040年引水量8.3亿m3,解决兰州市主城区及榆中县平、定远、夏官营三镇的工业生活水源,同时兼顾兰州新区供水。因此,工程建设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3.1.1.2与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符合性分析根据国务院2010年10月批复的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提出的“合理调配水资源,完善供水体系,提高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职称与保障能力。到2020年基本建成城乡饮水安全保障体系,重点地区缺水状况得到有效缓解,城乡居民普遍享受有安全清洁的饮用水;到2030年,国家水资源安全保障
3、体系基本建立,抗御干旱的能力显著提高,供水安全基本得到有效保障”。其具体任务是,建设必要的跨流域和鲁昂区域调水工程,提高缺水地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和供水保障能力,保障重点领域与地区供水安全和生态环境用水安全。兰州市水源地工程从甘肃省临夏州的刘家峡水库取水,向兰州市主城区及榆中县平、定远、夏官营三镇的工业生活水源,同时兼顾兰州新区供水。该工程的建设是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增强城市应急供水能力的民生工程,有利于发展地方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工程的建设与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目标和任务要求是一致的。3.1.1.3与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的符合性分析针对我国城市饮用水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有国家发展改革委
4、、水利部、建设部、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部联合编制的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6-2020)(发改委20072798号)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国家奖全变改善设市城市和县级城镇的饮用水安全状况,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满足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对饮用水安全的要求。兰州市水源地工程包括引水工程和水厂工程,符合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6-2020)提出的水源建设,城市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等内容,工程与该规划具有良好的协调性。3.1.1.4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符合性分析根据2010年12月国务院以国发201046号颁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东乡县、永靖县和兰
5、州市所在的“兰州西宁地区”属于优化开发区,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全国重要的循环经济示范区,新能源和水电、盐化工、实话、有色金属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保护盒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强黄河干利用和湟水河、大通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盒污染治理,做好水土流失治理和沙化防治,提高植被覆盖率,着力扩大绿色生态空间。本工程为供水工程,属于废污染生态建设项目。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为输水隧洞建设与供水配套等现状工程,永久占地和临时战绩面积均不大,其中临时占地损坏的植被在施工结束后通过相应的环保措施基本可得到回复,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因此,工程建设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具有良好的协调性。3.1.1.5与国家产
6、业政策的符合性分析本工程属于城乡供水水源工程,其建设目的是解决兰州市居民安全用水及周边农村生活用水、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工业企业用水,兰州市当地城市用水安全。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9号令)中有关水利部分,“跨流域调水工程、城乡供水水源工程、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被列为鼓励类。兰州市水源地建设工程各很难过的任务是城市供水,即引刘家峡水库优质水源,向兰州市中心城区等地区供水,并作为兰州新区应急备用水源,为兰州新区城市人口用水提供安全保障。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政策产业调整指导目录。3.1.1.6与国家水利改革发展政策的符合性分析2010年12月
7、31日,国务院发布的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支出,近期的目标任务是“力争通过5年到10年,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城乡供水保证率显著提高,城乡局面引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积极推进一批跨流域、区域调水工程建设,着力解决西北等地区资源型缺水问题”。兰州水源地工程是解决受水区“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的民生水利工程,符合其“要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的政策精神,二者具有协调一致性。3.1.1.7与国务院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的
8、符合性分析务院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36号)提出“逐步改变过去一个水系、一个水库、一条河道的单一水源向城市供水的方式,采取“多库串联、水系联网,地表水与地下水联调,优化配置水资源”的方式。”兰州市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特大城市,中心城区供水水源单一,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兰州市水源地工程的建设,将使兰州市中心城区具有两处地表水水源地,改变现有的单一供水格局,大幅提高城市供水保障能力。因此,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务院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36号)要求。3.1.1.8与国家关于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的符合性分析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
9、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明确指出:“甘肃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战略通道,在全国发展稳定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提高工业能源基地及城镇供水保障能力”。兰州市水源地工程是解决兰州市主城区及周边榆中县和平镇、定远、夏官营三镇居民安全饮用水的水资源配置工程,也是兰州新区的重要备用水源工程,对促进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建设与国家关于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是协调一致的。3.1.1.9符合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本项目所在兰州地区现状单一水源在城市西部,供水全部由西固区一、二水厂供出,造
10、成主供水管道管径大、管路长,供水压力不均衡,管网漏失水量大,输水管线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大面积停水,为有效保障城区供水安全能力,提高城市供水的保证率,兰州市决定开辟第二水源,即本工程。符合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水利部水规计201240号)中“到2015年,基本完成对运行超过50年以及老城区严重漏损的供水管网的改造”的要求。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属于国家和地方鼓励发展的工程,符合产业政策要求。3.1.10与城市供水业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的通知(建城字第710号)的符合性分析根据城市供水业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的通知(建城字第710号),“城市供水是城市首要的基础设施。在城市建设、改造和发展
11、过程中,需要优先加以考虑。一定要把开发新水源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本项目建设背景之一是兰州市现有水源受到威胁,所以选择以刘家峡水库作为新水源,因此拟建项目符合城市供水业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3.1.2与甘肃省相关政策的协调性分析3.1.2.1与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协调性分析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把“继续加强基础设施产业建设,增强发展保障能力”列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提出“继续推进大型区域、跨流域骨干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做好兰州、白银、天水等重点城市供水前期工作,增强工业能源基地和城镇供水保障
12、能力。” 兰州市水源地工程作为兰州市主城区及周边地区供水工程和兰州新区的备用水源工程,符合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3.1.2.2与甘肃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协调性分析甘肃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对水利保障能力的要求,根据不同区域的水资源条件和用水需求,多渠道增加可供水源,建设一批水资源配置工程,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率,统筹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对水利建设的要求,积极开展新增水源工程的前期工作,实施兰州新区供水工程,保障经济区供水安全”。“加快实施重点水利项目,努力做好陇东能源化工基地、河西新能源基地、兰白经济区、天水经济区等重点区域水源
13、保障工程建设”。本工程建成后,可解决兰州主城区及新区供水水源单一、供水保障率低,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同时对支持兰白经济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30年为兰州新区提供0.83亿m3的水量,2040年提供0.96亿m3的水量,作为新区生活用水的备用水源, 符合甘肃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任务和目标。3.1.2.3与甘肃省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协调性分析2012年12月,水利部办公厅以办规计2012547号文引发了关于甘肃省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审查意见。该规划提出,近期2020年目标:不断完善骨干供水工程与区域供水工程网络,优化供水工程布局,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全面解决城乡居民安全饮水安全,基本实现水功能
14、区水质达标,有效遏制水生态恶化问题;远期2030年目标: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步伐,初步形成内节外调、多水源保障的供水体系,进一步提升城乡饮水安全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彻底解决城乡饮水安全问题,基本满足重点区域发展需水要求。兰州市水源地工程的建设符合该规划的任务和目标。3.1.2.4与甘肃省生态功能区划的协调性分析根据甘肃省生态功能区划(甘肃省环境保护局,中科院生态中心 2004),项目所在的东乡、永靖、兰州属于“陇中中东部黄土丘陵沟壑农业与水土流失控制生态功能区”,属于生态环境高度敏感区。本区在水土保持方面是极重要地区,大部分地区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等重要地区。由于区域土地开发强度大,坡耕比例大,水
15、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敏感等因素,明确该区发展的方向是,应以控制水土流失为重点,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建设高标准的基本农田,发展集雨农业,积极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兰州市水源地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地表覆盖度,减少区域水土流失,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基建设符合甘肃省生态功能区划。3.1.2.5与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的协调性分析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提出力争把兰州建设成为“国家战略在西部的重要支点”和“西部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国沟通中亚地区及国内的重要综合性交通枢纽,国家安全重要基地、基础科学研发中心和著名风景旅游城市,西部发展战略的重要高
16、低和对外开放的试验区,西北地区生态宜居城市和多民族融合团结的示范区,具有较强带动和辐射能力的省会中心城市。根据预测,兰州市中心城区2030年和2040年总需水量将达到5.34亿m3和6.74亿m3,至2040年兰州新区居民综合用水量也将达到0.85亿m3,兰州市水源地工程的建设,姜维兰州市中心城区提供稳定清洁的优质水源,为兰州新区提供供水应急保证,对支持兰州市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工程的建设符合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发展要求。3.1.2.6与甘肃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办法(甘政办2011155号)的符合性分析甘肃省是我国水资源短缺最严重的省份之一,为加强水资源的有效管理,2011年
17、7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发布了甘肃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办法(甘政办2011155号),该办法通过建立并实施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即“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限制纳污”的水资源管理具体办法,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使用、节约和保护。本工程的需水量预测按照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受水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全面考虑受水区生活、生产用水需求,丛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角度出发,按照受水区城镇生活和工业用、排水现状和节水潜力,在考虑受水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当地水资源可供水量的基础上,通过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合理核定了受水区2030水平年和2040规划年需调刘家峡水库总量,其水量的核定严格按照取水、用水和排
18、水三环节分步开展,遵循了甘肃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办法中加强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排污限限制“三条红线”的有关要求。3.1.2.7与甘肃地级行政区2015年2020年2030年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的通知(甘政发2013171号文)的符合性分析为严格控制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和水功能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甘肃地级行政区2015年2020年2030年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的通知(甘政发2013171号文)中提出的控制目标:兰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2015年、2020年、2030年用水总量阶段控制目标在13.55亿m3、14.71亿m3、16.20亿m3以内,
19、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红线77 m3、52 m3、31m3以内。本工程在引水量复核过程中,一般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按照2015年35.3m3、17m3、15m3核算,复核甘政发2013171号文针对兰州提出的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红线控制指标。3.1.3与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的符合性分析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按照要充分考虑黄河的特点,统筹兼顾,提出能够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配置方案的总体思路。以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以1987年国务院批准的“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为基础,协调好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关系,上、中、下游统筹兼顾
20、,保证干支流主要断面维持一定的下泄水量等原则。同时,考虑黄河水资源量的变化,结合黄河流域供需分析成果,拟定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方案。根据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提出的水量配置方案,南水北调中东线生效后至西线工程生效以前河口镇以上分配水量为97.46亿m,其中兰州以上分配水量28.01亿m,龙羊峡以上分配水量2.84亿m。兰州市原设计用水在刘家峡至兰州区间取水,本次设计兰州城市用水引水口移至刘家峡水库库区,现有取水口作为备用水源。计算时暂不考虑水资源配置的影响。本项目从刘家峡水库取水,向兰州市主城区、东城区和平、定远、夏官营三镇提供清洁的工业生活水源,同时兼顾兰州新区供水,为供水工程,因此符合黄河流
21、域综合规划(2012-2030)。3.2水资源配置合理性分析3.2.1取水量配置的合理性分析3.2.1.1用水总量由可研报告中兰州市2003-2013年四个水厂的水源及实际供水量可知,三水厂、四水厂采用地下水,由于大滩、马滩和迎门滩几处地下水源受到水源环境和水质的限制,其地下水用水量逐年减小,2013年地下水用量约为0.03108m3。根据国家用水相关政策中禁止采用地下水的要求及兰州市地下水供水量的实际情况,论证认为至2030年地下水将逐步退出供水,2020年地下水供水量仍采用2013年实际供水量。根据上述分析,并考虑中水回用水量2020年、2030年分别为0.31104m3和0.89104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第三章 工程分析李 环境影响评价 报告 全本 公示 简介 第三 工程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20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