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10陆域生态调查与影响分析(1020).doc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10陆域生态调查与影响分析(102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10陆域生态调查与影响分析(1020).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漳州液化天然气(LNG)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10陆域生态调查与影响分析10 陆域生态调查与影响分析10.1建设地区陆域生态环境概况漳州液化天然气(LNG)项目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县级)隆教畲族乡流会村,场地高差约为10m,占地面积40hm2。配套的职工生活区位于兴古自然村的兴古海湾内。隆教乡地处闽东南沿海突出部,东与厦门特区隔海相望,南临台湾海峡,北连招商局中银开发区,西衔漳浦县,位于东经11810,北纬2413,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名胜众多,享有东方“夏威夷”之美誉。全乡总面积75.9km2,现辖10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25500人,总户数670
2、0户,其中畲族人口7100多人,约占三分之一。10.1.1自然资源与种植养殖业隆教乡作为龙海市主要水稻经济作物区,农作物以稻谷、花生、大豆、甘薯、旱麻籽、红玫瑰为大宗,水果有桃李、杨梅、香蕉等,尤以龙眼为珍品。辖区内水域辽阔,渔业资源丰富,近海滩涂是各类鱼、虾、牡蛎和紫菜的天然养殖场所;腹地广阔,矿产资源丰富,以花岗岩、高岭土和石英沙储量为最多,是发展建材等建筑行业的理想之地。以绿色品牌为主导方向,发展深海紫菜、深海牡蛎、红心番薯、红萝卜等绿色农业,构建绿色蔬菜基地,发挥南太武山的区域资源优势,构筑以新村、径内、黄坑三村为一体的高优农业和休闲山庄相结合的南太武山高优生态农业园区。目前,全乡共发
3、展紫菜养殖5600多亩,牡蛎3500多亩,渔业养殖2000亩,年创产值近5000万元;培育农业食品蔬菜基地3000多亩,实现年均亩产超4000元的经济效益,成为了农民创收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10.1.2旅游资源隆教乡境内拥有举世闻名的国家地质公园牛头山古火山口、优美洁净的天然海滨浴场三大海湾(隆教湾、白塘湾、湖前湾)、美不胜收的古老名山南太武山、雄风犹存的兵戎故垒镇海卫古城、寓意深远的东海与南海分界处旗尾山、华东第一灯塔镇海角灯塔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还有“抢孤棚”、“攻炮城”、“拜新娘”等葆有丰富文化底蕴的畲乡民俗风情,是闽南金三角得天独厚的旅游观光、休闲、渡假、避暑胜地。其中,隆教滨
4、海火山地质公园和隆教湾沙滩已被列入南太武海滨旅游区(龙海市五大景区之首)的主要景点。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旅游发展潜力深厚。10.2生态现状调查从1:10000地形图结合遥感影像图以及实地踏察分析知,拟建漳州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南面滨海,有一宽度近100m的沙滩,北侧为丘陵,丘陵上部植被为相思树林,中部及下部为龙眼果林、少量的木麻黄林,下部台地为龙眼林果林地及蕃薯、花生园地。省道S201线从山丘后面穿过,省路上方为兴古新村,周边植被为人工巨尾桉林。接收站距S201省道有200m,有村道相连,交通便利。距离拟建站场最近的居民点为海滩边的兴古村现存放渔具的民房,西偏北方向约1900m处的兴古新村,
5、其次为东北侧约1200m处的流会村。站场外扩5km范围内未发现生态敏感目标。项目附近的土地利用与植被现状如附图39、表10.2-1所示。10-19漳州液化天然气(LNG)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10陆域生态调查与影响分析表10.2-1 漳州液化天然气(LNG)项目植被现状线路站点地点生态现状照片漳州LNG项目接收站龙海市隆教作畲族乡流会村兴古海湾在面海的山坡上部分布有相思林、较稀疏的木麻黄林植被,山坡中部缓坡、台地分布龙眼、杨梅等果林林,山脚平缓地段为种植香蕉、蕃薯、花生等的农作园地。整个山坡的植被覆盖度达85%以上。拟建职工生活区龙海市隆教作畲族乡兴古海湾现状为种植龙眼、香蕉、蕃薯、花生等的
6、农作园地。零星分布少量木麻黄树、夹竹桃、林投、五节芒草丛地,靠近海滩有一排兴古村渔民存放渔具的民房。漳州液化天然气(LNG)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10陆域生态调查与影响分析10.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0.3.1项目建设施工期生态影响分析10.3.1.1对植被的影响(1)施工占地对植物资源的影响施工期间,工程建筑材料料场选址堆放、施工生产生活设施、弃渣场、场内道路及辅助企业钢筋加工厂、木材加工厂、混凝土拌和系统、职工生活区等占地均将破坏部分林地、果林地及海滩灌草丛地。施工占地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两类。一般临时占地对植被的影响是暂时的,工程结束后可以采取措施进行恢复与重建。而永久占地对植被的影响
7、是毁灭性。通过实地调查,工程建设将占用一定数量的相思林及木麻黄林,将破坏一部分园地、滩地的防护林植被。工程占用地分布的植物区系成分中,在评价区内广泛分布,工程建设对植物种群数量大小有一定的影响,但不会对植物资源造成明显影响,更不会导致植物物种灭绝。(2)对珍稀保护和区域特有植物的影响根据实地调查及相关资料,评价区内未见有国家级及福建省级重点保护植分布。评价区内未发现狭域分布种和地区特有种,评价区非为模式标本产地,也未见当地特有植物和特殊的植被类型。(3)外来有害物种对当地植物的影响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建筑材料及其车辆的进入、水保方案中的植树造林等,将会有意无意的使外来有害物种进行该区域。由于外
8、来有害物种通过竞争、捕食、改变生境和传播疾病等方式对本地生物产生威胁,影响原植物群落的自然演替,降低了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因而植被修复时一定要以原有植物资源为主,减少对原生态系统组分的破坏。10.3.1.2对施工期对陆生动物的影响预测和评价 (1)施工期对两栖类动物的影响预测和评价根据收集资料和现状调查,LNG接收站附近,未有农田、淡水坑塘、河流分布。两栖动物仅有栖息于居民区附近的中华蟾蜍、泽陆蛙等少数种类的两栖动物。陆生生态调查过程中未发现该地区局域特有种类分布。施工期间,地面开挖、筑路、出渣、机械振动及车辆和施工人员的进驻,施工期占用地以及产生的噪声、粉尘、生产生活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水以及人为
9、活动干扰,对栖息在相应施工区域的部分两栖动物将造成一定影响,施工期两栖类会离开项目占地区,到附近的适合它生存的生境中生活。但由于工程施工占地及影响范围有限,不致危及其生存。(2)施工期对爬行类动物的影响预测和评价根据收集资料和现状调查,评价区爬行类主要有阔叶林爬行动物类群和林缘山地爬行动物类群。阔叶林爬行动物类群主要分布于评价区针阔叶林中的代表爬行动物种类有乌梢蛇、横纹斜鳞蛇、灰鼠蛇等;林缘山地爬行动物类群主要分布于评价区林缘灌草丛,种类主要有北草蜥、中国石龙子、兰尾石龙子等,以及喜欢栖息于林缘路边的主要有翠青蛇、草腹链蛇等。根据以往类似工程施工情况,施工车辆和机械压死穿越道路和施工作业区的爬
10、行动物数量较多,施工期间应注意对这些爬行动物的保护。分布在评价区的爬山动物种类数量相对较少,施工区以外具有较大面积的生境条件适合爬行动物生活,爬行动物行动相对迅速,建设期间可以向周边适宜生境中迁移,不会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3)施工期对鸟类动物的影响预测和评价根据收集资料和现场调查,工程评价区鸟类类群主要有滩涂水域鸟类群、阔叶林鸟类群、灌木混交林鸟类群、农田草丛鸟类群和居民点鸟类群。针阔叶林鸟类群主要分布于海拔较高的一些针阔叶林带山峰及村庄附近,种类有小云雀等;灌木混交林鸟类群分布于评价区域内村庄附近的山丘林缘、山脚地带、林区公路边灌丛林带,其代表种类有:棕背伯劳、黄雀、灰头鹀以及噪鹛类等;滩
11、涂水域鸟类群主要分种类有冠鱼狗、白胸翡翠、灰鹡鸰、白鹡鸰、普通翠鸟等;农田草丛鸟类群主要分布周边的农田和林缘山谷草丛,其代表鸟类有白胸苦恶鸟、八哥、白腰文鸟、牛背鹭等;居民点鸟类群主要分布于评价区各个村庄,种类主要有白腰雨燕、家燕、(树)麻雀、鹊鸲、棕背伯劳、八哥等。施工期对鸟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施工爆破、施工机械和交通工具等产生的噪声;施工期所产生的粉尘,施工人员的人为活动干扰;生产和生活废弃物以及部分生态环境的变化;工程建设施工原材料、废弃物堆放、施工场地和临时建筑等也会直接或者临时占用鸟类部分栖息地。由于多数鸟类具有趋光性,在鸟类迁徙季节,如果夜间施工,迁徙鸟类会趋光而来。另外,施工期间
12、各种人为和机械噪声会使部分鸟类受到惊吓,远离施工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鸟类迁徙和繁殖地的选择。候鸟具有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可以通过适应和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来主动适应变化的环境,因此施工噪声对候鸟和旅鸟影响较小,主要对留鸟影响较大些。鸟类对噪声具有较大的忍耐力,很快就会适应噪声环境,但工程施工对繁殖期鸟类会造成较大干扰。部分相思林、木黄麻林被砍伐,原栖息于此的鸟类将迁飞到附近相对海拔高的区域或飞往临近的村庄,寻找合适的栖息地。而栖息于评价区较高海拔地带的鸟类,如:小云雀等,其种群数量不会受到影响。综上所述,项目建设对该区域的鸟类种类、数量和分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项目占地区的鸟类均为常见物种,活
13、动领域宽广,适应性强,影响较小。(4)施工期对兽类动物的影响预测和评价评价区植被较单一,人为干扰大,栖息于此的兽类均为小型兽类。栖息于评价区各城镇、村庄附近的有:臭鼬、大臭鼩、普通伏翼、黄鼬、褐家鼠、屋顶鼠;栖息于森林比较茂密的林地、洞穴或草丛的兽类有:华南兔、花面狸等。因此,工程施工对生活于该区域内哺乳类的部分生境造成影响,迫使原来在平原区生活的小型兽类动物向高处或周边类似生境迁移;评价区现存的小型穴居兽类如鼠类等巢穴遭到破坏或淹没后,少数动物在短期内的繁殖将有可能受到一定影响;该区域动物种类总体较少,种群密度也不大,不存在食物短缺问题。总之,评价区堤防建设对陆生脊椎动物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14、在施工期对兽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动物栖息觅食地所在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在工程占地区、场内外交通公路、料场及渣场等的建设对动物生境的破坏和施工噪声对动物的影响,包括对施工占地区植被的破坏和林木的砍伐,工程施工干扰使评价区及其周边环境发生改变,造成栖息地面积减少,其个体数量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少,一些动物会迁徙至附近干扰小的区域。但哺乳类中除蝙蝠科和鼠科的物种在项目影响区分布较多外,其它分布于此的物种数量较少。蝙蝠科和鼠科的物种多为常见种,分布较广,适应性强,这些兽类在施工开始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而先暂时离开此地,但施工期人员激增也造成伴随人类生活的啮齿动物如褐家鼠、屋顶鼠等种群数量的较大增长,
15、与此相应的是以鼠类为食的兽类种群数量的上升。另外一方面,啮齿动物物种,常常会传播疾病,特别是在施工人员数量达到高峰时,临时工棚的增加,随意堆放粮食或抛洒食物,使啮齿动物的生境和食物也得以增加,因而增加疾病传播的危险。(5)施工期对珍稀保护动物的影响项目影响区有内水田面积少,无淡水坑塘分布,两栖重点保护动物在此评价区内未见有分布;分布于此区的爬行动物种类较少,未见有重点保护爬行动物分布;在评价区内一些村庄及海边滩地附近可见福建省级保护鸟类,有白鹭、家燕、金腰燕、喜鹊、黑嘴鸥等,这些鸟类在其他地方也习见,它们食性广,活动范围大,工程建设不涉及鸟类的栖息地,但会影响其活动、取食场所的变化,工程施工将
16、对这些鸟类栖息空间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鸟类迁移能力较强,受工程施工干扰后,会迁移至周边相似生境中,工程建设不会对这些鸟类产生较大的影响,对其种类、数量均无不良影响,因此对其种类和种群数量不会产生不可预见的不良影响;评价区的工程施工区域,大都位于湾内台地及滩地区域,分布于此处的兽类动物稀少,未见有重点保护动物分布于此,工程的建设对兽类的它们活动空间的影响甚微。10.3.2项目运行期生态影响分析10.3.2.1运行期对陆生植物资源的影响预测和分析(1)生境破坏和片段化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工程的建设,将破坏一定面积的相思林及林麻黄林带,使这些防护林的生境被破坏,局部的开挖扰动地表植被,将使原来整体
17、布局防护林带遭受破坏和形成片段,原有的防护林群落被人为分割,造成局部生境的丧失和片段化,削弱生态保安防护效果。施工结束后需要对地表植被进行一系列的修复工作。运营期初期临时施工区、路基附近的植被在短期内不能完全恢复,植被覆盖率低,其水土保持的功能还未完全恢复,会使裸露的地表温度提高,蒸发量增大,从而降低土壤水分含量,引起地表植物不能正常生长,造成植被恢复障碍。(2)耕地面积的减少对植物资源的影响流会村濒邻大海,耕地是非常宝贵的资源,评价区耕地面积减少,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经济收入等造成一定的影响。将迫使当地农民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势必将开垦耕地而减少林地的面积,部分缓坡、台地的森林将被农耕植被代
18、替,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应通过合理的经济或土地补偿等方式,解决他们的生活。10.3.2.1运行期对陆生动物物资源的影响预测和分析(1)运行期对两栖、爬行动物的影响预测分析 随着规划工程建成运行,评价区内相对的恢复平静,水保绿化措施的完善,适合两栖爬行动物分布的生境面积相对增大,小型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群数量会逐渐增多。(2)运行期对鸟类动物的影响预测分析随着规划工程建成运行,职工的入驻生活,在职工生活区会吸引一些分布于城镇、村庄的鸟类类群来此栖息觅食,如麻雀、鹊鸲、家燕、八哥等,从而导致鸟类种群及个体数有所增加,种群结构会有调整。(3)运行期对兽类动物的影响预测分析当工程完工运行后,随着植被的逐
19、渐恢复,人为干扰逐渐减少,一些小型兽类会陆续回到评价区周围寻找合适的栖息地。10.4生态保护措施10.4.1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10.4.1.1植被保护措施(1)工程施工期,严格控制施工车辆、机械及施工人员的活动范围,尽力缩小施工作业带宽度,以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碾压。(2)施工中产生的渣土和垃圾要及时转运集中处理,施工产生的弃渣必须就近运至弃渣场,禁止将弃渣倾倒入海内,对临时占用的土地,要及时清除固体废物,恢复原有环境。(3)收集保存工程永久占用地部分的表层土,以便在其它土壤贫瘠处客土进行植被恢复;临时占地在施工开挖前先剥离表土,集中堆放,以便施工结束后回填,并选择适宜物种及时进行植被恢复。(4)
20、充分利用工程占地区上现有的林木植被 鉴于一部分木麻黄、相思树等植物均位于评价区的施工占地区范围内,虽然它们不是国家级及福建省级重点保护植物,由于评价区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建议尽量保留这些植物,对它们采取异地移植的办法保护它们,结合工程设计布局,用于它处进行绿化。移植前应考虑的因素:移植已采取就近移植的原则,在评价区内寻找土壤类型、立地条件相近、运输条件良好的区域。选择春季进行移植,春季气温回升,树木较快进入生长期,对伤口的愈合、新根的生长、新芽的产生较为有利,同时,观察大树生长的状况也容易得多,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补救。移植时切根与剪枝应适度,另在修剪整形中应根据树形,生长势及移栽后达到一定的观
21、赏效果,剪除枯死枝、病虫枝、破损枝,适当裁剪个别影响冠形的分枝,合理剪除冠内过密、徒长的枝条,加以树冠周边整形,保留优美树形。此外,切根剪枝既要考虑运输方便,又要考虑有利于移植后的植株吸收水分。对于较大的树,可截干处理。木麻黄树干笔直,树较高,截除34m以上的顶梢,留34m的主干及以下的部分主干枝;相思树树冠冠幅较大,移植时,留3-4m处的主干及部分主枝丫。对于直径大于2cm以上的树根,都必须用锯子锯断,并用多菌灵消毒,用蜡油等固化剂封闭。对裸露出来的树根,用生根粉药液喷湿,并盖上草袋或毛毯,达到保护根系在施工过程不受伤害,促进新根生长。移植中必须注意的方面:挖掘在移植前一两天,根据土壤干湿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影响评价 报告 全本 公示 简介 10 生态 调查 影响 分析 1020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19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