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生物备考策略思考.ppt
《2016年高考生物备考策略思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高考生物备考策略思考.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6年高考生物备考策略思考,揭阳市教育局教研室 詹荣华 E-mail:,深入研究,转变观念,有所作为,一、深入研究,适应变化 全国卷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全面准确地演绎新课程理念,充分反映新课标要求,真实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表现在重视对考生生物科学素养的考查,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科学探究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测量。要适应全国卷的命题思路和风格特点,教师就要再一次深入研读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综)中生物科的命题指导思想和能力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高考新常态,把准备考方向。,推荐阅读的重要文章有:
2、朱正威发表于中学生物教学的我对“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理解;赵占良发表于中学生物教学的人教版高中生物课标教材中的科学方法体系。,二、紧贴教材,打牢基础 全国卷对生物科学有关基础知识的考查,特点之一是深入细致。不仅考查教材正文的核心知识,还把视角延伸到教材的实例、楷体字部分、旁栏中的“相关信息”和“问题思考”,乃至相关的初中知识。,例 1(2015全国之6)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 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 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 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答案】A 从遗传的物质基础角度分析猫叫综合征
3、的病因。考得很细腻,很具体。,例2(2015全国之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人体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答案】D Rous肉瘤病毒只是众多致癌因子的一个,而且只是在教材图解中的小字中出现,很不起眼。,例3(2015全国之2)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 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 C正常人细胞
4、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 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答案】C 该题考查到细胞衰老有关的端粒学说。这个理论还停留在学说阶段,而且在教材中以楷体字出现,只是对核心内容的延伸或拓展。可见,知识的考查很偏,很细。,例4(2015全国之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 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 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 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答案】D 细菌细胞不具备线粒体等多种复杂细胞器,故选D。由于每道题赋分值6分,错不起,为慎重起见,考生肯定要排除A项,那难度就大了。腺苷的成分组成
5、是在旁栏的“相关信息”中出现,即“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结合而成”。难为考生了。,例5(2014全国之3)关于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答案】A 选项C、D中出现“动脉端”和“静脉端”,这又牵扯到到初中知识。,可见,全国卷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很细致,很具体,挖掘到教材的犄角旮旯了。应对策略:紧扣教材,吃透教材,切忌完全抛开教材,以教辅为本或另搞一套。第一轮复习要在“细、实”上做文章,要从基础知识入手,一点一滴过关,
6、不留死角;不贪多求快,做到准确识记、理解、掌握、运用各个知识点。,二、全国卷对生物科学有关基础知识的考查,特点之二是关注考生对核心知识的准确表达。具体例子如下。例6(2015全国之30)(11分)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都参与兔血压的调节,回答相关问题:(3)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作用于心脏、调节血压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2分)(答出一个特点即可)。,例7(2015全国之31)(10分)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单向流动、
7、逐级递减(2分)。,例11(2014全国之29)30.(9分)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将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草药灌胃)、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A灌胃),并检测免疫指标。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这一结果至少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 机体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每套全国卷中,多次出现“为什么?”、“依据是什么?”、“理由是什么?”等设问,要学
8、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组织文字陈述见解。其命题意图是,让学生在表述知识过程中,测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对知识不理解,不可能作出表述,理解不深刻,表述就会不准确、不全面。,应对策略:让学生开口说,动手写。课前复习、课中讨论或课后总结,多让学生复述知识,陈述观点。教学中要盯紧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知识和观点,对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和结论。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在表述过程中出现的普遍性、典型性错误,找出错因,引导学生反思,自主发现错误,尝试运用正确的专业术语和学科符号,自主纠错。这样的第一轮复习才有效。,三、优化学法,狠抓能力 全国卷重视对考生生物科学素养的考查
9、。特别突出对科学探究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测量。具体实例如下。1对获取取信息能力的考查,例12(2014全国之4)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Ca组细胞放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 ATP大于b组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 介于0.40.5molL-1之间。结果解读:随
10、蔗糖溶液浓度升高,处理后细条长度的变化趋势为 变长不变变短。处理信息的方法是:图表文字。,例13(2015全国之29)(9分)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s,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A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50%B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C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
11、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3.75ms(毫秒);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D组(对照组):光照时间为13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回答下列问题:(2)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 光照和黑暗交替频率(2分)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 ATP和还原型辅酶(2分)能够及时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考生要将文字转化为右侧的形象直观示意图,才能概括出这个对照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光照和黑暗交替频率”。这种信息处理的方法是:文字图形。,2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 考纲中的“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要求是: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
12、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研究方法。(1)建立模型能力的考查,例14(2015全国之5)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C),该蛋白无致病性。Pr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SC(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SC可以诱导更多PrPC的转变为PrPSC,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 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 D.PrPC转变为PrPS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考生要抽取这一生理过程的本质,作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建立PrP基因表达的概念模型,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年高 生物 备考 策略 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18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