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与设计.ppt
《教育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与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与设计.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 育 学,教育科学与技术系教育学教研室,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的案例,第十章 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与设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产生背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走势,又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提出要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深层次背景是与我国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分不开的。,案例:学生的问题是这样生成的,山西一所高中学生开展了一项“关于社会旅游资源的调查研究”。全班学生分成5个小组开展活动
2、。学生们走访了县旅游局,调查了县城内的各旅游景点、古建筑、寺庙等等地。同学们在考察和参观一座古塔的时候,发现这座古塔年久失修,风化得很严重,古塔已经从中间分开,呈“Y”字状,但即使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期也未倒塌。因而,一个小组的学生在完成了地方旅游资源的调查报告后,又对这座古塔的建筑材料、建筑风格发生了兴趣。从而开展新的课题的研究,即“古塔建筑材料及风格与古塔保护措施的研究”。新的活动主题就这样在活动过程中生成了。,第一节 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1、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质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
3、核心的实践性课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是一个与科学世界相对应的洋溢着“生动的主观性”的世界。)B、立足学生的直接经验(课程即学习经验,重视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获得知识。)C、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改变学生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及简单的技能训练性的活动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2、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A、重建课程观弥合个体与课程的断裂(课程即“在跑道上奔跑”,即个体的学习经验)B、重建教学观弥合个体与教学断裂(体现了教学范式的转换,教学过程是单一的认识活动还是师生在生活世界中通过交往共同建构意义的活动?)C、重建学习观弥合个体智力与人格发展的断裂(体现了学生学习
4、方式的变革;单纯的认知学习整体学习,封闭的个体学习行为个体间的交流与合作。),第二节、综合实践活动设计,1、综合实践活动的架构组织线索、实施框架、指导策略(选题策略、组织策略、计划策略、实施策略、交流策略、反思策略)2、当前综合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A、流于技术的操作,缺乏整体的规划B、与知识学习割裂,缺乏探究的深度C、以事实研究为目标,缺乏价值的关照,(一)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线索,对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学生而言,综合实践活动应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随意拼凑的若干主题的混合。要切入综合实践活动这个有机整体,需要遵循某些拥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线索。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围绕三条线索进行:学生与自
5、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应以学生为核心,实现上述三种关系的均衡与整合,最终指向于学生个性健全发展。,(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1.研究性学习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3.信息技术教育 4.劳动与技术教育,1.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各种富有时代感的主题(如
6、环境教育、国际理解教育、价值观教育等)都可以不断渗透于研究性学习活动之中。,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通过该学习领域,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人格不断臻于完善。,3.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这既包括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还包括发展学生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
7、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4.劳动与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这是一个开放性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并倡导以项目为载体从事学习活动。该领域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要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国家为了帮助学校更好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而特别指定的几个领域,而非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全部。四大指
8、定领域在逻辑上不是并列的关系,更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另一方面,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则是研究性学习探究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实践过程中,四大指定领域是以融合的形态呈现的。,除上述指定领域以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内容丰富、
9、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三)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1.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2.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3.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 4.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四)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也可和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妥善处理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既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又是一个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课题。,(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
10、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课程开发角色尤需强调,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开放性的集中体现。,1、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第一,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第二,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选择的方式可以是一个学生独立选择,也可以是同伴在互动中进行选择,还可以是教师提示大的范围,学生从中加以选择。,第三,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
11、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亦可通过各种方式(如借助网络技术)进行跨地区、跨国界合作探究。第四,在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所重视的不是问题解决的结果,而是学生探究课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综合实践活动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指导内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
12、式,与学生共同展开探究过程。指导方式: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权只赋予某一学科的教师或班主任或专门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而应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性的内在要求。指导力度:不同学段甚至是同一学段的不同年级之间,指导的力度应不同。年级越低,指导的力度越大。总之,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2、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学校应对综合实践活动
13、统筹规划。建议每一所学校根据本校和本校所在社区的特色推出三类相互衔接的计划,即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以及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过程取向的,它强调学习者与具体情境的交互作用,因此,尽管要对活动内容进行预先规划与设计,但更强调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和活动情境的需要不断生成新的目标、新的主题。,学生在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会产生自己的目标,同时随着问题的解决和兴趣的满足,学生还将产生出新的问题、新的价值观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而这些目标和主题并不是预先设定的。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这些目标与主题产生的必然性,并肯定其存在价值。综合实践活动应特别强
14、调在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目标与生成性主题的核心地位。,3、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数为平均每周3课时。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与主动探究,因此,那种每周的某几天固定安排内容的固定课时制显然已不适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最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课时安排应是弹性课时制。弹性课时制意味着将每周3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例如,可以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使用,也可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亦可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等等。,4、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学生不
15、仅生活于学校中,而且还生活在家庭和社区中。将学校、家庭、社区融合起来的重要途径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束缚,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这是综合实践活动整体性和开放性的内在要求。因此,要积极鼓励学校和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5、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三大指定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三大指定领域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因此,各学校要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三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 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与设计 综合 实践 活动 理念 设计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17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