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精读08.ppt
《文学作品精读08.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作品精读08.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学名著精读第四章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 概述,引 言: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一个轮廓,一、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与历史分期 二、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框架三、主要现代文学史研究著作,“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1917-1949),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照顾到现有的研究状况与格局,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暂时可以做这样的划分:(1)戊戌政变前后-“五四”新文化运动二十年:这是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新文学的酝酿期、准备期;(2)“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其中三十年文学的发展,构成了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上篇”。这一部分也是我们这门课程所要研究的重点;(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至今;这一大
2、段的文学则可以看作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下篇”。,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具体历史分期,有关提法与研究也是比较多的。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40年代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以后,开始确立以革命史分期的原则。(2)最早改变这种分期法的是黄修已的中国现代文学简史。在书中,他将1917年文学革命开始后-1920年定为新文学的发生期;1921年-1927年为发展的第一时期;1928年-1937年为发展的第二时期;1937年7月-1949年9月发展的第三时期。钱理群等著的这本教材就大致采用了黄修已的这种分法。,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家们有的把现代文学史的结构分成:(1)理论层次,即新文学式学科理论
3、,相当于史学理论、文学理论,它对于编撰现代文学史起着指导作用;(2)主体层次,即新文学史著作;(3)基础层次,即史料。这主要是从文学史的研究总体而言。因新文学史学理论也可作为理论指导而存在于文学史著作之内,故,我们亦可将现代文学史研究的构成分为四个层次,即:(1)作家作品;(2)文学思潮流派(3)文学社团(4)文学理论主张、理论批评和文学论争。这四个层次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对于这一点,在我们今后的分析、论述中大家将会较深的感受。,1、1950年王瑶著中国新文学史稿(上下册)2、1955年丁易著中国现代文学史略3、1956年杨 松著中国新文学史初稿4、1961年夏志清著中国现代小说史5、198
4、4年冯光廉、朱德发等著中国现代文学史教程(上下册)6、1986年杨义著中国现代小说史(三卷册)7、1989年严家炎著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文学思潮与运动(一),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1、文学革命兴起的背景2、文学革命的产生与大致的发展过程 3、文学革命的实绩与贡献 4、文学革命的伟大意义与缺陷(讨论)二、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一)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与影响(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A、产生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刊了青年杂志,这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B、响应陈独秀、胡适等的“文学革命”主张提出来后,得到了钱玄同、刘半农等人的响应。C、争鸣1919年新青年与林纾(琴南)的论战1
5、922年新青年与“学衡派”的论辩1925年新青年与“甲寅派”的论辩,(1)白话文的全面推广。1920年1月教育部颁文下令全国学校低年级国文课教育用白话。(2)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呈现出我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3)文学理论建论取得了初步的成果。(4)文学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实绩。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上发表了中国新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随后,他又陆续创作了孔乙己等大量优秀的现代小说。1920年3月胡适的诗集尝试集出版,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的第一本白话诗集。,1、原因当时许多受不同的文艺思潮和艺术方法影响、有着不同创作倾向的作家群
6、,他们又各自聚集为文学团体,并竟相创办起各种文学刊物。据统计,1921年-1923年,全国出现大小文学社团40余个,出版文艺刊物50 多种。至1925年,文学团体和相应的刊物一下子激增到100多个。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促进了新年文学社团的蜂起;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则又进一步助长了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这两者是互相促进的。可以说,新文学社团的纷纷建立,标志着新文学运动已从初期少数先驱者着重破坏旧文学,而转向大批由新的文学生力军们着重来建设新文学了。,2具有代表性的新文学社团 文学研究会 创造社 新月社 其它新文学社团,语丝社:莽原社:未名社:浅草-沉钟社:湖畔诗社:,三、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理论
7、建设,(一)胡适的文艺观和白话文理论(二)周作人的文艺观与理论批评,1917年1月,当胡适在新青年第2卷第5号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后,他的名字就与“五四”新文化运动联系在一起了。胡适(1892-1962),安徽绩溪人,出身于官僚地主资产阶级家庭。1901年赴美留学,主攻哲学,对杜威的实用主义(胡适译为实验主义)哲学推崇备至,并深受其影响。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不仅影响了胡适的政治、社会观,也直接影响了他的文艺观。胡适文学理论的成就及其局限,都与他所信奉的实用主义哲学分不开。胡适在这一时期的文学理论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文艺的发展观;白话文理论。,周作人(1885-1967),浙江绍兴人。早在新文化运
8、动之前,他就发表了一些见解独到的美学与文学论文,显露了他在西方民主、科学精神影响下文艺思想的锋芒。五四时期,周作人与胡适、陈独秀等人一起向封建文化和旧文学发难,经过摧枯拉朽的猛烈批判后他又适时地提出:“两三年来文学革命的主张在社会上已经占了优势,破坏之后应该建设了”(见周作人:圣书与中国文学,小说月报第12卷第1号,1921年)的文学主张。在建设新文学理论的过程中,周作人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以及新文学“思想革命”等关系着新文学本质的理论观点,并从这些理论思想出发,展开了自己的批评实践。,四、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1、理性精神的显现2、感伤情调的流行3、个性化的追求4、
9、多样创作方法的尝试,鲁迅(1881-1936),一、呐喊与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一)生平与思想发展 1、相关资料与书目 朱正:鲁迅传略、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年9月/1985年6月 林非、刘再复:鲁迅传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12月 林志浩:鲁迅传 北京出版社 1981年8月 彭定安:鲁迅评传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2年7月 吴中杰:鲁迅传略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1年6月 陈漱渝:民族魂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83年7月 曾庆瑞:鲁迅评传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1年5月 2、重要史实与思想发展的大致脉络 3、历史评价与历史地位(二)呐喊、彷徨,生命中重要的人物之一
10、、二,与内山完造合影,与许广平等合影,鲁迅的父亲周伯宜,母亲鲁瑞,鲁迅的塾师寿镜吾,民族魂,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鲁迅做了最确切的评价,他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的小说作品先后结集成三个集子出版,它们分别是:呐喊(1923年8月)、彷徨(1926年8月)、故事新编(1936年1月)其中,呐喊与
11、彷徨在中国小说史上开拓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新的主题、新的题材、新的人物和新的形式,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传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张定璜在1925年写的鲁迅先生一文中,曾把呐喊与五四以前的苏曼殊写的小说进行了比较,认为“这是两种语言,两样的感情,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读呐喊,“我们就譬如从薄暗的古庙的灯明底下骤然走到夏日的炎光里来,我们由中世纪跨进了现代。”从这极富有历史感的评价中,我们不难感受到鲁迅的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伟大意义。,二、说不尽的阿Q,(一)基本内容 第一章:这一章算是序 第二章:优胜记略 第三章:续优胜记略 第四章:恋爱的悲剧 第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学作品 精读 08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17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