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术(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肺复苏术(2).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2/25,1,心 肺 脑 复 苏,2023/2/25,2,一、概述 心肺脑复苏术(CPCR)是抢救心脏呼吸骤停及保护和恢复大脑功能的复苏技术,主要用于复苏后能维持较好心肺脑功能及能较长时间生存的病人。其目的是防止和救治突然的意外死亡,而不是延长无意义的生命。包括基本生命支持(BLS)、进一步生命支持(ACLS)和延续生命支持(PLS)三部分。,2023/2/25,3,1973年至2000年5月美国心脏病协会先后五次制定了心肺复苏标准,欧洲1998年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了欧洲的心肺脑复苏标准。复苏的成功率院内处于1525%的较低水平,长期幸存率约524%;而院外的抢救成功率仍小于5%。,2
2、023/2/25,4,二、病因 1.心跳骤停:指突然发生的心脏有效搏动停止,其典型表现为:心室纤颤,占全部心跳骤停的2/3;心室静止、心脏电机械分离占1/3。多发生于冠心病,但冠心病猝死者其冠脉硬化病变多属轻度或中度,有冠脉闭塞性血栓者仅33%。多种非心脏疾病如休克、电解质紊乱、缺O2、酸中毒等可诱发心跳骤停。它们相互作用形成“心跳骤停环”,见图1。,2023/2/25,5,心肌梗死、心肌炎、缺氧、过敏因子 酸中毒、麻醉药、电解质紊乱心肌炎 心脏阻滞 电休克 心脏功能降低 麻醉药 酸中毒 冠脉硬化缺氧 心律紊乱 心脏骤停 冠脉灌注不足 冠脉栓塞高碳酸血症 冠脉痉挛心肌缺血 休克心瓣膜病 心输出
3、量降低 低温 迷走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兴奋 血、心包填塞、心瓣膜病 图1 心脏骤停环及发生原因,2023/2/25,6,2呼吸骤停:分为:中枢性:见于呼吸中枢及/或其传导系统的严重疾病和损害,而呼吸器官本身正常。如脑卒中、脑外伤、中毒和严重缺O2等;周围性:溺水及各种原因的呼吸道异物阻塞或梗阻。心脏循环和肺的气体交换功能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心跳停止后,几秒钟可以出现呼吸停止,通常约1520秒钟,若呼吸停止先发生,则心跳可持续至30分钟。,2023/2/25,7,三、细胞损害的病理生理 呼吸心跳骤停后,机体组织细胞完全崩解死亡,一般需经历缺血、缺O2、无氧代谢、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能量耗竭、细胞
4、凋亡、结构破坏和崩解的坏死过程,以神经细胞尤其是大脑细胞更为敏感。目前认为在无氧代谢下细胞损害的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1.无复流现象;2.钙超载;3.能量耗竭;4.自由基的破坏作用;5.白细胞的作用;6.再灌注损伤;7.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2023/2/25,8,四、诊断 1.突然意识丧失;2.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3.呼吸停止;4.瞳孔散大、无对光反射;5.听不到心音;6.心电图表现为心室颤动、心室静止、心肌电-机械分离(心电图虽有较宽而畸形、频率较高、较为完整的QRS波群,但不产生有效的心肌机械性收缩)。,2023/2/25,9,五、抢救措施 完整的CPCR包括B
5、LS、ACLS和PLS三部分,BLS的主要目标是向心肌及全身重要器官供O2,包括开放气道(A)、人工通气(B),胸外按压(C),除颤(D)四个步骤;ACLS主要为在BLS基础上应用辅助设备、特殊技术及药物等来保持自主呼吸和心跳;PLS的重点是脑保护、脑复苏及其它复苏后并发症的防治。,2023/2/25,10,成人基本生命支持和进一步生命支持 BLS又称初步生命急救或现场急救,是复苏的关键,复苏开始越早,存活率越高,尽管某些实验及临床研究有心搏停止长达20分钟而心肺复苏获成功的报导;但实践表明: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有一半人被救活,46分钟开始进行复苏者,10%可救活,超过6分钟存活率仅4%,1
6、0分钟以上开始复苏者,存活可能性更少,故抢救应争分夺秒。,2023/2/25,11,1.迅速判断心脏呼吸骤停,即行BLS。2.呼救 3.使患者仰卧,将患者的头、肩和躯干做为一个整体,同步翻转成仰卧位,双臂应置于躯干两侧。4.开放气道:(1)仰头-抬颏;(2)托颌手法;(3)仰头-抬颈手法;(4)舌-颌上举手法。,2023/2/25,12,5.辅助气道:(1)口咽气道和鼻咽气道;(2)气管内插管;(3)食道填充式气道(ECA)/食道胃管式气道(EGTA);(4)咽-气管腔气道(PTL);(5)食道-气管双腔管(ETC);,2023/2/25,13,6.人工呼吸及辅助通气装置(1)口对口人工呼吸、
7、口对鼻人工呼吸;(2)面罩;(3)活瓣式气囊袋;(4)O2动手工触发式装置;(5)呼吸机;,2023/2/25,14,7.辅助循环:(1)胸外按压的血流机制:心肺脑复苏术(CPCR)(2)胸前捶击;(3)抬高腿;(4)标准胸外按压;(5)咳嗽心肺复苏;,2023/2/25,15,(6)气动的抗休克裤;(7)气动的CPR背心;(8)高频CPR;(9)高冲击CPR;(10)插入式腹部加压CPR(IAC-CPR);(11)主动加压放松CPR;(12)气动心肺复苏;(13)体外反搏辅助胸部按压(人工泵复苏装置)之CPR;,2023/2/25,16,(14)心肺旁路(Cardiopulmonary Ry
8、pass,CPR);(15)开胸直接心脏按压(OCCPR);(16)微切口开胸直接心脏按压;(17)临时体表电起搏;,2023/2/25,17,8.供氧和早期除颤:(1)供氧(2)除颤,2023/2/25,18,9.药物治疗:(1)给药途径;(2)肾上腺素;(3)去甲肾上腺素;(4)异丙肾上腺素;(5)阿托品;(6)碳酸氢钠;(7)钙盐;(8)纳洛酮;(9)血管扩张剂;(10)可达龙;(11)血管加压素(Vassopressin);,2023/2/25,19,延续性生命支持(PLS):PLS主要为脑复苏及其它器官损害的处理。心跳停止后,脑组织因低灌注、无再流现象、再灌注损伤、细胞内钙超载、组织
9、酸中毒、线粒体功能抑制、ATP丧失、酶功能下降、氧自由基产生、毒性氨基酸释放、细胞毒性效应、膜的结构破坏等易致脑细胞水肿及损害。脑复苏是恢复呼吸、循环、代谢及内分泌功能的根本条件。特别是大脑皮层的复苏可加速其它生命器官和系统的恢复,故在开始进行CPR时,即应进行脑保护。,2023/2/25,20,1.脑复苏的措施:1)一般性治疗:包括 维持血压18kPa以上;纠正血浆胶体及血清渗透压;控制血糖;控制抽搐。2)积极控制呼吸。,2023/2/25,21,3)特异性脑复苏措施:包括降低脑代谢、改善脑供血、防止钙内流、减少氧自由基产生及清除等措施。(1)头温;(2)脱脑水肿;(3)体位;(4)钙离子阻
10、滞剂的使用;(5)前列腺素(PG)、自由基和铁离子 的清除的应用;,2023/2/25,22,(6)纳洛酮;(7)二甲亚砜(DMSO);(8)糖皮质激素;(9)富马酸尼唑苯酮(Nizofenon)及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10)心肺旁路;(11)脑细胞的营养药;(12)高血压氧疗;,2023/2/25,23,2.密切监测其它器官功能:监测生命体征、中心静脉压、尿量等、监测1218个导联的心电图,必要的实验检查如三大常规、电解质、酸碱平衡等、肝肾功能、血气分析、心肌酶学、凝血机制等,胸片检查,一旦发现异常即采取针对性处理。管理好呼吸机。胃肠外营养提供20004000卡/天,7
11、0kg的热量。积极治疗原发病。,2023/2/25,24,六、终止复苏的指征 尚无统一标准,归纳起来有自主呼吸完全停止;深昏迷状态,GCS:3分;脑干反射消失;脑生物电活动消失,脑电图呈电静息,诱发电位的各波消失;应除外低温和巴比妥类中毒,持续624小时观察,重复检查无变化。,2023/2/25,25,日本目前的脑死亡标准为:自主呼吸完全停止,外周循环不稳定、需用血管活性药物来维持;深昏迷状态,GCS:3分;脑干反射消失;脑生物电活动消失,连续6小时监测或24小时内每6小时检测一次脑电图均呈静息电,诱发电位的各波消失。,2023/2/25,26,七.2000年国际CPR指南特点 2000年国际
12、CPR指南与1992年美国CPR标准及1998年欧洲CPR指南比较有以下特点:复苏期间允许家属在场,并与他们保持交流和沟通,有积极的心理学意义。决定行胸外按压前,只需检查病人的意识状态及生命体征,对检查是否有大动脉搏动不再要求,因为受过专门训练的医护人员在几秒钟内难已准确完成。无论单人或双人复苏,成人CPR时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均为15:2。,2023/2/25,27,成人异物窒息致无意识者,救助者开始即行标准CPR,无需腹式冲击(Heimlich氏手法)或盲目用手清除口中异物。对心跳骤停者即行盲目电击除颤,院外5分钟完成,院内3分种完成。在心跳骤停发生机率大的公共场所、飞机上等应配置AED
13、产品。除专业人员外,警察、消防队员、保安人员、游轮船员、航班工作人员、公务员和教师等需接受CPR和AED的培训。国际复苏委员会参与了指南的修订,已正式批准该指南可用于世界各国。,2023/2/25,28,在救治致命性心律失常时可应用未包括在原指南中的新药和新疗法。气囊面罩给氧与气管插管一样为复苏通气支持的“金标准”,救助者必须熟练掌握这种人工呼吸方式,是否行气管插管依患者情况和救治者的经验而定。,2023/2/25,29,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和脑梗塞有效,但必须在症状出现的6小时内完成。因此,建议急救人员院前做18导联心电图以确定心脏病变情况,确定其溶栓的适应证,通知急诊科医生做好准备,尽快将患者运送至能够提供最有效治疗的医院。,2023/2/25,30,提出的“生存链”:早到场 早CPR 早除颤 早到ICU 早到ICU,2023/2/25,31,谢谢大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16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