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诗词.ppt.ppt
《茶与诗词.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与诗词.ppt.ppt(1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茶与诗词、美术、茶谚,一、茶与诗词二、茶与对联三、茶与茶谚 四、茶与美术 五、茶与小说 六、茶歌茶舞,一、茶与诗词“诗因茶而诗兴更浓,茶因诗而茶名愈远。”茶文化的出现,把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带到了更高的境界。茶与文化关系至深,涉及面很广,内容也很丰富。这里既有精神文明的体现,又有意识形态的延伸。无疑,它有益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欣赏水平。,所谓茶叶诗词:大体上可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狭义的指“咏茶”诗词,即诗词的主题是茶,这种茶叶诗词数量略少;广义的指不仅包括咏茶诗词,而且也包括“有茶”诗词,即诗词的主题不是茶,但是诗词中提到了茶,这种茶叶诗词数量就很多广。现在一般讲的,都是指广义的茶叶
2、诗词。,我国的广义茶叶诗词,据估计:唐代约有500首,宋代多达1000首,再加上金、元、明、清,以及近代,总数当在2000首以上,真可谓美不胜收、琳琅满目了。(一)茶叶诗词欣赏,在我国早期的诗、赋中,赞美茶的首推的应是晋代诗人杜育的荈赋。诗人以饱满的热情歌颂了祖国山区孕育的奇产茶叶。诗中云,茶树受着丰壤甘霖的滋润,满山遍谷,生长茂盛,农民成群结队辛勤采制。荈赋 晋杜育 灵山惟岳,奇产所钟。厥生荈草,弥谷被岗。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霖之霄降。月惟初秋,农功少休,结偶同旅,是采是求。水则岷方之注,挹yi彼清流;器择陶简,出自东隅;酌之以匏pao葫芦瓢,取式公刘。惟兹初成,沫成华浮,焕如积雪,晔ye若春
3、敷。,我国最早的茶诗娇女诗(280言,56句)西晋-左思 _其中12句如下: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晰。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有姐字惠芳,眉目粲如画。弛鹜翔园林,果下皆生摘。贪华风雨中,倏忽数百适。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砺.一双娇女调皮可爱的神态.园林中玩-果未熟-生摘食虽有风雨,也流连花下口渴-模仿大人 沏茶解渴,(一)、茶与唐诗宋词:,唐代诗人爱茶写茶的很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卢仝等多人写了400余篇涉及茶事的诗歌。诗人白居易有:琴里知闻唯渌水(古曲名),茶中故旧是蒙山“杜甫,写有“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的诗句。以饮茶而闻名的卢仝,自号玉川子,隐居洛阳城中。他作诗豪放怪奇,独树一帜。寺院出
4、身的“茶圣”陆羽,经常亲自采茶、制茶。尤善于烹茶,因此结识了许多丈人学士和有名的诗僧,留下了不少咏茶的诗篇。,茶有益神思,佐人以宁静,涤烦生清,以及茶饮形式的文雅儒秀,内涵的博大精深,使茶成为唐诗宋词中被文人吟唱不已的主题之一。,诗人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又名七碗茶诗)诗云:影响最大的茶诗,诗人把饮茶感受的全过程从“喉吻润”到“两腋习习清风生”生动形象展现出来,传送至今,成为茶诗中脍炙人口千古绝唱。第一部分:写孟谏议派人送茶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jian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闻到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5、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摘鲜培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第二部分:是诗的主体,写煎茶过程和饮茶感受。煮出的茶,白花浮光,何等赏心悦目;接着写喝下七碗茶的不同体会,产生不同境界;喝至第三碗便浮想联翩,才思文涌,七碗吃下去,真要飘飘欲仙了。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箭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第三部分:写笔者扎根民间,心系黎民,笔触一转,想到茶农山中群仙司下土,地
6、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合得苏息否?,这是一首古典茶诗的旷世之作,诗人以其对茶的深刻理解和作诗的神来之笔,为后世叙述茶对人们是如此的重要。诗中告述我们,诗人紧闭柴门独自煎茶,谢绝俗客打扰,茶汤升腾起氤yin氲yun 之气似碧云般凝结于茶碗表面,微风吹也吹不散去。,2、宝塔诗,唐代诗人元稹,官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白居易交好,常常以诗唱和,所以人称“元白”。元稹有一首宝塔诗,题名一字至七字诗茶写出了 茶 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饮茶情景,清代
7、: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板桥是他的号。在“扬州八怪”中,郑板桥的影响很大,与茶有关的诗书画及传闻轶事也多为人们所喜闻乐见。郑板桥有三绝,曰画、曰诗、曰书。三绝中又有三真,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湓江江西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现代,咏茶诗篇也是很多的,如郭沫若的赞高桥银峰茶,陈毅的梅家坞即兴,以及赵朴初、启功、爱新觉罗溥杰的作品等,都是值得一读的好茶诗。赵朴初(赵朴初(1907-2000)著名社会活动家、佛教人士、书法家、诗人、作家,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人。1935年秋天,圆瑛法师在上海兴办圆明讲堂,经他介
8、绍,赵朴初皈依佛门,成了在家居士 1980年后,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其诗书兼美堪称双绝):吃茶去1989年,北京举办“茶与中国文化展示周”,他题词:“七碗爱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赵朴初:书法俊朗神秀,有东坡体势,静穆从容,自然脱俗。,1926年,毛泽东同志的七律诗和柳亚子先生中,就有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向渝州叶正黄。二十一年归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朱德同志在品饮庐山云雾茶以后,赞扬此茶云:“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年饮,延年益寿法。”初饮高桥银峰(郭沫若)芙蓉国里产新茶,九嶷湖南香风
9、阜万家。肯让湖州夸紫笋,愿同双井斗红纱。脑如冰雪心如火,舌不怠来眼不花。协力免教天下醉,三闾lv无用独醒嗟jie。,茶的情诗(张错),1 如果我是开水/你是茶叶/那么你的香郁/必须倚赖我的无味。2 让你的干枯柔柔的/在我里面展开,舒散;/让我的浸润舒展你的容颜。3 我必须热,甚至沸/彼此才能相溶。4 我们必须隐藏/在水里相觑qu,相缠/一盏茶功夫我俩才决定成一种颜色。5 无论你怎样浮沉把持不定/你终将缓缓的(噢,轻轻的)/落下,攒cuan聚在我最深处。那时候你最苦的一滴泪/将是我最甘美的一口茶。,三、茶与对联 茶联是以茶为内容的诗词形式的变体,出于文人雅士的咏茶诗词,多对偶工整、平仄谐调、意蕴
10、隽永,常被文人以书法作品的形式悬于茶馆、茶楼茶亭、茶座等的门庭或石柱上,或文人书斋之内、茶艺表演的厅堂内,不仅高雅素洁、古风尤存,而且抒发茶人咏茶爱茶的情感。这既美化了环境,增强文化气息,又促进了品茗情趣。,相传,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一次外游,来到一座庙中小憩,庙里主事的老道见他衣着简朴,相貌平常,对他非常冷谈,顺便说了声“坐”!又对道童说“茶”,待苏东坡坐下交谈后,老道方觉得客人才学过人,来历不凡,又把东坡引至厢房中,客气的说道:“请坐”,并对道童说:“敬茶”。二人经过深入交谈,老道才知道来客是著名的大诗人苏东坡,顿时肃然起敬,连忙作揖说道:“请上座”,把东坡让进客厅,并吩咐道童:“敬香茶”。
11、苏东坡在客厅休息片刻,欲告别老道离去。老道忙请苏东坡题写对联留念。东坡淡然一笑,挥笔写道: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老道看罢,顿感面红耳赤,羞愧不已。,茶联常悬于茶店,作招徕顾客广告之用。相传,成都附近的一个地方,有家茶馆兼酒铺子,老板没有文化,铺子简陋,生意自然萧条。后让贤给儿子经营。青年人脑子灵光,请了位秀才写了幅对联一贴,生意居然从此兴隆起来。联文是“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碗酒来。”,兹列前人茶联佳句如下:诗写梅花月,茶烹谷雨香。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茗外风清移月影,壶边夜静听松涛。花间渴想柏如露,竹下闲参
12、陆羽经。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无月书生。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你我;两头是道,吃一盏莫问东西。,四川青城山天师洞有一联: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水汲龙脑液,茶烹雀舌春”。这副出自明代童汉臣的茶联,一直流传至今。“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仅仅10个字,把品质优异的蒙山茶跃然纸上。,三、茶与茶谚 茶谚:是社会上流传的简单通俗易记而又富有哲理地反映出茶叶生产、加工、利用过程中的一些富有经验和道理的固定俗话(语句)。,头茶苦,二茶补,三汁四汁解罪过。头茶气芳,二茶易馊,三茶味薄。姜是老来辣,茶是后来配。吸烟吸头,喝茶喝尾。新沏茶清香有味,隔夜茶伤脾胃。砂土杨梅黄土茶。向阳好种茶,背荫好插柳。土要
13、深耕,肥要深施。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基肥先,追肥速。茶叶不怕采,只要肥料待。,四、茶与美术(一)茶与画(二)茶与篆刻,(一)茶与画茶进入画家视野,最早可上涉到唐代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萧翼赚兰亭图描绘的是唐太宗派遣监察御史萧翼到会稽骗取辨才和尚宝藏之王羲之书兰亭序真迹的故事(史事)。兰亭序存世有二本,据专家考证:一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南宋摹本】,一藏辽宁省博物馆【北宋摹本】。辽博藏本卷后有明代画家文徵明长跋,定为真迹。王羲之书兰亭序由其子孙收藏,后传至其七世孙僧智永,智永圆寂后,又传与弟子辨才,辨才得序后在梁上凿暗槛jian藏之。唐贞观年间,太宗喜欢书法,酷爱王羲之的字,唯得不到兰
14、亭序而遗憾,后听说辨才和尚藏有兰亭序,便召见辨才,可是辨才却说见过此序,但不知下落,太宗苦思冥想,不知如何才能得到,一天尚书右仆射房玄龄奏荐:监察御史萧翼,此人有才有谋,由他出面定能取回兰亭序。,1、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画面有五位人物,中间坐着一位和尚即辨才,对面为萧翼,左下有二人煮茶。画面上,机智而狡猾的萧翼和疑虑为难的辨才和尚,其神态维妙维肖。画面左下有一老仆人蹲在风炉旁,炉上置一锅,锅中水已煮沸,茶末刚刚放入,老仆人手持“茶夹子”欲搅动“茶汤”,另一旁,有一童子弯腰,手持茶托盘,小心翼翼地准备“分茶”。矮几上,放置着其它茶碗、茶罐等用具。这幅画不仅记载了古代僧人以茶待客的史实,而且再现了
15、唐代烹茶、饮茶所用的茶器茶具,以及烹茶方法和过程。,画面左下有一老仆人蹲在风炉旁,炉上置一锅,锅中水已煮沸,茶末刚刚放入,老仆人手持“茶夹子”欲搅动“茶汤”,另一旁,有一童子弯腰,手持茶托盘,小心翼翼地准备“分茶”。矮几上,放置着其它茶碗、茶罐等用具。,2、调琴啜茗图 唐 周昉画中描绘五个女性,其中三个系贵族妇女。一女坐在盘石上,正在调琴,左立一侍女,手托木盘,另一女坐在圆凳上,背向外,注视着琴音,作欲饮之态。又一女坐在椅子上,袖手听琴,另一侍女捧茶碗立于右边,画中贵族仕女曲眉丰肌、秾丽多态,反映了唐代尚丰肥的审美观,从画中仕女听琴品茗的姿态也可看出唐代贵族悠闲生活的一个侧面。,3、宫乐图 唐
16、 作者不详描绘宫廷仕女坐长案娱乐茗饮的盛况。图中十二人,或坐或站于条案四周,长案正中置一大茶海,茶海中有一长炳茶勺,一女正操勺,舀茶汤于自己茶碗内,另有正在啜茗品尝者,也有弹琴、吹萧者,神态生动,描绘细腻,4、陆羽烹茶图(元)该画以陆羽烹茶为题材,用水墨山水画反映优雅恬静的环境,远山近水,有一山岩平缓突出水面,一轩宏敞,堂上一人,按膝而坐,傍有童子,拥炉烹茶。画前上首押“赵”字,题“陆羽烹茶图”,后款以“赵丹林”。画题诗:“山中茅屋是谁家,兀会闲吟到日斜,俗客不来山鸟散,呼童汲水煮新茶。文征明(明代最著名的画家、大书法家,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的茶画以陆羽烹茶图、品茶图和惠
17、山茶会图卷为其代表作。,5、卢仝烹茶图(南宋)该画生动地描绘了南宋时的烹茶情景。画面上山石瘦削,松槐交错,枝叶繁茂,下覆茅屋。卢仝拥书而坐,赤脚女婢治茶具,长须肩壶汲泉。,6、斗茶图卷 唐 阎立本这幅画生动地描绘了唐代民间斗茶的情景。画面上有6个平民,似乎三人为一组,各自身旁放着自己带来的茶具、茶炉及茶叶,左边三人中一人正在炉上煎茶,一卷袖人正持盏提壶将茶汤注入盏中,另一人手提茶壶似在夸耀自己茶叶的优异。右边三人中两人正在仔细品饮,一赤脚者腰间带有专门为盛装名茶的小茶盒,并且手持茶罐作研茶状,同时三人似乎都在注意听取对方的介绍,也准备发表斗茶高论。整个画面人物刻画逼真,再现了唐代某些产区已出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词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16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