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程人教A版必修5解读与教学建议.ppt
《高中数学新课程人教A版必修5解读与教学建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新课程人教A版必修5解读与教学建议.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中数学新课程人教A版必修5 解读与教学建议,第一章 解三角形 约8课时,第二章 数列 约12课时,第三章 不等式 约16课时,本模块包括“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三章内容,全书约需36课时,具体课时分配如下:,学习目标,教学要求,纲标比较,内容分析,第一章 解三角形,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究,发现并掌握三角形中的边长与角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认识到运用它们可以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1.学习目标,(2)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
2、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2.1 基本要求(1)会证明正弦定理、余弦定理。(2)能理解正、余弦定理在讨论三角形边角关系时的作用。(3)能用正、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4)理解用正、余弦定讨论三角形解的情形。(5)掌握用正、余弦定理解任意三角形的方法。(6)通过解三角形在实际中的一些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并能应用。(8)根据实际条件,利用本章知识完成一个有关测量的实习作业。,2、教学要求,(1)了解正、余弦定理与三角形外接圆半径的关系。(2)利用正、余弦定理讨论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3)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多做几个实习作业,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3、能力。,2.2 发展要求,(1)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近似计算,但不要求太复杂繁琐的运算。(2)不必增加在立几情况下求解三角形的问题,可在立体几何学习时适当拓展。(3)应用问题应限制在正、余弦定理的简单应用上。(4)实习作业不要求太复杂的问题。,2.3 说明,3纲标比较3.1 章节、课时比较,3.2 内容安排上的变化,一个单元,教学要求上的特点,降低,提高,削弱,重视,突出几何作用,有关教学价值上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量化思想,侧重推理与探究,3.3 几个特点,章引言,4.教学内容分析,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揭示了关于一般三角形中的重要边角关系,正弦定理的证明体现从特殊
4、到一般的归纳过程,正弦定理可以用于两类解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与一边,求其他两边和另一角。(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计算另一边的对角,进而计算出其他的边和角。,正弦定理略去等于2R,目的是控制难度,余弦定理的证明体现了定性到定量分析的理性思维,余弦定理指出了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其中的一个角之间的关系,余弦定理的推论:从已知三角形的三边确定三角形的角,应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1)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解三角形;(2)已知三角形的三边解三角形。,1.2 应用举例,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测量距离、高度、角度,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可弥补测量方法的不足,有关三角形的高和面积的计算
5、问题,海伦公式和秦九韶的“三斜求积公式”,三角形边角关系恒等式的证明问题要控制难度,重在过程,1.3 实习作业,实践性,注意现场指导,作好前期准备,实习报告要予以讲评和规范,第二章 数列,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大量实际问题的分析,建立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这两种数列模型,探索并掌握它们的一些基本数量关系,感受这两种数列模型的(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广泛应用,并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函数(2)通过实例,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能在具体的
6、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体会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与一次函数、指数函数的关系,1学习目标,2教学要求2.1 基本要求(1)理解数列的定义,了解数列是一类特殊函数。(2)了解数列的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3)认识数列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模型。(4)能根据给出的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4)理解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5)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6)了解等差数列(等比)与一次函数(指数函数)的关系。(7)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等比)关系,进而用等差(等比)数列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8)掌握等差(等比)
7、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9)理解等差(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10)能利用等差(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极其性质求一些特殊数列的和。(11)理解 与 的关系。(12)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达到灵活应用。,2.2 发展要求(1)能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一个通项公式。(2)掌握等差(等比)数列典型性质及应用。(3)能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4)能用类比观点推导等比数列性质。(7)理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简单组合的数列的前n项和。,(2)已知数列的前几项写出一个通项公式,不必太难。,2.3 说明,(1)复杂的递推关系不作要求。,3纲标比较3.1章节、课时比较,教学要求
8、上的变化,两个控制,两个了解,两个概念,3.2 内容主要变化,教学价值上的变化 以往数列内容比较注重,强化了用函数观点来呈现数列,体现数列的应用性,突出了函数思想、数学模型思想,教学价值上的变化,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4.教学内容分析,数列作为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数学模型,无处不在,章头图,初步体会用递推方法给出数列的思想,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数列实际就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一种函数,是刻画离散过程的一种重要数学模型,通过数列概念引入以及数列应用的过程,体会数列问题的实际应用,给出数列的前若干项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要求不宜太高,用函数观点去看等差数列,理解等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数学 新课程 必修 解读 教学 建议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15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