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草岗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管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
《炳草岗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管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炳草岗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管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炳草岗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管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攀枝花东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编制单位: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6月1 总 论1.1 项目由来炳草岗生活垃圾填埋场位于攀枝花市东区炳草岗攀钢民建后山的一处冲沟。从1986年起,作为攀枝花市主要生活垃圾填埋场之一,炳草岗生活垃圾填埋场负责接纳金江、攀矿、二滩及整个炳草岗片区的生活垃圾进行简易填埋。截止到2000年,该填埋场入场填埋垃圾量已接近100余万t(约170万m3),库容已剩余不多。由于该填埋场启用于1986年,当时国内还没有垃圾填埋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该填埋场也未履行环境影响评价手续,除在填埋场下方建有一浆砌石垃圾坝及一容积约100
2、0m3的渗滤液调节池外,填埋场再未采取任何防渗、导排及渗滤液处理等环保措施,故该填埋场实质上就是一个垃圾堆放场。运行期间,整个垃圾填埋场及周围蚊蝇繁生,晴天臭气四溢,雨天则渗滤液横流,环境污染相当严重。为解决上述污染问题和填埋场库容不足的问题,1998年攀枝花市建委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投资1300万元,在炳草岗生活垃圾填埋场库区旁另行新建了炳草岗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对此后进入该填埋场的生活垃圾采取分选、堆肥和焚烧等无害化、资源化措施进行处理,处理后剩余的以砖石等无机物为主的垃圾残渣和焚烧炉渣再送至该填埋场进行填埋。2000年炳草岗城市生活垃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后,进入炳草岗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垃圾以该
3、处理厂分选出的砖石和焚烧炉渣等无机物为主。2006年,由于炳草岗生活垃圾填埋场已填埋作业至设计终场标高,加之攀枝花市二滩库区垃圾处理中心(盐边分厂)已建成投运,因此,在对该垃圾填埋场进行简单封场后,炳草岗生活垃圾填埋场于2007年关闭,不再接受垃圾填埋,炳草岗城市生活垃处理厂也同时停止运行。到2007年为止,炳草岗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库区占地约76.52亩,填埋垃圾库容约200万m3。虽然炳草岗生活垃圾填埋场于2007年关闭时已进行过简单覆土覆盖,并种植了苗木绿化,但是由于未采取严格的封场措施,加上雨水冲刷,使得部分区域垃圾裸露,不仅影响景观,飞扬的轻质物和扬尘以及填埋垃圾体产生气体还对周边环境
4、造成了影响。此外,由于该填埋场不具备完善的垃圾渗滤液收集、导排设施,没有完善的填埋气体导排和处理设施,没有严格的封场覆盖措施,故其封场后仍对周围环境造成了潜在的影响,给周围居民和社会环境造成了危害,阻碍了攀枝花区域经济的发展。此外,随着攀枝花市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炳草岗生活垃圾填埋场已逐渐位于或靠近城市的人口密集区,填埋场周边500m范围内存在着大量住户,且在填埋场西侧280m处正在建设新的居民区,填埋场未规范封场覆盖极有可能对其带来潜在环境污染影响。同时,根据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本填埋场场址处已规划为城市绿化用地,因此迫切需要对本填埋场进行规范封场处理。1.2 项目概况1.2.1 项目名称
5、、建设性质及建设单位(1)建设项目名称:炳草岗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管理工程(2)建设单位:攀枝花东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3)建设地点:攀枝花市东区炳草岗;(4)建设性质:改建1.2.2 项目建设内容炳草岗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项目由主体工程、配套工程、生产管理与生活服务设施等构成。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主体工程主要包括:垃圾堆体整治、封场覆盖、填埋气体导排与处理系统、渗滤液导排与处理系统、截洪系统、绿化与植被恢复等。(2)配套工程主要包括:供配电、给排水、消防和通信等(本项目利用原有设施)。(3)生产管理与生活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办公用房等(本项目利用原有设施)。1.2.3 主要工程设计垃圾堆体
6、整体设计:对原有生活垃圾处理场临空边坡进行削坡整形,从1125.00m标高开始以1:3的坡角向填埋场后方收缩削坡并填埋,削至5米高至1130.00m标高后退台5米,再以1:3的坡度收缩削坡并填埋,削至5米高至1135.00m标高后退台5米,再以1:3的坡度收缩削坡并填埋、削至4米高至1139.00m标高后退台5米,再以1:3的坡度收缩削坡并填埋、削至5米高至1144.00m标高后退台5米,再以1:3的坡度收缩削坡并填埋直到库尾区标高1149.00m平台。渗滤液导排系统: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本项目在垃圾堆体外设两条渗滤液导排管进行渗滤液导排。 填埋气体导排系统:填埋气体的收集导排采用垂直花管与封
7、场覆盖层内的粗大料建筑垃圾层相结合的方式导排填埋气体。垃圾堆体钻孔排气,钻孔深度1020m,钻孔后放置外包200g/m2无纺土工布的HDPE导排花管(DN200)作为填埋堆体填埋气体垂直排放井,周围填充砂砾石。在垃圾堆体顶部铺设300mm厚20-50mm筛分后的碎石作为水平导气层,在各导气石笼之间铺设600800碎石导气盲沟作为横向的导气盲沟,将各个独立的垂直导气井连接起来,形成水平方向的气体收集层。填埋气体垂直导排井与封场层内的导气层横向收集盲沟形成纵、横两个方向的气体通道。截洪沟:截洪沟是垃圾填埋场排洪工程的重要设施,设置截洪沟可以有效减少填埋场汇水区的雨水进入垃圾层,从而减少渗滤液产生量
8、。填埋场截洪沟系统防洪标准按照“20年一遇洪峰流量进行设计,50年一遇洪峰流量进行校核”。 本工程截洪沟分为改造段和新建段,场区西侧建有截洪沟,本工程封场后,需对原有截洪沟进行改造和疏通,其中改造段长度为310m,截洪沟断面设计为700700,以导流库区平台外场外雨水;另外分别计算库区东、西侧截洪沟,计算结果如下:计算库区西侧最高点至调节池下游截洪沟汇雨面积为0.05km2,该段新建截洪沟长597m;最大设计流量为0.76m3/s,最大校核流量为0.96m3/s;其截洪沟断面按矩形断面计算,确定为BH700mm700mm,其中超高取200mm;设计流速3m/s;设计最大坡度5.9。计算库区东侧
9、最高点至调节池下游截洪沟汇雨面积为0.07km2,该段新建截洪沟长743m;最大设计流量为1.07m3/s,最大校核流量为1.34m3/s;其截洪沟断面按矩形断面计算,确定为BH700mm700mm,其中超高取200mm;设计流速3m/s;设计最大坡度5.2。截洪排水沟结构为两侧及底部均为浆砌块石结构,沟内侧水泥抹面,局部如地基不好,可采用混凝土底板,在高程变化处和坡度极陡处设置跌水和消能设施,并在截洪沟断面变化处采用渐变段衔接,以保证水流顺畅。截洪沟的排出口设计成喇叭口形式,以便使水流顺畅流出。封场覆盖层:封场覆盖层的设置,应有利于阻断外界与填埋场垃圾的相互影响,阻断雨水进入填埋场,减少渗滤
10、液量,防止填埋场气体的无规律逸出,恢复垃圾填埋区域的生态系统。对于本工程封场作业的实际情况,按照垃圾卫生填埋场有关技术规范要求,为避免该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本工程设计的封场覆盖层自下而上依次为:(1)导气层:300mm厚卵砾石层,粒径要求30-50mm,作为导气层;(2)压实粘土层,厚300mm,渗透系数不大于10-5cm/s;(3)土工布200g/m2(保护层);(4)1.0mm厚HDPE膜(防渗层);(5)土工布200g/m2(保护层);(6)排水层:在本设计中,防渗层上铺设30公分厚的卵砾石层作为封闭排水层,作为封闭排水层。(7)覆盖土支持土层,厚450mm;(8)营养土植被层,
11、厚150mm。地下水监测控制系统:按地下水流方向,在填埋场周围修建地下水污染观测井,定期取样分析,以判定地下水污染情况。主要监测项目:pH、COD、NH3-N及重金属离子等。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对地下水污染的隐患。地下水环境监测系统主要由5口井组成。同时环评要求定期监测项目区域土壤环境质量,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杜绝渗滤液泄漏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消防工程:填埋场消防等级属于戊类。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填埋气体灭火主要是干粉剂灭火,其次为灭火沙土。场区内设置必要的消防器材,建筑物内配备干粉灭火器,并配备灭火沙土。同时根据规范要求,填埋场周围设置了8m宽的防火隔离带
12、。生产管理区:利用现有厂房进行装修,建筑装修标准。绿化与植被恢复设计:(1)封场覆土厚度及土壤改良终场覆土厚度设计为0.6m,充分满足植被生长要求。土壤改良施用氮肥或堆肥,并适当翻松覆土层表层,酌情添加有机质以改善其物理特性。(2)植被栽植计划第一阶段:主要栽植草坪、观赏地被、花卉及花灌木等,通过地表植被的涵养,恢复封场覆盖层的生态属性。第二阶段:根据堆体稳定性监测和检测,大部分垃圾稳定化后进行乔、灌、花、草等层次丰富、色彩丰富的景观种植搭配。两个阶段,以垃圾降解完成为界。1.2.4 建设周期及项目投资炳草岗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管理工程总投资为1080.0万元,环保投资约为131万元,占工程总投
13、资的0.38%。封场管理工程预计2014年9月开始施工,施工期9个月,2015年6月投入运营。1.2.5 建设项目产业政策符合性项目为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管理工程,对炳草岗垃圾填埋场进行封场整治,从而改善填埋场周围环境。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13年第21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订),该项目属于第一类鼓励类中第三十八条“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第20款”城镇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1.2.6项目规划符合性1、国家相关建设规划的符合性分析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要求,要提高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加快城镇
14、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到2015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所有县具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对垃圾简易处理或填埋设施和场所进行整治,对已封场的垃圾填埋场和旧垃圾场要进行生态修复、改造。推进垃圾渗滤液和垃圾焚烧飞灰处置工程建设。本项目对原炳草岗垃圾填埋场采取封场整治,建立并完善填埋场中填埋气体及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对填埋场进行生态修复及改造,因此,本工程建设符合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等相关规划。2、与地方相关建设规划的符合性分析根据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炳草岗生活垃圾填埋场地块已被规划为城市绿化用地。炳草岗垃圾填埋场区2007年关闭封场时未采取严格封场措施,场区内没有完善的
15、渗滤液及填埋气体导排收集系统,导致封场后的填埋场内环境污染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本项目对炳草岗垃圾填埋场进行重新封场,对垃圾堆体进行整形,新建渗滤液及填埋气体导排收集系统。项目的实施可改善当地水、大气环境,避免环境风险,实现垃圾管理科学化,无害化,使其符合攀枝花环境卫生规划的要求。另外,本项目的实施,将使攀枝花环境保护取得实质性进展,对形成优美、舒适、整洁的居民生活环境有重大意义,且填埋场封场后做为城市景观绿化用地,能够美化整个城市环境。由上可知,本工程建设符合攀枝花市相关规划。1.2.7生活垃圾封场工艺的合理性分析本项目垃圾填埋场封场是结合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40-201
16、0)和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CJJ112-2007)等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并参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中卫生填埋场的设计标准,对项目中垃圾堆体进行整形压实、采取严格防渗处理后覆土封场。综上所述,本工程封场工艺合理,符合填埋场封场相关技术规范。1.2.8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整个场区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填埋场区、渗滤液调节区和管理区三大部分,填埋场库区占地约为5.10万m2。厂房位于库区东北面,主导风向侧风向,不需要新建;渗滤液调节池利用现有调节池,调节池区域位于库区的下游较低处,并且有一定的高差能保证渗滤液重力流流出,且封场后,渗滤液产生量大大减少,小于目前垃圾填埋
17、场垃圾渗滤液的产生量。因此,现有调节池容积能够满足封场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收集需求,不需要新建。封场后填埋库区产生的渗滤液可通过新建的垃圾渗滤液导排管收集导排至调节池。因此,评价认为本项目现有平面布置合理,无需进行调整。1.2.9渗滤液处理方案可行性分析目前,本项目产生的渗滤液均由吸污车运至二滩垃圾处理厂(盐边分厂)进行回喷处理。二滩垃圾处理厂(盐边分厂)投运以来,渗滤液日均产量为14m3。炳草岗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结束后,该填埋场渗滤液平均产生量为11.9m3/d。本项目封场运营期渗滤液由吸污车定期运输至盐边分厂,则盐边分厂实际需要处理的渗滤液量为25.9m3/d,仍小于盐边分厂渗滤液的日设
18、计渗滤液处理量50m3/d。同时,盐边分厂渗滤液调节池总容积为2806m3,该厂还设有一个容积为1000m3的渗滤液备用调节池,调节池具有较大富余调蓄炳草岗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结束后产生的渗滤液。故炳草岗生活垃圾填埋场实施本次封场工程后渗滤液运至二滩垃圾处理厂(盐边分厂)预处理后回喷完全可行。2 环境现状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2.1.1 声环境现状评价与分析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实际情况,现状监测在场区四周场界和君临江山居民区临填埋场一侧共设置5个噪声监测点。根据监测报告中对声环境的监测数据可以看出,评价范围内没有其他强噪声源。监测点噪声值全部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
19、类标准限值。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2.1.2大气环境现状评价与分析本次评价委托攀枝花市环境监测站对项目所在区域的大气环境进行监测,监测时间为2013年3月5日11日。根据监测报告中对大气环境监测点连续7天的监测数据,采用标准指数法对项目工程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进行评价。项目所在区域内PM10、SO2、NO2、H2S和NH3共5项监测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02)中二级标准要求,表明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空气质量良好。2.1.3 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与分析和本项目有关的地表水环境为金沙江,本次评价委托攀枝花市环境监测站对项目所在区域的地表水及地下水环境进行监测,监测时间为2013年3月
20、5日7日。根据监测报告中对地表水环境包括水温、pH、DO、CODCr、BOD5、SS、氨氮等15个指标的监测数据,采用标准指数法对项目工程区域内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监测断面除粪大肠菌群超标外其它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域标准限值要求,粪大肠菌群超标可能是由于监测断面上游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较低所致。为了调查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环境状况,在评价范围内布置3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地下水监测点位分别为填埋场南侧1.5km隧道排水,渗滤液收集池下游距场界20m和60m,钻孔取水。评价区域内地下水各项指标的监测值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III
21、类标准,说明该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良好。2.1.4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为了调查项目所在区域土壤环境状况,在场区东南侧(上风向)填埋堆体外50m、场区西北侧(下风向)填埋堆体外50m和渗滤液收集池下游50m共布置3处土壤监测点。根据监测报告中对土壤环境监测点的监测数据,采用标准指数法对项目工程区域内环境土壤质量现状进行评价。评价区域内土壤的pH、铬、汞等六项监测指标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二级标准(pH7.5)。因此,区域内土壤中环境质量较好。2.1.5渗滤液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根据项目所在地实际情况,取渗滤液调节池内渗滤液进行监测。根据监测报告中对渗滤液水质的监
22、测数据,渗滤液中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粪大肠菌群均超过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排放浓度限值。2.2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评价范围内,不涉及各级自然保护区及野生动物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重点文物及名胜古迹、生态敏感区。该项目环境保护目标具体见表2-1表2-1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要素编号保护目标方位与本项目最近距离说明类型声环境以及空气环境1君临江山小区W280m在建大气:(GB3095-1996)二级;噪声:(GB3096-2008)2类2攀钢民建生活区N320m约180人地表水环境3金沙江N560m-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地下水填埋区下伏元古代变质岩
23、裂隙含水层地下水水质填埋区周边 及填埋区下游-地下水质量标准类标准生态环境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受施工影响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景观环境阳春路场区北侧200m-景观环境保护目标君临江山场区西侧280m景观环境保护目标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3.1 施工期环境影响源及环境影响分析1、声环境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现场的各类机械设备噪声,不同施工阶段和不同施工机械发出的噪声水平是不同的,且有大量设备交互作业,因此施工作业噪声将会对区域内外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针对主要施工阶段和主要产噪施工机械进行最不利情况下进行分析,可知施工期间产生的施工噪声昼间将对50米范围内,夜间将对150米范围内造成噪声污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炳草岗 生活 垃圾 填埋场封场 管理 工程 环境影响评价 报告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13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