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废水短程硝化技术研究.doc
《焦化废水短程硝化技术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焦化废水短程硝化技术研究.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焦化废水短程硝化技术研究 摘要:针对焦化废水多采用生化法进行处理,但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运行控制复杂、流程长、耗氧量大、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高。本论文通过研究生物脱氮新工艺短程硝化来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以生物滤池为反应载体,研究短程硝化技术,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进水氨氮浓度为50mg/L,添加无极碳源,进水pH控制在7.88.3之间,间歇曝气,HRT时间为23h,历时29天,可挂膜成功。氨氮去除率可达到99.08%。为实现短程硝化过程中,pH控制在7.5以上,8.0以下;HRT为23h,DO在1.01.5mg/L,可实现最佳亚硝氮累积。关键词:焦化废水 生物脱氮 短程硝化 亚硝氮累积ABST
2、RACT According to the coking wastewater, people often take the biochemical method for processing. But the traditional biological nitrogen removal process is running control complex, taking long process, using lots of oxygen, cost much money for investment in infrastructure and operation. This thesis
3、,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new biological nitrogen removal process shortcut nitrification to solve these practical problem. As biofilter is reaction carrier, shortcut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room temperature, C进水氨
4、氮为50mg/L,adding nonpolar carbon source, control the pH between 7.8 and 8.3, intermittent aeration, HRT for 23h and lasting 29 days could hanging the membrane success. The ammonia nitrogen removal rate can reach 99.08%. In order to realization of shortcut nitrification process, one needs to control t
5、he pH between 7.5 and 8.0, DO in 1.0 mg/L and 1.5 mg/L,it could achieve optimal nitrite nitrogen accumulation. Keywords: coking wastewater , biological nitrogen removal , shortcut nitrifications , nitrite accumilted目录第一章 文献综述11.1前言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21.2.1 焦化废水处理的研究现状21.2.2 生物滤池的研究现状31.2.3 生物脱氮技术的研究
6、现状41.2.4 短程硝化的影响因素5第二章 实验方法102.1实验药品及实验仪器102.1.1主要实验药品102.1.2主要实验仪器102.1.3实验分析项目及测定方法112.2实验方法112.2.1实验装置112.2.1填料的选择112.3实验内容132.3.1污泥驯化132.3.2污泥运行阶段142.3.3提高进水浓度183.1 污泥驯化结果与分析193.2 污泥运行阶段结果与分析193.3提高进水氨氮浓度结果与分析224.1结论234.2展望23参考文献25第一章 文献综述1.1前言焦化废水作为钢铁行业的主要废水之一,其特点是水量大、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目前,焦化废水多采用生化法进行
7、处理,但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运行控制复杂、流程长、耗氧量大、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高。近年来,各国学者致力于开发生物脱氮新工艺来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与传统的硝化反硝化工艺相比,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具有以下优点:硝化阶段可减少20%左右的需氧量,降低了能耗;反硝化阶段可减少40%左右的有机碳源,降低了运行费用;占地面积小,反应器容积可减小30%40%;具有较高的反硝化速率;污泥产量低(硝化过程可少产污泥为33%35%,反硝化过程可少产污泥约55%);投碱量少。因此,对于C/N值较低的焦化废水处理,亚硝化型反硝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控制硝化反应条件,使硝化反应进行到亚硝态氮阶段并实现稳定的
8、亚硝态氮积累,是短程硝化反硝化稳定运行的关键。基于以上因素,我将通过对生物滤池脱氮工艺的研究,从生物滤池挂膜情况以及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生物滤池的脱氮效能和机理来确定控制亚硝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希望以此解决焦化废水脱氮难、贵、久的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于完善控制硝化反应条件,使硝化反应进行到亚硝态氮阶段并实现稳定的亚硝态氮积累,以保证短程硝化反硝化稳定运行,解决城市高氨氮污水处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有以下三点目的:(1)了解生物滤池工艺;(2)污泥载体挂膜研究与分析;(3)短程硝化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1.2.1 焦化废水处理的研究现状 从焦化废水的性质可
9、知,焦化废水危害较大,属高COD值、高酚、高氨氮量的处理难度较大的一种工业有机污水,这种废水若不经处理就直接排放会使水生物中毒甚至死亡,对人类也会产生重大毒害作用,因此其处理研究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常采用的焦化废水处理方法总体上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种。1.2.1.1物理法物理法主要是利用物理作用分离废水中呈悬浮态的污染物,在其处理过程中不改变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常用的物理法有:吹脱法、吸附法、萃取法、浮选法、反渗透法等。这些方法或难度大或成本高,对焦化废水而言实用价值小。物理法中对氨氮去除效果较高的是吹脱法。吹脱法的优点是:最为经济且操作简便;容易控制,除氮效果稳定。但它只能处理氨氮,
10、氨吹脱于大气可造成空气污染,对低温地可能空气入口处结冰,有结垢问题。1.2.1.2化学法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的作用,去除污染物或改变污染物的性质。它包括向废水中投加各类絮凝剂,使之与水中的污染物起化学反应,生成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化合物,析出沉淀,使废水得到净化的化学沉淀法;利用液氯、臭氧等强氧化剂氧化分解废水中污染物的化学氧化法:利用电解的原理,在阴阳两极分别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使水体达到净化的电解法等。还有折点加氯法、离子交换法、活性炭吸附法等。化学法中化学沉淀法是处理氨氮较为有效的方法,该法尤其适用于处理高浓度的氨氮废水,但经化学沉淀后,废水中氨态氮和磷酸根的残留浓度还是比较高的。因此一
11、般将此法置于生物处理之前。废水处理后出水中残留有氛,直接排入水体对鱼类会有影响,必须附设去除余氯的工艺设施(如活性碳过滤)。离子交换法是用沸石或离子交换树脂作为除氨的离子交换体。对氨氮浓度约10-50mgA的废水,离子交换法脱除氨氮的效率可达到93%-97%。操作温度变化和毒性化合物对氨氮的去除效率影响较小。离子交换法的缺点是离子交换树脂用量大,再生频繁,废水先要进行预处理以去除悬浮物,因此处理成本高。1.2.1.3生物法生物法也称为生物化学法,简称为生化法。生化处理法是处理污水中应用最广泛且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它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在自然界存在着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依赖各
12、种有初物生存和繁殖的微生物,它们不仅具有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而且具有分布范围广、繁殖力强、容易发生变异等特性,因此,广泛应用于处理焦化废水。另外与物理法、化学法相比,生物法处理费用较低。1.2.2 生物滤池的研究现状普通生物滤池法(简称滤池法) 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应用十分广泛,具有对污水水质、水量适应性较强、污泥产量较低、易于维护和节约能耗的优点,对我国中小型城镇的污水处理亦具有良好应用。普通滤池的滤床由滤料组成。滤料是微生物生长栖息的场所,理想的滤料应具备下述特性:(1)能为微生物附着提供大量的面积;(2)使污水以液膜状态流过生物膜;(3)有足够的空隙率,保证通风(即保证氧的供给)和使脱落
13、的生物膜能随水流出滤池;(4)不被微生物分解, 也不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有较好的化学性能;(5)有一定的机械强度;(6)价格低廉。生物滤池机理大体如下:污水通过布水设备连续地、均匀地喷洒到滤床表面上,在重力作用下,污水以水滴的形式向下渗沥,或以波状薄膜的形式向下渗流。最后,污水到达排水系统,流出滤池。污水流过滤床时,有一部分污水、污染物和细菌附着在滤料表面上,微生物便在滤料表面大量繁殖,不久,形成一层充满微生物的黏膜,称为生物膜。这个起始阶段称为挂膜,是生物滤池的成熟期。污水流过成熟滤床时,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吸附、降解,从而得到净化。生物膜表层生长的是好氧和兼性微生物,其厚度约
14、2mm。在这里,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好氧代谢而降解,终点产物是H2O、CO2、NH3 等。由于氧在生物膜表层已耗尽, 生物膜内层的微生物处于厌氧状态。在这里, 进行的是有机物的厌氧代谢, 终点产物是有机酸, 乙醇、醛和H2S 等。由于微生物的不断繁殖,生物膜不断加厚,超过一定厚度后,吸附有机物在传递到生物膜内层的微生物以前,已被代谢掉。此时,内层微生物因得不到充分的营养而进入内源代谢,失去其黏附在滤料上的性质,脱落下来随水流出滤池,滤料表面再重新长出新的生物膜。为了提高生物脱氮的效果,在总结已有的生物脱氮的基础上,科学工作者开发和正在开发着一些新型的生物脱氮反应器,如曝气生物滤池就是其中的代表。
15、1.2.3 生物脱氮技术的研究现状污水脱氮技术可分为生物脱氮和物理化学方法脱氮。在生物脱氮系统,不但要去除有机物,还要将污水中的有机氮和氨氮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转化为氮气,最终从污水中去除。物理化学脱氮方法不包括有机氮转化为氨氮和氨氮氧化成硝酸盐的过程,通常只能去除氨氮。一般来说,物理化学脱氮方法需要的运行费用比较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而生物脱氮方法具有处理效果好,不存在二次污染,有运行稳定,操作简单,经济等优点。因此,废水生物脱氮技术在近年已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得比较广泛了。生物脱氮包括以下三个过程:(1)同化过程,污水中的一部分氨氮被同化为新细胞物质,以剩余污泥的形式去除;(2)硝化过程,即硝
16、化菌将氨氮氧化为硝态氮;(3)反硝化过程,即反硝化菌将硝态氮转化为氮气,然后氮气再从污水中释放进入大气。废水中的氮主要以有机氮(胺基、氨基硝基化合物及其它有机含氮化合物)和无机氮(氨、亚硝酸盐、硝酸盐等)两种形式存在。在生物处理过程中,有机氮首先被异养型的微生物氧化分解成为氨氮,即所谓的氨化作用,然后经硝化过程(硝化作用)转变为NH2OH、NO2和NO3,最后通过反硝化作用使硝态氮转化成为氮气逸入大气。氨化过程在生物处理过程中很容易实现。生物脱氮过程主要由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完成。近年来,国内外正在研究污水生物脱氮的新工艺和新方法,其中最典型的是污水生物处理的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同步硝化反硝化
17、技术,OLAND工艺和ANAMMOX工艺等。这些新理论、新工艺、新方法还不完善,各国的环境工程方面的专家正在竞相从各方面展开深入的研究。1.2.4 短程硝化的影响因素在以上介绍的这些生物脱氮新技术中,主要原理都是要先在反应器内实现短程硝化,所以如何控制反应器内实现短程硝化是至关重要的,有必要研究影响短程硝化的因素。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就是将硝化过程控制在HNO2 阶段,随后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反硝化,也就是不完全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关键是如何控制硝化过程停止在HNO2 阶段,实现亚硝酸盐的积累,阻止亚硝酸盐进一步向硝酸盐转化。影响亚硝酸积累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氨浓度
18、、氮负荷、DO、有害物质及泥龄等123456。(1)温度:生物硝化反应在545内均可进行,适宜温度为2035,一般低于15 硝化速率降低,并且低温对硝化产物及两类硝化菌活性影响不同。1214 下活性污泥中硝酸菌活性受到严重抑制,出现HNO2 积累。1530 范围内,硝化过程中形成的亚硝酸可完全被氧化成硝酸。温度超过30 后会出现HNO2 的积累7。但在中温条件下(2030)控制pH 值、DO、进水游离氨浓度,也可以实现HNO2 的积累。人们研究了在此条件下不同温度对HNO2 积累的影响。实验条件:pH 值在8.28.5,DO 在23mg/,进水氨氮浓度在8590mg/L,COD 为360mg/
19、,污泥质量浓度为4g/。实验结果在20时NO2-N 的最高质量浓度为14.8mg/,25时为24.1mg/,30时为43.4mg/。说明在中温条件下,随着温度的提高HNO2积累量增大8。(2)pH 值:pH 值对亚硝化反应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氨氧化菌生长要求有合适的pH 值环境;另一方面是pH 值对游离氨浓度有重大影响,从而影响氨氧化菌的活性。随着硝化的进行,硝化过程产生的酸使废水pH 不断下降。氨氧化菌要求的最适pH 在78.5 之间,硝酸菌为67.5。反应器中pH 低于6.5 则整个硝化反应会受到抑制。pH 升高到8 以上,则HNO2 浓度升高,硝化产物中亚硝酸比例增加,出现HNO2
20、 积累9。游离氨的浓度公式为:由上式可知,pH 值的变化会引起FA 浓度的变化,FA 浓度直接影响着硝酸菌和氨氧化菌的活性。所以,调节pH 值的大小,不仅为氨氧化菌提供有利的生长条件,也是为了控制FA 的浓度,从而为硝化过程中HNO2的积累提供有利条件10。(3)NH3 浓度与氮负荷:废水中氨随pH 不同分别以分子态和离子态形式存在。分子态游离氨(FA)对硝化作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硝化杆菌属比亚硝化单胞菌属(硝化过程中常见的两个菌属)更易受到FA 的抑制,0.6mg/ 的FA 几乎就可以全部抑制硝酸菌的活性,从而使氧化受阻,出现HNO2 积累。只有当FA 达到5mg/以上时才会对氨氧化菌的活性
21、产生影响,当达到40mg/L才会严重抑制亚硝酸的形成。pH 升高,FA 浓度增加,造成HNO2 积累,另外氨氮负荷过高时,在系统培菌初期有利于繁殖较快的氨氧化菌的增长,使亚硝酸产生量大于氧化量出现HNO2 积累。进水负荷过大所造成的HNO2 积累也与水中总氨氮中浓度有关,冲击负荷也会造成HNO2 积累。因此,只要控制系统中FA 浓度介于硝酸菌抑制浓度和氨氧化菌抑制浓度之间就可以保证氨氧化正常进行而HNO2 氧化受到阻碍,形成HNO2 的积累9。因氨氮和游离氨在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当温度和pH 值一定时,氨氮浓度直接决定了游离氨的浓度。人们对短程硝化反硝化中氨氮浓度变化进行了研究,温度为28,
22、DO 为23mg/,pH 值为7.55,COD 为327mg/时,实验结果表明:进水氨氮浓度低时出水氨氮浓度也低,氨氮去除率高;当提高进水氨氮浓度时,游离氨超过氨氧化菌抑制浓度则会使亚硝化率降低而使得出水氨氮浓度增大,此时为达到较高的氨氮去除率须延长硝化时间。硝化时间增加使亚硝态氮的积累量增加,反硝化时间就会延长。所以,如果将温度、DO 和pH 值控制在有利于HNO2 积累的条件下,进水氨氮浓度(FA 浓度)越低越能促进HNO2 的积累8。另外实验还发现,高浓度FA 抑制所造成的HNO2 积累并不稳定,时间一长系统中亚硝酸浓度和亚硝化率均下降,HNO2 浓度增大。这说明硝酸菌对FA 适应是不可
23、逆转的,即使再进一步提高FA 浓度,亚硝化率也不会增加。(4)DO:溶解氧是控制亚硝酸盐积累的关键参数之一,溶解氧浓度不能太高,太高会使亚硝酸盐氧化,不利于亚硝酸盐的积累,也不能太低,太低会造成供氧不足,不利于亚硝酸盐的生成。氨氧化菌和硝酸菌均是绝对好氧菌,在生物膜和活性污泥反应器中,当膜的厚度和污泥颗粒的尺度较大时,形成氧扩散梯度。一般认为至少应使DO 在0.5mg/以上时才能很好地进行硝化作用,否则硝化作用会受到抑制。Hanaki11 研究表明,低溶解氧下氨氧化菌增殖速率加快,补偿了由于低氧所造成的代谢活动下降,使得整个硝化阶段中氨氧化未受很大影响,而低DO 对硝酸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因而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焦化 废水 短程 硝化 技术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13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