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永嘉县瓯北镇污水处理厂工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州市永嘉县瓯北镇污水处理厂工程.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温州市永嘉县瓯北镇污水处理厂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简要本一、 项目概况瓯北镇地处温州市永嘉县的瓯江北岸,位于瓯江与楠溪江的交汇处,是浙江省永嘉县的主要集镇。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在城市供水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城市污水排放量也逐年增加,污染负荷随之加剧。长期以来,城市污水绝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内河或瓯江,造成水体污染日趋严重,使内河水质严重超标,丧失了原有的河网功能。因此,尽快减轻和消除城市污水对内河、瓯江的污染,尽早建设、完善城市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是改善水环境质量状况的当务之急。根据项目报批需要,在征询环保主管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根据与会专家组意见和各单位代表
2、的意见、建议,对报告书进行了修正,并单独编制成温州市永嘉县瓯北镇污水处理厂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现报请批复。二、 工程内容及污染因素分析1、工程内容本工程总投资8368.21万元。本工程建设方案如下:拟建项目建设地点为瓯北镇江北区,位于张堡东路以西、阳光大道和瓯江江堤以内。本厂占地约6.4hm2,为长方形,东西向长300m,南北向宽214m,污水长北侧约一半面积在现有防洪堤以内,污水厂一期工程建在现有防洪堤以内,占地面积为3.48 hm2,远期为2.94 hm2。建设规模:一期(2010年)5万m3/d,二期(2020年)10万m3/d。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及服务人口:(1)服务范围瓯北
3、镇污水处理厂是瓯北镇的主要污水处理设施,主要服务范围为瓯北镇的江北区和三江区,其中江北区的西面、南面以瓯江自然为界,北侧以环山路、环江路、朱岙路为界,东面以楠溪江为界,与三江片隔江相望。(2)服务人口根据瓯北镇城市总体规划说明及人口预测,瓯北镇人口近期2005年10.5万人,中期2010年13万人,远期2020年20万人。进出水水质和处理程度:瓯北镇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汇总表污染物进水浓度(mg/L)出水浓度(mg/L)COD35060BOD515020SS20020TN3520NH4-N258(15)TP3.51.0污水处理厂工艺方案:本工程近期采用改进SBR工艺。城市污水经厂外污水管道自流
4、进入污水处理厂的粗格栅,经粗格栅去除污水中较大的漂浮物后,进入进水泵房。通过进水泵提升后流入细格栅和沉砂池,以去除比较小的漂浮物和砂粒,砂粒经螺旋分离机分离后外运,溢流液自流入集水井。格栅进水泵房和沉砂池设计与厂外污水管道配套,按远期规模建设。沉砂池的出水自流进入改进SBR池前的厌氧段,污水厌氧段内完成厌氧放磷,然后进入缺氧段,硝酸盐氮利用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反硝化,然后进入主曝气区,有机物进行氧化,经过主曝气区处理后再进入序批区。在序批区经过一段时间曝气后,停止嚗气进行静止沉淀及排水,同时根据污泥的生长情况,在曝气期间排放一部分剩余污泥,上清液自流入紫外线消毒池,尾水消毒处理后排入瓯江。在进水泵
5、房出口设置事故岔道口,一旦污水厂停电,入流污水可通过岔道排入瓯江。污水处理工程中产生的污泥进入污泥预浓缩池后,经入贮泥池后,再经过浓缩脱水一体机处理后堆放在污泥堆棚里,外运填埋。尾水排放:环评建议将本项目排放口上移至瓯江上游方向,初步确定排放口布置在上村岩门山江段。2、工程污染因素分析工程在施工期对环境产生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1)土石方工程施工期土方工程会造成植被破坏、资源损失、景观破坏和水土流失等不利影响,但在施工期结束后可予以恢复。(2)施工扬尘施工期间挖方或填方处经雨水冲淋,会引起水土流失,影响生态环境,在河流附近还可能造成河道壅高,影响泄洪能力;在天气干旱时,又容易引起扬尘,会污染大
6、气环境。(3)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施工机械,如推土机、装载机、挖掘机、打夯机等在作业中产生的噪声,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其环境影响因素是施工噪声LAeq;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除了噪声外,道路扬尘和汽车尾气也对大气环境产生影响,其主要影响因素是:CO、NO2、THC和TSP。施工机械的漏油将影响施工场地的土壤,若进入河道将影响水体的水质,影响因素是石油类。(4)交通影响施工运输车辆将使途经道路的交通量增加,如调度不当将影响这些道路的畅通,应采取措施予以协调。本工程营运期主要的影响有:(1)污水处理厂恶臭排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拟建的五星大厦的影响。(2)噪声噪声主要来源于拟厂内机泵类设备产生
7、的噪声。(3)经过处理后排放的污水对瓯江局部江段的水质影响。(4)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和运输对环境的影响。营运期污染源情况汇总:水污染物排放源强表单位:t/d规模工况BOD5CODCrNH3-N5万吨/日正常排放130.75事故排放5.6313.130.9410万吨/日正常排放261.5事故排放11.2626.261.88本拟建工程NH3和H2S的发生量和实际排放量污染物发生量排放量kg/dt/akg/dt/aNH3近期68.7625.09713.084.774远期126.7446.26224.0728.786H2S近期0.1830.0670.0350.013远期0.3360.1230.0640
8、.023近期湿污泥量581 m3/d,含水率99%,干污泥量5.81t/d。脱水后污泥由皮带输送机运至污泥堆棚,其污泥含水率为78。远期干污泥量为11.62t/d。主要机械设备噪声声级位 置主要设备名称噪声级(dB)进水泵房潜水排污泵4台(远期6台)5060反应池回流污泥泵5台2(远期4)5060剩余污泥泵2台2(远期4)鼓风机房高速离心风机3台(远期6台)95105污泥浓缩脱水机房离心式浓缩脱水机2套(远期4套)6070除臭间离心风机2台95105三、 选址周边环境及保护目标1、环境质量现状(1)水环境质量污水处理厂拟建厂址处瓯江上中下游三个断面,除DO、总磷超标外,其余pH、CODMn、B
9、OD5、氨氮、石油类、挥发酚均达III类地表水质标准;瓯北镇两个内河监测结果表明,瓯北镇内河水环境质量较差,罗浦河、罗浦礁大河CODMn、BOD5、氨氮、DO、总磷均超标,挥发酚、石油类达标,水质已不能满足功能要求,水质污染十分严重。(2)环境空气拟建厂址附近各项指标均不能达到环境功能要求,其中SO2虽然小时浓度达标,但日均浓度存在超标现象;NO2小时和日均浓度均存在超标现象;TSP日均浓度上风向测点超标,不过下风向测点能达标;特使污染因子H2S和NH3上、下风向测点也均存在超标现象,尤其是NH3指标超标严重,环境现状不容乐观。经调查分析,区域大气环境中各项指标超标主要是因为拟建厂址西面约20
10、0 m左右有部分企业在焚烧废布角料、皮角料等垃圾,排放污染物影响项目拟建地周边大气环境。(3)噪声目前项目拟建地块北侧昼夜声环境均不能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1类区标准,主要受五星大道交通噪声影响;拟建地块东侧、西侧和南侧夜间略有超标,不过昼间噪声均能达标。附近五星村农居点昼夜声环境均不能达到1类区标准,主要受生活噪声影响。2、环境保护目标(1)环境空气:拟建厂址东北面的五星村民居(与污水厂选址最近距离约190m),拟建的五星村安置用房五星大厦(沿五星大道北侧路缘,位于污水厂东北侧,与污水厂东北侧厂界直线距离约50m,与最近的恶臭发生源进水井及反应池的直线距离为100m)。(2)水环境:瓯
11、江水质,水质达III类地面水标准;山根取水口(距离30公里),水质达II类地面水标准。(3)声环境:拟建厂址北面的五星村民居(与污水厂选择最近距离约190m)。(4)生态环境:瓯江口门附近的渔业资源。四、 环境影响预测主要结论1、水环境(1)从目前状况来看,小旦龙湾江段满足相应的水质执行标准,即小旦至山根断面满足类地表水水质标准,梅岙至龙湾断面满足类地表水水质标准。但从主要反映水体的污染因子CODMn和氨氮NH3-N的年际变化来看,可以推断瓯江的水体的环境质量有逐年变差的趋势,希望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2)根据污水处理厂排放口选择的原则,初步确定排放口布置在上村岩门山江段为妥。收集了该江段的1
12、9922002年共6个测次的水下地形图进行分析。2001年后河床冲淤变化较小,滩槽较为稳定。比较所取的三个断面中,3#断面偏于下游段,该处水深浅,流速小,不易于污染物的扩散。2#断面、3#断面作为排污口其水深和流速均基本满足要求,从考虑投资的角度出发,确定2#断面位置为优选位置。(3)水流和水质的数学模拟验证精度能满足工程预测评价的要求,选择参数合理可靠,可用于工程方案的计算分析和预测。(4)为使得初始与其掺混稀释的水体达到最大从而减轻污染,通过初步计算建议采用离岸距为120左右的放流管的形式实施污水离岸深水排放的方式。前端扩散器长度20m,即间距5m,布置5个喷口即可。扩散器喷口高程可以设置
13、在-2m左右。(5)离岸120m正常排放时,从平均值浓度有无超三类区来衡量,近期无三类超标区,远期出现了较小面积的超三类地面水标准的浓度区(NH3-N),因此,要注意加强氨氮的处理程度。污染物TP平均增量无论近期和远期对瓯江的“贡献值”不大。总体来看,只要污水实施正常排放,瓯北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对瓯江的影响程度是有限的。(6)建议为防止过往船只避开航道或抛锚损坏扩散管而影响污水排放,可设置警示标记加以保护。排放口建设前应主动和有关管理部门联系,协商安排排放口施工计划,确保排放口施工安全,排放口建设完成后,应在排放口设置标准标志。2、环境空气目前的总平面布置经过调整,格栅井、进水泵房和沉砂池均调
14、整至厂区西侧和西南侧,反应池位于厂区中部,均不在靠近五星大道一侧,且环评建议在厂区西南侧布置一臭气集中处理和外排设施,对格栅间、进水泵房、沉砂池、脱水车间、污泥堆棚等主要臭气发生源进行封闭处理,对反应池进行加盖处理,并配置负压和臭气收集装置。将原本以无组织面源形式排放的臭气经密闭、加盖和负压收集后统一处理后以点源形式高空排放,从而不仅降低了恶臭污染源强,又将污染排放源统一移至厂区西南侧,经计算卫生防护距离为100m,该除臭装置与五星大厦的直线距离大于200m,位于卫生防护距离之外,从而较好地解决了恶臭污染影响。3、声环境项目建成后,受生产噪声的影响,各侧厂界昼夜噪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昼间东、
15、南侧厂界能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1类区标准(55 dB),不过西、北侧厂界超标;夜间各侧厂界均不能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1类区标准(45 dB),主要是因为本底噪声超标。4、污泥瓯北镇污水处理厂近期干污泥发生量为湿污泥量581 m3/d,含水率99%,干污泥量5811kg/d。脱水后污泥由皮带输送机运至污泥堆棚,其污泥含水率为78。近期污泥经机械浓缩、机械脱水后外运填埋。本工程的污泥在近期进行填埋处理的基础上,应积极加强对污泥中各类有害物的监测,若污泥的成份、性质较为稳定,且能达到农用污泥标准,则应在经过一定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利用。5
16、、水生生物与渔业资源瓯江水生生物和渔业资源具有明显的河口群落特征,根据水环境影响预测结果,正常江心排放,平均浓度来看近期无类超标区域,因此对水生生物影响不大,而口门处根据预测本工程对其的浓度贡献值很小,因此对渔业养殖影响不大。五、 对策措施1、由于岸边排尾水对瓯江水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建议尾水排放采用江心排放,并且设置扩散器以利于充分扩散稀释,排放管道应结合江道、水文和航道等情况进行专门研究设计。2、根据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污水处理厂应逐步对污水进行稳定化处置,并进行污泥农用的综合利用研究。3、由于附近工业垃圾废料的焚烧,目前该地区NH3和H2S已有超标现象,因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
17、进行必要的管理和整顿,其次污水处理厂除臭工艺已进行设计,建议与本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运行处理,以减轻恶臭对环境的影响。4、为保证污水处理厂生物处理装置正常运行,必须严格控制接管范围内工业企业的有毒物质排放。对含有汞、镉、铬、砷、铅等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排放的企业,应要求进行厂内预处理,只有达到GB8978-1996规定的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方可进入管网系统。5、为保证远期工程的用地,建议当地政府在将来远期工程开工前将本江段堤线规划实施完毕。6、污水处理厂设计和运行管理中削减恶臭污染的主要措施可考虑采取:对格栅间、进水泵房、沉砂池、脱水车间、污泥堆棚等主要臭气发生源进行封闭
18、处理,对反应池进行加盖处理,并配置负压和臭气收集装置。在厂区空地、路边及围墙侧种植黄杨、夹竹桃、悬林木、广玉兰、杉树等除臭效果较好的树种以及其它花草等,形成多层次隔离带与防护林带,以降低恶臭气体的环境影响。实行定期与不定期(视需要)恶臭气体监测,发现异常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在确定的100m卫生防护距离内,政府有关管理与规划部门应严格控制新建居民点、学校等环境敏感点的建设;对暂贮污泥要及时组织清运,减少恶臭对附近居民的影响。六、 总量控制及公众参与按照浙江省地面水功能区划与保护目标要求,建议本项目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建议指标为:近期的排放控制总量为COD1095t/a,氨氮273.75t/a;远
19、期为COD2190t/a,氨氮547.5t/a。被调查的单位和个人基本上都对建设项目了解和有所了解,对项目普遍持支持态度,认为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环境质量的改善。七、 环境可行性及评价结论本工程服务区域瓯北镇地表水现状已不能满足功能区划的要求,建设瓯北镇污水处理厂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瓯北污水处理厂选址基本符合瓯北镇总体规划和给排水规划的要求,并结合瓯江防洪堤线的调整,可满足工程的用地需求。国家将高效、低能耗污水处理与再生技术开发及设备作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的鼓励类项目,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清洁生产要求。按照浙江省地面水功能区划与保护目标要求,建议本项目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建议指标为:近期的排放控制总量为COD1095t/a,氨氮273.75t/a;远期为COD2190t/a,氨氮547.5t/a。按照有关进水水质的控制要求并经污水处理厂正常处理后排放的污水可以做到达标排放。八、环评总结论本工程实施后,产生的环境影响主要是尾水排放对瓯江的污染,恶臭气体对附近的影响,以及噪声和污泥对环境的影响,但是只要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其对环境的影响是可以控制、减缓以及避免的,同时该项目的社会、环境和间接的经济效益很大,公众参与调查表明,公众对该项目基本持支持态度,并且本项目选址和运行基本符合环保审批原则的要求,因此该项目基本可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13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