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风险评估及等级划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doc
《深圳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风险评估及等级划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风险评估及等级划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附件8深圳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风险评估及等级划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目次1 适用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填埋场主要环境风险24.1 主要风险源24.2 环境污染事件的主要原因和形式25 填埋场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指标体系的构成25.1 内因性指标25.1.1 生产因素25.1.2 场址环境敏感性35.2 外因性指标45.2.1 综合管理45.2.2 风险源管理45.2.3 环境应急管理46 环境风险等级划分46.1 基本方法46.2 填埋场环境风险等级划分的特殊情形4附录A 深圳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指标体系构成6附录B 深圳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风险等级划分内因性
2、指标项目及指标分值7附录C 深圳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风险等级划分外因性指标项目及指标分值8深圳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风险评估及等级划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1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深圳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以下简称“填埋场”)的环境风险等级划分,为深圳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风险管理提供技术依据。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规范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 (环监字1996470号)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 第28号)环境监测管理办法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 第39号)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HJ/T 169-2004 建设项目环
3、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GB16889-2008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HJ564-2010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试行)CJJ133-2009 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收集处理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Z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3 术语和定义3.1运行期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作业的时期。3.2后期维护与管理期生活垃圾填埋场终止填埋作业后,进行后续维护、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管理直至填埋场达到稳定化的时期。3.3防渗衬层设置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底部及四周边坡的由天然材料和(或)人工合成材料组成的防止渗漏的垫层。3.4渗滤液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压实、发酵等物理、生物、化学作用,同时在降水和
4、其他外部来水的渗流作用下产生的含有机或无机成分的液体。3.5导气井中间为多孔管,周围为过滤材料的水平棱柱状导气设施。4 填埋场主要环境风险4.1 主要风险源风险源主要包括填埋区、渗滤液处理设施、填埋场气体收集处理及利用设施等。4.2 环境污染事件的主要原因和形式a) 因填埋区作业不规范、防渗衬层破损、地下水导排系统设置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填埋区生活垃圾产生的渗滤液渗入地下水,引发地下水环境污染事件;b) 因雨水分流不合理、填埋作业不规范、渗滤液处理设施事故运行等原因,导致生活垃圾及渗滤液进入附近地表水,引发地表水环境污染事件;c) 因填埋气体收集处理及利用设施事故运行、恶臭污染控制措施不当等原因
5、,导致含甲烷、H2S等成分的恶臭气体超标排放,引发大气环境污染事件;d) 因排气管堵塞、防火防爆措施失效、违规动火作业等原因,导致填埋场气体收集处理及利用设施发生火灾、爆炸,次生环境污染事件。5 填埋场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指标体系的构成填埋场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指标体系,由内因性指标和外因性指标两个部分组成(详见附录A)。内因性指标,用于评价填埋场垃圾累计填埋量、渗滤液导排及处理系统、填埋气体收集处理及利用系统、地下水导排与监测系统、场址环境敏感性等客观情况的指标。它反映填埋场因客观因素不同而导致不同的环境风险程度,包括生产因素和场址环境敏感性两大类指标(详见附录B)。外因性指标,用于评价填埋场执行环
6、保、安全等方面政策法规情况和环境风险防范及应急水平的指标。它反映填埋场因管理水平不同而导致不同的环境风险程度,包括综合管理、风险源管理、环境应急管理三大类指标(详见附录C)。5.1 内因性指标5.1.1 生产因素生产因素指标,是内因性指标中的一级指标,由生活垃圾累计填埋量、渗滤液导排及处理系统、填埋气体收集处理及利用系统、填埋气体利用工程自动化控制水平、地下水导排与监测系统、防渗衬层系统、雨污分流系统7个二级指标组成。(1)生活垃圾累计填埋量生活垃圾累计填埋量越大的填埋场,则其可能产生环境风险后果越严重。本规范参照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填埋场规模分类方
7、法,对填埋场生活垃圾累计填埋量分为四个等级。(2)渗滤液导排及处理系统填埋场底应铺设连续的渗滤液导流层并具有完善的渗滤液收集系统,确保在填埋场运行期内防渗衬层上的渗滤液深度不大于30cm。渗滤液导排系统设计不合理,场地无连续的渗滤液导流层,只有导流盲沟,未设置渗滤液监测井,渗滤液渗漏污染地下水的环境风险较高。调节池作为渗滤液处理设施预处理设施,具有均化水质、调蓄水量等重要功能。填埋场渗滤液调节池容量设计不合理,不利于渗滤液的处理处置,无法应对长时间降水或洪水导致渗滤液剧增的问题,环境风险较高。渗滤液处理工艺应根据渗滤液的进水水质、水量及排放要求综合选取适宜的工艺组合方式,一般可分为预处理、生物
8、处理和深度处理三种。渗滤液处理工艺选用不合理的填埋场,废水排放易超标,环境风险较高。渗滤液产生量季节波动性大,恶臭特征明显,若直接外排至附近的地表水体,未纳管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旦废水超标排放或未经处理直排将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3)填埋气体收集处理及利用系统填埋气体收集处理及利用系统应按照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收集处理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CJJ133-2009)的要求合理建设。填埋场导气井、导气盲沟应能确保达到较好的气体收集、导排效果,避免对防渗系统造成破坏。输气管网的布置和敷设应能有效防止管道堵塞、腐蚀、断裂,并与输电线、变电站等构筑物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此外,设置主动导排设施的填
9、埋场还应设置燃烧火炬,减少集中排放大量可燃气体带来的安全隐患。填埋气体收集处理及利用系统建设不合理的填埋场,其环境风险较高。(4)填埋气体利用工程自动化控制水平填埋气体利用工程应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应能在少量就地操作和巡回检查配合下,由分散控制系统实现对气体预处理、气体利用及辅助系统的集中监视、分散控制及事故处理等。填埋气体利用工程自动化水平越高,越能保证工程稳定安全运行。(5)地下水导排与监测系统当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区基础层底部与地下水年最高水位距离不足1m时,应建设地下水导排系统。地下水导排系统应确保填埋场的运行期和后期维护与管理期内地下水水位维持在距离填埋场填埋区基础层底部1m以下。地下
10、水监测井(包括本底井、排水井、污染扩散井、污染监视井)的点位和数量应根据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合理布设。未按要求设置地下水导排系统、地下水监测系统不完善的填埋场,其环境风险较高。(6)防渗衬层系统防渗衬层的选择应根据天然基础层饱和渗透系数和厚度,合理选择天然黏土防渗衬层和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防渗衬层应设置渗漏检测系统,以保证防渗衬层发生渗滤液渗漏时能及时发现并采取必要的污染控制措施。防渗衬层选择不合理,只采用垂直防渗措施或无防渗措施,未设置防渗衬层渗漏检测系统的填埋场,其发生渗滤液渗漏污染地下水的环境风险较高。(7)雨污分流系统填埋场应实行雨污分流并设置雨水集排水系统,以收集、排出汇水区可能流向填
11、埋区的雨水、上游雨水以及未填埋区域内未与生活垃圾接触的雨水。雨水集排水系统收集的雨水不得与渗滤液混排。雨污分流系统不完备、有效的填埋场,其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的环境风险较高。5.1.2 场址环境敏感性场址环境敏感性指标,是内因性指标中的一级指标,由是否位于水环境敏感区、是否位于或靠近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是否位于地质和水文条件不稳定区、是否位于易受洪水、潮水或内涝威胁的地区、卫生防护距离或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内是否有人口密集区、场区总平面布置是否合理6个二级指标组成。(1)是否位于水环境敏感区若场址位于饮用水源保护区(水库集雨范围)、东江支流子流域(包括观澜河、坪山河、龙岗河流域)以及排污口直接设于近
12、海海域,其环境风险显著增大。(2)是否位于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或靠近基本生态控制线场址应远离基本生态控制线,若场址位于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或位于基本生态控制线边界以外100m范围内,环境风险显著增大。(3)是否位于地质和水文条件不稳定区场址选择在发震断层、滑坡、泥石流、沼泽、流砂及采矿陷落区等地质和水文条件不稳定区的填埋场,其环境风险较其他区域的填埋场高。(4)是否位于易受洪水、潮水或内涝威胁的地区场址选择在易受洪水、潮水或内涝威胁的地区的填埋场,其环境风险较其他区域的填埋场高。(5)卫生防护距离或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内是否有人口密集区填埋场应当按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文件的要
13、求,设置卫生防护距离或者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若填埋场的卫生防护距离或者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内有居民区、学校、医院等人口密集区,其环境风险水平高于相应距离内无人口密集区的填埋场。(6)场区总平面布置是否合理场区总平面布置必须符合防范环境及安全风险的要求。场区内各构筑物之间及其与周围民居、企业、车站、码头、交通干道、水源地、重要地面水体之间应设置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距离和防火距离。总平面布置不合理的填埋场,其环境风险较高。5.2 外因性指标5.2.1 综合管理综合管理指标由涉及环保规定执行、人员培训、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的7个二级指标构成。5.2.2 风险源管理风险源管理由涉及渗滤液处理系统管理、填埋气体收
14、集、处理及利用系统管理、监测管理、填埋场作业等其他方面管理的22个二级指标构成。5.2.3 环境应急管理环境应急管理由涉及预案编制、预案评审与备案、应急演习及应急物质准备4个二级指标构成。6 环境风险等级划分6.1 基本方法填埋场环境风险等级,通过外因性指标对内因性指标进行修正,取得填埋场环境风险的评分结果,再将评分结果与环境风险等级进行比对后,确定该填埋场的环境风险等级。填埋场环境风险等级分为六个级别,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具体见表1。表1 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风险等级划分环境风险识别评价指标分值一级120二级100-119三级80-99四级60-79五级40-59六级40
15、6.2 填埋场环境风险等级划分的特殊情形环境风险评估机构在现场勘查中,若发现填埋场有下列(1)、(2)、(3)、(4)情形之一的,其风险等级在评估结果的基础上上调一级;若发现填埋场有下列(5)情形之一的,其风险等级在评估结果的基础上上调二级;若填埋场同时有两种以上情形的,风险级别上调情况根据其具体情形进行累加计算,最高不超过一级。具体情形如下:(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的; (2)未通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 (3)过去一年被吊销排污许可证的;(4)过去一年被责令限期治理的;(5)过去一年发生过环境污染事件(IV级以上,包括IV级)的。附录A
16、 深圳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指标体系构成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指标体系内因性指标外因性指标生产因素场址环境敏感性场址是否位于水环境敏感区场区的卫生防护距离或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内是否有人口密集区生活垃圾累计填埋量渗滤液导排及处理系统填埋气体利用工程自动化控制水平风险源管理场区总平面布置是否合理场址是否位于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或靠近基本生态控制线填埋气体收集处理及利用系统综合管理环境应急管理场址是否位于地质和水文条件不稳定区防渗衬层系统雨污分流系统地下水导排与监测系统场址是否位于易受洪水、潮水或内涝威胁的地区附录B 深圳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风险等级划分内因性指标项目及指标分值序号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深圳市 生活 垃圾 填埋场 环境 风险 评估 等级 划分 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 编制 说明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13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