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民权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doc
《河南省民权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民权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河南省民权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 第1章 民权基本概况 1.1 自然条件民权县地处豫东平原黄河故道,介于东经11449 11527,北纬34323452之间。县城东西长57.8公里,南北宽36.9公里,东与曹县、商丘县毗邻,南与宁陵县、睢县接壤,西与杞县、兰考相连,北与兰考及曹县交界,民太(康)、民荷(泽)公路贯穿南北,310国道,陇海铁路横贯东西,高速公路即将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十分优越。全县辖19个乡镇,512个行政村,3441个村民组,总人口82.8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7万人,人口密度678人/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01.33万亩,人均耕地1.22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69.3
2、3万亩。境内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5条,主要有黄河故道、杨河、通惠渠、大沙河、古宋河等。另有林七、吴屯两个水库,淡水资源丰富,引黄用水方便。全县矿化度81.8%,适宜灌溉。民权县属暖温带气候,光热丰富,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雨水少,夏季炎热降雨频,春季干旱风沙多,秋季1凉爽日照长。年平均气温14C无霜期213天。全县年平均降水量679mm。据史志记载,从明洪武年(1384),境。1996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53858万元,人均1874元。工农业总产值达231097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7223万元。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单一的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正逐步被打破,一、二、三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3、第三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1996年全县粮食总产量32712吨。全县平均化肥使用量12.5万吨,农药使用量750吨,农膜使用量200吨,年供电6000千瓦,有长途通讯线路480条,电话装机8028部,并开通了移动电话,可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各省市直接通话;防护林、经济林、用材林发展到32万亩;农药机械总动力达35.08万千瓦;拥有机动车辆17001辆;建设各类专业市场25个;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5186万元;城2区日供水2000吨,1996年全县各类学校发展到444所,受教育人数达132306人,科技兴县取得长足发展。1.3生态环境状况及其评价1.3.1土地资源广阔,但地力不足全县土
4、地面积1221.69平方公里,耕地101.33万亩,占总面积的55.3%,人均耕地1.22亩,林地8万亩,园地25万亩,水域10万亩,居民住宅及工矿用地40万亩。据土壤普查,土壤种类有六个类别:淤土、两合土、小两合土、砂土、盐碱化土和潮湿土。民权土地贫瘠的原因除土壤质地轻、潜在肥力低、有机肥分解快、积存少,还缺少必要的养地措施:一是有机肥施用量逐年减少。二是缺少科学的轮作制度,不利于土壤休养,易造成土壤中某些营养元素的缺乏,引起作物病虫害。1.3.2 生态系统结构不健全,形成可再生资源的浪费,民权县农业生态结构简单,各业之间相互结合不紧密,协调不够。种植业每年产生的秸秆仅有25%的过腹换田,其
5、余的作燃料或少量直接还田,不仅造成对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影响下茬作物的播种质量。1.3.3水资源有限,水质有恶化趋势全县水资源总量2.351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0.6645亿立3方米,地下水1.68699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325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235.15立方米。近年来,随着工业经济发展,水污染日益严重。就目前而言,构成对地表水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废水的排放,故地表水污染区分布在县城附近。据调查,城区工业污水排放量日达133.6吨,仅葡萄酒厂日排放废水58.95吨。而我县其它地表水如林七、吴屯水库及引黄干渠的水质良好,尚未发生污染现象。1.3.4生物资源丰富,但病虫害时有爆发民权县农
6、作物品种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等20多种;瓜菜有西瓜、黄瓜、白菜等40多种。主要用材林有泡桐、刺槐、速生杨、毛白杨等。主要经济林有苹果、葡萄、梨等。家畜主要有马、牛、猪、山羊、绵羊、鸡、兔等。鱼类主要有鲤、鲫、鲢等。农作物害虫的天敌主要有草铃虫、七星瓢虫、蜘蛛、青蛙等。民权县是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之一,但近年来,个别地方乱砍滥伐、盗伐林木的现象不断发生,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造成兽类、鸟类、鱼类、益虫数量日益减少,虫害时常爆发。1.3.5二、三产业发展迅速,但废水、废气、废渣、噪声污染日趋严重4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三废”污染日趋严重。(1)全县工业废水排放总量210万吨,部
7、分企业工艺落后,管理不善,缺乏应有的治理措施,使水污染日趋加剧。(2)全县工业废气排放总量48000万标立方米。近年来转快发展的旅馆、饭店、浴池等饮食服务业网点多、范围大、沿街设摊,大多不烧型煤,燃烧不充分,油气烟尘任其排放,加剧了大气污染。城区交通量大,扬尘多,使本已污染的大气环境雪上加霜。(3)噪声扰民日趋严重,由于缺乏必要的行政措施和管理手段,个别企业昼夜超标排放噪声,木器加工、建筑建材、粮食粉碎、歌舞厅等经营者不限时作业,加上交通噪声等因素,影响了居民工作和休息。(4)固体废弃物污染应引起重视。全县工业固体废弃物年产量4.5万吨。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部分有毒有害工业固体废弃物、生
8、活垃圾等任其堆放田间、路边、水旁、池塘的现象随处可见,不仅影响了市容环境,而且随着雨水的浸淋,污染土壤、水体,影响人民身心健康。1.4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1.4.1生态建设初见成效民权县是农业大县,农业的持续发展是全县经济长期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业投入5的增加和“一优双高”农业开发,民权县的传统农业正向现代农业转化,成为全县农民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之一。199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76元,旱涝保收田面积发展到64.2万亩,林木覆盖率提高到20.4%。全县建制镇大气质量保持国家一级标准,河水保持二级标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县人民连年开展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活动
9、,先后在双塔、野岗、睢州坝、老流通、黄河故道两侧的五大荒系营造防护林带和林网15万亩,成为省五大防护林带之一。其中最大的申甘林带长达19公里,形成了一条绿色的防护屏障。目前全县林木已达3650多万株,立木蓄积量90万立方米。民权县既是省造林绿化重点县,又是省泡桐、毛白杨生产基地县,也是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1.4.2环境保护力度加大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多方筹措资金,累计投入治理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其中环保补助资金60余万元。先后完成了发电厂水循环利用工程、废气治理工程和民权葡萄酒厂的“废气治理工程”及数家锅炉消烟除尘等污染治理项目,关闭造纸厂3家,限产治理企业3家,使我县环境质量得
10、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年处理工业废水能力36 万吨,废气55000万标立方米,减少废水排放量10余万吨,直接经济效益100多万元,实现了经6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1.5生态经济区域划分及其评价根据自然和社会条件、生产特点和发展方向,将民权县划分为七个生态经济区。1.5.1申甘防护林带生态经济区该区位于民权县北部,东西长19公里,南北宽1.5公里,总面积4.5万亩。该林带多是上紧、下密、中空结构的透风乔灌混交林。乔灌木隔行混交或中间乔木、两侧灌木,这种结构形式,防风固沙效果好,便于农田耕作和畜牧养殖。1.5.2经济林生态经济区该区包括310国道林果带,民荷公路林果带,民太公路林果带,这
11、里土壤主要类别有砂土、盐碱化土和潮湿土,适宜发展苹果、葡萄、梨、杂果等,面积达30万亩,其中栽植苹果25万亩,葡萄0.5万亩,梨2.5万亩,杂果2万亩,果品总量占全县果品总量的65%,品种优良率达75%。1.5.3粮油生态经济区包括城关镇、花园乡、褚庙、尹店、双塔、程庄、王庄寨、林七、野岗乡52个村。北区砂、淤土为主,适合发展以小麦、玉米间作大豆为主的粮食作物,以花生、芝麻为主的经济作物,以7山羊、生猪、家禽为主的畜牧业。1.5.4粮棉菜生态经济区包括城关、龙塘、花园、人和、程庄、孙六、李堂、伯党、胡集、北关等乡镇的大部分村庄。本区土壤以沙土、两合土为主,这里是小麦、玉米、棉花和畜禽的适生地,
12、适宜发展工副业生产。1.5.5旅游渔业生态经济区包括林七水库、吴屯水库等黄河故道流经地。这里水域广,背河洼地面积大,水稻千亩成方,莲藕万亩连片,空气清新,景色怡人,适宜发展生态旅游和水产养殖等。1.5.6城镇贸工农一体化生态经济区该区包括城关镇、龙塘镇、北关镇等19个乡镇所在地。乡镇骨干企业和七所八站共有非农业人口6万余人,已发展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肉类储运等10多个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区。1.5.7 畜禽养殖生态经济区该区主要分布在城关镇、王庄寨乡、孙六乡、野岗乡、褚庙乡、胡集乡、顺河乡,林七等乡镇部分村庄,到2007年,预计全县生猪、牛、羊、禽常年存栏分别达到60万头、12万头、150万头
13、和700万只。第2章 目前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诸多因8素的影响,仍存在着人增地减、成本过大、水源贫乏、生产经营上的短期行为等问题,制约了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1人增地减的社会因素建国初期全县仅32万人口,人均耕地2.8亩。时隔40多年,1996年全县总人口81.65万人,年递增11.23,人均耕地1.22亩。人口过快增长,非农业建设用地大幅度增加,从而造成耕地锐减,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土地合理利用带来一定困难。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人地矛盾将十分突出。同时,耕地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建国40多年来,农民居住用地、工矿企业
14、用地、交通用地、水利用地等大幅度增加,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和可开发为耕地的土地。从发展趋势来看,目前耕地仍在减少,人口仍在增加,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耕地势在必行,刻不容缓。2.2成本过大的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追求的目标是要用较少资金投入获得较多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技术投入少,科技含量低,造成了物质投入高、经济效益差的现实。1996年,全县各项投资1.7亿元,国内生产总值15.4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1.8。造成成本过大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增长方式没有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没有做到节能和减耗。在农业上,化肥只有30%的利用率,饲料只有60%的利用率,农业机械只有20%的利用率。因此,改变传统的9
15、生产方式,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向结构优化要效益,向规模经营要效益,向科技要效益,向经济核算要效益是必由之路。2.3林木破坏因素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县人民开展了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活动。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县林业生产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本上实现了农林间作和农田林网化,形成了以防护林为主,网、带、片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被誉为豫东的“绿洲”。但是,近年来,乱砍滥伐、盗伐林木的现象不断发生,生态系统失去平衡,风沙再度危害民权。2.4 短期行为的政策因素由于政策缺乏连续性,加之个别单位片面的追求部门利益和眼前利益,置政策法规于不顾,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破坏了资源的持续利用,制约了经济的发
16、展。第3章 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的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3.1建设生态示范区的指导思想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动力,以中央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两个根本性转变为指导,以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相统一为目标,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把区域生态建设(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乡镇建设、农药化肥的污染防治、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生态农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恢复10 11民权县生态示范县建设规划及社会主要指标 11治理等)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化的原则和因地制宜的原则,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以较低的资源代价取得
17、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较快的发展速度,实现生态农业示范区的各项目标。3.2未来15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概述和有利条件分析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在人口预计增加2.4万人的前提下,力争国内生产总值在1980年的基础上翻三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2010年,在人口比2000年增加7万人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实现第四个翻番,人民过上更加富裕的小康生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接近完善。“九五”及201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2000年达到42.5亿元,“九五“期间年均递增28.4%,其中,第
18、一产业增加值17.8亿元,年均递增19.6%;第二产业增加值17亿元,年均递增48.8%;第三产业增加值7.7亿元,年均递增23.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012年达到5000元,2010年达到10870元。2000年财政收入达到2亿元。人口:2000年控制在85万人以内,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2010年控制在92万人以内,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到本世纪末,我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基本形成,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明显增强,农业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农业基地建设和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将有较大增长。一、二、三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农业生产基本形成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和市场化格局。
19、县乡公路全部贯通,行政村通汽车率达到100%,交通更加便利;邮电通信业将建成以县城为中心,联通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大城市的邮电通信网络,行政村通电话率达到100%;城镇总体服务功能和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加,农村城镇化建设有较大进展;科学技术和科技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到下世纪的前10年,全县经济在比较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保障下,在坚实的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指导下,全面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使民权综合经济实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14民权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经济指标 153.3“九五”期间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目标 按国家有关规定,在经济目标上:1
20、、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元。2、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9%。3、经济投产比1:2。4、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农业多种经济与种植业之比1:53:1。5、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30%。6、林木覆盖率21%以上。7、土地退化综合治理率70%。8、资源利用适宜程度0.9。9、沼气等新能源在农村能源所占比重25%。10、化肥农药使用递减率10%。11、农用薄膜回收率70%。12、畜禽粪便处理率90%。13、生物防治推广率30%。14、企事业单位污染治理率100%。15、县城及建制镇大气质量争取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不低于二级标准。16、地面水质分别达到国家级标准。17、固体废弃物处理率70%。18
21、、县城及建制镇噪声达到国家标准。19、建制镇人均绿地面积8平方米。20、人口自然增长控制在9以内。21、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22、每万人中等专业技术人员400人。23、全县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5平方米。24、村镇自来水普及率55%。 173.4 2010年生态示范区建设远景目标 民权县生态示范区建设目标 182010年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根本好转,工业集团化、农业产业化的格局进一步形成,把民权建设成为生态工业强县,生态良性循环的农业大县。 第4章 生态示范区主要建设领域和重点任务 生态示范区建设领域是:保护农业生态和发展农村经济;防治环境污染,发展生态型工业,改善和美化城乡环境;保
22、护生物多样性,发展生态旅游业;发展环保产业,改善能源结构、住区条件,加强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示范区建设的重点任务是:坚持推广六大生态农业模式,坚持抓典型带全面,抓项目带发展,切实搞好立体生态开发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示范工程;建设绿色食品基地,组建龙头企业集团;搞好环境综合治理和优化;抓好生态高效农业开发技术培训。发展生态农业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生态科技为先导,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协调发展为目标,立足优势搞开发,培植龙头扩大规模,依靠科技上水平。194.1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以现代农业为依托,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理,全面规划,合理组织,以科学
23、规范的生态农业模式来指导农业生产,经济与生态良性循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生态农业目标(附:民权县总体生态模式框图)。4.1.1合理配置农业资源,调整产业结构按线性规划,全县101.13万亩耕地中的80万亩采取一年二熟、二年五熟轮作制,50万亩采取一年三熟、四熟复种制,使粮食面积稳定在100万亩次。棉花种植35万亩;油料15万亩;瓜菜10万亩;果树30万亩;发展高效立体林网及间作80万亩。养殖业坚持“大上猪羊,稳上牛禽、珍稀动物,快上加工”的方针,以县肉类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以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为依托,以有关专业合作社为纽带,走公司+基地+农户的道路,形成集约化、系列化、产业化的发展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民权县 生态 示范区 建设 规划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12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