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doc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doc(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概 述31.1 项目背景31.1.1项目名称31.1.2项目地点31.1.3项目范围41.2城市概况及自然条件41.2.1城市概况41.2.2自然条件51.3 排水现状61.4排水规划71.5 治理目标71.6 工程实施的重要性71.7 水质及水量的确定81.7.1污水厂设计进水水量81.7.2 污水厂设计进水水质81.7.3污水厂设计治理目标91.8编制原则91.8.1污水处理设计原则91.8.2污泥处理设计原则101.8.3设备选型原则10第二章 污水污泥处理方案论证102.1污水可生化处理的衡量指标102.2生物除磷脱氮工艺的必要性112.2.1工艺原理112.2.2 常见
2、的几种工艺及其简述132.2.3 曝气和沉淀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152.4污泥处理方案论证212.4.1污泥处理的目的212.4.2污泥处理设计原则222.4.3污泥处理工艺选择222.4.4贮泥池设置的必要性222.5消毒工艺方案论证222.5.1消毒技术的选择232.5.2紫外线消毒技术的原理242.5.3紫外线消毒与传统加氯消毒的比较242.6除臭252.6.1 除臭的必要性252.6.2 臭气的产生和组成252.6.3 臭气脱臭方案介绍262.7主要构筑物和设备设计方案比选282.7.1沉砂池池型的选择282.7.2国产鼓风机与进口鼓风机技术比较28第三章 各污水处理构筑物工程设计293
3、.1工程设计基础数据293.2 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303.2.1粗格栅303.2.2进水泵房323.2.3细格栅(计算同粗格栅)323.2.4旋流沉砂池323.2.5 生物反应池33第四章 各污泥处理构筑物工程设计414.1污泥贮泥池414.2污泥浓缩脱水机房42第五章 污水处理厂平面设计及高程计算425.1污水处理厂厂址及总平面设计425.1.1污水处理厂厂址425.1.2总平面布置435.2高程设计445.2.1 高程设计原则445.2.2污水高程计算445.2.3污泥高程计算46第六章 相关技术的运用及工程对环境影响及缓解措施466.1 相关技术的发展及运用466.2 工程对环境影响及缓
4、解措施476.2.1 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476.2.2环境影响的缓解措施48第七章 项目建成后的环境影响及对策497. 1污水处理厂对周围的环境影响497. 2对环境影响的对策50附录:设计中的参数50谢辞52 第一章 概 述1.1 项目背景 某城市是一个以电机制造,钢铁,纺织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该城市以后在重工业,轻工业多方面都会得到大力发展,东区人口会大大增加,成为一个综合型城市。鉴于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逐步完善该城区域现有城市基础设施,保护好拟开发的该区域的水环境,最终实现区域规划水域功能,经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拟建污水处理厂一个。1.1.1项目名称某城市东区污水处理厂工程1.
5、1.2项目地点 项目位于某城市,在中南地区,属丘陵地带,河流有南北,穿一铁路垮河而过。全城分东,西区,主要工业集中在东区,西区为商业区、生活区。根据该城市建设部门提供的设计资料。该城市以后在重工业,轻工业多方面都会得到大力发展,东区人口会大大增加,成为一个综合型城市。现在东区各工业企业生产、生活污水由各单位自行处理后排放河流, 没有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西区也没有完整的污水处理系统,计划在三.五年内完成两区污水截流工作和污水处理厂建设。本项目拟建在该市东区。 1.1.3项目范围 项目范围: 本项目的服务范围为东区的运河以西地区,即运河西边,西起绕城高速公路,东至大运河,北起东区区与相城区的边界,
6、南到开发分区。工程内容:建设某市东区污水处理厂,接纳、处理区内所有生产和生活污水,包括:污水的脱氮除磷处理、尾水消毒、污泥脱水处理,污水处理工艺采用活性污泥法,充分考虑近、规划实施的协调,按照高效、节能、省地、便于运行管理的原则,工程实施后污水、污泥得到妥善处理,达标排放。1.2城市概况及自然条件1.2.1城市概况1)城市性质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该城市相关规划规定,该城市将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城市。2)经济状况 某市位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2000年,某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00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加10%,在我国大陆城市中名列前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3500美元;财政收入达250亿元,位居省
7、内第一。实际利用外资45亿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800.00亿元。3)城市污水处理概况根据某市行政体制的划分,城市污水处理主要分为城市中心区、工业园区和东区区3个各自独立的系统。城市中心区规划污水处理规模32万m3/d,现有污水处理能力13.75万m3/d,在建污水处理能力6万m3/d;工业园区规划污水处理规模60万m3/d,现有污水处理能力10万m3/d;东区区规划污水处理规模66万m3/d,现有污水处理能力8万m3/d,在建污水处理能力4万m3/d。1.2.2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某市位于中南地区,市总面积8000km2,其中建成区面积1000km2。2)水系概况某市水系为太湖流域水
8、系,主要水源来自上游西部山脉,以浙西的苕溪、湖西的荆溪和合溪等为主要的产水区,通过沿湖河道进入太湖,经太湖承转调蓄后,经望虞河、太浦河,排入长江和黄浦江出海。3) 某市水系水文条件见表1.1表1.1 某市水系水文条件-水位及水温年平均水位31m最高年平均水位39m1998年最低年平均水位28.08m1934年历史最高水位2.46m1998年历史最低水位0.0m1934年年平均水温19.42011年夏季平均水温262011年表1.2某市水系水文条件-流量年平均流量250m3/s2011年最大洪峰时流量1290m3/s1998年最小枯水日平均流量25m3/s1958年年平均流速0.8m2/s201
9、1年4)某市气象见表1.21.4表1.2 某市气温表年平均气温172012年历史最高气温411992年历史最低气温-81958年表1.3 风向风速表年平均风速3.1m/s年最大风速24m/s1970年、1971年、1972年年最大风速等级8级1952年年平均风速等级2.7-3.4级常年主风向南风常年主风频率37%常年夏季主风向西南风常年夏季主风频率15%表1.4 降水量表年平均降水量1427mm年最大降水量1880mm(1957年)年最小降水量1123.4mm(1978年)5)地震情况根据1990年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某市城市所在地的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因此,某市城市一般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按6
10、度考虑。1.3 排水现状 某市市现有的排水体制为分流制,目前,该区由于是新兴工业区,尚未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现有企业中排水量大于300m3/d的工厂有多家,工业结构主要为机械制造、印染、棉纺及化工等。目前工业污水排放量已达4.0万m3/d。开发区内居民和商业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后即排入附近河道。其余地区,如甲庄、乙渡、丙村等目前排水系统几乎是一片空白,生活污水大部分散排入附近河道,工业废水大多数未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入河流;西区已经建成规模为0.5万m3/d的污水处理厂,但由于大部分污水管网没有同步建设,污水处理厂的能力和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此类种种,致使该区域河流、水系污染日趋严重。1.4
11、排水规划现在某市东区各工业企业生产、生活污水由各单位自行处理后排放河流, 没有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西区也没有完整的污水处理系统,污水管道未形成系统,只有部分零星的管道,污水均就近直接排入河道或雨水管渠。计划在三.五年内完成两区污水截流工作和污水处理厂建设。西区污水处理厂的预计设计规模为3万吨/天,东区建截流工程及污水厂,东区污水处理厂的预计设计规模为4万吨/天。1.5 治理目标本工程既是一项市政工程,又是一项环境保护工程。社会经济目标: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同步,污水处理厂规划工程的建设也应与整个地区的发展同步。作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 本工程的建设对改善即墨市西部新经济区的水体环境质量、防
12、止水污染、改善水源水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改善投资环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工程目标:针对预测的污水水量和水质,选用先进、可靠、经济、有效的污水、污泥处理工艺,发挥更好的投资效益,在满足环境评价规定的出水水质要求的前提下,扩建成一座技术先进、处理成本低、运行可靠的污水处理厂,改善整个工业区内河道、水系的水环境。污水经污水厂处理后达一级B排放标准(CODcr60mg/ L,BOD520mg/ L ,SS20mg/ L,NH3-N15mg/ L,TN20mg/ L,TP1mg/ L)。1.6 工程实施的重要性工业方面,某市区正在不断加快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正在抓投入
13、上档次,上规模建设。某市已成为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城市的大发展,对其基础设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保障某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了当务之急。其中城市排水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然而随着某市工业区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多,用水量和排水量将逐年增加,排水基础设施和发展的矛盾突现。切实有效地保护水资源,可以使水资源得以持续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污水处理可以改善水环境,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为经济区的腾飞创造有利条件,故拟建某市东西区污水处理厂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某市东西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主要服务于工业及居民生
14、活区,与工厂企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按照某市污水系统工程规划,全区实行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由污水管网收集后,集中进入污水处理厂达标处理。1.7 水质及水量的确定1.7.1污水厂设计进水水量根据“某市东区污水处理厂工程可行性研究”预测,污水处理厂处理流量为40000 m3/d,最高峰流量为54800m3/d。1.7.2 污水厂设计进水水质根据“某市东区污水处理厂工程可行性研究”预测,东区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指标如表1.5所示:表1.5 进水水质表CODCr350mg/LBOD5200mg/LSS250mg/LTN45mg/LNH3-N30mg/LTP4mg/L1.7.3污水厂设计治
15、理目标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新建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应根据接纳水体的性质以及水体所能受纳的环境容量确定。东区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排入甲河后最终进入大运河,根据功能区规划要求,出水应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排放标准的B标准,具体指标如表1.6所示:表1.6 出水水质表CODCr60mg/LBOD520mg/LSS20mg/LTN20mg/LNH3-N15mg/LTP1mg/L1.8编制原则1.8.1污水处理设计原则(1)遵循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规范及标准;采取近、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使工程建设与开发区发展相协调,保护环境,又最大程度地发
16、挥工程效益;(2)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效益是目的、环境效益是条件、经济效益是基础”原则,采用高效节能、占地小、便于运行管理的污水处理新工艺、新技术,确保污水处理效果,减少工程投资和日常运行费用;(3)选用效果稳定、费用低廉,无二次污染的尾水消毒工艺;(4)选择国内外先进、可靠、高效,运行管理方便,维修简便的排水专用设备;(5)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科学自动化管理,力求技术可靠,经济合理;(6)在总平面布置上力求紧凑,根据厂区功能划分,并考虑运输、管理及扩建时对临近构筑物的影响等综合因素,管线设置合理。1.8.2污泥处理设计原则(1)根据污泥量和污泥性质,遵循环评原则,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妥
17、善处置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栅渣、垃圾、沉砂和污泥,避免二次污染;(2)为方便运行管理、设置回流污泥、剩余污泥的计量;(3)选用合适的浓缩、脱水设备,使排出的污泥含固率25%;(4)污泥处理工艺中充分考虑磷的释放问题,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少剩余污泥上清液的含磷量。1.8.3设备选型原则设备选型首先立足国内,选用高效、节能、可靠的系列产品和定型产品,对于国产质量不过关的和关键设备考虑从国外引进,需满足以下两点: (1)生产上适用所选购的设备应与本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或开发新产品等需求相适应。 (2)技术上先进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要求其性能指标保持先进水平,以利提高产品质量和延长其技术寿命。第二章 污水
18、污泥处理方案论证2.1污水可生化处理的衡量指标1.BOD5/CODBOD5和COD是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常用的两个水质指标,用BOD5/COD值评价污水的可生化性是广泛采用的一种最为简易的方法,一般情况下,BOD5/COD值越大,说明污水可生物处理性越好,可参照表2.1中所列的数据来评价污水的可生物降解性能。表2.1污水可生化性评价参考数据BOD5/CODcr0.450.30.450.20.336,即可认为污水有足够的碳源供反硝化菌利用,本工程TN为50mg/L,BOD5/TN=4.44,属于碳源较充足污水。3.BOD5/TP该指标是鉴别能否采用生物除磷的主要指标,一般认为,较高的BOD5负荷可
19、以取得较好的除磷效果,进行生物除磷的低限是BOD5/TP=20。一般低分子易降解的有机物诱导磷释放的能力较强,高分子难降解的有机物诱导磷释放的能力较弱。而磷释放得越充分,其摄取量也就越大,本工程BOD5/TP=5,适宜采用生物除磷工艺。根据以上分析,本工程可以采用生物法对污水进行脱氮除磷处理。2.2生物除磷脱氮工艺的必要性由规定的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可测算出各项污染物的去除率,如表2.2所示。表2.2 各项污染物的去除率 项目指标设计进水水质(mg/L)设计出水水质(mg/L)去除率(%)CODCr3506082.9BOD52002090SS2502092TN452055.6NH4-N30155
20、0TP4175常规活性污泥法能满足COD、BOD5、SS的去除率,但对氮、磷的去除率是有一定限度的,仅从常规活性污泥法剩余污泥中排除氮、磷,其去除率约1025%,磷约1220%,达不到上述要求,因此必须对污水采用脱氮除磷工艺。2.2.1工艺原理1.生物脱氮原理生物脱氮是利用自然界氮的循环原理,采用人工方法予以控制,首先,污水中的含氮有机物转化成氨氮,而后在好氧条件下,由硝化菌作用变成硝酸盐氮,这阶段称为好氧硝化。随后在缺氧条件下,由反硝化菌作用,并有外加碳源提供能量,使硝酸盐氮变成氮气逸出,这阶段称为缺氧反硝化。整个生物脱氮过程就是氮的分解还原反应,反应能量从有机物中获取。在硝化与反硝化过程中
21、,影响其脱氮效率的因素是温度、溶解氧、泥龄、pH值以及反硝化碳源等。生物脱氮系统中,硝化菌增长速度较缓慢,所以,要有足够的污泥泥龄。反硝化菌的生长主要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并且要有充裕的碳源提供能量,才可促使反硝化作用顺利进行。由此可见,生物脱氮系统中硝化与反硝化反应需要具备如下条件:硝化阶段:足够的溶解氧,DO值2mg/L以上,合适的温度,最好20,不能低于10,足够长的污泥泥龄,合适的pH条件。反硝化阶段:硝酸盐的存在,缺氧条件DO值0.2mg/L左右,充足的碳源(能源),合适的pH条件。生物脱氮过程如下:2.生物除磷原理磷常以磷酸盐(H2PO4、HPO42和PO43)、聚磷酸盐和有机磷的形式
22、存在于废水中,生物除磷就是利用聚磷菌一类的细菌,在厌氧状态,能释放磷,在好氧状态能从外部摄取磷,并将其以聚合形态贮藏在体内,形成高磷污泥,排出系统,达到从废水中除磷的效果。生物除磷主要是通过排出剩余污泥而去除磷的,因此,剩余污泥多少将对除磷效果产生影响,一般污泥龄短的系统产生的剩余污泥量较多,可以取得较高的除磷效果。大量的试验观测资料已经完全证实,在生物除磷工艺中,经过厌氧释放磷酸盐的活性污泥,在好氧状态下有很强的吸磷能力,也就是说,磷的厌氧释放是好氧吸磷和除磷的前提,但并非所有磷的厌氧释放都能增强污泥的好氧吸磷能力。磷的厌氧释放可以分为二部分:有效释放和无效释放,有效释放是指磷被释放的同时,
23、有机物被吸收到细胞内,并在细胞内贮存,即磷的释放是有机物吸收转化这一耗能过程的偶联过程。无效释放则不伴随有机物的吸收和贮存,内源损耗,pH变化,毒物作用引起的磷的释放均属无效释放。在除磷(脱氮)系统的厌氧区中,含聚磷菌的回流污泥与污水混合后,在初始阶段出现磷的有效释放,随着时间的延长,污水中的易降解有机物被耗完以后,虽然吸收和贮存有机物的过程基本上已经停止,但微生物为了维持基础生命活动,仍将不断分解聚磷,并把分解产物(磷)释放出来,虽然此时释磷总量不断提高,但单位释磷量所产生的吸磷能力将随无效释放量的加大而降低。一般来说,污水污泥混合液经过2hr的厌氧后,磷的有效释放已甚微。在有效释放过程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污染 控制工程 课程设计 城市 污水处理 工艺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12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