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 本)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11月目 录1 建设项目概况11.1 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11.2 工程主要内容11.3 方案比选及建设项目符合性分析22 环境现状32.1 工程沿线环境质量概述3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43 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73.1 项目污染源分析73.2 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73.3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83.4 污染防治措施及达标情况123.5 环境风险分析预测结果、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153.6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论证结果163.7 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结果163.8 建设项目防护距
2、离内的搬迁情况163.9 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164 公众参与174.1 概 述174.2 媒体公示184.3 调查沿线公众意见234.4 公众意见落实情况304.5 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334.6 公众参与小结345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346 联系方式356.1 建设单位356.2 评价机构351 建设项目概况1.1 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4号线二期工程分西延线和东延线两部分。其中西延线主要位于温江区和青羊区,沿南熏大道和光华大道,由西向东敷设。东延线主要位于成华区和龙泉驿区,沿成洛路向东敷设。成都市于2012年3月完成成都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3-2020)(以下简称“建设
3、规划”),2013年2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发改基础2013269号文)对其予以批复。2013年6月,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完成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线路全长17.337km。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国务院(1998)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要求,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委托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编制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工作。中铁二院于2013年11月编制完成报告书。1.2 工程主要内容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包含西延伸线和东延伸线,线路全长17.337km,均为地下线,并设西河停车场、大学城主变电所
4、。西延线起于温江大学城站,出站后沿南熏大道和光华大道,由西向东敷设至一期工程起点。车站由西向东依次为大学城站、杨柳河站、凤溪站、南熏大道站、光华公园站、西部新城西站、凤凰大街站、西部新城站。线路全长10.673km,共设车站8座,均为地下站。东延线起于一期工程终点,向东北下穿沙河进入成洛路,沿成洛路继续向东敷设至终点十陵站。车站由西向东依次为万年场站、东三环站、十陵站。全长6.664km,共设车站3座,均为地下站。设计年度:初期为2019年,近期为2026年,远期为2041年。行车组织及运营管理:列车运营时间为早5:30至晚23:30,全日运营18小时。线路:正线区间最小曲线半径一般为300m
5、,困难地段不小于250m,车站不小于800m。正线区间最大坡度不大于30,最小坡度一般不小于3;地下车站纵坡一般为2。轨道:轨距1435mm;正线、辅助线均为60kg/m钢轨,车场线采用50kg/m钢轨;采用DZ弹条型扣件;隧道内一般为短轨枕式整体道床。车型及编组:B型车6辆编组,直流1500V架空接触网供电。最高运行速度:80km/h。工程投资:总投资为91.44亿元(其中大学城站十陵站投资83.52亿元,西河停车场及出入段线投资8.63亿元)。建设工期:总工期约40个月。1.3 方案比选及建设项目符合性分析通过对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5-2017)及线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6、、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3-2020)和可研方案的对比,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较好地执行了规划及规划环评的相关意见,并结合沿线土地开发利用及规划的实际情况,亦有所调整。主要如下:一、结合温江产业园区规划的调整,大学站站位调整并增设杨柳河站;二、执行规划环评审查意见,为满足9号线绕避明蜀王陵墓群,和9号线换乘节点调整;三、随着十陵片区的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十陵站站位东移960m;四、满足一期及二期停车能力,将后续工程的西河停车场纳入本期建设,将后续的十陵东站至西河镇站正线作为出入段线使用,线路只建设右线,预留左线实施条件,利用右线单线做出入段线使用。从环保角度分析4号线二期的线路走向
7、、敷设方式与建设规划及建设规划环评基本保持一致,线路长度增加1.837km,增设杨柳河站,将后续工程的西河停车场纳入本次建设,但原则上均符合规划环评审查意见的要求。同时,工程设计方案报经规划部门,成都市规划管理局以成规函2013230号“对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线、站位、主变电站、停车场、及敷设方式的复函”原则同意4号线二期工程方案。2 环境现状2.1 工程沿线环境质量概述2.1.1 声环境质量现状;工程沿线车站周边环境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昼间为51.868.7dBA、夜间为47.464.9dBA。正线地下车站拟建风亭、冷却塔周边敏感点主要受既有道路交通噪声影响,昼间仅长江职业学院超标5.6dB
8、,夜间均超标,超标量为1.6-8.1dB,声环境质量现状总体较差。出入场线高架段敏感点由于受成洛路交通噪声影响,昼间均达标,夜间均超标,超标量为5.5-9.9dB;出入场线地面段距离成洛路较远,受公路噪声影响较小,主要受社会生活噪声影响,昼间均达标,夜间超标2.7-3.5dB;停车场厂界外敏感点距离公路较远,无明显噪声源,声环境现状较好,昼夜均达标。2.1.2 振动环境质量现状根据现场调查,本工程共有振动敏感点25处,其中医院1处,居民住宅24处。本工程线路基本沿既有城市道路行进,沿线地段振动环境现状较好,随着道路宽度和车流量的不同有所差异,这主要是因为沿线公路交通以轻型、小型汽车为主,重型车
9、辆较少,其产生的振动影响相对较小。各敏感点建筑物室外VLZ10值昼间为53.862.3dB, 夜间为50.158.9dB,均滿足相应振动标准要求。2.1.3 水环境质量概况西延线范围内,分别穿越江安河、杨柳河等地表河流,以及农田灌溉沟渠。属川西平原岷江水系。东延线范围内,流经的主要河流为沙河及东风渠。均属于类水体。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根据项目特征及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项目拟定的评价范围见下表:生态环境:线路两侧150m。声环境:车站冷却塔、风亭、主变电所周围50m内区域。振动环境:外轨中心线两侧60m以内区域,室内二次结构噪声影响评价范围为隧道垂直上方至外轨中心线两侧10m。地表水
10、环境:车站污水总排放口以及停车场污水总排放口。地下水环境:项目施工、运营阶段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影响区域。空气环境:车站风亭周围50m内区域,施工场界100m范围。固体废物:工程沿线车站、停车场生产、生活垃圾。图1 西延线线路平、纵断面缩图图2 东延线线路平、纵断面缩图3 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 项目污染源分析本工程的主要环境影响按时序分为两个阶段,即工程施工期环境影响和运营期环境影响,各阶段环境影响要素具体详见表3.1-1。表3.1-1 工程环境影响分析表时段污染源类 型性质及排放位置生态环境质与量的变化及污染源强排放及污染方式施工期占地地下车站风亭及冷却塔、西河停车场及出入
11、段线等、大学城主变永久占地10.71hm2永久改变土地使用性质施工场地及施工用地临时占地51.78hm2临时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土石方车站、隧道、停车场挖方306.94万方,填方46.9万方,均为工程内移挖作填,工程弃方达到260.04万方。运至城市弃渣场水土流失拆迁房屋施工场地26994平方米居民生活质量影响噪声施工机械、运输车辆距离声源10m处73112dBA空间辐射传播振动施工机械、运输车辆距离振源10m处6399dB地面传播水施工场地施工排水市政排水管道气施工场地、运输沿线扬尘、TSP直接排放固 体废 物沿线车站、隧道开挖弃方为260.04万方填土、集中堆放拆迁场地、车站装修拆迁及装修建筑
12、垃圾填埋、集中堆放运营期噪声地下车站的风亭、冷却塔风亭冷却塔噪声空间辐射传播振动列车运行隧道振动地层传播水车站生活污水80m3/d经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停车场生活污水16m3/d经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固体废物车站、停车场生活垃圾、旅客垃圾集中堆放综合处理3.2 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3.2.1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本工程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重要生态保护目标,本工程主要生态目标为:城市绿地等。3.2.2 水环境保护目标线路穿越河流主要有杨柳河、江安河、毛家堰、郝家堰、东风渠等,属于类水体。3.2.3 振动环境保护目标沿线振动敏感以居民住宅为主,本工程振动环境保护目标共计26处,其中医院1
13、处,居民住宅25处。3.2.4 声环境保护目标工程风亭(冷却塔)评价范围内有4处噪声敏感点,其中居民住宅2处,学校1处;出入场线及停车场厂界共有敏感点5处,均为居民住宅。3.3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3.3.1 声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期工程施工期噪声影响主要集中在地下明挖车站施工,不同的施工方法在各施工阶段产生的施工噪声的影响程度、范围、周期也不同。地下明挖法施工噪声影响主要集中在基坑土石方阶段及底板平整阶段,周围的敏感点在基坑开挖初期及结构施工后期受施工机械作业噪声影响和运输车辆噪声影响。2、运营期环境噪声预测值昼间为64.2-68.9dBA,夜间为57.1-63.7dBA,昼间增量为0.1-0.
14、2dBA,夜间增量为0.5-1.0dBA。预测考虑最不利因素,风亭(冷却塔)贡献量较小,声环境也可基本维持在现状水平。出入场线地铁列车噪声昼间为36.4-51.0dBA,夜间为46.0-60.6dBA,环境噪声昼间为55.3-68.7 dBA,夜间为54.1-66.0 dBA,昼间均达标,夜间均超标,超标量为4.1-11.0 dBA,昼间增量为0.1-0.3 dBA,夜间增量为0.7-2.0 dBA。停车场厂界噪声昼间为43.3-54.0dBA,夜间为40.4-46.4dBA,昼夜均达标。3.3.2 振动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期根据设计文件,区间隧道以盾构施工为主,其对线路两侧地面产生的振动影响
15、很小。施工期振动影响主要在车站破碎路面和主体结构施工。明挖施工将使用各高频振动机械,对车站周围的建筑影响较大,但其影响为间断性,主要集中在施工初期的路面破碎产生的振动。2、运营期运营期拟建地铁沿线两侧地面的环境振动Z振级将会有较大幅度增加,这主要是因为振动环境现状值较低,地铁列车运行产生的振动较大,使工程沿线环境振动值增加。沿线敏感点室外环境振动预测值VLZ10预测范围为63.875.6dB,对照相应的振动环境标准,昼间有3处敏感点超标,超标量为2.6-5.6dB;夜间有5个敏感点超标,超标量为0.48.6dB。VLzmax值为66.878.6dB,昼间有6处敏感点超标,超标量为0.48.6d
16、B;夜间有14处敏感点超标,超标量为1.911.6dB。各超标敏感点主要是因为位于地铁线路区间内,行车速度快,距离线路近,由地铁运行产生的振动影响较大。沿线二次结构噪声评价范围内有敏感点3处,其中2处夜间不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引起建筑物振动与二次辐射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标准(JGJ/T170-2009)要求,超标量为1.5至2.2分贝,结合振动预测结果采取减振降噪措施。3.3.3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期施工期污废水主要来自雨水冲刷产生的地表径流、建筑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建筑施工废水包括基坑开挖、地下连续墙施工、盾构施工等过程中产生的泥浆水、机械设备的冷却水和洗涤水;生活污水包括施工人
17、员的日常生活用水、食堂下水和厕所冲洗水。根据水质情况可分为含油废水、生活污水、高浊度泥浆水等。施工期严禁施工废水乱排、乱放,并根据成都市的降雨特征和工地实际情况,设置好排水设施,制定雨季具体排水方案,避免雨季排水不畅,防止污染道路、堵塞下水道等事故发生。将施工排放的泥浆水沉淀处理后,回用于场地冲洗或绿化,不外排,污泥经干化后统一外运至指定地点由地方渣土管理部门统一处置。2、运营期运营期各车站及车辆段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不会对沿线水体水质产生影响。沿线车站及西河停车场每日共排出18m3/d的生活污水,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
18、沿线除凤溪站外,其余站点及停车场周围管网建设完善,具备接网条件,车站污水采用经化粪池处理后能够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工程沿线各站点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有条件排入相应污水处理厂,设计污水处理工艺合理。由于凤溪站所在地块附近排污管道未贯通而无法排污,建议须及时与温江区规划局及市政公用局协调,做好污水排放的衔接工作,在轨道工程建设同时,完成管网铺设工作。3.3.4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未涉及地下水源保护区。工程对地下水主要的环境影响是地下隧道和车站对地下水径流的阻隔、可能引起地下水位局部壅高并对邻近建筑物安全造成影响,在采取工程措施后,这种影响可得到控制。区内浅层
19、地下水和地表水是处在一个循环的过程内,隧道疏干排水抽出的大量浅层地下水被排泄到地表或者附近的河网中,然后又通过地表入渗和河流补给浅层地下水的形式重新进入到地下水中去,从而使浅层地下水处于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状态中。因此,地下线施工对区内地下水资源量影响较小。3.3.5 空气环境影响评价1、施工期施工期大气环境污染源主要有:基坑开挖及沙土装卸产生的施工扬尘,车辆运输过程中引起的二次扬尘;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排放的废气;具有挥发性恶臭的施工材料产生的有毒、有害气味,如油漆、沥青蒸发所气体。施工扬尘主要发生在生施工场地周边,在施工场界周围设高约23m的施工围墙,阻止部分扬尘向场外扩散,场地内定时洒水、清
20、扫现场,场界门口处设置运输车辆轮胎清洗池,极大限度降低扬尘对周围的敏感点的影响。工程弃渣运输将采用大型渣土运输车,车辆的运输过程中将排放一定量的尾气。施工期间短期内将导致运输道路沿线汽车尾气排放量有所增加,对沿线大气环境有一定影响。随着弃渣运输的结束,汽车尾气对沿线影响也将随之消除。工程在对车站构筑物的室内外进行装修时(如表面粉刷、油漆、喷涂、裱糊、镶贴装饰等),使用装修材料有可能含有多种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污染物有甲醛、苯、氨以及酯、三氯乙烯等。2、运营期根据对成都地铁1号线车站和上海市轨道交通9号线一期工程星中路站类比分析,本工程距离敏感点最近的排风亭排风口均满足15m的要求;并对全线风亭进
21、行绿化覆盖,在风亭通风道内壁粉刷抗菌涂料,防止细菌滋长,可使风亭在运营时不会对周边造成异味影响。恶臭影响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限值(GB14554-93)的二级标准要求。3.3.6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施工期固体废物包括工程弃碴、拆迁垃圾和生活垃圾。工程施工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的工程弃碴,若不及时清运,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并影响市容卫生。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有机质丰富,如不妥善处理,及时清除,容易滋生各种病虫害,影响市容及环境卫生以及危及人群(市民和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另外,地下车站或隧道出口生活垃圾易进入地下含水层而污染地下水质。2、运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运营期
22、固体废物主要为一般生活垃圾排放,近期约210.7吨/年,由专门的人员进行打扫和收集后,交由当地的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因此,本工程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量较小,经妥善处置后,不会对区域环境造成影响。3.4 污染防治措施及达标情况3.4.1 评价标准根据成都市成环建复20136号“成都市环境保护局关于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执行环境标准的批复”确定采用标准。1、声环境声环境影响评价标准表标准号及名称标准等级及限值适 用 范 围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昼间70dBA、夜间55dBA临街第一排建筑面向道路一侧的区域(含第一排建筑物)。4a类标准区2类昼间60dBA、夜间50dBA城市中心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成都 地铁 二期工程 环境 影响 报告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10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