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doc
《安徽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doc(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附件2:安徽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试行)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3年9月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总 则2第二章 术 语4第三章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6第四章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11第五章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及资源化8第六章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理系统17第七章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设备管护33第八章 标志标识38第九章 典型案例39附件142附件246前 言我省美好乡村建设推进一年来,在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标准和安徽省美好乡村规划(2012-2020年)的指导下,各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美好乡村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我省农村人口较多、基础设施薄弱,绝大多数农村地区环境卫生状况已
2、不能适应美好乡村建设要求。为规范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选择经济适用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加快收运处理设施的建设,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因此,为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12年底我厅启动安徽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编制工作。在指南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对国内外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和典型农村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借鉴了国内外有关做法和经验,结合国家和省级层面关于资源能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法规、政策以及有关行业标准和规范,考虑适应我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作需要,科学确定了指南主要内容。指南颁布后,各市、县应在坚
3、持区域设施统筹、资源共享的原则下,组织编制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规划或方案,明确各主体职责,坚持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资源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加快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农村环卫设施。指南在试行过程中,请各市、县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材料寄至主编单位: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院环境工程设计研究中心(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花园大道9号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院三楼环境工程设计研究中心;邮编:230051),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第一章 总 则1.1 为规范我省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的建设及运行管理,逐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目标
4、,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城乡统筹和美好乡村建设,制定本指南。1.2 本指南适用于全省范围内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是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设的技术指导文件。乡镇建成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建设参考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标准(建标 149)及安徽省小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试行)。农村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与运行管理参考安徽省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导则(试行)。1.3 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系统的建设必须遵守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规范,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劳动保护、水土保持和安全卫生等有关规定。1.4 农村
5、生活垃圾处理应由市、县统一组织编制规划或方案,合理确定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制定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计划。乡镇政府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实施单元,村委会负责村庄保洁管理,市县相关部门进行监督。1.5 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设施建设应遵循布局合理、整洁卫生、经济适用、方便操作的原则;并应与旧村整治和改造、新村建设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验收合格后及时投入使用。1.6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的运营宜采取专业化合作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运营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1.7 农村的工业垃圾、农业废弃物、建筑垃圾、医疗废物、危险废物以及粪便等其他垃圾应根据相关规定单独收集、运输及处
6、理,严禁混入生活垃圾。1.8 各地应根据不同区域和经济水平选择合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和处理技术。根据安徽省地理空间将安徽省农村分为五个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山区、长江圩区和皖南山区。表1-1 区域划分表区域范围淮北平原淮河以北区域,包括蚌埠市、阜阳市、宿州市、亳州市、淮北市江淮丘陵长江与淮河之间区域,包括合肥市、滁州市、六安市(不含霍山县、金寨县)、淮南市、桐城市皖西山区长江与淮河之间区域,金寨县、霍山县、岳西县、潜山县、太湖县长江圩区长江以南区域,包括马鞍山市、芜湖市、铜陵市、池州市(不含石台县、青阳县)、安庆市(不含桐城市、岳西县、潜山县、太湖县)、宣城市(不含旌德县、绩溪县)皖南
7、山区长江以南区域,包括黄山市、旌德县、绩溪县、石台县、青阳县1.9 本指南适用于新建或者改扩建处理规模为100吨/日以下的农村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50吨/日规模以下的堆肥处理厂或者焚烧处理厂。1.10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设备的配置应与村庄人口规模相适应。根据镇规划标准(GB 50188),村镇分类标准见表1-2。表1-2 村镇分类标准分类镇区(人)村庄(人)一类10000200二类10001-30000201-600三类30001-50000601-1000四类500001000第二章 术 语2.1 农村生活垃圾指农村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农村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相关
8、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农村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不包括村内企业、作坊产生的工业垃圾、农业生产产生的农业废弃物,建筑垃圾和医疗垃圾等。2.2 可回收物指适宜回收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物,包括纸类、塑料瓶、金属、玻璃、织物等。2.3 大件垃圾指体积较大、整体性强,需要拆分再处理的废弃物品,包括废家用电器和家具等。2.4 可堆肥垃圾指生活垃圾中适宜于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处理并制成肥料的物质,包括蔬菜的不可食用部分和枯枝败叶,瓜果皮、壳和剩余饭菜等易腐垃圾。2.5 可燃垃圾指生活垃圾中可燃烧的垃圾,包括植物类垃圾,不适宜回收的废纸类、废塑料橡胶、旧织物用品、废木等。2.6 有害垃圾指生活垃圾中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
9、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物质。包括废日用小电子产品、废油漆、废灯管、废日用化学品和过期药品等。2.7 其它垃圾指在垃圾分类中,按要求进行分类以外的所有垃圾。2.8 低位热值指生活垃圾发热值的一种衡量指标,低位热值可由专业检测机构经取样实际测定获得。2.9 垃圾收集设施指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包括村民家中垃圾收集桶、村庄内垃圾收集房等。2.10 垃圾收集站指为了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垃圾清运效率,在垃圾产地或垃圾收集点至处理场(厂)之间所设的小型中转设施,将垃圾在中转设施内集中后运往垃圾处理场(厂)或垃圾转运站。2.11 末端处理设施指市、县、乡、镇按照国家标准规范建设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包括生活垃圾卫
10、生填埋场、焚烧处理厂、堆肥处理厂、发酵池、综合处理厂等。2.12 综合处理厂按照国家现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建设标准进行设计、建设,包含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两种及以上工艺的综合性生活垃圾处理厂。2.13 垃圾收集车辆从农户家庭或垃圾房将垃圾收集起来送往垃圾收集房(站)或转运站的车辆,包括人力车、电动车和小型机动车辆等。2.14 垃圾转运车辆将垃圾从收集房或收集站转运到市/县垃圾转运站或末端垃圾处理厂(场)的车辆,一般为密闭式机动车辆。第三章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3.1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应坚持“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原则,源头分类是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的基础手段。3.2 村委会负责制定村庄生
11、活垃圾处理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并应做好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宣传工作,引导和鼓励农民在家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各地区可以采取先试点,再逐步全面推广的方式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3.3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应结合本地区垃圾的特性和处理方式选择分类方法。1、采用焚烧处理生活垃圾的区域,宜按可回收物、可燃垃圾、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详见图3-1。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可燃垃圾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其他垃圾循环利用或资源回收图3-1 采用焚烧处理地区垃圾分类方式焚烧处理按环保要求处理废品回收或拆解填埋处理分类种类处理方式炉渣飞灰2、采用卫生填埋处理生活垃圾的区域,宜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和其他垃圾
12、进行分类。详见图3-2。生活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其他垃圾循环利用或资源回收图3-2 采用填埋处理地区垃圾分类方式按环保要求处理废品回收或拆解填埋处理分类种类处理方式3、采用堆肥处理垃圾的区域,宜按可回收物、可堆肥垃圾、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详见图3-3。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可堆肥垃圾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其他垃圾循环利用或资源回收图3-3 采用堆肥处理地区垃圾分类方式堆肥/发酵处理按环保要求处理废品回收或拆解填埋处理分类种类处理方式4、对于采用综合处理工艺的区域,可根据地方情况合理确定分类类别。3.4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应按照生活垃圾分类标志(GB 19095)和环境卫生图形符
13、号标准(CJJ/T 125)的规定粘贴或印刷标志,方便使用。(详见附件1)第四章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4.1 农村生活垃圾应因地制宜采用经济、适用的分散或集中处理模式,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处理模式应坚持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原则;按照总体规划,结合农民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情况,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卫生、可再生能源和环境污染处理设施,合理配置地区公共环境卫生设施资源,做到村村共建共享、村镇共建共享和城乡共建共享;(2)处理模式工艺技术应成熟、可靠;既考虑建设投资经济,也要考虑运行成本经济;(3)处理设施操作简单易学,对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及文化水平要求适度;(4)鼓励
14、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设施共建、服务共享”的原则,在条件成熟地区突破现有县(市)、乡镇、行政村等行政区域限制,建立跨村域、镇域、县域的“收集转运处理”环卫作业链,优化配置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理资源,减少环卫运行成本。4.2 农村生活垃圾严禁采用下列处理模式:(1)将生活垃圾堆放于河流、池塘堤坝或直接倾倒在沟塘洼地内;(2)将生活垃圾集中露天堆放或者简易填埋;(3)将生活垃圾露天焚烧;(4)将生活垃圾作为建筑回填土用于道路路基和房屋基础建设的回填用土。4.3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分类4.3.1 模式一:市县乡一体化处理模式1、技术路径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市县处理:填埋/焚烧/堆肥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图4
15、-1 市县乡一体化处理模式循环利用或资源回收危废处理中心收集房收集点乡镇转运农户分类村庄收集乡镇转运村庄收集再生资源系统2、适用范围该模式原则上适用于距市/县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设施30公里范围以内(皖南和皖西山区道路交通不便,可以将距离控制在20公里以内)、运输道路60%以上具有县级以上公路的乡镇和村庄。生活垃圾通过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纳入市/县垃圾处理系统。4.3.2 模式二:乡镇集中处理模式1、技术路径生活垃圾可回收物乡镇处理:填埋/焚烧/堆肥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图4-2 乡镇集中处理模式循环利用或资源回收危废处理中心收集房收集点乡镇转运农户分类村庄收集乡镇转运村庄收集再生资源系统2、适
16、用范围该模式原则上适用于距市/县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设施30公里范围以外(皖南和皖西山区道路交通不便,可以将距离控制在20公里以外)、运输道路60%以上为乡镇公路的乡镇和村庄。这类乡镇和村庄可合建区域性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设施,实现生活垃圾的有效处理。生活垃圾通过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纳入乡镇垃圾处理系统。4.3.3 模式三:偏远村庄分散处理模式1、技术路径生活垃圾可回收物村庄处理:填埋/焚烧/堆肥/发酵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图4-3 偏远村庄分散处理模式循环利用或资源回收危废处理中心收集房收集点村庄转运农户分类村庄收集乡镇转运村庄收集再生资源系统2、适用范围该模式原则上适用于布局分散、与最近的市(县
17、)级及以上城市距离大于30公里(皖南和皖西山区道路交通不便,可以将距离控制在20公里以外),且与城市间运输道路60%以上低于县级公路标准的乡镇和村庄,或者地形起伏大的山区,运输困难的偏远村庄。村庄通过自建或者附近村庄组团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有效处理。生活垃圾通过户分类、村收集、村/乡转运,纳入村垃圾处理系统。鼓励对分选后的可堆肥垃圾进行就地及时资源化处理。(注:公路按使用性质可分为:国家公路、省公路、县公路和乡公路(简称为国、省、县、乡道)以及专用公路五个行政等级。一般把国道和省道称为干线,县道和乡道称为支线。)4.4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选用考虑到目前国内镇、村级垃圾处理
18、设施建设和管理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各地乡镇在选用模式二与模式三前,要充分调研地方财力和项目建设管理能力后慎重采用;在完善配套乡镇垃圾转运系统后,建议尽量采用模式一。第五章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工艺和技术应结合当地财力物力情况,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选择卫生填埋、焚烧、堆肥、沼气发酵和其他适用工艺。回收利用是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具体途径;积极鼓励农户利用产生的有机垃圾生产有机肥料等方式,实行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5.1 卫生填埋5.1.1 原理垃圾填埋是世界上通用和处理量最大的垃圾处理方法。规范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是按照环境工程技术标准进行工程的实施建设,能对
19、垃圾渗滤液和填埋气体进行控制,使垃圾在自然环境状态中和在自身成分作用下,经过物理、化学、生物降解,分解产生沼气、渗滤液等,最终达到稳定状态,能够有效的控制其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耕地、空气及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5.1.2 工艺流程图填埋气焚烧或利用填埋作业进场垃圾计量称重卸料摊铺压实中间覆盖终场利用渗滤液就近排入水体处理达标排放雨水图5-1 卫生填埋工艺流程图雨污水分流5.1.3 技术优缺点优点:相对焚烧和综合处理,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运行维护较为简单;也可处理焚烧产生的炉渣和堆肥产生的废料。缺点:垃圾减容少;占地面积大;防渗系统容易受到破坏;其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如处理和收集不当,对土壤和地下水
20、存在长期的潜在威胁;填埋场易产生甲烷、硫化氢等有害废气,处理不当会发生爆炸和环保事故。5.1.4 适用范围卫生填埋适用于省内生活垃圾有机成分低,热值低(低位热值小于5000kJ/kg),土地资源丰富,土地成本低,具有较好的污染控制条件,便于卫生填埋场选址的地区。如淮北平原、江淮丘陵、长江圩区、皖南和皖西山区乡镇均可选用卫生填埋的处理方式,卫生填埋场可以单独建设,也可距离较近的多个乡镇合建。5.2 焚烧5.2.1 原理焚烧处理是利用高温氧化方法处理生活垃圾的技术,在高温条件下,焚烧设备内的生活垃圾经过烘干、引燃、焚烧3个阶段,烟气净化后排出,少量剩余残渣排出填埋或作其他用途。它具有减容性好、无害
21、化彻底的特点,且有热能可以回收作用。目前焚烧技术主要有三大类:层状燃烧技术、流化床燃烧技术和旋转燃烧技术。5.2.2 工艺流程图空气进场垃圾分选焚烧炉余热利用鼓风系统计量称重烟气净化系统烟气排放飞灰综合利用或填埋安全处理图5-2 焚烧工艺流程图 炉 渣5.2.3 技术优缺点优点:占地面积小;减量和无害化效果明显;运行较为稳定以及污染物去除效果较好;热能可回收利用。缺点:对垃圾热值有要求,有些工艺需要进行前分选;建设和运营的成本与技术要求高;废水、废气、灰渣环保排放要求严格。5.2.4 适用范围焚烧处理适用于省内生活垃圾热值高(低位热值大于5000kJ/kg),土地资源紧张,土地成本高,地方财力
22、好的地区。如淮北平原、江淮丘陵、长江圩区、皖南和皖西山区乡镇均可选用焚烧的处理方式,焚烧处理设施可以单独建设,也可距离较近的多个村庄或乡镇合建。乡镇应选用通过省级及以上鉴定满足国标生活垃圾焚烧炉及余热锅炉(GB/T 18750)且达到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5)要求的生活垃圾焚烧炉,同时地方市级以上环境监测机构能够进行常规污染排放物监测。5.3 堆肥5.3.1 原理堆肥处理是利用垃圾或土壤中的微生物(如细菌、放线菌、真菌等)或人工接种剂,使垃圾中的有机物发生生物化学反应而降解(消化),形成一种类似腐殖质土壤的物质,促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生化转化的过程。一般分为静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农村 生活 垃圾处理 技术 指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09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