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一轮复习必修3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ppt
《2017届一轮复习必修3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届一轮复习必修3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考纲下载,考纲解读,1.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2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1.识记: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农业布局及发展方向。2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对 农业生产的影响。3应用:运用农业区位原理分析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布局。,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气候,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对土地的合理利用,一、农业区位条件和布局,1、农业区位因素:,光照及温差,热量,降水,光照强弱、昼夜温差大小影响农产品品质,决定了积温和生长期,从而决定了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降水的多少和季节分配、年际变化影响土地利用状况和生产能力、农业产量和
2、水利工程投入,(1)气候:,光照及温差、热量、降水,例:新疆瓜果糖分含量高,品质好,例:南稻北麦、南蔗北甜、海南一年三熟、东北一年一熟,例:华北平原的春旱夏涝、长江中下游的伏旱、洪涝等,一、农业区位条件和布局,2、自然区位条件及影响,(2)地形,坡度影响土层厚度及水土保持状况,从而决定土地利用类型(农业生产类型)和耕地面积大小,例: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适宜发展林牧业,一、农业区位条件和布局,2、自然区位条件及影响,(3)土壤,酸碱性影响品种,肥力影响产量,例:东北平原的黑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4)水源,地表河湖及地下水的丰歉和稳定性决定枯水期农业产量,是保证农业稳产、高产的基础
3、,例:西北内陆的绿州农业、灌溉农业等,(1)市场,需求量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例:工矿区、城市周围的乳畜业、蔬菜园艺业等,一、农业区位条件和布局,3、社会经济条件及影响,(2)交通,是农业生产物资和农产品流通的保障,是影响商品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例:园艺业、乳畜业等,(3)劳动力(或人口),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人口数量和密度决定人均土地拥有量,影响商品率高低,例:亚洲的季风水田农业、我国东北的商品粮基地,(4)科技,技术投入决定作物培育和品质改良,改造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进而影响产量、品质、区位范围和竞争力,例:杂交水稻、温室大棚农业等,一、
4、农业区位条件和布局,3、社会经济条件及影响,(5)工业 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生产资料(机械、化肥、农药等),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例: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6)政策,是农业生产方向的导向,影响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例:我国农业税的取消和农业的补贴、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建设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因地制宜布局小区域农业,发展区域农业的目的:,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一、农业区位条件和布局,4、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东北地区农业的地位,位置和范围:,位于我国东北部,包括东北三省黑、吉、辽以及内蒙古东部,我国气候类型分
5、布,1、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大部分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 湿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季,热量和水分基本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农作物生长季节,农事活动,气 候,气候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1、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哪些不利影响?,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作物种类有限;春秋季低温冻害较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漫长的寒冬影响牲畜的御寒和饲料供应;,2、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有哪些?,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夏季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生长周期长,有利于营养积累,农产品品质较佳;冬季气温低,不利病害虫越冬,病虫
6、害少,几乎不需要施用农药;冬季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故东北土壤较肥沃;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可缓解春旱,还可以改善土壤墒情.,37(24分)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日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图8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病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6分),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虫害生存和繁殖,13.(26分)图6
7、和图7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6 图7(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10分),3)(10分)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2分);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2分);生长期缩短(或收获延迟,作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2分)。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2分);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于耕作(2分);不利于作物生长。,2、地形,请在图中,指出出主要地形区和河流?,东北地区地形特点中部和东北部平原
8、广阔西部高原周围山地环绕,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黑土、黑钙土,37(24分)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日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图8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4分)(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8分),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绿色: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市场销路广;
9、米都:耕地面积大,土壤肥沃,科技水平高,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产品销量大。,工业和农业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机械制造,化肥生产,食品工业,工促农牧,农牧兴工,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3、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农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开发晚人口密度低,农牧兴工,工促农牧,机械化肥,工业原料,外向型农业,大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有什么规律,并分析原因?,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并分析原因?,该地区年降水量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且山地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10积温自南向北、从
10、平原向山区递减。,读图,原因纬度,原因海陆位置、地形,读图分析,积温和降水的变化分别与地形之间的关系?,试根据地形、水热等自然条件差异,推断A、B、C三大地形区的主要农业类型?,A,B,C,2、水稻喜湿热的生活习性,却能够扩展到黑龙江沿岸(北纬50度),试分析原因?,1、找出水稻主要的种植区?并分析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这两个小问题的启示,适应,改造,玉米松嫩平原最为集中,小麦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北部,水稻辽河、松花江流域及东部山区河谷,耕作农业区,收获春小麦,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大,余粮多,粮食商品率高;地形平坦,耕地集中连片,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专业化水平
11、高,工业基础好。生产条件好,旱涝保收,农业生产基础好;宜农荒地多,投资少,见效快,增产潜力大;交通便利。,白桦林,兴安落叶松,东北林区三大优势:全国最大的林区宜林地区广泛森林树种丰富,林业和特产区,柞蚕茧,貂皮,人参,鹿茸,畜牧业区,农作区,呼伦贝尔草原,放牧畜牧业区,舍饲养畜业,主要畜种及其分布:三河马、三河牛呼伦贝尔市的三河地区;东北红牛松嫩平原西部,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自然条件,完成表格。,小结,农业生产类型,自然条件,平原广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热量不足,气候湿润、多山区、低温、病虫害少,草原广阔,但冬季漫长寒冷,分析:,一、农业区位条件和布局,1、提取信息:“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
12、及棉花带范围图”,(2013浙江文综)根据材料,完成下题。材料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和美国棉花带相比,两者相似的自然条件是_、_、_。与美国棉花带相比,制约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发展的主要农业经济因素有_、_。,光照充足,生长期长,地形平坦,交通运输,技术装备,2、解读信息:从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分析,注意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因素。,3、组织答案。,“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和美国棉花带相比,两者相似的自然条件是、制约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发展的主要农业经济因素有”,二、农业可持续发展,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导致,生态环境退化,表现,水土流失和黑土退
13、化严重,土地沙化、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强,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威胁,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善,坚 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20世纪以来东北地区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土地不合理利用,市场问题: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1、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方向: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重点:提高-加快-促进-延长-推进-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设绿色食品基地,既保持了生态平衡,又促进了经济发展。,2、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重点:强化人工
14、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方向: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 农业和舍饲畜牧业。,3、山区农业发展方向,方向: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重点: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归纳: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分析思路,拓展案例1:,材料一:南方低山丘陵区指: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的广大低山
15、丘陵地区(不包括这些界线之间的的平原地区,如珠江三角洲、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江淮地区等)。材料二:位于北半球的回归沙漠带上,因东面和南面临海,深受季风影响,形成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材料三:右图(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大致范围),问题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材料四:该区域人口众多,农业历史悠久,且以传统耕作业为主,大部分人力、物力投向少数几种农作物(如水稻)。农村生活用能较为短缺,主要来源于柴草。,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总体光热水充足,雨热同期;但降水的季节及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冬半年易受寒潮的影响,夏秋季节沿海一带附近易受台风的危害,
16、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垂直地域分异较明显,适宜多种经营;但地形起伏较大,影响农业开发利用,耕地比重小,同时易出现水土流失、山体滑坡及泥石流。,水文:河流众多,灌溉水源丰富,水能充足;水位季节变化大,水旱灾害严重,土壤:酸瘦黏的红壤为主,土壤肥力低;但适合种植茶树、柑橘、毛竹、马尾松等经济树种,分析:,总结归纳:有利自然条件: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地形起伏较大,生物资源丰富,适宜多种经营;水源充足。不利自然条件:多水旱灾害;土壤贫瘠;水土流失较严重;耕地比重小,生物资源:水热条件好,垂直分异较明显生物资源丰富,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拓展案例1:,材料一:南方
17、低山丘陵区指: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的广大低山丘陵地区(不包括这些界线之间的的平原地区,如珠江三角洲、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江淮地区等)。材料二:位于北半球的回归沙漠带上,因东面和南面临海,深受季风影响,形成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材料三:右图(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大致范围),问题2:结合材料,分析在该地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什么生态环境问题,材料四:该区域人口众多,农业历史悠久,且以传统耕作业为主,大部分人力、物力投向少数几种农作物(如水稻)。农村生活用能较为短缺,主要来源于柴草。,(不合理(陡坡)开垦、过度樵采)森林破坏、水土流失,问题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请你
18、就该地农业发展方向阐述自己的观点,1、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发展多样化经营(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6、利用山区的优势农产品,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农业生产与农业观光旅游结合发展),2、改良红壤,提高土壤肥力;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缓解旱涝灾害,5、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3、因地制宜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植树种草,保持水土,4、开发小水电,缓解生活用能短缺,保护森林,保持水土,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合理改造不利条件,调整结构与防治环境问题,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用材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经济林和毛竹(幼林地可间种人
19、工牧草),果园或人工草地,鱼塘,农田,千烟洲经验:“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的立体农业布局和以林果为主的土地利用结构模式。,拓展案列2:读下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位于R河流域的甲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该国水果种类丰富,品质好,有东方的“水果篮”之美称.,(1)分析甲国水果种类丰富,品质好的原因(6分),种类多:该国纬度低,且南北纬度跨度大,降水南北变化大,光热充足,水热组合丰富;北部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地势高差大,垂直地域分异显著。,品质好:该国纬度低,热量充足;多数地方降水少或雨季短,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拓展案列2:读下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位于R河
20、流域的甲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人口约1.8亿,长期以来小麦是该国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几十年来在R河下游沿岸广泛种植水稻。R河下游为地上河,几乎年年河水泛滥,2010年尤其严重。,(2)分析R河下游沿岸近几十年开始广泛种植水稻的原因。(6分),纬度低,晴天多,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大河流经,灌溉水源丰富;河流下游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劳动力丰富,有利于水稻的精耕细作;人口数量大且增长快,市场对粮食需求量不断扩大;该国人口不断增多,对土地的压力增大,水稻单产、单价较小麦高,能更好的缓解人地矛盾和提高经济效益(6分),拓展案列2读下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位于R河流域的甲国是世界文明古国
21、之一,人口约1.8亿,长期以来小麦是该国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几十年来在R河下游沿岸广泛种植水稻。R河下游为地上河,几乎年年河水泛滥,2010年尤其严重。,(3)分析R河下游沿岸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对生态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6分),使地下水位上升,蒸发旺盛,出现土地盐碱化;大面积开垦耕地,破坏天然植被,加剧土地荒漠化;大量引河水灌溉,河流径流量减少,加剧下游水资源紧缺,水污染严重;河口地区出现海水倒灌,三角洲发育减缓甚至出现萎缩。(6分),拓展案例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宁夏中卫市(甲地)为我国最大的硒砂瓜种植基地。该地区硒砂瓜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硒、锌、钙、钾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
22、素。硒砂瓜个大、瓤红、汁甜,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A级绿色食品。当地农民创造出了压砂种瓜旱作农业种植模式,即在土地上压上一层砂砾,铺上一层薄膜,瓜苗就从石头缝里“蹦”出来,很好的促进了当地西瓜种植业的发展。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问题:评价压砂种瓜模式对甲地西瓜种植业发展的影响,利:1、砂砾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西瓜糖分的积累,提高西瓜的品质,覆盖薄膜也可以减少土壤热量损失,提高地温,有利于西瓜快速生长,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2、覆盖砂砾和薄膜可以覆盖土层,减弱风沙侵蚀,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减少灌溉水量,有效抑制土壤次生盐渍化,生态效益明显。弊:1、压上砂砾,铺上薄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届一轮复习必修3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2017 一轮 复习 必修 4.1 区域 农业 发展 我国 东北地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09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