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哈塘油田二期产能建设地面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哈拉哈塘油田二期产能建设地面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拉哈塘油田二期产能建设地面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哈拉哈塘油田二期产能建设地面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评价单位:北京中油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有限公司2015年5月哈拉哈塘油田二期产能建设地面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哈拉哈塘油田二期产能建设区行政上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油区位于沙雅县城东约5km,在东经8250-8320,北纬4054-4117之间,油区北距库车县城约48km,另外,外输油气管道、主干道路等涉及库车县部分地区。X329县道自西向东穿越工区南部,交通较便利根据开发方案,拟在哈拉哈塘油田新垦、热瓦普和金跃区块奥陶统良里塔格组良3段一
2、间房组碳酸岩油藏动用含油面积582.65km2;主建产缝洞系统9个,次建产缝洞系统3个,评价缝洞系统3个;动用原油地质储量9297.55104t,可采储量2209.53104t;部署总井数257口,其中新钻井224口(直井182口、侧钻井42口),新建产能71104t。哈拉哈塘油田二期产能建设,采取中、低硫区分区集输原则,控制集油半径,并充分利用哈拉哈塘油田一期(哈6区块)已建设施的处理能力,简化地面工程设施。低硫区来液在热普转油站经油气分离、原油预脱水后,低含水原油(含水10%)泵输至哈6联(哈6区块)进行脱水处理,伴生气增压输送至哈6联天然气处理装置,在哈6联脱烃处理达到满足外输烃露点要求
3、后外输,脱除的污水经除油、过滤达标后回注;中含硫区产液增压混输进哈601转油站(哈6区块),然后利用已建的管道送至哈6联合站统一处理。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钻井工程,新钻井224口(直井182口、侧钻井42口)。钻井总进尺约156.8104m,新井设计完钻井深7054m,三开井深结构,聚磺钻井液体系。直井钻井周期78-96天,侧钻井为105天。 站场工程,设清管站 2 座、转油站 2 座。油区北部设新垦转油站 1 座,负责北部井区的单井集输并输至哈 601 转油站。热普转油站负责工区中部 10km 范围内的油井,南部设 2 座清管站(1号、2号清管站),负责工区南部油井,产液输至热普转油站。
4、站外集油工艺采用树状集油流程。 管道工程,新建单井集输管线201.17km、集油干线2条(42.16km);3条玻璃钢注水干线(69.69km);外输油气管道4条(144.38km)。 并配套工艺管线、供配电等系统工程。 道路,建设主干公路1条(即哈热联络线),起于2号清管站附近的地方道路,利用地方道路、油田钻井道路、探临路等,经热普转油站,终于哈拉哈塘一期的1号公路,道路全长46.5km,路面宽7m,路基宽8.5m的沥青砼道路。 依托工程,依托哈6联进行油、气、水处理,报告书分析依托可行。净化后的油气利用已建油气管道外输。采油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大部分利用在哈6联、哈601转油站附近注水设施回
5、注,部分经哈601转油站送回新垦转油站处回注。本次开发新增占地621.74hm2,其中永久性占地80.18hm2,临时占地541.56hm2,占地类型主要为草地、农田和林地。项目投资为107.5108元,其中钻井投资92.3108元,地面工程投资15.2108元。环保投资12663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1.18%。建设期钻井作业产生的废弃泥浆、岩屑、钻井废水等拉运至已建的新垦固废填埋场和蒸发池处理处置。运行期采油废水处理后回注油藏,井下作业废水、生活垃圾等拉运至新垦固废填埋场和蒸发池处理处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排入防渗污水蒸发池,夏季用于绿化,冬季存储于蒸发池中
6、。2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1 生态环境油区位于渭干河冲积平原与塔里木河中游北岸洪泛平原交汇区,区域内有农田分布,灌溉系统发达,属于村庄、农田、人群、荒漠混交生态区。评价区处于干旱和极干旱地区,降水稀少且季节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冬季(非植物生长季)。少量天然降水远不能满足天然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只有耐干旱和耐盐碱的荒漠植物才能得以生存,由此形成内陆干旱荒漠生态景观。农田生态系统中农作物主要依靠地表水进行灌溉。土壤不同程度盐渍化,荒漠生态系统的植被稀少,物种贫乏,异质性较差,系统平衡关系的相关性极容易受到破坏,且破坏后很难恢复。土壤监测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呈碱性,pH值在7.94-9.17;
7、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r含量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要求;土壤中石油类含量较低。该区域分布有绿洲、荒漠和盐化草甸三种类型的野生动物类群。以适应干旱荒漠环境生存的啮齿类和爬行类动物为优势种,有少量荒漠型鸟类分布。分析结果表明评价区块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草地,约占评价范围的48.58%;其次为农田,约占27.35%;林地占14.92%。生态环境主要保护目标为沙雅县塔里木河上游湿地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未涉及)、生态公益林、荒漠植被、基本农田、国家及地方级保护动植物。2.2 环境空气评价区内的SO2、NO2浓度均能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的要求
8、。本油田处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地区,由于当地特殊的干燥气候条件,本次大气环境质量的现状监测受当地天气条件影响较大,使得TSP监测值有超标现象。各监测点特征污染物H2S、非甲烷总烃的监测值均不超标。H2S和非甲烷总烃一次浓度监测值分别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中制定非甲烷总烃排放标准时选用的环境质量标准。2.3 水环境项目区域地表水保护目标为渭干河引水渠和塔里木河(工程未涉及)。地表水监测结果表明:监测的河流、干渠及水库的各项水质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水质较好。地下水监测结果表
9、明:监测井的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和溶解性总固体超出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的类标准限值,与该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相一致。个别井亚硝酸盐氮超标,原因可能是受到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污染。除此之外的各项指标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类标准限值的要求。 水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防止油田原油开采对地表、地下水造成污染,确保地表、地下水水质保持原有的功能。2.4 声环境声环境监测结果表明:各监测点昼、夜监测值均低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2008)1类标准值,表明区内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满足所在功能区的要求。3 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3.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0、拟建工程将扰动、占用耕地面积约223.14ha,占总扰动土地面积的35.9%;占用荒漠植被约为360.23ha,占总扰动土地面积的57.9%。在拟建工程管道敷设、站场修筑、钻井作业、道路修筑等施工期间,由于开挖填埋、机械与车辆碾压、人员践踏等影响,使植物赖以生长的土壤环境受到扰动,对于荒漠生态系统来讲,植被的自然更新比较困难,尤其是荒漠中的乔、灌木,如柽柳等,自然恢复到施工前的水平需要较长的时间。对于农业生态环境来讲,项目建设将耽误一季农作物收成,施工结束后,第二年可恢复种植。预计拟建工程开发期将造成工程所在地区农作物产量损失1673.55t/a。该区域内分布新疆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梭梭(级)、
11、灰胡杨(级)、膜果麻黄(级)、塔里木沙拐枣(级)、胀果甘草(级)、光果甘草(级)、肉苁蓉(级)、大叶白麻(级)。这些保护植物主要分布在沙雅县塔里木河上游湿地自然保护区内,评价区其余部位分布较少。本工程部分井位靠近该区域,难免会对上述保护植物造成影响。为了尽可能减轻对上述保护植物造成的破坏影响,井场选址应选择在植被稀疏的区域,施工前应取得当地林业主管部门的同意。评价区域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金雕、新疆大头鱼;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鸢、苍鹰、棕尾鵟、普通鵟、白尾鹞、燕隼、红隼、灰鹤、纵纹腹小鴞、长耳鸮、姬田鸡、塔里木兔、兔猻、鹅喉羚、马鹿、草原斑猫。建设期人类活动较频繁,野生动物会在一定
12、程度上远离原栖息地;进入生产运营期,部分鸟类和兽类(伴人型鸟类和啮齿类动物)将逐渐适应新环境而返回。保护动物中猛禽等鸟类均在绿洲区和农田边缘盐化草甸地带活动,该区域原有人类活动较多,猛禽等鸟类已适应人类活动的影响,油田开发建设不会对其产生明显影响。塔里木兔、鹅喉羚、草原斑猫及仅栖息于塔里木盆地的爬行类动物,均栖息于远离人群的荒漠区,就整个油田区域而言,油田开发建设占用荒漠生态系统的面积较小,且保护动物在该区域的分布数量较少(均为偶见种),因此,油田开发对保护动物的栖息生境不会造成明显影响,新增人类活动不会引起区域内保护动物的种群数量发生明显变化。3.2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建设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哈拉哈塘 油田 产能 建设 地面 工程 环境 影响 报告书 简本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09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