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XXX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报告.doc
《吉林省XXX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XXX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报告.doc(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吉林省XXX市XXX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XXXXXXXXXXXX年XXX月吉林省XXX市XXX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写单位:XXXXXXXXX 证书编号:XXXXXXXXX院 长:XXXXXXXXX 技术负责人:XXXXXXXXX编写人:XXXXXXXXX 提交日期:XXX年XXX月目 录前 言1一、任务由来1二、方案编制依据2三、方案适用年限3四、以往工作程度3五、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4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6一、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6二、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7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8第二章 矿山地质环境背景12一、自然地理12二、地形地貌12三、地层岩性与地质
2、构造13四、工程地质条件14五、水文地质条件15六、矿体地质特征16七、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工程活动情况16第三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17一、评估范围和级别17二、现状评估19三、预测评估21第四章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24一、分区原则与方法24二、分区评述24第五章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原则、目标和任务26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原则26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目标和任务26三、工作部署27第六章 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29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29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30第七章 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31一、经费估算31二、进度安排36第八章 保障措
3、施与效益分析37一、保障措施37二、效益分析38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39一、结论39二、建议40前 言一、任务由来XXX市XXX煤矿为XXX所属私营企业,采矿许可证编号为XXXX,采矿许可证有效期为XXX年XXX月XXX年XXX月。根据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和国土资源厅发200961号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采矿权申请人在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时,应当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XXX市XXX煤矿采矿许可证的有效期到2009年12月,需申请延续采矿权,为此XXX市XXX煤矿委托XXX开展XXX市XXX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
4、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工作。编制XXX市XXX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主要目的是为XXX市XXX煤矿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测与治理恢复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保护矿区矿山地质环境,减少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主要任务:1、收集XXX市XXX煤矿矿山概况、自然地理、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等方面的有关资料;2、在XXX市XXX煤矿采矿活动可能影响到的范围内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3、XXX市XXX煤矿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包括分析评估区地质环境背景,对矿山活动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做
5、出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4、编制XXX市XXX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二、方案编制依据编制依据: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2003年11月24日;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2009年3月2日;3、吉林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9年3月27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修订通过);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9);5、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61号),国土资源部办公厅,2009年7月9日;6、关于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吉国
6、土资环发200915号),2009年11月6日。参考资料:1、1:20万XXX幅地质图说明书,吉林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大队第三分队,1965年;2、吉林省XXX市XXX煤矿(小井)矿产资源/储量说明书,XXX市煤炭局,2004年9月;3、吉林省XXX市XXX煤矿技术改造初步设计,长春煤炭设计研究院,2004年10月;4、XXX市XXX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XXX,2009年4月;5、吉林省XXX市XXX煤矿二00九年度资源储量动态监测报告,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六0三队,2010年1月。三、方案适用年限本矿山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开采规模为6104t/a,矿山目前保有资源储量
7、658.8kt,服务年限为4年,考虑闭坑后采空引起的地面变形达到稳定一般需23年时间,确定本方案适用年限为6年。四、以往工作程度1、1965年,吉林省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大队第三分队编写了1:20万XXX幅地质图说明书; 2、1977年,XXX矿务局煤矿地质勘探队在该区进行勘探,测绘了比例尺为1:2000的地形地质图;3、2004年9月,为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XXX市煤炭局对XXX煤矿矿产资源储量进行估算,编制了吉林省XXX市XXX煤矿(小井)矿产资源/储量说明书; 4、2004年10月,长春煤炭设计研究院对XXX煤田矿井进行初步设计,编制了吉林省XXX市XXX煤矿技术改造初步设计;5、200
8、6年,XXX编写了XXX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比例尺为1:10万;6、2009年4月,XXX对XXX煤矿进行矿山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编制了XXX市XXX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7、2010年1月,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六0三队为加强矿产资源管理,编制了吉林省XXX市XXX煤矿二00九年度资源储量动态监测报告。五、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在接受委托后,我院组成了技术小组,在充分搜集、分析与评估区有关的自然、地质、工程等资料的基础上,于2010年3月9日11日进行了现场调查,野外工作期间采用矿区1:10000地形地质图为底图,采用GPS与罗盘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点,利用1:20
9、00地形地质图进行校核,对矿山及周边区域进行详细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有: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土体特征、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矿区土地利用现状、地貌景观、植被现状、地质灾害及隐患点、工业广场、采矿废弃物、生活设施建设等占用和破坏土地、植被资源现状等。表11 完成工作量表主要完成项目调查路线(km)调查面积(km2)定点调查(点)调查访问人次收集资料(份)完成工作量5.698.51 7 35本次方案编制工作程序见图0-1接受XXX市百业煤矿委托资料收集及现场踏勘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估范围确定,评估级别划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及部
10、署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文本及图件的编制提交初步成果专家评审修改、登记备案图0-1 工作程序图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一、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一) 矿区地理位置 XXX市XXX煤矿位于XXX市英安镇西里化村,行政区划属英安镇,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301715,北纬:425652。矿区距图们XXX高速公路约4km,距XXX市区15km,矿井东200m有砂石公路通往XXX市区,有省道S201经XXX通往省外,交通较为方便(详见图1-1交通位置图)。图1-1 交通位置图(二) 社会经济概况区内有西里化、鹿场两个自然村,人口300余人,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生产,畜牧业以养牛、鹿
11、为主,农业主要为种植玉米。本区耕地面积较少,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基本可以满足当地居民自用。矿山开采煤矿,生产能力为6104t/a。矿业的发展对当地的经济提升起到主要作用,区内水资源、电力丰富,劳动力充足,为矿业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二、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一)、矿山开采历史矿区西部的一条斜井和四条主井于1985年建井并于1993年全部报废,其中2号主井延深12m未见煤报废,斜井延深总长度600米未开采,3号主井开采浮煤层,厚度1.3m,回采率0.7,采煤4307m3,4号主井采高1.4m,回采率0.6,采煤3058 m3。(二)、矿山开采现状2004年9月XXX市煤炭局委托长春煤炭设计研究院
12、编制吉林省XXX市XXX煤矿技术改造初步设计,2007年11月9日经过国家安全监察局吉林分局、吉林煤炭工业局竣工验收合格,但因某些原因至今没有正式开采,仅2009年度掘进巷道1800m。矿井年工作日330d,每天三班作业,每班工作8h。每天净提升时间为16h,本矿井生产能力为6104t/a。矿井服务年限:其中:设计计算服务年限,;可采储量,104t;年产量,6104t/a;储量备用系数。三、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一)建设规模 XXX市XXX煤矿为XXX市煤炭局所属私营企业,采矿许可证编号为2200000510682。采矿许可证有效期为2005年12月2009年12月,发证机关为国土资源厅,法定
13、代表人为祝延明。XXX市XXX煤矿矿区范围由6个拐点组成,面积为37.52104m2,开采深度为+100-100m,拐点坐标详见下表(表1-1):表1-1 拐点坐标表(1980西安坐标系)点号X坐标Y坐标14758503.41843605960.98524758769.42143606260.98234758769.42443606578.98244758219.42543606636.98854758035.42343606456.99064758231.41843605960.988截止2009年底矿井保有储量,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160.8kt,预可采储量111.8kt,推断的
14、内蕴经济资源量(333)498kt,总计资源储量658.8kt,可采储量312.4kt。该矿山设计生产规模为6104 t/a,年工作330d。矿山设计服务年限4年。(二)工程布局XXX市XXX煤矿主要由采矿场、矿区内部公路、煤矸石场、煤块堆放场等几部分组成。矿山辅助生产和行政生活区设在场内,主要设施有矿区办公室、休息室、浴室、变电所、火药库、浴池、食堂等,详见总体布置图。(三)设计利用储量 开采层位:可采煤层仅有1层,发育较稳定,煤层走向3050,倾向南东,倾角14,为地下开采。矿山资源及储量:截止2009年底矿井保有储量,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160.8kt,预可采储量111.8kt
15、,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498千吨,总计资源/储量658.8kt,可采储量312.4kt。矿山设计生产服务年限:4年。年生产能力:6104 t/a。(四)开采层位和开采方法矿区煤层储藏在新生界古近系XXX组煤系地层中,该煤系地层含煤3层,仅有1层为可采煤层。开采顺序:总的开采顺序为沿斜井掘进开采,开采工作范围控制在由吉林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的六个坐标拐点所圈定的37.52104 m2范围内,采取挖掘斜井的方式,井田边界留设20m保护煤柱,西部废井走向和倾向各留40m煤柱,开采深度+110m-100m范围内,沿煤层层理走向开采。(五)开拓运输方案 开采运输方式:本矿区采用走向长壁炮采采煤方法
16、,回采工作面采用长壁垮落采煤法,总的开采顺序为从深到浅沿斜井方向开采。采石采用穿孔爆破法。采矿工艺为:穿孔爆破出井二次破碎铲装运输。目前矿区开拓系统为窄轨铁路与公路开拓相结合煤车由主井提升后经甩车场甩至翻车机卸煤,再由汽车运输,矿山开拓系统完好,能满足矿区生产需要,故仍沿用矿区原有的开拓系统。矿区内原有道路已到达主井口,井下窄轨铁路可满足开采原煤的运输需要,原煤经1t矿车经主井提升至井上,再经甩车场至1t前倾式翻车机卸到地面储煤厂,人工捡矸石后,用铲斗车起堆储煤装车,计量,外运。废石经翻车机运处矿井后,有铲斗车运往矿区北侧的矿渣堆堆放。设备、材料、人员、燃料、爆破器材等辅助运输均有钩车吊运至井
17、下,并由矿车运送至使用场地。(六)顶底板管理方法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和生产实际情况采用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七)矿山固体废弃物和废水处理方案矿井产生废弃物主要为煤矸石,矸石经雨水冲刷后,其中有害物质将污染农田耕地,因此,将矸石炉渣用于平整场地、修筑厂区道路及回填塌陷区。矿井在日常生产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地面煤尘,矸石粉尘对周边空气及工作人员产生影响,故应激性处理后再排放。矿井废水来自两部分,一部分为井下排水,另一部分为地面生产、生活污水。地面污水经过地面化粪池处理、地下污水经过地面井下水沉淀池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第二章 矿山地质环境背景一、自然地理(一)气象条件评估区处于中纬度中温带近海洋季风
18、气候区,由于受太平洋暖气团和北方冷气团的影响,大陆风和海洋风相互交替,形成冬暖夏凉雨量充沛的海洋性气候特征。XXX市气象站资料表明:年平均气温为5.8,最热八月份平均气温为21.2,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为-11.7,最高气温为36.3,最低气温为-32.5;年平均日照时数2409.9h,最大积雪厚度39cm,无霜期为130150天。最大冻土深度为1.5m;多年平均降水量669.7mm,降水多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总降水量70%以上,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01.2mm,年平均湿度66%。(二)水文条件矿区属图们江水系,英安河由北至南从评估区流过,在矿区段河床宽1020m,水深0.51m。二、地形地
19、貌(一)地形评估区位于XXX盆地西部,地形西高东低,最高点是位于评估区西北角,海拔高程350m,最低点位于评估区东南角英安河河床,海拔高程100m,相对高差250m。主要山脊走向近东西,山坡坡度1015。主要冲沟走向为近东西和近南北向,为浅切宽缓的冲沟。(二)地貌本区按成因为构造剥蚀地貌和侵蚀堆积地貌,构造剥蚀地貌形态为丘陵,侵蚀堆积地貌形态为阶地和漫滩。地形地貌分布情况详见附图。丘陵为矿区的主要地貌形态,海拔高程大于260350m,为低矮浑圆形山丘,由新生界古近系XXX组煤系地层组成。英安河阶地和漫滩分布于矿区的东侧,宽度约为100200m,阶地面较为平坦,海拔高程为195200m。由第四系
20、冲洪积粉质粘土、砂砾石组成。三、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一) 地层岩性矿区位于吉黑褶皱系延边优地槽褶皱带之XXX含煤盆地内,区内出露的地层比较单一,主要有古生界二叠系上统解放村组、上统关门咀子组、新生界古近系渐新始新统XXX组和第四系全新统。解放村组(P1j):主要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类复理石式砂页岩沉积,岩性单一,以灰色褐黄色薄中厚层砂岩、细砂岩、粉砂岩及泥质板岩组成,厚度约2400m。靠近上部夹少量灰灰黄色火山灰凝灰岩、晶屑凝灰岩。关门咀子组(P1g):片理化安山岩与黑色粉砂岩及黑色细粒岩屑长石杂砂岩互层、火山岩与粉砂岩接触部位局部夹有灰岩透镜体,灰绿色片理化安山岩为主、片理化安山质角砾岩为主,底
21、部夹有灰岩透镜体及浅灰绿色凝灰砂岩产植物化石,厚度约1400m。XXX组(E2-3h):古近系渐新始新统XXX组由泥岩、页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砂砾岩组成,厚度约400m,地层呈缓倾、单倾构造产出,产状较缓,其总体走向近东西向,略偏南东,倾向北,倾角1014。第四系全新统(Qh):分布于河谷中的第四系全新统由冲洪积粉质粘土、砂砾石组成,山坡上分布的的第四系全新统由残坡积碎石土组成。厚度约010m。(二)地质构造评估区位于吉黑褶皱系延边优地槽褶皱带之XXX含煤盆地内,地层呈缓倾、单倾构造产出,总体走向近东西向,略偏南东,倾向北,倾角1014。矿区内共有八条断层,其中一条为逆断层,从西侧通过。断
22、层走向北北西,倾向南西。断层两盘均为二叠系下统解放村组,断层被古近系渐新始新统XXX组所覆盖,说明断层形成于二叠系之后古近系之前。其余七条走向近东西向,倾角一般4050左右,以上七条正断层均为在煤矿掘进过程中发现的,掩埋于地下,在地面没有出露。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矿区地震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度,属于稳定区。四、工程地质条件矿区内主要分布的是古近系渐新始新统XXX组泥岩、页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砂砾岩,其次是二叠系解放村组砂岩、板岩。根据岩体结构、强度划分为层状碎屑岩软岩组、层状较坚硬碎屑岩岩组两个岩组。煤层顶底板岩性皆为泥岩。顶板泥岩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省 XXX 矿山 地质 环境保护 治理 恢复 方案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08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