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 总论1.1 项目建设的背景近年来,*县的县城建设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县城垃圾产量也日益增长。而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目前尚没有一处符合规范要求的垃圾处理设施,垃圾沿沟随地倾倒堆放,对地下水、大气和周围田地均已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且蚊蝇滋生,同时存在火灾隐患。随着现实问题的不断暴露,各部门对垃圾收集、处理均给予了关注。为此,*县委、县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购置垃圾收集容器具,建设环卫设施,提高了生活垃圾收运的机械化与密闭化水平,使垃圾清运率大大提高。在此基础上,垃圾的最终消纳和污染问题就相当突出。为了使革命老区*县建设
2、的更加清洁、文明、秀美,投资环境得到改善,经济建设得到促进,人民身体健康得到保障,必须新建完全符合“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要求的垃圾处理设施。它是改善县城环境,提高县城居民生活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当前*县县城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件大事。1.2 评价项目由来与过程说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该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县城建局于2008年2月正式委托*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承担*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1.3 评价重点以环境空气、水环境为评价重点,同时加强工程分析和环境保护措施,并对场址的
3、综合地质技术条件及场址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1.4. 评价等级(1)环境空气根据工程排污特点、评价区环境特征及有关环境标准,确定大气评价等级为三级。(2)水环境地表水环境:由于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不外排。因而,地表水环境进行一般性分析。地下水环境:考虑到垃圾填埋场的排污特征及对地下水的长远保护要求,确定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三级。(3)声环境本项目噪声产生源少,周围无敏感目标,属于小型项目,声环境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4)生态环境本项目生态影响范围小于三级评价要求,参照三级评价开展工作。1.5 评价范围环境空气:以填埋区为中心,西北、东南各延伸2km,总面积16km2的矩形区域。地表水环境:关注本项目对
4、西北侧约1.3km处涅河的影响。地下水环境:场址周边3km范围内的含水层。声环境:垃圾填埋场场界外1m以内及交通敏感点。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限于场地建设和使用活动扰动影响较大的场址附近距离。2 区域环境概况2.1 项目地理位置*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场址位于县城外的南部山地,丰州镇史家垴村境内,距规划城区边缘直线距离2.1km,距最近的史家垴村为500m。2.2 自然环境2.2.1 地质地貌*县域地跨太行、太岳两山之间,地势呈东西高、中间低的马鞍形,全县可分为石质山区、黄土丘陵山区和较平川区三个不同的地形区域,总观全县地质地貌可属黄土丘陵地带。本项目场址地貌类型为“U”型黄土冲沟。2.
5、2.2 地质构造沁水向斜轴部位于*县丰州镇以西,构造线走向为NNE向,两翼地层倾角为1025,相伴发育一组与主构造线一致的波状压密褶皱,地层倾角在510之间。褶皱多位于县城以西,较大者有蓬莱山向斜、涌泉向斜、赵家凹向斜,下庄背斜、聂村背斜、峪口背斜、关河向斜、故县背斜、南亭向斜、杨家脑背斜、东沟向斜,褶皱轴向多为2030,轴长638km,两翼地层倾角为520。主要的断裂为分布于县境NW的分水岭至二郎堂正断层组成对出现,形成地堑或地垒,断层走向多呈NEE向。东部洪水断层、蟠龙断层较为明显,走向NNE,断距55m。本项目场址内无断层,属于稳定场地。2.2.3 水资源情况*境内主要河流有浊漳北源、涅
6、河、马牧河、昌源河、云簇河、洪水河,按其流域归属分为黄河、海河两大流域,归汾河、南亭河两大水系,县境内流域面积为1525km2,占全县总面积的94.7%。*县城水源地位于马牧河汇入涅河的交汇处,面积约0.5km2,从构造上分析,处于新华夏构造体系*-阳城凹褶带北端,发育有三条隐伏断裂,由于断裂破碎带的连通作用,有利于地下水汇集,所以在断裂带附近,富水性极强。2.2.4 气候与气象*县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长夏短,季风强盛。全县各地气候差异较大,局部地区的地方性小气候也很明显,全县年平均气温约介于3至10之间,年平均日较差13.2。境内年平均无霜期在150天左右。境内最大冻土深度为1
7、.0m左右。*县年降雨量的地理分布明显不均,年平均降雨量一般在500-600mm之间,*县历史上最大日降雨量113mm。年内各季降雨量差异很大。全年静风频率最高,频率达52.36%,次多风向为西北风,平均风速为1.4m/s。2.2.5 地震近年来*县未发生大的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96-2001),县城抗震设防标准为烈度7度。2.2.6 土壤*县土壤类型大体可分为白土、红土、黄土、砂土、壤土(二合土)、黑土、黑炉土、碱土等八类土壤。本项目场址所在区域土壤为白土。2.2.7 植被*县境内自覆被较差,而且分布不匀。场址所在地植被稀疏、覆盖较差。2.2.8动物县内饲养动物有兔、猪、
8、羊、牛、驴、骡、马等家畜,鸡、鸭、鹅、鸽等家禽和蚕、蜂;近年来还发展了四种从未饲养过的新动物梅花鹿、虹鳟鱼、蚯蚓和水貂;五色鱼和鹦鹉鸟在县城也发展不少。*县野生动物品类繁多,分布极广,较大的野兽栖息在东西山上,一般兽类出没在平川、丘陵。鱼类、爬行、软体、腔肠动物品种不多,野鸟、两栖、环节、节肢动物遍及全境。2.3 社会环境概况2.3.1 行政区划与人口分布*县现辖丰州镇、监漳镇、蟠龙镇、洪水镇、故城镇5个镇,墨镫乡、故县乡、乾北乡、石北乡、贾豁乡、分水岭乡、涌泉乡、上司乡、大有乡9个乡,374个行政村、942个自然村,2005年全县总人口20.3万人。本工程场址位于*县丰州镇史家垴村西北500
9、m处。2.3.2 社会经济概况*县“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即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10年突破30亿元,人均GDP达到全国中等水平;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0.8%,突破10亿元。资源综合利用率显著提高,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间下降25%以上。2.4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距离环境保护目标见下表。拟建项目重点环境保护目标类别保护目标保护性质与本项目的关系 环境空气六盘垴村人居环境NE500m史家垴村SE500m阳城村 NW1000m水环境区域地下水环境饮用水保护深度达11.0m以上涅河工业农业用水区NW1300m农业 生态土壤累积影响厂址及周边区域农作物累积影响景观景观
10、协调性农业生态项目建成后对周围景观有一定的改变声环境六盘垴村声环境影响本项目施工及服务期间对周边声环境的影响史家垴村人群 健康近距离村庄及人口恶臭、蚊蝇、轻质垃圾飘散项目对评价区内的村庄和人群有一定的影响3 工程分析3.1 工程概况项目名称:*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建设单位:*县建设局;建设地点:*县丰州镇史家垴村西北500m处。服务区域:*县县城及丰州镇部分村庄;服务年限:14-16年;建设规模:日处理生活垃圾80t,拟选场址填埋区库容为56万m3。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填埋库区、管理区及其配套的公用工程、绿化工程等。本工程总投资:2210.19万元。本工程主要包括管理区和卫生填埋场区两大部
11、分。总图布置:根据地形地势,将管理区布置在填埋区的东南侧山腰上。整个卫生填埋区随地势布置在山谷的沟头,垃圾运送车辆在长榆公路下线后,可沿着垃圾运送专用线进入生产管理区,而后再沿着专线道路和临时作业道路到达填埋场库区的垃圾填埋作业面。3.2 垃圾处理工艺分析根据*县垃圾成分的特征、经济状况以及国内几种垃圾处理模式的特点,从经济上和技术上综合分析,*县生活垃圾处理选用卫生填埋工艺。填埋工艺流程:生活垃圾经收集后,由垃圾运输车运至垃圾填埋场,在现场人员的指挥下按填埋作业顺序进行倾倒、摊铺、压实、覆土和撒药。填埋场采用分层摊铺、分层碾压、分单元逐日覆土的填埋作业方式。分区方案:本项目采取分区分格填埋方
12、式。这样不仅可以实现雨污分流,利于填埋场的分期建设,防止土工膜的老化;而且由于垃圾的填埋区域较小,可以减少渗滤液的产生量。3.3 主要工程内容3.3.1 场地土方整治工程填埋场场底清整,需将表层覆盖土清除,并铲削侧壁余土,余土填至场底。填埋区清除的表层覆盖耕植土暂运至填埋区上游的沟头顶部平台内,用作填埋区封场。3.3.2 垃圾坝工程垃圾坝采用碾压式粘土坝。3.3.3 截洪沟工程填埋场周边的山地防洪和填埋场场地雨水排除,均采用截排水沟渠的工程设施。3.3.4 防渗工程场底防渗:防渗膜采用两层土工布夹一层高密度聚乙烯膜。边坡防渗:铺设防渗膜,然后覆盖石棉盖板防止防渗膜老化和破坏。垃圾坝防渗:在修筑
13、好的垃圾坝上采用两层土工布夹一层高密度聚乙烯防渗膜保护层,再覆盖石棉盖板防止防渗膜老化和破坏。3.3.5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包括水平、垂直导排系统。水平系统铺设在场底水平防渗隔离层之上,包括导流层、导流主、次盲沟及导流干、支管。垂直收集导排系统即为设置在垃圾锥体上的气体垂直导排系统导气石笼井。3.3.6 填埋气收集导排系统填埋气体的导排系统采用垂直石笼井与水平导气碎石盲沟相结合的方式将填埋场内的气体排出。3.3.7封场填埋作业达到设计高度后,应在其顶面进行终场覆盖,目的是便于最终利用,并减少雨水渗入量和填埋气体逸散。封场时应形成由中间向四周的排水坡度,以便及时将场顶的雨水排出场外,
14、对坡面垃圾的封场应用草皮植被进行护坡处理。3.4 公用工程3.4.1 给排水系统水源:场区自打深井一眼,作为本场生产、生活及消防用水要求。用水:生活用水、道路、场地、绿化洒水和洗车用水,以及消防用水。排水:垃圾填埋区渗滤液、洗车废水和生活污水三部分。3.4.2 供电根据本工程所处位置及负荷情况,由场区南侧相距0.6km的架空线路引接。3.4.3 采暖项目管理区冬季采暖采用电暖气。3.4.4道路工程填埋场至县城中心的垃圾运送线路为:0.7km专用公路、2.4km长榆公路、1.5km城市道路,共计4.6km。专用公路从长榆公路引接,长0.7km,路面宽度为6m,路面结构采用沥青砼面层。3.4.5
15、垃圾的收运系统垃圾收运系统包括垃圾收集点、垃圾收集站和垃圾清运系统。3.5 填埋场污染源情况及采取的措施填埋场施工过程中主要污染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机械噪声、废气和挖土、堆土料扬尘;服务期主要污染源为垃圾压实后垃圾中有机物发酵产生的有害气体及渗滤液,其次是垃圾运输、倾倒及覆土产生的扬尘,垃圾压实等作业设备产生的噪声。服务期满后,填埋气是主要污染源,它仍将持续产生1015年。针对以上污染物排放情况,工程都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3.5.1 施工期污染源排放情况及防治措施施工期间的产污染物环节:施工人员的进驻,将产生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施工场地清理和临时建筑的布设将破坏植被和景观,产生水
16、土流失;施工机械产生噪声,燃油机械产生废气;运输车辆产生扬尘、噪声;临时堆土堆料产生水土流失。3.5.1.1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分析及防治措施施工对空气的污染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施工作业中产生的扬(粉)尘;二是运输(包括装卸)车辆撒落和卷起的尘土;三是机械、车辆排放的废气;四是工地上的松散土砂料被风吹起等。施工扬尘防治措施:增加洒水降尘措施。道路扬尘防治措施:严格管理制度;增加洒水降尘措施。机械车辆废气防治措施:要求选用尾气达标机械。土砂料扬尘防治措施:要求采取临时苫盖或洒水降尘措施。因施工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为无组织排放,其产生量即为排放量。3.5.1.2施工期水污染物排放分析及防治措施本工程在
17、施工过程中,产生水污染物的环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防治措施:沉淀后用于场地降尘洒水。施工人员粪便修建旱厕收集,定期外运做农肥使用。3.5.1.3施工期声源声强分析及防治措施工程施工中,各种类型的机械运行时会产生噪声,材料装卸加工、临时弃渣清运、工地指挥哨声等也是噪声源。要求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夜间扰民。3.5.1.4施工期固废排放分析及防治措施施工期固废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二是施工产生的堆土。生活垃圾:施工区的生活垃圾主要成分为厨房的蔬菜瓜果等有机弃料、破衣烂衫等织品、烟酒副食品等包装纸盒、玻璃器皿塑料等,玻璃、塑料可回收,其余可降解,无毒害,由当地环卫
18、部门定期运至县垃圾场处理。施工堆土:第一填埋区产生的堆土堆存至第二区内,用作覆盖土。要求采取临时围挡措施。3.5.1.5施工期生态破坏环节分析及防治措施1)工程建设将使占地范围内土地利用的结构和类型发生变化,永久占地范围内的土地将改变原有的性质,新的功能将长时间保持不变。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活动将会使施工占地范围内的一些植被数量和类型受到破坏,原有的植被类型的结构和分布将发生一定变化。施工活动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程区域的植被覆盖率,从而增加了工程区产生新增水土流失的可能。主要是永久建筑物和临时建筑物破土动工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和垃圾场底清理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2)采取的措施a)施工期防护措施:采取
19、临时苫盖、洒水等措施;设临时排水措施,施工场地进行围拦,减少对生态的破坏和水土流失的产生;加强生态保护宣传,制定奖惩措施。b)生态恢复措施:施工结束后,采取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进行边坡防护、复垦、种草植树,搞好施工迹地生态恢复;施工中临时踏压的土地会硬化、板结,在施工结束后应立即翻耕,恢复其疏松状态。3.5.2 服务期污染源排放情况及防治措施本项目运营过程中从环境要素角度对污染源的排放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减少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3.5.2.1 填埋场水污染源排放情况及防治措施1)垃圾渗滤液本项目垃圾渗滤液产生量为26.83 m3/d。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为了减少垃圾填埋场内
20、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在填埋场应设置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包括水平、垂直导排系统。渗滤液调节池:渗滤液调节池在填埋场中是必需的。其主要功能:调蓄渗滤液水量,确保渗滤液回喷处理时间上的稳定;调整渗滤液水质。渗滤液回喷系统:本项目渗滤液回喷系统的主要设施是回喷泵(潜污泵)和回喷管道。2)其他污水包括管理区生活污水和洗车废水,产生量为2.73m3/d。生活污水和洗车废水一并由管道输送至渗滤液调节池,和渗滤液一并回喷至垃圾填埋区。3.5.2.2 主要大气污染源排放情况及防治措施1)填埋气填埋气是指填入填埋场的生活垃圾中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产生的气体,是卫生填埋场加强管理和严格控制的主要大气污染因子。经
21、计算得第16年时产甲烷量最大,达443.5万m3,填埋气中甲烷含量约为60%。估算第16年填埋气产量为739.2万m3。*县填埋气排放情况一览表 t/a污染源填埋阶段产气量(万m3/a)CH4H2SNH3填埋堆体近期(第5年)150.9434.62.26100.0062中期(第10年)488.61408.17.32100.0201远期(第15年)706.12033.710.57990.0290本工程采用垂直石笼井与水平导气碎石盲沟相结合,将填埋场内的气体排出。垃圾场填埋气具有一定的综合利用价值。但是限于*县的经济发展状况,目前难以确定固定的用户,难以保证综合利用工程的经济性。周边村庄目前的生活
22、水平较低,因而,不考虑填埋气的综合利用,直接焚烧放散。2)粉尘填埋场粉尘垃圾填埋场内粉尘的主要来源有:车辆在带土的干路面上行驶产生的道路扬尘;干垃圾的倾倒、压实;干土的挖掘、运输、倾倒及压实;干燥天气较大风力时路面及垃圾填埋表面扬尘。本工程采取在路面及垃圾填埋表面及时喷水的方式抑制二次扬尘的产生。本项目防尘措施包括:及时清理场地与道路积尘、缩小堆存面积尽量减少露头垃圾量、表面增湿和遮盖、设周边挡风设施、在填埋区四周设置防护网、种植防护林带等。覆盖料堆存场粉尘为防止覆盖土受风侵袭带来的粉尘污染,在土堆上覆盖防护网。3)恶臭生活垃圾是城市最重要的恶臭源之一,引起恶臭的主要物质是垃圾发酵气中的H2S
23、、吲哚类、硫醚类及氨气等。本工程通过垃圾层层压实,每日及时覆盖土层,可以抑制恶臭气体逸散,对外环境影响较小。4)蚊蝇填埋场是蚊蝇孳生地,由于垃圾堆体内温度较高,四季都适合蚊蝇栖息和生长。为此,对蚊蝇实行分季度、有重点的杀灭成虫。填埋场填埋作业严格执行作业单元逐日覆土填埋,控制蚊蝇世代繁殖,并且在填埋作业过程中用喷药车进行喷药灭杀,减少蚊蝇和鼠类繁殖。3.5.2.3 服务期主要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及其防治措施服务期生产管理区有少量固体废弃物产生,主要是生活垃圾等。生活垃圾产生量约11t/a。直接进入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3.5.2.4 填埋场作业期间的噪声源该阶段噪声污染源分场内噪声源和交通噪声源。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活 垃圾 卫生 填埋场 工程 环境 影响 报告书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08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