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调整环境影响评价.doc
《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调整环境影响评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调整环境影响评价.doc(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公 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受南京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承担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调整的补充环评工作。环评单位从即日起至2013年3月15日,将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调整补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链接于联系人:吴工 电话:027-51185557传真:027-51155977 E-mail:tsy_wufang 邮编:430063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和平大道745号铁四院环工处环评所 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调整补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3年3月目 录1 建设项目概况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
2、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4 结 论5 联系方式1 建设项目概况1.1 项目地点本次调整补充环评工程范围为十号线一期工程全线新建工程(不含既有1号线区间、4座车站及小行车辆段)。起点为安德门站,终点为城西路站,全长21.6km(其中新建15.9km,既有1号线5.7km),车站14座(其中新建10座,既有1号线4座),设城西路停车场1座,变电站1座。具体走向及位置见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线路走向示意图。1.2 相关背景根据2003年的南京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4-2015)(2006年由国务院批准,以发改投资200678号文印发,以下简称“原建设规划”),其近期建设方案为在2015年前先
3、后建成一号线一期工程、二号线一期工程、一号线南延线、二号线东延线、二号线西延线和三号线,共计119km的轨道交通线路,初步形成南京市“两纵一横”的轨道交通骨架网络。2008年5月,环境保护部以环审2008104号下达了南京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2009年9月,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南京地铁西延过江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并通过专家审查。2010年1月,环境保护部以环审20103号文关于南京地铁西延过江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对项目进行了批复。2009年开始,南京市对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同步进行了新一轮修编。调整后的南京远期轨道
4、交通线网总规模约282.2km,相比原来的248.0km增加34.2km,由轨道交通一号线、二号线、三号线、四号线、五号线、六号线、十号线、南城轻轨、江北轻轨等9条线路组成,其中十号线为连接珠江镇与河西及主城南部地区的东西轴线,起点城西路站,终点至卡子门站,全长24.6km,由原南京地铁西延过江线、既有一号线安德门至奥体中心区间及新建区间安德门站至卡子门站等三个部分组成。与原线网规划的二号线西延线相比,调整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为规避集庆门大街站及纬七路沿线施工风险,从与二号线接轨调整为与一号线接轨;二是为解决一号线岔线运营问题,拆解Y型线路,将一号线安德门至奥体中心区间交于十号线;三是为
5、缓解安德门站换乘压力,加强主城南部东西轴向联系,新建线路自安德门站向东沿纬八路延伸至卡子门与三号线换乘。南京市根据城市新的交通需求对原建设规划方案进行了调整和补充,编制了南京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调整报告(2004-2015)(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发改基础20102968文批复)。调整后南京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04-2015)中项目总长148.9km,总投资约785.7亿元。其中,2010-2015年需建设三号线、四号线一期和十号线一期工程,全长87.1km,总投资约534.4亿元。包括已运营的工程,至2015年,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将达到170.6km。其中将原二号线西延
6、线东端起点调整为一号线奥体中心站,与既有一号线奥体中心至安德门共同组成十号线一期工程,全长21.4km。其中奥体中心站城西路站属于原南京地铁西延过江线范围,环境保护部已于2010年1月对其进行了批复;既有一号线奥体中心至安德门为目前正在运营中的南京地铁1号线(南京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西延线)工程范围,原国家环保总局于2004年对其进行了批复,2006年对其进行了环保验收。2010年8月,环境保护部以(环审2010261号)下达了南京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调整规划(2004-2015)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1.3 主要建设内容1.3.1 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范围:起点位于安德门站,终点位于
7、浦口区的城西路站,线路全长21.6km(其中新建线路长15.9km,利用既有线路长5.7km);共设置车站14座(其中新建地下车站10座,利用既有一号线车站4座),新建城西路停车场一处,利用既有一号线小行车辆段(本次无工程内容),设主变电所1座。项目计划于于2014年8月投入运营。(2)项目主要工程内容:工程线路全长21.6km,除小行站两侧部分区间采用地上形式外,全线均采用地下敷设方式。全线共设14座车站,其中新建车站10座,分别为安德门站、松花江路站、绿博园站、江心洲站、滨江大道站、珠江东站、新浦路站、龙华路站、凤凰大街站、城西路站;利用既有一号线车站4座,分别为小行站、中胜站、元通站及奥
8、体中心站。除小行站为高架车站外,其余车站均为地下车站。工程设停车场1处,位于宁合高速、华山路、仰山路所夹区域内。供电系统采用集中供电方式,于滨江大道站附近设置主变电所1座。(3)设计年度初期:2018年、近期:2025年、远期:2040年(4)客流规模预测客流规模预测见表1。表1 预测年客流总体指标项目2018年2025年2040年线路长度(公里)21.221.225.1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流量(万人次)1.482.013.75全日线路总客运量(万人次)19.6530.5361.86平均运距(公里)9.979.509.39全日客运工作量(万人公里)196290581客运强度(万人次/公里.日)
9、0.921.432.47(5)车辆选型与列车编组采用A型车;列车编组:初期、近、远期均为6辆;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为80km/h,旅行速度为35km/h。(6)项目投资:总投资为1105640.22万元。1.3.2 线路(1)线路平面最小曲线半径区间正线:400m,困难地段:350m辅 助 线:200m,困难地段:150m(2)最大坡度区间正线:最大30困难地段:35(坡长不大于600m)1.3.3 车站本工程共设14座车站(利用既有一号线4座,新建10座),除小行站外,全部为地下站。1.3.4 轨道轨距:1435 mm。钢轨:正线、试车线及出入段线均为 60kg/m 钢轨,车场线采用50kg/m
10、 钢轨。扣件及轨枕:地下线及过渡段采用DTVI-2型扣件及短轨枕,高架线采用DTVII-2型扣件及短轨枕。道岔:采用6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和5m间距交叉渡线,短枕式整体道床。道床:采用短枕式中心水沟整体道床。1.4 生产工艺1.4.1 工程施工方法(1)建设工期建设工期为2010年10月2014年8月,建设总工期为46个月。(2)施工方法新建车站均采用明挖法施作,局部交通疏解困难地段采用盖挖法;安德门站小行站采用矿山法施工;奥体中心站松花江路站、出入场线、中间风井采用明挖施工;松花江路绿博园站江心洲站滨江大道站珠江东站龙华路站凤凰大街站城西路站采用盾构施工。1.4.2 行车组织(1)列车
11、编组初、近、远期均采用6辆编组。(2)营业时间本线运营时间由5:00至23:00,共18小时。(3)列车对数初期:全日开行列车115对。近期:全日开行列车132对。远期:全日开行列车210对。1.5 生产规模1.5.1 土石方工程土石方数量共计286.44万m3,其中挖方232万m3,填方54.44万m3,弃方180.29万m3。1.5.2 征 地永久用地572.2亩。1.5.3 拆 迁拆迁共计53600m2。1.5.4 建设周期及投资建设工期为2010年10月2014年8月,建设总工期为46个月。本工程总投资为1105640.22万元。1.6 工程调整内容 工程调整前后主要变化情况详见表2:
12、表2 基本情况对比表类别原环评阶段方案现设计方案(施工图)工程名称南京地铁西延过江线工程。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正线数目双线,轨距:1435mm。同原环评速度目标值80km/h。同原环评车型及编组西延线(A型车;6辆编组;最高运行速度80km/h)同原环评最小曲线半径区间正线:一般情况350m,困难情况300m。车站正线:一般应设在直线上;困难地段设在曲线上时,其半径应不小于800m。辅助线:一般为250m;困难时为150m。车场线:150m。同原环评最大坡度区间正线 30;困难地段 35。同原环评轨道正线60kg/m,无缝线路,无砟轨道。同原环评供电方式110kV/35kV集中供电方式。同原
13、环评受电方式DC1500V接触网。同原环评地下车站环控系统屏蔽门系统。同原环评 续上类别原环评阶段方案现设计方案(施工图)线路长度线路起点奥体中心站,终点城西路站,全长14.4km。线路起点安德门站,终点城西路站,线路全长21.6km。敷设方式正线均为地下。除小行站两端区间地上外(其中新建地面线约460m),其余均采用地下线。车站8座,均为地下。14座,利用1号线既有4座,新增新浦路站和安德门站各一座,均为地下。停车场城西路停车场:宁合高速公路北侧,城西路西侧。占地面积10.6hm2。城西路停车场:宁合高速、华山路、仰山路所夹区域内。占地面积23.96hm2。车辆综合基地利用1号线小行车辆段。
14、利用1号线小行车辆段。主变珠江东主变:位于总部大道和丰字河路路口西北角地块,地面全户内式。珠江东主变:位于总部大道与临江路路口西南角地块,地面全户内式。1.7 与规划环评相符性1.7.1 第一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及落实情况(1)规划环评审查意见环境保护部于2008年5月6日以环审【2008】104号下发了对南京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与本工程(即原建设规划中的南京地铁西延过江线工程)有关的主要批复意见摘录如下:第三条:从总体上看,南京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与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及环境保护等规划较为协调。在依据报告书结论和审查小组意见进一步优化调整规划
15、,认真落实各项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对策措施的基础上,南京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及网络规划不存在重大环境制约,具有环境合理性和可行性。第四条:该规划在优化调整和实施过程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四)合理规划沿线环境影响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功能。紧邻地面及高架线路的土地不宜规划新建大型居住区、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目标。按照报告书提出的有关建议在轨道交通沿线、风亭、冷却塔、车辆段、主变电站等设施周围预留适当的噪声、振动或电磁防护距离,严格控制有关环境敏感目标的建设。(五)线路地面构筑物设计应与周边城市建筑风貌相协调,充分体现城市绿化和景观美化的要求。第五条:该建设规划中所包含的近期(五年内)建设项目,在开展
16、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应强化车辆段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等措施的环境合理性论证。经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同意,涉及轨道交通线网布局的论证以及电磁环境影响等内容原则上可以适当简化。(2)规划环评审查意见落实情况在南京地铁西延过江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过程中,落实了南京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具体如下:第四条: (四)报告书中对工程沿线的用地规划提出了合理建议。建议根据报告书中噪声、振动达标距离要求,合理规划沿线环境影响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功能,紧邻车场进出地面线路的土地不宜规划新建大型居住区、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目标;按照报告书提出的有关建议在轨道交通沿线、风亭、冷却塔停
17、车场、主变电站等设施周围预留适当的噪声、振动或电磁防护距离,严格控制有关环境敏感目标的建设。(五)报告书对工程地面构筑物的景观设计提出了具体建议。本工程的风亭、车站出入口设置时,应从保护传统景观、尊重地方特色等理念出发,注重南京历史传统和现代风貌的和谐统一。在满足工程进出、通风需求的前提下,地面建筑的形式、体量、高度和色彩等的设计应力求其与周边城市功能相融合、与周边建筑风格、景观相协调。可设计低矮型风亭,在风亭周边密植灌、草等复层植被,利用植被的调和作用,将建筑的硬质空间围合成柔性空间,使风亭、车站出入口的建筑空间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并增加景观的生态功能,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第五条
18、:报告书重点对城西路停车场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等措施的环境合理性进行了论证。1.7.2 第二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及落实情况(1)规划环评审查意见环境保护部于2010年8月19日以环审2010261号下发了对南京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调整规划(2004-2015)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提出了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应重点做好的几点工作。其中与十号线相关的内容摘录如下:第三条:从总体上看,规划与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及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较为协调,规划拟定的线路布局、规模、建设时序总体合理。在依据报告书结论和审查小组意见进一步优化调整(规划),认真落实各项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对策措施
19、的基础上,不良环境影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第四条:(一)线路穿越中心城区以及已建、拟建大型居住区、文教区等环境敏感目标集中的区域时,原则上应采取地下敷设方式。对于采取高架方式的线路路段,要根据对敏感目标的影响情况,预留声屏障等相应降噪减振的建设条件。对线路下穿居住、文教、办公、科研等敏感建筑区段,应结合振动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做好规划控制,并针对振动可能产生的结构噪声影响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三)地上线路工程设施应避让景观敏感地段,确实无法避让的,要加强地面构筑物等的景观设计,保持与南京古城风貌的和谐统一。对穿越地下文物埋藏区线段,应根据文物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加强管理,避免对地下文物埋藏区的
20、不良影响。(五)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每隔五年左右进行一次环境影响根据评价,在规划修编时应重新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2)规划环评审查意见落实情况第四条:(一)工程穿越中心城区主要采用地下敷设方式,仅在安德门小行区间地面过渡段约478m,并根据周边敏感点的分布情况采取了设置声屏障的措施。本次设计线路基本沿既有城市道路敷设,避免大规模下穿居住、文教、办公、科研等敏感建筑区段,下穿地段涉及文德路36号(独栋)、城西新村第一排、惠民幼儿园等三处,均采用钢弹簧浮置板道床。(三)安德门至小行区间地面线主要位于既有1号线地面线和小行车辆段之间地块,避让景观敏感地段;对于工程下穿铁心桥古墓葬群区路段,报告书提出在
21、工程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文物、遗迹,应立即停止施工,并采取保护措施如封锁现场、报告南京市文物局等相关部门,由其组织采取合理措施对文物、遗迹进行挖掘,之后工程方可继续施工。1.7.3 南京地铁西延过江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意见及落实情况(1)环评报告书批复意见南京地铁西延过江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由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于2009年9月编制完成,2010年1月,环境保护部以环审【2010】3号文关于南京地铁西延过江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下达了报告书的批复意见。主要意见摘录如下:(一)严格控制运营期振动和噪声影响,落实防治措施。对洲泰村、西下村、康华小区等6处敏感点采取设置钢弹簧浮置板整体道床措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调整 环境影响评价 南京 地铁 十号线 一期 工程 调整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08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