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20)及线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oc
《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20)及线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20)及线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4-2020)及线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评价单位: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建设单位: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2013.71. 规划方案概述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包括14 条线路,总里程约496km。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4-2020)确立的南京市近期(20142020年)修建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达到 215.7km,分别为:1 号线北延线(迈皋桥站至二桥公园站,全长 7.2km,设5座地下站)、3 号线三期(吉印大道站至秣陵街道,全长 6.6km,设 2 座地下站)、4 号线二期(珍珠泉至中保站,全长 10.7km,设4个站)、5 号线(将军
2、路站至方家营站,全长 37.2km,设车站 29 座)、6 号线(栖霞山至南京南,全长 32.1km,设站16 座)、7 号线(西善桥至仙新路,全长 35.7km,设车站25座)、8 号线一期(麒麟镇至西善桥,全长 29.8km,设16座车站)、9 号线(绿博园站至长途汽车东站,全长 18.0km,设车站15座)、10 号线二期(安德门至王五庄,全长 12.1km,设车站 8 座)、11 号线(滨江村站至大桥北路站,全长 26.3km,设13座车站)。2.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2.1. 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从声环境保护的角度,部分地面线、高架线周围分布着噪声敏感建筑物,必须采取道床减振、设置声
3、屏障或隔声窗等综合环境保护措施降低轨道交通对沿线声环境敏感区的影响。只要在设计阶段合理选择设备的位置、型号,并辅以风道消声器及隔声措施,风亭、冷却塔噪声可控制到可接受水平。车辆段与停车场内检修、洗车等作业噪声,只要合理布局,厂界噪声一般可满足2类区厂界标准。2.2. 振动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1)虽然地下线路的振动影响较突出,且沿线的既有或规划敏感建筑相对集中,但由于地铁振动的污染振动治理措施较为成熟,在规划实施中可根据沿线建设情况对待开发区域轨道交通线路两侧进行空间用地控制,必要时根据具体振动影响的程度选择相应的治理措施,轨道交通振动影响一般不会成为建设规划实施的制约因素。(2)二次结构噪声源
4、于轨道交通车辆与轨道的振动,降低轨道交通振动就可以相应减轻二次结构噪声影响,采取浮置板道床、弹性短轨枕等减振等措施也可以从根本上减轻二次结构噪声影响。2.3.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1)本建设规划实施期间,施工期污水主要来自轨道工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生产污水、生活污水及由地表径流导致的污染物入渗;轨道交通运营期污水主要来自于沿线车站、控制中心、停车场和车辆段排放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2)建设规划实施后,各站点、控制中心、车辆段及停车场排放的污水量占南京市污水总处理能力的比重非常小,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总量也较小,基本不会增加南京市市政污水处理的负荷,对地表纳污水体产生的影响较小。2.4.
5、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本次规划线路大都在主城区,为地下方式,线路工程占据一定的潜水含水层空间和一部分微承压含水层空间,一般不会占据承压含水层的含水空间。部分线路走向与地下水径流方向相交,将形成对地下水流动的阻碍,局部改变地下水径流条件以及与河水的补排关系,但不会出现对地下水径流的阻断。总体上,区域内地下水的径流总量将比自然状况略有减少,但不会对地下水的流场产生较大影响。2.5. 电磁辐射影响分析经类比预测,南京市轨道交通110kV 地面主变电所产生的工频电磁场和无线电干扰均不会超过相关国家标准限值,对周边电磁环境影响不大。地铁高架线电磁辐射对环境影响较小,电磁辐射对地铁高架线的布局不存在制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京市 城市轨道 交通 建设 规划 2020 环境影响评价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08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