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氯管理及操作规程汇编.doc
《加氯管理及操作规程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氯管理及操作规程汇编.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加氯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汇编水厂目 录一、 安全加氯消毒的基本知识二、 加氯间管理制度三、 加氯间安全生产责任制四、 加氯间安全管理领导小组五、 加氯间安全用氯制度六、 加氯间巡回检查制度七、 液氯入库验收管理制度八、 加氯设备维护保养制度九、 加氯系统开启操作步骤十、 加氯系统关闭操作步骤十一、 漏氯自动吸控装置操作规程十二、 氯瓶更换操作规程十三、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管理制度十四、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的每月测试程序十五、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配载和使用十六、 正压式呼吸器的卸下十七、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使用后的清理程序十八、 氯气捕消气使用说明十九、 漏氯吸控装置检查制度一、安全加氯消毒的基本知识一、
2、 氯的性质1. 氯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的黄绿色气体。2. 在大气压力下,温度0时,每升氯气重3.22克,约为空气重量的2.5倍。3. 当温度低于零下33.6时,或在常温下将氯气加压到68个大气压时,就成为深黄色的液体,俗称液氯。液氯是琥珀色的油状液体4. 每升液氯重1468.41克,约为水重的1.5倍。同样重量的液氯体积比氯气小456倍,因为液氯体积小,便于储藏和运输,这就是自来水厂消毒用的氯气都要在工厂中加压成液氯的原因。5. 1公斤液氯可气化成0.31立方米氯气,氯气能溶于水,即与水发生水解作用,氯气在20、一个大气压下的溶解度为7.16公斤/立方米。6. 干燥的氯气和液氯的化学活性很小,因
3、而对铜、铁和钢等金属都没有腐蚀性,但遇水或受潮则化学活性增强,会严重腐蚀金属。一般,氯对塑料和橡胶也有些腐蚀作用,且容易老化。7、储藏在钢瓶内的液氯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每公斤液氯气化时需要吸收67大卡的热量,如果热量不足就会阻碍液氯的气化。二、 氯消毒基本原理1、氯消毒基本原理当氯溶解在清水中时,主要有如下两个反应。第一、 氯水解成盐酸和次氯酸:cl2+H2OHOCLHCL第二、 次氯酸HOCLH+Ocl-生产实践表明,HOCL是消毒的主要因素。用氯气消毒,5分钟内可以杀灭细菌达99以上2、加氯量消毒时水中的加氯量,可以分为两部分,即需氯量和余氯。需氯量指用于杀死细菌、氧化有机物和还原性物
4、质等所消耗的部分。另外,为了抑制水中残存细菌的再度繁殖,管网中尚需维持少量剩余氯。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出厂水游离性余氯在接触30分钟后应不低于0.3mg/L,在管网末梢不低于0.050.3mg/L。后者的余氯量虽然具有杀菌能力,但对再次污染的消毒尚嫌不够,但可作为预示再次受到污染的信号,对于管网较长而有死水端和设备沉浸的情况,尤为重要。加氯量一般就是根据上述两部分的需要,按各水厂的水源、水质、净化设备的条件和管网的长短经过生产实践来确定的。一般水厂的加氯量都是采取事先确定的出厂水余氯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由净化操作工来控制和调整的。最低值是根据出厂水余氯不低于0.3mg/L及管网末梢水能确
5、保达到0.050.1mg/L并使水中细菌及大肠杆菌值达到规定来加以确定。最高值是以不过多浪费氯气和水中不产生氯臭味来确定。三、 氯瓶的构造1. 用作储存和运输液氯的钢瓶叫做氯瓶。按国家规定,氯瓶外表应涂有草绿颜色,在瓶体两端套有防震圈,瓶体上标有白色“氯”字。2. 氯瓶装有两只出氯总阀,使用时应一个在上,一个在下。上面一只阀门接到加氯机,氯瓶的出氯总阀都和一根弯管连接,只要氯瓶放置位置正确,上面一根弯管总是伸到液氯面以上,所以出来的总是氯气,如果氯瓶内装氯过满,或弯管位置移动,出来的是液氯而不是氯气时,可以转动氯瓶,将下面一只总阀转到上面来,如果仍然出来的是液氯,就需要将氯瓶在出氯总阀一头垫高
6、。3. 氯瓶上最重要的部件是出氯总阀,阀体用铸钢或精黄铜,阀杆用镍钢,阀杆外圈有填料压盖和压盖帽,总阀下面装有低熔点安全塞,温度到70时就会自动熔化,氯气就会从钢瓶中逸出,不致引起钢瓶爆炸。出氯总阀外面有保护帽,防止运输和使用时碰坏。氯瓶上的螺纹全部都是右旋螺纹,使用时应注意开关的方向。四、 氯瓶的运输与储存1. 氯瓶运输的规定运输氯瓶时要旋紧保护帽,轻装轻卸。氯瓶装在车上应妥善加以固定,汽车装运时,一般应横向放置,头部朝向一方,装车高度不得超过车厢高度。夏季运输氯瓶在车上要有遮阳设备,防止曝晒。车上禁止烟火,装卸人员要备有抢修工具、防毒面具并不能离开。装卸时要有起吊设备,也可利用地形采用滚动
7、法装卸,但严禁剧烈碰撞。2. 氯瓶储存的规定入库前要对氯瓶进行仔细检查,发现有漏氯可疑部位,要妥善处理后方可入库。入库的氯瓶必须头部朝向一方,放置整齐,留有通道,妥善固定,最后不要堆放。不同日期到货的氯瓶,应放置不同地方,并正确记录入库时间,应做到先入库先使用。对储存时间过长的氯瓶,要定期移至室外,检验出氯总阀是否正常。五、 氯瓶的使用方法1. 氯瓶的开启氯瓶在开启前,应先检查氯瓶的放置位置是否正确,然后试开出氯总阀。出氯总阀的试开方法是先掉出氯口保护帽,清除出氯口脏物,操作人员应站在上风口,用两把25cm长活络扳手或专用扳手开启,一把卡住总阀阀体,另一把卡住阀杠方顶,两把扳手交叉约成30度角
8、,然后均匀的从相反方向轻轻扳动,当开始发出咝咝声,表示已经出氯,可以投入使用,然后关闭出氯总阀,表示试开完毕。氯瓶正式使用时,用铅皮或软塑料垫圈与加氯机的输氯管连接,旋紧压盖帽,按加氯机操作方法,开启出氯总阀一转即可。氯瓶投入使用后要进行漏氯检验,如周围已发现氯味,操作人员应迅速关闭出氯总阀,暂时撤离现场,待氯气味道消失后,再检查漏氯部位。2. 氯瓶的供热氯瓶中每千克液氯挥发成氯气时需吸收67大卡的热量,氯瓶周围空气中热量被吸收后,就会在瓶壳上产生露冰,继而结霜,这样就会阻碍液氯的进一步挥发。用自来水浇洒于氯瓶的外壳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3. 氯瓶的降温夏季,气温增加,氯瓶内压力会迅速提高,如果
9、液氯气化不完善,加氯机会产生喷雾现象(即氯气和液氯的混合),输氯管还会结霜,同样会影响加氯机的正常使用,因此这个时候也需要用自来水冲淋的方法降低液氯的温度,减低氯瓶内压力,消除喷雾。4. 氯瓶的保温冬天在水的温度较低时加氯,氯在水中会生成黄色晶体状水化物叫氯冰,产生这种现象也会阻碍加氯,这时就要求加氯间应有防冻保暖措施。为了保证液氯充分气化,在使用时,氯瓶的温度要比输氯管低,输氯管的温度要比加氯机低。加氯机的保暖不能采用明火取暖,氯瓶不能靠近热源。5. 氯瓶使用中的安全规定使用中的氯瓶应挂上“正在使用”的标记,用完的氯瓶应摆放在“空瓶区”,未使用的氯瓶应摆放在“实瓶区”,以便识别。禁止敲击、碰
10、撞氯瓶。夏季应防止日光曝晒。瓶阀冻结时,不能用火烘烤。用水喷淋的氯瓶,应严格防止出氯总阀淋水受到腐蚀。确保瓶内气体不能全部用尽,一般要求使用后必须留有0.050.1Mpa的余压,以免遇水受潮后腐蚀钢瓶。每2年对氯瓶进行技术检查,主要内容是内外表面、壁厚、容积残余变形测定;有无严重腐蚀和强度缺陷;有无裂缝和渗漏或明显的变形。经技术检查后认为不宜继续使用的氯瓶要予以更换。六、 怎样防止和处理氯中毒1. 氯对人体的危害氯气在空气中不同的浓度,会使人感到明显的刺激和难于忍受,严重者会立即死亡。2. 对氯中毒的急救和治疗一般在处理漏氯时如遇到咳嗽等,就要马上关闭出氯阀后离开现场,用浓笨或糖开水解除咽喉刺
11、激。严重的中毒者要设法迅速将其移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的禁止进行人工呼吸,应使吸入氧气。雾化吸入5碳酸氢钠溶液。用2碳酸氢钠溶液或生理盐水洗眼,鼻和口。3. 漏氯事故的处理加氯间必须备有防化服、防毒面具,开启针形阀的工具;铅垫子、氨水、竹签等足够的抢险工具和材料,所有的工具和材料必须放置在固定地点;如遇到出氯总阀的压盖帽没有旋紧,出氯口与输氯管没有轧紧或者输氯系统、加氯机各个接头处因天长日久腐蚀发生微量漏氯时,应用氨水查出漏气地点,再关闭氯瓶出氯总阀,针对漏气部位进行修理。如遇漏氯量较大,一时判断不出漏氯地点,应首先将出氯总阀关闭,在确定漏氯吸控装置已开启的情况下,将出氯总阀少许开启,查出漏氯
12、部位和原因,再关闭出氯总阀加以修理。如遇到氯瓶大量漏气的特殊情况,而又无法制止时(如出氯总阀阀颈断裂、安全塞熔化、砂眼喷氯等),首先要保持镇静,人居上风,并立即穿戴好防化服或防毒面具,将氯瓶推至碱液池中。二、加氯间管理制度氯气属剧毒危险化学品,本着“预防为主,管理从严,服务生产,保障安全” 的原则, 制定管理制度1、严格用人制度,加氯间工作人员必须持有特种行业操作证,方可从事本岗位工作,并定期进行培训。2、当班人员一律按照岗位要求着装上岗,非当班人员或与生产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若需进入,一定要有相关人员陪同。3、平时应将门上锁,窗户关好,以防意外发生。4、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执行各项制度及操作
13、规程。5、防护器材、消防器材、抢修专用器具等应放在指定地点。6、保持室内整洁卫生。7、工作人员应掌握防护器材、消防器材、抢险专用工具等使用方法,并按操作要求执行。8、工作人员应熟悉加氯间的工艺流程,熟悉相关的仪器仪表的位置、用途,掌握其操作规程和相关要求。三、加氯间安全生产责任制厂长:加氯间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生产副厂长:加氯间安全生产日常工作的责任人,负责日常工作中组织协调、监督和组织抢险等安全生产方面具体工作。工程师:1、负责加氯间加氯机、加氯管道、加氯设备及有关仪器、仪表的操作和使用等。2、负责加氯间各计量器具和漏氯吸控装置的检测检定工作,使之在有效期内工作,3、参与氯瓶进、出厂的验收工
14、作。行政助理:负责加氯间的加氯设备、报警设备、防护设备及其它安全措施机、电技师:负责加氯间有关设备、管道、电缆、电器等维护保养等工作,加氯间各仪器、仪表的维护保养等工作。带班干部:监督当班人员执行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当发生液氯泄漏等险情时,为第一现场指挥人,当班人员为第一应急分队成员,应全面了解情况,组织实施抢险,并及时向厂长汇报情况,以便应急抢险队到达时能及时进行排除险情。当班班长:负责日常对加氯间的安全管理,督促和指导加氯工进行安全操作和巡回检查,配合工艺工程师做好氯瓶验收和更换氯瓶等各项工作。当班加氯化验工: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巡回检查,做好各项记录,确保加氯间的正常生产
15、。四、加氯间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为确保液氯在生产储备和使用中的安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公司有关文件精神,在液氯储存和使用中,要严把入库验收关,各班组在领用时,要严格按照加氯间安全管理制度和加氯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认真做好液氯贮存验收和领用消耗记录,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加氯间安全巡查和设备维护保养等各项管理制度。经厂部研究决定,成立加氯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名单如下:安全责任组长:厂长安全责任副组长:生产副厂长、 行政副厂长组员:工程师、行政助理、机械技师、电气技师、机电维修、制水班长 五、加氯间安全用氯制度1、投入(备用)使用的氯瓶(卧置式)两个出氯阀门的连线应与地面垂直放置。2、
16、使用前应清除角阀处的脏物(可用带压通针进行疏通),使用时导管连接处应用10%氨水检查有无泄漏。3、使用中的氯瓶应挂上“使用”标志牌,备用的则挂上“备用”标志牌,已用完的氯瓶应摆放在空瓶区,验收入库的氯瓶应摆放在实瓶区。4、严禁使用蒸气、明火直接加热钢瓶,可以采用450C以下的温水加热,一般采用自来水加温。加氯间室温不能超过400C,否则应采取降温措施。5、严禁将油类、棉纱等易燃物和与氯气易发生生的物品放地氯瓶附近。6、应有专用钢瓶开启扳手,不得另作它用。7、钢瓶出口端应设置针型阀调节氯气流量,不允许使用瓶阀直接调节。8、瓶内液氯不能用完,必须留有一定的余压和余氯,余压不得小于0.050.1Mp
17、a,余量应保留510kg。9、当使用的氯瓶用完,应及时更换氯瓶,并挂上相应的标志牌,向工艺工程师汇报,做好相关的记录。10、氯瓶自储存之日起,存放期不得超过三个月,应每隔20天开闭阀门一次,检查阀门是否正常。11、加氯间液氯存贮量不得超过六瓶,先入库的氯瓶必须先使用。12、加氯间必须配有漏氯吸控装置,安全池内要保持清洁,有足够的贮水和生石灰或碱。六、加氯间巡回检查制度1、当班人员每小时在巡视时,应对加氯间的门窗上锁加固情况及设备、仪器、仪表、管道及整个系统的运行状况巡查一次。2、每小时将相关数据准确地记录在报表上。3、随时观察余氯变化,每小时记录一次,按余氯反应大小调整投氯量。4、检查过程中若
18、遇到问题,立即进行处理,然后向厂部或值班干部汇报,若自已不能处理,应立即向厂部或值班干部汇报。注意:1)、正常工作中,真空调节器上真空表,夏天为0.8Mpa左右,冬天在0.5Mpa左右。2)、真空表压力在0.05Mpa左右,必须更换氯瓶,防止氯瓶被抽真空。3)、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液氯钢瓶、针形阀、出氯管有结冰现象时,应及时用自来水冲淋。4)、在使用中,如二级泵房因故突然跳闸时,应立即关闭液氯总阀,然后关闭其它阀门,避免回水腐蚀氯瓶。5)、搞好加氯间设备和现场卫生,做好本班设备运行情况和氯气投加量记录,进行现场交接班。七、液氯入库验收管理制度为确保液氯入库贮存和生产使用中的安全,防止泄漏等突发性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 操作规程 汇编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08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