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环境保护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
《农业环境保护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环境保护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业环境保护技术专业建设方案牵头学校:兰州职业技术学院项目负责人:赵凤舞项目组主要成员:赵凤舞 王剑虹 胡少青 王静 王春霖 刘宾年 李宇洁 王晶 梁剑平(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药物中心主任)罗俊杰(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 所长)王晓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所长)张 梅(江苏斯威森生物医药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总经理)罗振军(河南黑马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董事长)李晓蓉(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检测中心 主任)韩富军(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中心 主任)一、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一)行业背景分析随着21世纪全球环境变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环境与健康成为人类关注的两大主题。保护
2、环境、关爱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发展目标。环境污染不仅直接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更影响到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中过度施用化肥、农药造成的土壤污染;焚烧秸秆造成的空气质量问题;土壤氮、磷、钾的缺失;大量畜禽粪便对水体的污染;新兴的温室农业产生的塑料等废弃物对环境的破坏等农业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了现在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成因之一。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既是保障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基础,又是解决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关键。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传统和基础产业。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就引进了生态农业,并得到了广
3、泛的认可。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展的全国生态农业县建设试点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在我省乃至全国的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着过量施用化肥、农药,有机肥施用不足而导致的农业环境污染、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不高等问题。据统计,近几年,我国化肥和农药年施用量分别达4700万吨和130多万吨,化肥利用率仅为30左右,农药有效利用率(10 30)远低于发达国家50的平均水平。农药使用过多、利用率低,加重了耕地污染。带来诸如农产品品质下降、土壤板结、环境污染等问题,而这些都是由于土壤长期缺乏有机质和化肥过量使用造成的。要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是培养农业环境保护专业技能型实用人才,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增加
4、土壤有机质含量,更加科学的利用有限的土地、淡水等不可再生资源。(二)人才需求分析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面临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加之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农业环境保护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1.经历了经济危机之后,各国把经济复苏的战略重点转向生物产业。我国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及“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把生物产业培育成为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强调现代生物产业发展重点领域是: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环保、生物制造和生物能源五个方面,政策目标是“引导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向生物产业集聚,培育若干个跨国经营的大型生物企业和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5、创新型中小生物企业等”。由于政策的导向、环境的压力、大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已经有一大批的生物环保和生物农业的生产机构建立起来,具有环保意识和技术的人才严重不足。可以预计未来的农业环保专业将会有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2.我省位于黄土、内蒙古和青藏三大高原交汇处,海拔从1000米到3000米,年降雨量40800毫米,包含了北亚热带润湿区到高寒区、干旱区的各种气候类型。特定的气候、地理、生产条件,决定了甘肃农业的特点。因此,各地根据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利用独特的气候资源、特色产品,以及地处西北地区中心地带而带来的市场优势,大力发展节水、高效的设施农业生产,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高效利用光能,科学利
6、用水和土地资源,对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突出作用。目前,我省设施农业主要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和养殖暖棚等三种类型为主。据统计,到2010年底,全省共有各类设施农业205万个,126万亩,总投资150亿元,从业技术人员200多万人。但由于栽培和管理技术落后,设施农业依然采用传统技术,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土壤严重污染,农产品产量和品质降低,由于技术人才的缺乏,有相当一部分设施处于闲置状态。因此,我省对农业环保技术人才的需求至少120万人。3.据调查,我省环保部门、农业部门及涉农管理部门中,农业环保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尤其在基层更为明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一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将毋容置疑,
7、每年在农业环保专业技术人才招考中约需200多名。4.随着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饮食安全与健康倍受人们的关注,人们呼唤无公害-绿色-有机的食品和农产品。农药、化肥、激素及添加剂大量和不规范使用的农产品、食品将逐步被取代。因此,我省注册的800多个农产品加工企业将面临困境,对农业环保技术人才需求不言而喻。5.污染较重的国有中小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大多面临着ISO9000、ISO14000的认证,环评压力巨大,大都有接收环保类毕业生的计划。综上所述,我省农业环保技术实用人才非常紧缺,每年缺口600人以上。二、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优势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是以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等所需要的实用型专业技术人
8、才为目标的综合性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农业环境保护技术专业,经过2年的实践和改革探索,已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和优势。(一)生源充足,培训需求很大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我院农业环境保护专业于2010年开始招生,两年共招收学生154人,生源平均分布全省各地。据不完全调查,社会和家长非常看好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农民接受农业技术培训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因此专业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培训功能亟待充分发挥。(二) 校科合作、工学交替、产研学结合初显成效 两年来,我院农业环境保护技术专业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建立了“校科合作”平台,进行了“专业课程实训、工学交替、产研学结合”的有益探索。现已基本实现学生在校所学
9、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学校和科研机构的设备、技术优势互补及资源共享,切实提高了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和规模。今年,我院分别与江苏斯威森生物医药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和河南黑马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签署了“江苏斯威森”和“河南黑马”订单班,开展本专业“天然药物生产与加工方向”订单培养,采用“2+1”模式,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三)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双师素质逐步提升本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23名,其中专职专业教师13人,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5人,占38.5%;硕士及以上研究生6人,占46%;双师素质教师8人,占61.5%;发表省级以上学术论文38篇,承担科
10、研课题3项,申请科研经费22万元。兼职教师10人,全部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硕士以上学历及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业务精良、技能突出、相对稳定。 (四) 校内实训基地逐步建立,实验条件日趋完善 校内已建立食用菌栽培实训中心和育种育苗实训室,结合专业课教学,已连续开展“做中学、做中教”的实训教学;现有生物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及综合实验室,实验设施设备已基本配齐,保证了基础性实验教学,满足了学生基本技能、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训练的需求。(五)国际项目合作,推动了本专业建设的进程我院“中日新世纪青西部少年交流中心”的科技合作项目,“利用生活垃圾改良土壤”已列入兰州市第16届兰洽会教育项目,现与日本县
11、南卫生工业社签署合作备忘录。该项目的实施,将会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生产生物有机肥,从而替代农药化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达到保护环境、保障人们生活健康的目的。三、专业建设目标(一) 总体目标 围绕培养农业环境保护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拓宽农业环境保护专业人才培养的广度和深度,做强紧缺岗位方向,做精专业岗位需求方向。全面实行院校对接,强化实践育人,推行“教、学、做”一体化培养方式。完善以校科合作为平台、专业课程实训为途径、工学交替为框架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改革,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完善校内实训基地,进一步加强以“双素质、双结构”为主要内涵的专
12、业教学团队建设,不断提升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与水平,并形成以“利用生活垃圾改良土壤”项目为驱动的专业特色。(二)具体目标1. 完善校科合作、专业课程实训、工学交替为框架的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农业环保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实现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基地实训相交替,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构建并完善“专业课程认识实习专业课程项目实训专业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的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以校科合作、专业课程实训、工学交替为框架的人才培养模式。2. 构建工学研结合课程体系,确定重点建设课程 根据农业环境保护技术专业相关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要求
13、,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建立“一个平台”,即为建立校科合作平台;确立“二个理念”,即确立以社会需求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人人都可成才的人才理念;做好“三个联合”,就是与科研院所、企业、实训基地联合办学;提升“四个层次”即为理论验证及单项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满足学生创新活动和毕业设计的要求。并依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农业环境保护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工学研结合课程体系,确定重点建设课程。根据农业环境保护专业相关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至2013年,构建完成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制定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建设“农业环境生态学”
14、、“分析化学”、“环境微生物学”、“农用化学品污染控制技术”、“农药残留与分析”、“土壤改良与修复”、“农业废弃物再利用”、“农副产品安全检测技术”等8门重点课程,编写2本与重点课程相配套的、符合省级重点特色教材建设要求的项目课程教材(校本教材)。争取1门课程列入省级精品课程建设。3. 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实践教学能力突出的名师和专业带头人;加强“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力度,使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达到90%以上;从行业企业一线聘请12名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专兼职教师比例稳定在1:1左右,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4. 建设多功能的实践教学基地 依托“中日新世
15、纪青少年西部交流中心”和本院的3个实验实训室,2-3年内建成一个具备有机农业环境检测、农产品深加工研发能力和食品安全检测功能的综合实验室。同时融校园绿化建设与基地建设于一体,因地制宜,利用校园内资源进行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等教学实践工作。建成1个2000m2全智能日光温室。5. 提升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与水平依托专业优势,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3个实验实训室为主要对外技术服务平台,创新产学研结合模式,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并不断提升专业对地方环保行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技术服务与技术研发能力。力争培训校外相关人员的机构,通过双师型人才的培养,获得行业资格认证中心的授权,同时能开发对外检测服务和新技
16、术推广等。6. 带动专业群建设 以农业环境保护专业为重点,着力建设绿色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环境监测、样品采集保存与分析技术、循环农业技术4门核心课程,通过共享型专业实训基地和课程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构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以带动园林技术专业、生物制药专业的建设。通过三年的建设,把专业群打造成立足兰州地方、服务甘肃乃至全国农业环境保护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四、重点建设内容(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农业环境保护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树立“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实行校科合作、专业课程实训、工学交替为框架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17、江苏斯威森药业、河南黑马药业等联合进行人才培养,使学校与科研机构(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顶岗实习、课程实训应培养的素质、能力,把校科(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同时,探索其他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1. 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校科合作、专业课程实训、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在真实科研(企业)环境中,根据职业岗位群对人才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具体要求,采用与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培养学生的模式。科研院所:学生分组轮流参与科研人员的课题研究组,
18、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查阅资料,制定试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和实践生产,让学生熟悉科研过程,利用科学思维进行科学研究。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专业能力。企业:根据企业的需求设置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量体裁衣”地培养人才。教育的实施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培训和考试内容来源于企业的需要,开设为本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实习课程,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使学生更快的融入企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与决策能力。2.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校科合作、专业课程实训、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开放式学习环境、职
19、业化工作体验、规范性操作流程、创新型实践过程等四个方面。真正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实践教学模式。3.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职业素质教育注重学生职业道德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依托学院的办学特色“国粹砺人”,办学理念“文化力院”对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训练与拓展。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强烈的责任感,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科学素养与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二)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课程应按照宽基础、活模块设置课程,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开设课程基本涵盖未来职业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
20、和技能,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确定重点建设课程,根据农业环境保护专业相关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开发专业课程。 1. 课程体系建设根据农业环境保护技术专业的相关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职业核心能力,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能力训练、专业技能鉴定有机结合起来,依托甘肃省农科院实训基地和校内外其他实训基地,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合作,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按照学生“认知农业环境保护农业环境监测农业环境”的规律编排课程顺序,构建突出职业岗位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表1 农业环境保护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职业领域典型工作任务主要课程样品采集、保存、分析技术
21、土壤样品处理水样品处理动植物样品处理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样品采集保存分析技术环境保护技术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土壤改良与修复技术循环农业实用技术环境管理环境微生物学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土壤改良与修复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循环农业技术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技术水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室内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农副产品安全检测技术2. 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体现出“学时少、内容精、强化动手、培养创新”的课程改革原则,实现市场经济所需的“厚基础、宽口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课程的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是并重的,理论主要是为培养综合和专项的职业技能服务的,实践课程有相对独立的体系。为强化学生职
22、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1) 教学内容的改革。在课程教学中,在保证教学大纲不变的情况下,突出专业特点,密切校科合作,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工学交替的有效形式,学生通过分组轮流参与科研人员的课题研究,了解本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并熟悉工种(岗位)的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乃至管理制度。教学按“模块式”进行,用到什么知识就教什么知识,需什么内容就讲什么内容。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可以很快熟悉科研过程,利用科学思维进行科学研究。(2) 教学方法的改革。采用项目设计、任务引领的技能训练式教学,充分体现基于环境管理与监测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 环境保护 技术 专业 建设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08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