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环评证 甲字 第3611号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 本)建设单位:兰州新区铁路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评价单位: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二零一六年六月 西安目 录1 总 论31.1 规划名称及项目背景31.2 环评目的41.3 环境保护目标42 规划概述62.1 规划方案概述62.2 与相关政策、规划的符合性或协调性分析103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23.1 自然环境概括123.2 生态环境现状143.3 社会环境144 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154.1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54.2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164.3 振动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174.4 地下水环境影
2、响分析174.5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184.6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184.7 城市景观影响分析194.8 社会环境的影响分析194.9 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205 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和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225.1 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225.2 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控制建议225.3 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225.4 对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建议266 执行总结281 总 论1.1 规划名称及项目背景规划名称: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规划2010年12月,甘肃省设立兰州新区。2012年8月,国务院批复为国家级新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后
3、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也是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位于秦王川盆地,是兰州、白银两市的结合部,地处兰州、西宁、银川3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新区距兰州市城区近70公里,是甘肃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门户,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连接点,是国务院确定建设的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建设兰州新区对探索西北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和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新模式,增强兰州作为西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扩大向西开放,推动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兰州新区总体规划(2011-2030)(20
4、14年修改),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80平方公里(不含飞地经济产业园、机场控制范围及48.64平方公里未利用地),人口规模60万人,地区国内生产总值1000亿元左右;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170平方公里(不含石油炼化产业园、飞地经济产业园、机场控制范围),人口规模100万人,地区国人生产总值达2700亿元左右。截止2014年,兰州新区常住人口总数约17.4万人,流动人口规模约5万人,实际居住人口规模约22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62.8平方公里(含已供未建设用地面积9.3平方公里);完成生产总值9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4亿元,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6亿元。兰州新区发展日新月异,区
5、域交通出行联系必然更加紧密,新区内部及对外客运需求将快速增长。面对这种发展趋势,兰州新区有必要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公共交通系统,满足交通需求,改善出行结构,构建高品质的交通系统来促进新区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构建兰州新区骨干公共交通系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交通保障,也是兰州新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优化兰州新区公共交通布局,适应兰州新区城市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避免公共交通规划滞后或后期调整对规划建设道路与市政工程的二次改造,促进城市土地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兰州新区铁路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开展了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规划编制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
6、关要求,兰州新区铁路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委托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对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公司在接受委托后,随即组成评价工作组,对有关资料进行了收集、分析,对规划线路沿线进行了现场调查,并根据国家环保法规和标准以及规划环评导则编制了本环境影响报告书。1.2 环评目的通过评价,提供规划决策所需的资源与环境信息,识别制约规划实施的主要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生物资源、景观资源和海洋资源等)和环境要素(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海洋环境、声环境和生态环境),确定环境目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析、预测与评价规划实施可能对区域生态系统
7、产生的整体影响、对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的长远影响,论证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和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论证规划实施后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可达性,形成规划优化调整建议,提出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和跟踪评价方案,协调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以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为规划和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1.3 环境保护目标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由国家林业局批文同意设立。湿地公园总面积274公顷,规划建设期8年,分为近期(2012-2014年)、中期(2015-2016年)、远期(2017-2019年)三个阶段实施。线网规划1号线在经十路上、2号线在纬七路、4号线在纬三路上邻近该湿
8、地公园范围。2、水环境保护目标山字墩水库水源保护区位于皋兰县西岔镇山字墩村,北邻罗圈湾村,南边是山字墩村,山字墩水库工程是利用引大入秦工程东二干甘露池分干二分支蓄水,是为了解决灌区内秋冬季节农业灌溉修建的调蓄水库,目前,该水库内蓄水主要用途为灌区内灌溉用水、人畜饮用水等。根据叠图分析,线网规划3号线穿越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约2km,3号线停车场进入水源地二级保护区;5号线穿越了该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约1km。3、医疗、文教、科研及居住区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规划沿线临近分布的医疗、文教、科研及居住区,亦为环境保护目标。2 规划概述2.1 规划方案概述2.1.1 线网规划范围和目标1、规划范围根据兰州
9、新区总体规划,规划范围为永登县中川、上秦树屏和皋兰西岔水阜六个乡镇,用地面积1744平方公里 。2、线网规划目标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规划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及交通需求分析,提出了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轨道网络,共规划6条线路,线网线路全长146公里,共设车站145座,其中有轨换乘站10座,有轨与地铁换乘站7座。推荐线网方案图详见报告书前插图“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规划方案示意图”。2.1.2 规划年限和建设时序1、规划年限此次研究年限与兰州新区总体规划保持一致,近期为2020年,远期为2030年,远景年为2030年以后。2、建设时序根据线网规划,建设时序如下: 2016-2020年:建设1号线
10、全线、2号线一期(中川机场-经十五路)、3号线一期(秦川镇-职教园区);其中2016-2018建设1号线一期中心广场站至纬十六东站和2号线一期中川机场站至中心广场站;2018至2020年建设规划期内剩余部分; 2020-2025年:建设2号线二期和3号线二期,形成兰州新区有轨电车骨架线网; 2025-2035年:建设4号线、5号线和6号线,完全形成兰州新区有轨电车线网。2.1.3 规划内容1、线路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轨道网络共规划6条线路。各条线路情况如下:1号线沿经十路、纬二十路、文教路、北斗路、纬十六路布设,全长18km,共设车站29座,平均站间距为650m。1号线是兰州新区有轨电车的主骨
11、干线路,呈西南-东北走向,连接核心城区中的综合服务组团、综保产业组团和职教园区组团,引导新区城市空间有序扩展。2号线沿着经一路、纬七路、纬十三路布设,全长20km,共设车站25座,平均站间距830m。2号线是兰州新区有轨电车的主骨干线路,连接综合服务组团和区域中心组团,与核心城区T轴布局相适应。 3号线由新区铁路南站出发,沿中川机场-白银道路、金乐路、经二十七路、兰山路、经二十四路、科体路、经二十七路、纬三十二路、经十三路、北环路布设至秦川镇,线路全长36km,共设车站38座,平均站间距970m。3号线是兰州新区有轨电车的主骨干线路,连接太阳约城、区域服务中心组团、职教园区组团、高新技术产业组
12、团和综合产业片区,沿新区南北向主客流通道布设,与核心城区T轴布局相适应。4号线由中川机场T3航站楼出发,沿经三路、纬三路、经十七路、规划路、金文路布设至太阳约城,与有轨电车5号线进行衔接,线路全长21km,共设车站25座,平均站间距875m。4号线是兰州新区有轨电车的辅助线路,连接太阳约城和区域服务中心组团,是新区南部东西向的第二客流走廊。5号线由太阳约城片区太阳路出发,沿太阳路、规划路、文曲路和北快速路布设至公路客运北站,线路全长17km,共设车站23座,平均站间距770m。5号线是兰州新区有轨电车的辅助线路,衔接了太阳约城、区域服务中心组团和职教产业组团,是山脊东部的一条有轨电车线路,解决
13、山脊东部的南北向客流出行需求,并为1、2、4号线收集山脊东部的客流。6号线沿经十五路、货站北路、经一路、纬五十三路、经三十九路、西绕城快速路至石化片区,线路全长34km,共设车站17座,平均站间距2130m。6号线是兰州新区有轨电车的辅助线路,连接核心城区、综合产业片区、机场北飞地经济产业片区和石化产业片区,解决北部工业园区至核心城区的交通出行联系。推荐线网中各线路特征详见表2.1-1,线路方案示意图见图2.1-1。 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线网方案特征一览表 表2.1-1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功能定位连接核心城区综合服务组团、综保产业组团和职教园区组团,骨干线连接核心城区综合服务组
14、团和区域中心组团,骨干线连接核心城区文化旅游组团、区域中心组团、职教园区组团、高新技术产业组团和综合产业片区,骨干线连接核心城区综合服务组团和文化旅游组团,辅助线连接文化旅游组团、区域中心组团和职教园区组团,辅助线连接高新技术产业组团、综合产业片区、机场北飞地经济产业片区和石化产业片区,辅助线线路起讫点综合客运中心-纬十六路东站中川机场站-纬三十三路站铁路南站站-秦川站中川机场东站-圣有路站圣青路站-公路客运北站公铁走廊站-石化园区站主要路由经十路、纬二十路、文教路、北斗路、纬十六路经一路、纬七路、纬十三路中川机场-白银道路、金乐路、经二十七路、兰山路、经二十四路、科体路、经二十七路、纬三十二
15、路、经十三路、北环路经三路、纬三路、经十七路、规划路、金文路太阳路、规划路、文曲路、北快速路经十五路、货站北路、经一路、纬五十三路、经三十九路、西绕城快速路至石化片区道路红线(m)50、60、7050、80、46、4050、60、40、3560、46、40、5030、40、5060、50、40长度(km)182036211734车站数量192538252317站间距(m)6508309708757702130地铁换乘站231301有轨换乘站445441 2、场(段)基地根据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规划,远景规划全线网共设场段10处,见表2.1-2及图2.1-1。图 2.1-1 线网规划方案示意
16、图线网车辆基地分布一览表 表2.1-2名称计划停产数(列)长(m)宽(m)规格(公顷)现选址位置备注1号线车辆段3750045023纬十六路、禄存东路、创智路、文创路合围区域承担1、2、4号线车辆的大、架修任务。2号线车辆段2860025015纬十三路与经三十三路交叉口西南角2号线停车场3050020010中川大道与迎宾大道交叉口东南象限区域3号线车辆段4470035025新区铁路南站北侧用地与地铁5号线新区预留车辆段共用地块3号线停车场3460030018北快速路与科体路交叉口东北象限与5号线共用3号线停车场2050020010秦川镇S201省道与北环路交叉口西南角4号线车辆段3460025
17、015水秦路与金文路交叉口西南生态绿地地块5号线车辆段3060025015太阳路与乐圣路交叉口西南角6号线车辆段5260025015公铁走廊处,污水处理站西侧6号线停车场3050020010占石化园区规划备用地内2.2 与相关政策、规划的符合性或协调性分析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规划与相关政策、规划的符合性或协调性分析汇总见表2.2-1。与相关政策、规划的符合性或协调性分析表 表2.2-1序号相关政策、规划主要目标或内容符合性分析结论或建议1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有轨电车采取电力牵引,且单位能耗远低于常规公交汽车,兰州新区大力发展有轨电车符合国家能源政策的要求,通过这一绿色交通建
18、设规划的实施,将减少兰州新区公共交通对燃油的依赖,促进兰州新区能源结构的优化。符合2建设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优先发展由公共汽车、轨道交通和出租汽车等交通方式组成的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方便、舒适、快捷和经济的出行方式。有轨电车作为一种快速、便捷、环保的公共出行方式,符合建设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相关要求。符合3兰州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4年修改)兰州新区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形成“两区一城四片”的总体空间结构。两区:指北部生态农业示范区和南部生态林业休闲区;一城:为核心城区,包括保税物流、科技研发、行政办公、金融商业、职业教育、文化旅游
19、等综合服务职能。四片:包括石化产业片区、机场北飞地经济产业片区、树屏飞地经济产业片区以及综合产业片区,为新区主导产业空间落实的地区。本规划涉及的1号线连接核心城区综合服务组团、综保产业组团和职教园区组团;2号线连接核心城区综合服务组团和区域中心组团;3号线连接核心城区文化旅游组团、区域中心组团、职教园区组团、高新技术产业组团和综合产业片区;4号线连接核心城区综合服务组团和文化旅游组团;5号线连接文化旅游组团、区域中心组团和职教园区组团;6号线连接高新技术产业组团、综合产业片区、机场北飞地经济产业片区和石化产业片区。线网规划6条线的线路走向完全符合城市形态特点及未来城市空间结构特征和发展方向。相
20、容4兰州新区土地利用规划(2011-2020年)兰州市土地资源保护利用遵循的原则为:经济、人口、用地结构统一协调;坚持节约集用地,提高土利效率;坚持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兼顾各类各业和各区域用地;坚持保障发展和保护耕地相统一原则;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城市建设并重,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线网将有效的连接兰州新区未来发展的各个功能区及组团,既满足交通增长的需求,同时又能有效的引导城市未来土地利用。相容5兰州市新区交通发展规划兰州新区综合交通发展总体目标:发挥交通先行对新区开发的引导和支撑作用,由“保障式”向“引导式”、“服务式”转变,以交通网络构筑发展区位,以交通枢纽集聚新区功
21、能,以交通服务支撑空间拓展。根据交通模型和客流预测结果,远景推荐线网形成后,将对兰州新区的综合交通结构形成支撑作用。真正实现以交通网络构筑发展区位,以交通枢纽集聚新区功能,以交通服务支撑空间拓展。相容3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1 自然环境概括3.1.1 地理位置兰州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永登、皋兰2个县,中川镇、秦川镇、上川镇、树屏镇、西岔镇和水阜乡6个乡镇(街道办),73个行政村,主要民族为汉族,包括回、东乡、藏、土族等民族。对原永登县中川镇、秦川镇整体以及原皋兰县西岔镇的7个行政村进行托管。用地面积为1744平方公里。3.1.2 地形地貌兰州新区位于陇西黄土高原的西北部,是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黄
22、土高原的交汇地,也是祁连山脉东延之余脉插入陇西盆地的交错地带。地区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地貌类型,平川、梁峁、沟壑及河谷地貌发育。整个地域宽阔,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西两面是低矮黄土山丘。 土质多为黄绵土,土层深厚,表面土层平均厚度在0.53米之间,自然植被稀疏。3.1.3 气象特征兰州新区属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多风少雨,夏无酷暑,秋季温凉。年平均气温6.9,一月平均气温-7.3,七月平均气温20.5;年平均降水量300350毫米,年蒸发量1880毫米;全年平均无霜期139天,年日照量17442659小时,日照率60%;最大冻土深度约1.1米;农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兰州 新区 现代 有轨电车 规划 环境 影响 报告书 简本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08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