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俐至七塘二级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
《伶俐至七塘二级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伶俐至七塘二级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报告书主要内容摘要1.建设项目概况1.1建设地点及背景拟建伶俐至七塘二级公路位于南宁市青秀区、兴宁区境内。项目建设将连接桂海高速及国道322,对区域路网形成,提高整个公路网的综合服务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1.2主要建设内容拟建项目起点起于柳州至南宁高速公路伶俐互通,终点在七塘村附近接国道322。路线推荐方案全长25.22km,其中2.08km为完全利用伶俐大桥工程,项目实际建设长度为23.14km。项目采用双向两车道二级公路标准,路基宽度10m,设计速度60km/h。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拟使用商品沥青,混凝土为现场拌和。工程设置互通式立体交叉1处,分离式立体交叉2处;大桥240
2、.82m/3座(包含立体交叉桥梁),中桥308.32m/4座,小桥84.16m/3座(包含立体交叉桥梁),涵洞84道;短隧道1座;养护站1处。工程永久占地67.43hm2(已扣除伶俐大桥完全利用段),临时占地56.00hm2,拆迁房屋5356m2,拆迁户约19户。工程开挖总量110.92万m3,回填总量90.44万m3,永久弃渣16.28万m3,无借方,拟设弃渣场4处、临时堆土场4处。工程总投资为84215.4530万元,环保投资估算为147.3万元,占总投资的0. 17%。表1 主要技术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技术标准1公路等级级二级2计算行车速度km/h603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一般值m200
3、极限值m125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15004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凸形m2000凹形m15005竖曲线最小长度m506最大纵坡%67最小坡长m1508设计洪水频率路基1/50小桥及涵洞1/50大、中桥1/1009车辆载荷等级桥涵公路-级路面标准轴载100kN1.3规划符合性拟建项目为广西普通公路省道网规划(2011-2025)“纵9”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宁市公路水路和城市公共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规划建设项目,因此项目均符合广西普通公路省道网规划(2011-2025)及南宁市公路水路和城市公共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项目部分路段穿越了伶俐镇规划区,与南宁市青秀区伶俐镇总体规划存在一定冲突,青秀区人民政
4、府以“关于对关于伶俐至七塘二级公路穿越南宁市青秀区伶俐镇总体规划规划区的函的复函”同意了拟建公路穿越伶俐镇规划区。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生态环境陆域评价范围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300m范围内。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为项目跨沱江、沙江桥位处上游100m至下游1500m范围水域,沿河路段为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的水体。大气评价范围、声环境评价范围及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均为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2.2 生态环境(1)评价区植被以暖性常绿针叶林、暖性落叶阔叶灌丛、常绿阔叶灌丛、暖热性灌草丛和用材林、经济林、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为主;评价范围内未发现国家级、自治区级野生重
5、点保护植物分布,也无古树名木分布。工程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约3hm2,占用重点公益林约0.9hm2。(2)根据调查,评价范围内可能出现的陆生脊椎保护动物共19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种,自治区级保护动物16种;路线没有穿越以上保护动物的主要栖息地和集中分布区。(3)路线跨越的沱江、沙江评价河段内水生生物均为常见物种,无大型鱼类“三场”分布。(4)项目区属于广西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拟建项目区土壤容许流失量为421t/(km2a)。2.3 环境空气拟建公路为新建,路线两侧以乡镇、村屯为主,现状无大型的工业污染源,区域空气污染主要源于已有公路交通运输汽车尾气污染、居民生产生活燃料燃烧面源污染。评价
6、布设3个大气现状监测点。监测结果表明,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TSP、NO2、CO浓度值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区域环境空气现状质量良好。2.4 声环境拟建公路所在区域声环境污染源主要为现有公路交通噪声及社会生活噪声。拟建公路在起点K0+350处上跨桂海高速公路,在K4+840处上跨湘桂铁路,在K21+220处下穿正在建设的南宁至黎塘铁路,在终点K25+219处与国道322相交;各交叉处200m范围内现状无敏感点分布。根据伶俐社区、伶俐镇政府及伶俐中学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其主要受伶俐老街交通噪声及社会生活噪声影响,现状声环境监测值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
7、096-2008)2类区标准要求。路线经过其余声环境敏感点路段为新建路段,各敏感点现状主要噪声污染源为社会生活噪声,现状声环境监测值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要求。2.5 地表水环境拟建公路位于拟划定的伶俐镇饮用水水源一级及二级保护区范围内;拟建项目K22+050王竹中桥跨越沙江,桥位处下游约2200m为五塘镇七塘村取水口。监测结果表明,沱江及沙江评价河段化学需氧量、pH值、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石油类、氨氮等监测因子均达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水质标准要求;悬浮物的水质监测指标能达到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 63
8、-94)中三级标准值。2.6 地下水环境拟建公路区域地下类型包括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孔隙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和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区域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两种:降雨补给。主要补给方式是降雨形成的暂时性地表水沿山体裂隙渗入补给。地表河沟贯入、侧向径流补给。拟建项目K19+050K19+310设有隧道一座,长为260m。隧道进出口及隧道上方均无村庄分布,植被类型主要为灌木林地。沿线除伶俐社区及武伶坡生活用水由沱江水厂供水外,其余各村庄生活用水为分散式地下水水井;项目评价范围内不存在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等涉及地下水的环境敏感区。3.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 环境保护目标分布(1)
9、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评价区未涉及任何级别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生态敏感区;无野生重点保护植物及古树名木分布,涉及占用基本农田3.0hm2和重点公益林0.9hm2;无野生重点保护动物的天然集中生境(栖息地)、大型哺乳类动物通道分布。评价区可能出现陆生脊椎保护动物19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种,自治区级保护动物16种。(2)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拟划定的伶俐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沙江河五塘镇七塘村取水口,以及项目跨越的沱江、沙江评价河段水质。(3)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沿线各村庄生活用水为分散式地下水水井。(4)大气和声环境保护目标:评价范围现状分布大气和声环境保护目标12处,其中村屯8处
10、,镇区1处,政府办公区1处,学校2处。社会环境保护目标拟建项目不涉及穿越风景名胜区,未穿越任何旅游景区,评价范围内也无任何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分布,路线未压覆矿产资源。3.2 生态影响及措施环境影响分析(1)项目永久占地56.0hm2,施工造成生物量损失2841.94t,通过公路绿化可弥补部分损失的生物量;不会导致区域植被类型消失,也不会导致评价区生物多样性的降低。(2)项目的建设对野生动物原有的活动范围产生一定的干扰、阻隔,但不会造成物种数量的大量减少和消失,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不大;工程跨河桥梁施工对水生生物环境有短期影响。(3)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共设4处弃渣场及4处临时堆土场。在沱江水厂取水口进
11、行搬迁后,弃渣场及临时堆土场未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域,从水土保持及环境保护角度考虑,选址合理。主要环保措施:(1)严格按照施工边界进行施工,不得随意扩大施工范围。(2)工程绿化优先使用本地物种,禁止使用国家公布的外来入侵性物种。(3)加强施工管理,弃渣场、施工营地等临时占地按水体保持方案做好相关措施,并及时进行植被恢复。3.3 环境空气影响及措施环境影响预测(1)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源材料运输与装卸、土石方填挖导致的扬尘,在未采取防尘措施的情况下,施工场地下风向150m内区域受扬尘影响较为严重。(2)营运期主要大气污染源为汽车排放的尾气。根据类比分析,至营运远期,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的NO
12、2、CO浓度均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主要环保措施:(1)在易产生扬尘作业时段、作业环节采用洒水的方法减轻扬尘污染;施工散料运输车辆加盖蓬布和物料加湿等,物料堆放时加盖蓬布。(2)设置有混凝土拌和站、储料场的施工营地,下风向300米范围内不应有敏感点分布;混凝土拌和设备应配备除尘装置,并注意对拌和站周边进行洒水降尘作业。(3)加强路边植树绿化。(4)严格执行汽车排放车检制度,可利用收费站对汽车排放状况进行抽查,限制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车辆上路。3.4 声环境影响及措施环境影响预测(1)施工期预测单机施工机械噪声昼间最大在距声源60m以外可低于建筑施工场界环境
13、噪声排放标准70dB(A),夜间在300m以外可低于55dB(A)的标准限值。昼间多种施工机械同时作业噪声在距声源70m以外可低于70dB(A),夜间在350m以外可低于55dB(A)。预测施工场界昼间最大超标33dB(A),夜间最大超标43dB(A)。(2)至营运远期,拟建公路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的距离为:距公路主线中心线76m;项目与桂海高速交叉区域距项目中心线80m、距桂海高速公路中心线以外650m;项目与湘桂铁路交叉区域距项目中心线100m、距湘桂铁路外轨中心线100m外的区域。至营运中期,项目沿线各敏感点噪声预测结果如下:全线执行2类区标准的10处敏
14、感点,其中伶俐镇政府、下坛伍坡2处敏感点昼间达标,夜间出现超标,最大超标量为5.4 dB(A);其余8处敏感点的环境噪声预测值昼、夜间均达标。全线同时执行4a和2类区标准的蕉芭坡、伶俐社区2处敏感点昼间达标,夜间出现超标,其中执行4a类区标准的区域最大超标量为9.3 dB(A),执行2类区标准的区域最大超标4.2 dB(A)。主要环保措施:(1)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有敏感点分布的施工区,禁止夜间和中午施工作业及物料运输;与敏感点距离较近的施工现场,应在场界处活动式挡板进行降噪。(2)建议在拟建公路主线中心线两侧76m范围以内,与桂海高速公路交叉口距项目中心线80m和桂海高速公路中心线650m范围
15、以内,与湘桂铁路交叉区域距项目中心线100m、距湘桂铁路外轨中心线100m范围以内,不宜新建噪声敏感建筑;如需进行敏感建筑建设,新建建筑自身应采取相应的降噪措施。3.5 地表水环境影响及措施影响预测(1)跨河桥梁施工过程中,桩基施工及施工机械的跑、冒、滴油会对局部河段水质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2)施工作业污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对水环境影响不大。(3)施工营地生活污水中的厕所污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农肥,禁止直接排放。(4)拟建公路设养护站1处,养护站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灌,对附近水体或农田水质影响较小。主要环保措施:(1)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尽量安排在枯水季节
16、进行,施工中应视进度及时拆除影响行洪的临时设施,及时清理河道。(2)施工作业污水隔油沉淀处理后,用于洒水降尘;桥梁施工抽排的泥浆和废渣运至指定地点后进行处理。(3)施工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农肥。3.6 地下水环境影响及措施项目设有隧道1座。根据计算,黄岭隧道建设可能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半径(影响宽度)为47.0m,可能发生的最大涌水量为93.38m3/d。3.7 固体废物项目永久性弃渣16.28万m3,施工营地生活垃圾365t。永久弃渣及时运至指定弃渣场并做好水土保持防护措施,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进行焚烧或填埋等无害化处理。营运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运输车辆撒落的运载物、发生交通事故的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伶俐 至七塘 二级 公路 环境 影响 报告书 简本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08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