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执行情况评估.doc
《中国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执行情况评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执行情况评估.doc(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执行情况评估:以淮河流域为例*提交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讨论稿)2006年9月马中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中国北京中关村大街59号 邮政编码:100872电话:(86 10)6251 3800传真:(86 10)6251 4393Email:zhongma目 录前言1第一章 淮河流域的基本情况2一、地理、社会、经济、环境状况2(一)地理位置2(二)人口现状2(三)经济发展2(四)从治水到治污淮河水环境保护的历史4二、评估范围7(一)计划的类别7(二)计划的级别7(三)涉及的部门7(四)评估的时间8第二章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计划9一、国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计划(规划)9(一)淮河
2、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及“九五”计划10(二)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十五”计划13二、省辖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15(一)河南省辖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15(二)安徽省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17三、郑州市辖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19四、其他相关规划20(一)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二)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21(三)淮河流域水资源管理规划23(四)其他相关规划24第三章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计划执行情况26一、水质控制目标26(一)规划及“九五”计划达标情况26(二)“十五”计划达标情况27二、水污染物排
3、放总量控制目标29(一)规划及“九五”计划执行情况29(二)“十五”计划完成情况31三、治理项目实施情况31(一)规划及“九五”计划执行情况31(二)“十五”计划执行情况32四、监督管理执行情况34(一)规划及“九五”计划执行情况34(二)“十五”计划监督管理执行情况35第四章 发现与分析40一、发现40(一)淮河流域的水质目标没有实现40(二)淮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没有实现40(三)淮河流域的投资和治理项目没有完成计划42二、分析43(一)规划编制的问题43(二)规划的执行和评估问题45(三)计划应当成为执行政策的手段47(四)管理体制问题48第五章 建议51一、制定淮河流域水污染
4、防治战略和不同阶段的计划目标51二、关于计划编制的建议51三、关于资金来源和使用的建议52四、关于机构的建议53五、关于执行计划的建议53图表目录图1-1 淮河流域图3表2-1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相关规划列表9表2-2规划及“九五”计划项目分类表12表2-3 “十五”计划项目分类表14表2-4 河南省辖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项目分类表16表2-5 安徽省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项目分类表18表3-1 “九五”期末不同来源的淮河流域水质状况比较26表3-2 “十五”期末不同来源的淮河流域水质状况比较28表3-3 不同数据来源关于2000年淮河流域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对比29表3-4 淮
5、河流域废水及污染物接纳情况31表3-5 不同数据来源淮河流域“九五”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32表3-6 截止2005年1月淮河流域各类项目进展情况33表3-7 不同数据来源关于2005年前污水处理厂建设情况对比34表4-1 淮河流域COD、氨氮入河量和排放量比值一览表42表4-2 自来水厂2003年数据波动幅度对照表46简称目录1. “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领导小组”简称“领导小组”2.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简称条例3.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简称“十五”计划4.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计划”简称“计划”5.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及“九五”计划简称规划及“九五”计划6. 河南省辖淮河
6、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简称河南计划7. 安徽省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简称安徽计划8. 郑州市辖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简称郑州计划9. 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依次简称“九五”规划、“十五”规划、“十一五”规划10. 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依次简称环保“九五”规划、环保“十五”规划、环保“十一五”规划11. 200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简称2000年公报12. 200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简称2005年公报13.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2005年执行情况简称执行情况14. 淮河流域省界水体及主要河流水资源质量状况通
7、报简称通报15. 关于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报告简称报告16. 中国环境年鉴简称年鉴前言中国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通过制定和执行水污染防治计划,在“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开展大规模水污染防治工作。但是到了“十五”末(2005年),主要河流的水质仍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淮河是中国最早开始水污染防治的流域之一,已经经历了两个五年计划。综观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不仅有流域(国家)级规划,沿淮四省以及主要城市也都编制了规划。各级规划都遵循统一的“水质目标”,确定了“总量控制目标”,筛选出一批“治理项目”,制定配套“监督管理措施”。10年过去了,尽管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要实现淮河水质变清,还要
8、走很长的路。本研究以淮河为案例,依据淮河流域“九五”和“十五”水污染防治规划提出的目标,客观评价了规划执行的效果,分析了水污染防治规划存在的问题,根据对执行情况的评估和对存在问题的分析,对改进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编制和执行提出了相应建议。第一章 淮河流域的基本情况一、地理、社会、经济、环境状况(一)地理位置淮河流域地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之间,位于东经112121、北纬3136,流域面积27万km2。根据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包括河南、安徽、江苏、山东4省的35个地市。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 载“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汇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北
9、京. 2004年9月: 4淮河流域由淮河和沂沭泗两大水系组成,废黄河以南为淮河水系,以北为沂沭泗水系。淮河水系集水面积19万平方公里,约占流域总面积的70%。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流经河南、安徽至江苏的三江营入长江,全长约1000km(其中河南省境内364km、安徽省境内436km、江苏省境内200km),平均比降为0.2。淮河的排水出路,除入江水道外,还有入海水道和苏北灌溉总渠。淮沭新河沟通了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在淮沂洪水不遭遇时,可分泄淮河洪水经新沂河入海。淮河两岸支流众多,一级支流流域面积大于2000km2的共有15条,大于1000km2的共有21条。沂沭泗水系发源于山东沂蒙山,由沂
10、河、沭河和泗河组成,总集水面积近8万km2。沂沭泗水系集水面积大于1000km2的一级支流有12条,另有15条直接入海的河流。淮河流域水系图见图11。(二)人口现状在过去的50多年里,淮河的总人口持续增长,但增长率近年开始减缓。19491980年间,淮河流域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7.2;2000-2003年的平均增长率已经降为5.21。2003年淮河流域总人口达到16801.16万人,占全国的13%。 淮河流域总人口统计了河南、安徽、山东和江苏四省处于淮河流域的行政区域内人口, 详细程度到县一级. 数据来源为淮河流域各省、市、县统计年鉴. 作者注淮河流域属于人口高密度地区,人口密度已经由199
11、4年的580.67人/平方公里,上升到2003年的623.59人/平方公里,为同期全国人口密度134人/平方公里的4.65倍。 淮河流域总人口统计了河南、安徽、山东和江苏四省处于淮河流域的行政区域内人口, 详细程度到县一级. 数据来源为淮河流域各省、市、县统计年鉴. 作者注(三)经济发展过去10年间,淮河流域地区的经济持续增长。1994年时,河南、安徽、山东和江苏四省淮河流域地区的GDP为4214.76亿元,2003年已经达到10466.62亿元,10年间增长了148.33(当年价格)。同期人均GDP从2684元增至6230元,增长了132.12。但是,淮河流域的人均GDP占全国人均GDP的比
12、重非但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从1994年的73.4%下降到2003年的69.0%。在此期间,淮河流域的城市化水平也不断提高,从1990年的13.02%提高到2003年的20.22,但是,与同期全国城市化平均水平相比,这一水平还是非常低的,只及全国水平40.53%的一半。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2月26日, 国家统计局网站图1-1 淮河流域图淮河流域气候温和,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自古以来就有“江淮熟,天下足”的美誉。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薯类、大豆、棉花、花生、油菜等。淮南及淮河下游地区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为流域稻、麦两熟区;淮河以北
13、地区,以种植小麦、玉米、薯类、大豆、棉花、花生、油菜等旱作物为主,是我国小麦、花生、油菜籽及棉花主产区之一。1980年后,淮河流域的粮食产量以大大快于全国的速度增长。19801997年,全国粮食产量的年增长率为2.55%,而淮河同期粮食产量的年增长率则达到4.46%。到1997年,淮河粮食总产达8495.76万吨,淮河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已达17.23%。此后,淮河流域的粮食产量和占全国粮食产量的比重变化幅度不大。19902003年间,淮河人均粮食产量也一直处于全国人均值之上。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带来了农业面源污染,对淮河流域水环境造成影响,是水体氨氮的重要污染源。对面源污
14、染目前还缺乏有效防治手段。淮河流域的工业基础本来十分薄弱。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得以迅猛发展。到淮河大规模污染治理前的1993年,与1978年相比,乡以上工业企业数增长了1.5倍,工业产值增加了14.5倍。特别是技术水平低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迅速。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是淮河流域经济增长的另一个推动力。但是,乡镇企业落后的工艺技术和缺乏污染处理设施,也是淮河流域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四)从治水到治污淮河水环境保护的历史由于地处多种气候交汇区,加之地形独特,淮河向以灾害频繁著称。淮河流域有记载的530年的灾害史中,共发生洪涝灾害131次,旱灾97次。1975年8月淮河支流洪河流域突降暴雨,导致水库溃决,
15、造成2.6万人死亡,1130万人受灾。 偶正涛, 暗访淮河, 新华出版社, 北京. 2005年1月: 19. 淮河的水患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关注。早在建国不久的1950年,毛主席就在一年内四次批示,要求根治淮河水患。1950年10月4日,政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1951年,毛泽东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从此拉开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治淮大幕。根据水利部的资料,1951至2000年,淮河治理共投入资金923亿元,全流域兴建水库5700多座,开挖河道2164公里,加固大堤5万多公里。建水闸5427座,机电排灌站6万多处,灌区面积894.6万公顷。 偶正涛, 暗访淮河, 新华出版社, 北京.
16、 2005年1月: 36-37.然而,就在人们兴高采烈的庆祝淮河安澜,洪旱降伏的时候,一个始料未及的尴尬已经悄然而至,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扩大:“修好了淮河没有了水”!与此几乎同时,水污染开始成为淮河人的梦魇。1974年,安徽蚌埠市首次遭遇污水的干扰。1975年1月,国务院派员赴安徽、江苏调查,表明洪泽湖每天接纳污水61万吨。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为此做出批示。改革开放以后,淮河流域作为农业体制改革的发源地,以当地农产品为原料的造纸、酿造、食品等高耗水、高排污的乡镇企业一拥而上,不仅使得淮河流域水资源短缺进一步加剧,而且环境压力陡增,污染事故层出不穷。1988年至1994年,淮河流域多次发生
17、大规模污染事故,严重威胁和影响饮水安全和生产生活。1989年春天,淮河主要支流大范围污染,沿淮饮用水源全部破坏。 偶正涛, 暗访淮河, 新华出版社, 北京. 2005年1月: 40-41.1992年13月,淮河污染持续不退,淮南、蚌埠等城市40多天无水可用,下游有的城市自来水停供一个多月。199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称,“淮河干流去年先后出现两次大范围污染,影响到淮南、蚌埠等城市的生产、生活供水。”1993年,监测的73个河段,水质良好1个,轻度污染18个,其余均为重污染。1994年7月,淮河大旱,继而突降暴雨,积蓄在闸内的数亿立方米污水倾泻而下,污染带长达70公里,在100公里河段上,污水滞留
18、50多天。两岸居民无水可用。据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解振华介绍,当时淮河流域182个城镇及数千家企业每天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约700万吨,大多数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致使一些河流、河段水体黑臭,全流域劣五类水体超过60,一些河流主要污染物超标几十甚至上百倍,一些河段上工业废水造成的泡沫带长达数公里。 解振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改善淮河流域水环境状况”.环境保护, 2004年11期: 4-9. 淮河流域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加大了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加重了城市生活污染负荷对流域水环境的影响。1999年,淮河流域生活污水排放量首次超过工业污水,随后比差逐年加大。 偶正涛, 蔡玉高, 曹滢. 淮河治
19、污10年, 600亿治污是否付之东流, 2005年8月3日, 新华网工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占流域总量的比例从1994年的70下降到2004年的40左右。8政府对淮河污染的关注始于1978年。当时淮委制定了淮河流域水源防治污染规划要点,同时开始建设水质监测网络。1988年,经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批准,成立了“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沿淮四省的副省长轮流担任组长,水利部、国家环保局派员参加,办公室设在淮委的水资源保护局。1990年,领导小组公布流域第一批64个限期治理的水污染项目。1995年,国务院再次明确领导小组的职责:“负责协调、解决有关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
20、治的重大问题,监督、检查淮河污染防治工作,并行使国务院授予的其他职权。”1994年5月,国务院环委会召开了淮河流域环保执法检查现场会,掀起了淮河治污的高潮。会议确定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方案,宋健在会上提出,本世纪末要使淮河水变清。1994年6月15日,国家环保局、水利部、沿淮四省联合颁布关于淮河流域防止河道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决定(试行)。1994年7月,在淮河大面积污染之后,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防止淮河流域再次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紧急通知。1995年8月8日,国务院颁布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中国第一部也是迄今惟一一部流域法规。“1997年实现全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20
21、00年淮河流域各主要河段、湖泊、水库的水质达到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要求,实现淮河水体变清”也被写进这部法规。1996年6月29日,国务院批准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及“九五”计划,从此将淮河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家“三河三湖”治理的重点。按照条例的要求,改组了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领导小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水利部是领导小组的组长单位,淮河水利委员会是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水利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双重领导的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为领导小组办公室。 其后国家环保总局非正式退出对该局的领导. 作者注规划及“九五”计划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治理目标: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要求到1997年
22、底,全流域所有工业污染源要实现达标排放,全流域主要污染物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从1993年的150万吨,削减到89万吨;第二阶段要求在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工业污染源治理成果的基础上,到2000年底全流域建成52座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污染物COD进一步削减到36.8万吨,淮河干流、沂河上游及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类标准,其他河流水质达到类标准。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对周口味精厂等19家重点污染大中型企业实施了限期治理和停产、限产措施;1996年6月底全流域关闭年产5000吨以下小造纸厂1111家;同年9月底又关闭小化工、小制革、小化肥等“十五小”企业3876家。1997年底全流域日排废水1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流域 水污染 防治 规划 执行情况 评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08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