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处理技术调研.doc
《VOC处理技术调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VOC处理技术调研.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 VOCs概述1.1 定义VOCs指挥发性的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它包括烃类、芳烃类、醇类、醛类、酮类、脂类、胺类和有机酸等。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定义是熔点低于室温,沸点范围在50-260之间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总称。1.2 来源大气中VOCs污染物是人为源和天然源排放到大气中有机化合物-非甲烷烃类的总称,目前正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全世界在空气中检出的VOCs已经有约150余种,其中有毒的约80余种。人们关注的大气中的VOCs主要来自人为污染源:即生产工艺过程排放。这些工艺过程包括:石化厂、炼油厂及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有机溶剂的相关行业,如涂料
2、生产、涂装、印刷、制药、皮革加工、树脂加工等。1.3 危害VOCs是强挥发、有特殊气味、有刺激性、有毒的有机气体,部分己被列为致癌物,如氯乙烯、苯、多环芳烃等。其危害主要有:(l)在阳光照射下,NOx和大气中的VOCs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过氧硝基酞(PAN)、醛类等光化学烟雾,造成二次污染,刺激人的眼睛和呼吸系统,危害人的身体健康。这些污染物同时也会危害农作物的生长,甚至导致农作物的死亡。(2)大多数VOCs有毒、有恶臭,使人容易染上积累性呼吸道疾病。在高浓度突然作用下,有时会造成急性中毒,甚至死亡。(3)大多数VOCs都易燃易爆,在高浓度排放时易酿成爆炸。(4)部分VOCs可破坏臭氧层
3、。2 VOCs污染控制技术VOCs的控制技术基本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预防性措施,以更换设备、改进工艺技术、防止泄漏乃至消除VOCs排放为主,这是人们所期望的,但是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向环境中排放和泄露不同浓度的有机废气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就必须采用第二类技术。第二类技术为控制性措施,以末端治理为主。末端控制技术包含两类,第一类是非破坏性方法,即采用物理方法将VOCs回收;第二类是通过生化反应将VOCs氧化分解为无毒或低毒物质的破坏性方法。常用的控制技术如图(1-1)所示1-1 VOC控制技术示意图2.1 回收技术对于高浓度 (5000mg/m3)或比较昂贵的VOCs,宜采用回收技术加以循环利用。常
4、用的回收技术主要有吸附、吸收、冷凝、膜技术等。2.1.1 吸附技术吸附法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VOCs回收法。它属于干法工艺,是通过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吸附剂对废气中所含的VOCs进行吸附,将净化后的气体排入大气。常见的的吸附剂有粒状活性炭、活性炭纤维、沸石、分子筛、多孔粘土矿石、活性氧化铝、硅胶和高聚物吸附树脂等。活性炭吸附法最适于处理VOCs浓度为300-5000ppm的有机废气,主要用于吸附回收脂肪和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大部分含氯溶剂、常用醇类、部分酮类和酯类等;活性炭纤维吸附低浓度以至痕量的吸附质时更有效,可用于回收苯乙烯和丙烯腈等,但费用较活性炭吸附法高。该法已广泛用于喷漆行业的苯、乙醇和醋
5、酸乙酯,制鞋行业的三苯(苯、甲苯、二甲苯)和丙酮,印刷行业的异丙醇、醋酸乙酯和甲苯,电子行业的二氯甲烷和三氯乙烷的吸附回收。2.1.2 吸收技术吸收法是利用液体吸收液从气流中吸收气态VOCs的一种方法,常用于处理高湿度(50%)VOCs气流。该法的处理浓度范围为500-5000ppm,效率高达95%98%,但投资较大,设计困难,应用较少。其常用方式有填料塔和喷淋塔两种吸收法,吸收效果主要取决于吸收剂的吸收性能和吸收设备的结构特征。该法对吸收剂和吸收设备的有较高的要求,而且需要定期更换吸收剂,过程较复杂,费用较高。2.1.3 冷凝技术冷凝法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饱和蒸汽压这一性质,采用降
6、低温度、提高系统的压力或者既降低温度又提高压力的方法,使处于蒸气状态的VOCs冷凝并从废气中分离出来的过程。冷凝法特别适用于处理VOCs浓度在10000ppm以上的较高浓度的有机蒸气,VOCs的去除率与其初始浓度和冷却温度有关。在给定的温度下,VOCs的初始浓度越大,VOCs的去除率越高。冷凝法在理论上可达到很高的净化程度,但是当浓度低于几个ppm时,须采取进一步的冷冻措施,使运行成本大大提高,所以冷凝法不适宜处理低浓度的有机气体,而常作为其他方法(如吸附法、焚烧法和使用溶剂吸收)净化高浓度废气的前处理,以降低有机负荷,回收有机物。2.1.4 膜技术该法是一种新型高效分离技术,装置的中心部分为
7、膜元件,常用的膜元件为平板膜、中空纤维膜和卷式膜,又可分为气体分离膜和液体分离膜等。气体膜分离技术利用有机蒸气与空气透过膜的能力不同,使二者分开。该法已成功地应用于许多领域,用其它方法难以回收的有机物,用该法可有效地解决。用该法回收有机废气中的丙酮、四氢呋喃、甲醇、乙睛、甲苯等(浓度为50%以下),回收率可达97%以上。膜分离法最适合于处理VOCs浓度较高的物流,对大多数间歇过程,因温度、压力、流量和VOCs浓度会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所以要求回收设备有较强的适应性,膜系统正能满足这一要求。近几年来,国外的实验室研究分离VOCs使用得最多的膜分离材料是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它从结构上看属半无机、
8、半有机结构的高分子,具有许多独特性能,是目前发现的气体渗透性能好的高分子膜材料之一。研究人员大多是采用聚枫PS、聚偏氟乙烯(PVDF)、聚间苯二甲酸乙二酯PEI等材料作为支撑层,使用PDMS涂层堵孔,作为选择性分离层,选择性分离VOCs/N2或空气体系,都取得了理想的实验结果。目前,我国采用膜分离法回收VOCs的工作刚刚开始研究,离实现工业化应用还有一段距离。2.2 销毁技术 对于中等浓度或者低浓度(1000mg/m3)的VOCs采用一定的技术将其降解。销毁时较好的治理办法。常用的销毁技术包括燃烧技术、光催化技术、生物降解技术、等离子体技术等。2.2.1 燃烧技术热破坏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也是研
9、究较多的有机废气治理方法,特别是对低浓度有机废气。有机化合物的热破坏可分为直接火焰燃烧和催化燃烧。燃烧时所发生的化学作用主要是燃烧氧化作用及高温下的热分解。因此,这种方法只能适用于净化那些可燃的或在高温情况下可以分解的有害物质。对化工、喷漆、绝缘材料等行业的生产装置中所排出的有机废气,广泛采用了燃烧净化的手段。由于VOCs燃烧氧化的最终产物是CO2,H2O等,因而使用这种方法不能回收到有用的物质,但由于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排气的温度很高,所以可以回收热量。(1)直接燃烧法直接燃烧也称为直接火焰燃烧,它是把废气中可燃的有害组分当作燃料直接燃烧。因此,该方法只适用于净化可燃有害组分浓度较高的废气
10、,或者是用于净化有害组分燃烧时热值较高的废气,因为只有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能够补偿散向环境中的热量时,才能保持燃烧区的温度,维持燃烧的持续。直接燃烧的温度一般需在1100左右,燃烧的最终产物是CO2、H2O等。(2)催化燃烧法催化燃烧实际上为完全的催化氧化,即在催化剂作用下,使废气中的有害可燃组分完全氧化为CO2和H2O等。由于绝大部分有机物均具有可燃烧性,因此催化燃烧法己成为净化含碳氢化合物废气的有效手段之一。又由于很大一部分有机化合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恶臭,因此催化燃烧法也是消除恶臭气体的有效手段之一。与其他种类的燃烧法相比,催化燃烧法具有如下特点:催化燃烧为无火焰燃烧,安全性好;要求的燃烧温度低
11、,大部分烃类和CO在300-450之间即可完成反应)故辅助燃料消耗少;对可燃组分浓度和热值限制较小;为使催化剂延长使用寿命,不允许废气中含有尘粒和雾滴。优点:一般情况下去除率均在95%以上。缺点:(1)燃烧法适合于处理浓度较高的VOCs废气。(2)直接燃烧法运行费用较低,但容易在燃烧过程中发生爆炸,并且浪费热能,同时易产生二次污染;催化燃烧法降低了燃烧费用,但催化剂容易中毒,对进气成份要求极为严格,同时催化剂需要定期更换,废弃的催化剂如何处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而且一种催化剂一般只对某一特定类型的有机物有效,如果处理混合型的VOCs废气,则需要多种不同类型的催化剂,此外由于催化剂成本很高,使得该
12、法处理费用大大提高。(3)废气中的VOCs不完全燃烧有可能产生比初始气体更有害的污染物,如乙醛,二恶英,呋喃等。2.2.2光催化降解该法主要是利用催化剂(如TiO2)的光催化性,氧化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VOCs,最终产生CO2和H2O。其利用用光照射半导体光催化剂,使半导体的电子充满的价带跃迁到空的导带,而在价带留下带正电的空穴(h+)。光致空穴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夺取半导体颗粒表面吸附的有机物或溶剂中的电子,使原本不吸收光而无法被光子直接氧化的物质,通过光催化剂被活化氧化。光致电子还具有很强的还原性,使得半导体表面的电子受体被还原。VOCs光催化降解的速率主要受吸附效率和光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
13、具有较高吸附性能的VOCs不一定有较快的降解速率,因此选择光催化剂至关重要。常见的光催化剂主要是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硫化物,由于TiO2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催化活性,且价廉无毒,所以TiO2是目前最常用的光催化剂之一。由于该技术还没有很完备的理论,在光催化TiO2的产物上一直存在争论,不能确定中间产物是否会造成二次污染。而且,光催化氧化法存在着催化剂的失活、催化剂难以固定,且催化剂固定后催化效率降低的缺点,因此该技术目前尚未商业化。2.2.3生物降解技术生物降解技术最早应用于脱臭,近年来逐渐发展成为VOCs的新型污染控制技术。该技术中,含有VOCs的废气由湿度控制器进行加湿后通过生物滤床的布气板,
14、沿滤料均匀向上移动,在停留时间内,气相物质通过平流效应、扩散效应、吸附等综合作用,进入包围在滤料表面的活性生物层,与生物层内的微生物发生好氧反应,进行生物降解,最终生成CO2和H2O。生物降解法设备简单,运行维护费用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尤其在处理低浓度、生物可降解性好的气态污染物时更显其经济性。体积大和停留时间长是生物法的主要问题,同时该法对成分复杂的废气或难以降解的VOCs去除效果较差。2.2.4等离子体技术等离子体被称为物质的第四种形态,由电子、离子、自由基和中性粒子组成,是导电性流体,总体上保持电中性。发展前景比较广阔的等离子体技术是电晕放电技术,用其处理VOCs具有效率高、能量利用率
15、高、设备维护简单、费用低等优点。电晕放电是指在非均匀电场中,用较高的电场强度使气体产生“电子雪崩”,出现大量的自由电子,这些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做加速运动并获得能量。当这些电子具有的能量与C-H、C=C或C-C键的键能相同或相近时,就可以打破这些键,从而破坏有机物的结构。电晕放电可以产生以臭氧为代表的具有强氧化能力的物质,可以氧化有机物。所以电晕法处理VOCs理论上是上述两种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电晕放电技术对VOCs的处理效率很高,应用范围广,基本上各类 VOCs都能有效处理,对低浓度VOCs处理效果显著。运行工艺简单,维护方便、能耗低,比传统方法更经济有效。存在的问题是,该技术还处于实验室研
16、究阶段,处理量较小;该技术对电源的要求很高,在分解VOCs分子的同时,还有一些有害副产物产生,如NOx、CO、O3等。因此如何在低能耗的前提条件下,提高反应条件如电场强度、停留时间等,并消除副产物的影响,是改进电晕放电技术的研究方向。由于VOCs的成分复杂,各种污染物的特性不同,因此任何单一的VOCs控制方法均受其去除性能、投资运行费用和适用范围的影响。治理VOCs还需优化各种控制技术和开发不同控制方法的组合技术,以达到提高去除率、降低成本和减少二次污染的目的,这是目前去除VOCs的主要发展方向。2.3 工艺技术比较 下表1-1对几种处理技术的能力进行了比较。表1-1 处理技术能力比较工艺高浓
17、度低浓度最终产物适用范围不足效率费用效率费用回收技术吸附中中高高有机物低浓度,范围广吸附剂需再生处理吸收高高中高有机物高浓度,特定范围吸收剂难以选择冷凝中低中高有机物高浓度,单组份高浓度特定组分膜高低中中有机物高浓度,范围广作为冷凝前处理工序销毁技术燃烧高高高高CO2,H2O高浓度,范围广易产生有毒中间产物光催化高中中中CO2,H2O高浓度,范围广催化剂难固定,失活生物低低高低CO2,H2O低浓度,范围广对温度湿度变化灵敏等离子体中中高低CO2,H2O低浓度,范围广电源要求高,有毒产物3国内外部分研究进展3.1催化燃烧3.1.1催化燃烧工艺催化燃烧是把有机废气加热到启燃温度,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
18、行无焰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大量热量。选取苏州捷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催化燃烧装置(图1-2)进行工艺部分简要介绍,其主要有催化室、电加热箱、热交换器、风机、电控柜五大部分组成。1-2 催化燃烧装置示意图当有机废气进入装置先到热交换器,用催化燃烧后的余热通过热交换器把有机废气温度尽可能的提高,通常升温t=50-60,然后送入电加热箱内,通过电热管加热到启燃温度,一般在200-250。达到温度会自动关闭加热系统,这时就进入催化箱内,进行催化燃烧反应,是有机废气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大量的热量。当有机废气浓度一定量时,产生的余热通过热交换器后升温达到启燃温度,这时催化燃烧装置就达到动
19、态热平衡,大量节省了电功率。3.1.2催化燃烧催化剂催化燃烧催化剂为固体催化剂,由载体、涂层和活性组分三部分组成。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分别加以阐述。(1)载体载体除了分散活性组分,也具有调节催化性能的作用。尤其是载体表面的酸性中心具有活化VOCs的作用。由于A12O3比表面大,且具有催化作用所需要的孔结构,因此被广泛用作各类催化剂的载体。但是,氧化铝存在压力降和热容大、耐热性差、强度低并易破碎等缺点,而且在高温环境下,会转变成热力学上稳定的-Al2O3,从而导致催化剂活性下降。此外A12O3容易与过渡金属组分生成铝酸盐,这也是目前很难克服的问题。金属合金载体是70年代末出现的,主要有FeCrAl
20、、NiCr和FeMow等三类合金。从加工和经济价值等综合考虑,FeCrAl是最有应用前景的合金。大量的研究表明,FeCrAl合金具有较好的高温抗氧化性,主要是由于在其表面可选择地形成A12O3膜。金属合金载体的优点为:几何表面积大和较好的几何结构,有利于催化活性物质的吸附;压力降、热容小;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机械强度高。主要缺点是载体与涂层材料的膨胀系数差异较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温度的不断变化,二者之可将产生较大的应力,从而使涂层脱落,缩短催化剂的使用寿命。随着催化剂对活性组分的分散度、热稳定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逐渐倾向于选用整体型载体,因其常被制成蜂窝状,故又称为蜂窝载体。堇青石蜂窝陶瓷载
21、体(2MgO2Al2O35SiO2),主要由高岭土(A12O32SiO22H2O)、滑石(3MgO4SiO2H2O)和有机粘台剂挤压成型,干燥后再经过高温焙烧制成。由于堇青石蜂窝陶瓷具有热膨胀系数小(1.810-6/)、耐热性好等特性,适合作燃烧催化剂的载体。研究表明堇青石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蜂窝状结构材料具有流体阻力低和气流分布均匀的特点。因此堇青石蜂窝状载体是一种有效、廉价的气体分布器和催化剂载体。如下为蜂窝状载体结构示意图。1-3 蜂窝状载体结构示意图(2)涂层由于蜂窝状堇青石载体是经高温焙烧制得,存在着比表面积小、表面平滑难于固定催化剂活性组分等缺点。因此必须寻求一个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
22、物理化学性质较为稳定、且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物质作为蜂窝陶瓷的涂层。在整体式催化剂中,陶瓷蜂窝载体只是支撑体,涂层才是催化活性组分的真实载体,又称为陶瓷蜂窝载体催化剂的“第二载体”,所以涂层在催化剂的制备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影响催化剂寿命及催化活性的重要因素。对于涂层,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与陶瓷蜂窝载体之间的粘结强度高;2)对活性组分的吸附性能好:3)热稳定性好。传统的-Al2O3涂层具有比表面大,易吸附活性组分(H2PdCl4、H2PtCl6等)等优点,因此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是最常用的蜂窝陶瓷涂层。但是由于-Al2O3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发生相变,转变成热力学上稳定的-Al2O3,引起比
23、表面积的大幅度减小,使得催化剂的活性降低;而且在高温下,涂层容易发生烧结,并且出现裂缝和脱落现象。为改善氧化铝的热稳定性,人们通过添加La2O3、BaO、CeO2基复合氧化物等以抑制氧化铝的烧结及相变。鉴于-A12O3涂层的缺点,人们已经将目光转移到研究新的更合适的VOCs催化剂涂层材料上,如SiO2、TiO2、YSZ(Y稳定的ZrO2)、SnO2、La2O3等。(3)活性组分活性组分是整体式催化剂最核心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催化效果。活性组分有两类:一类是贵金属,如Pt、Pd、Rh等;另一类是非贵金属,如Cu、Cr、Mn等。根据催化剂所使用的活性组分,可将催化剂分为贵金属催化剂和非贵金属催化剂
24、。目前用得最多的是Pt和Pd两种。贵金属催化剂的初始活性很好,主要表现如下:启燃温度低、完全燃烧温度与启燃温度相差很小,即活性随温度上升很快。而且由于Pt和Pd能负载在比表面积相当大的载体上,且能高度分散,所以仅用少量贵金属(0.1-0.5wt)就可以达到好的催化活性。但这类催化剂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是价格高、资源有限等。一般认为,贵金属催化剂的高活性与活化H2、O2、C-H和O-H键的能力有关联。对于负载型Pd催化剂的失活原因,一般认为有以下几种:载体(如-Al2O3)烧结,形成尖晶石;Pd或者PdO烧结及PdO的分解(PdOPd+1/2O2)。与贵金属催化剂相比,过渡金属催化剂的性能主要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VOC 处理 技术 调研 doc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07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