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监控量测技术的现场应用毕业论文.doc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的现场应用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监控量测技术的现场应用毕业论文.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隧道监控量测技术的现场应用 摘 要:由于隧道工程的特殊性、复杂性和隧道围岩的不确定性,对隧道围岩及支护结构等结构进行监控量测是保证隧道工程质量、安全的必不可少的手段。通过量测,及时对隧道个别围岩失稳趋势的区段提供了预报,为施工单位及时调整支护参数以及合理确定二次衬砌时间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通过大量量测发现隧道开挖及初期支护后大约30d围岩基本上稳定,于是建议施工单位及时施作二次衬砌。同时由于监控措施得当,及时的指导施工和修改设计,从而保证了隧道施工的安全、经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关 键 词 :隧道工程;特殊性;监控量测;质量;手段 Tunnel MonitoringAbstract: Bec
2、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tunnel project, complexity and uncertainty surrounding the tunnel, the tunnel structure surrounding and supporting monitoring and measur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tunnel project to ensure quality and safety of essential means. By measured, in particular to the tunnel i
3、n the section on the forecast for the construction units to adjust the parameter of the city and properly identify the second time to provide sound scientific reason. through a tunnel excavation and measured out of the city about 30d basically stable, and the proposed construction units to apply for
4、 a second .Key words: Tunnel Construction;Specificity; Monitoring; Quality; Means目 录1 绪 论1.1、全新的隧道施工概念21.2、检测依据及目的32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内容2.1监控量测要求32.2监控量测项目42.3监控量测频率42.4监控量测的注意事项53 监控量测点布设要求3.1布点原则53.2测点埋设时间54 必测项目的监控量测方法4.1隧道现场调查64.2 洞内围岩观察74.3周边位移监测94.4 拱顶下沉监测114.5 部分选测项目的监控检测134.6 非接触测量165 监控量测数据的应用5.1监控量
5、测控制基准185.2变化速率205.3变形等级管理215.4二衬施作时间及测量结束时间的确定21总 结22致 谢23参 考 文 献231绪 论1.1 全新的隧道施工概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民经济蓬勃发展,在山区公路建设中突破过去传统的修路思想,不采取盘山绕行,不破坏沿线生态环境,不增长公路里程用设置隧道避免因采取高边坡路基带来的滑坡、塌方、滚石、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确保了行车的安全可靠,亦缩短了行车时间,同时又适应了建设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新奥法作为一种全新的隧道施工概念,其基本原理是运用各种手段 (开挖法弱爆破,支护形式早封闭,监控量测勤量测)抑制围岩变形,最大限度地发挥围岩自身的承载
6、能力使隧道施工更安全、更经济。而隧道经济性与安全性就是通过现场监控量测所获得的围岩、支护系统的应变和应力信息及时反馈并应用于隧道设计和施工中来实现的。随着新奥法(NATM)在隧道施工中的广泛运用,现场监控量测作为新奥法的灵魂也越来越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因此,快速、准确地进行现场监控量测和信息反馈是应用新奥法施工的关键。隧道监控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1 通过施工和环境监测进行信息反馈及预测预报, 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指导现场施工,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与质量和工程项目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2 掌握围岩动态,了解支护结构在不同工况时的受力状态和应力分布,对围岩稳定性作出评价。 3 验证支护结构型式、支护
7、参数,评价支护结构、施工方法的合理性及其安全性,确定支护时间而监控量测是信息化设计与施工的重要内容,应将监控量测纳入工序管理,为隧道施工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地下工程的受力特点及其复杂性,通过施工现场的监控量测所得到的信息,为判断围岩稳定性,支护、衬砌可靠性,二次衬砌合理施作时间,以及修改施工方法、调整围岩类别、变更支护设计参数、调整预留变形量等修正设计提供原始依据,同时将量测等到的结果迅速反馈到设计施工中去,以提高隧道施工的安全性、经济性。为了适应公路隧道大规模建设发展的需要,提高公路隧道设计、施工水平,确保安全运营,给今后隧道工程的建设积累经验,在韶关市郊民丰3号隧道中进行施工期的监控量测。
8、1.2检测依据及目的为保证公路隧道施工质量,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缺陷,尽早进行缺陷处理,开展本项检测。施工质量检测依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 F80/1200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04294);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公路隧道工程施工图设计资料;施工质量检测目的:探测隧道衬砌质量,查明隧道锚杆长度、锚固情况,隧道衬砌背后的回填情况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了解隧道衬砌的潜在隐患,作为隧道竣工验收、以及隧道结构状态评估和病害整治设计的重要依据。2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内容 2.1监控量测要求隧道监控
9、量测是“新奥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奥法中量测工作是监视设计、施工是否正确的眼睛,是监视围岩是否安全稳定的手段,始终伴随着施工的全过程。因此有如下要求:1)能快速埋设测点;2)每一次量测数据所需时间应尽可能短;3)测试数据应准确可靠;4)测试元件应具有良好的防震、防冲击波能力;5)测试数据直观,不必复杂计算即可直接应用;6)测试元件埋设手能长期有效工作;7)测试元件应满有足够的精度。2.2 监控量测项目监测的项目和具体内容按现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规定及绍诸高速公路全线各隧道的特殊要求所拟定。监测项目包含如下内容:2.2.1必测项目洞内围岩和支护状况观察;周边位移监测;拱顶
10、下沉监测;地表沉降2.3 监控量测频率监控量测项目的选择遵循“严守施工规范,服务隧道施工,紧贴隧道实际,保证经济安全”的原则,保证必测项目及时、准确地实施,并根据工程实际揭露的围岩条件和隧道施工情况,合理开展有针对性的、有代表性的选测项目。表1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量测方法序号项目名称方法及工具布 置量 测 间 隔 时 间115d16d1个月13个月大于3个月1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岩性、结构面产状及支护裂缝观察或描述,地质罗盘等开挖后及初期支护后进行。每 次 爆 破 后 进 行2周边位移各种类型收敛计每1050m一个断面,每断面23对测点。12次/天1次/2天12次/周13次/月3拱顶下沉水平仪
11、、水准尺、钢尺或测杆每1050m一个断面。12次/天1次/2天12次/周13次/月5地表下沉水平仪、水准尺每550m一个断面,每个断面至少7个测点,每隧道至少2个断面。中线每520m一个测点。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2B时,12次/天。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2天。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周。2.4 监控量测的注意事项(1)监控量测的主要目的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因此,应按设计或规范要求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以便及时采取工程应对措施。(2)监控量测资料已作为竣工文件之一,因此,施工过程中应根据业主要求,加强资料收集、整理工作。(3)监控量测数据必须按照规定的频率连续、不间断采集。为提
12、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减少误差,监测务必做到四固定:固定观测与录入人员、固定监测仪器、固定测量方式与线路、固定测量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使监测工作在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完成。(4)监控量测时与录入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实事求是开展工作,严禁弄虚作假,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5)对监控量测的数据要按“四及时”的原则进行分析和处理,即 “观测数据及时录入、监测及时预分析、对异常数据应及时查找原因、对异常监测点及时复测”。3监控量测点布设要求3.1布点原则(1)针对该高速公路隧道地质围岩及结构特点,并根据隧道监控量测以往类似工程的监控量测经验和各类量测项目的作用意义,在相关隧道规范指导下进行量测断面的布置设计
13、。(2)根据不良地质、突水、洞口浅埋等及有特殊要求的停车、通道交叉地段或业主及监理认为有必要监控的地段,设置监控量测断面。(3)应重点监测围岩质量差或局部不稳定块体、节理或地下水发育地段,以及特殊工程部位(如洞口处)。监测点的安装埋设应尽可能靠近隧道掌子面,以便尽可能完整获得围岩开挖后初期力学形态变化和变形情况。(4)选测项目的布设结合隧道自身特点,重点突出。3.2测点埋设时间(1)测点埋设时间,应根据地质条件、量测项目和施工方法等确定。(2)测点应距开挖面2m的范围内尽快安设,并应保证爆破后24h内或下一次爆破前测读初次读数。4必测项目的监控量测方法4.1隧道现场调查4.1.1现场调查目的应
14、用超前地质预报的地质理论分析并判定隧道存在的主要不良地质的性质、类型、成因特征、大约位置、大约规模、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及其对隧道施工的影响程度。4.1.2调查方法采用以下分析方法和步骤:图1 地质分析的流程图(1)熟悉勘察设计文件、资料和图纸。其目的是对整个隧道所处地质环境有一个基本了解和宏观把握。(2)地面地质补充调查。其目的是核实隧道地质条件,确定隧道超前地质预报重点区段和重点问题。对隧道的地质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在地形图上圈定地层出露位置、量测岩性产状、判定断层性质产状、统计节理裂隙发育状况、确定不良地质作用、了解特殊性岩土分布性状等,从而了解设计文件中对地质条件的认识是否正确,围岩级别判
15、定是否适宜,并编制出长期地质预报报告,指导中短期地质预报更具针对性地实施。(3)洞内地质调查和掌子面地质素描。其目的是核实隧道围岩级别,建议隧道支护参数。掌子面地质素描的主要目的是判定隧道围岩级别,应采用与现行隧道规范中围岩分级的规则相一致的“地质与支护状况观察记录表”所列各项内容应,素描图主要是对结构面的展布情况和隧道轮廓、掌子面是否有台阶进行描绘,对结构面产状要标明。分析流程上图所示。4.1.3信息反馈(1)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全面掌握隧道沿线的地质情况,分析隧道经过不良地质体的可能性;(2)统计节理裂隙发育状况、确定不良地质作用、了解特殊性岩土分布性状等;(3)复核设计文件中对地质条件的认
16、识是否正确,围岩级别判定是否适宜;(4)编制出长期地质预报报告,指导中短期地质预报更具针对性地实施。4.2 洞内围岩观察4.2.1 观察目的通过观察实际揭露的隧道掌子面地质情况,掌握隧道实际围岩状态,分析隧道掌子面的稳定状态,预测前方隧道围岩情况,并提出必要的预警;通过观察隧道洞内初期支护的状态,及时发现各种异常现象并进行跟踪观察,评价初期支护的稳定性。包括:预测开挖面前方的地质条件及围岩级别;为判断围岩、隧道的稳定性提供地质依据;根据喷层表面状态及锚杆的工作状态,分析支护结构的可靠程度。4.2.2观察方法掌子面地质观察采用目测配合数码相机进行观测,及时绘制掌子面地质素描,记录围岩的岩性、产状
17、、节理等详细特征,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特征,地下水的水量、分布、压力、类型等特征,填写掌子面地质观察记录;初期支护状态采用目测观察为主,对初期支护喷砼、钢支撑、锚杆出现的外鼓、裂缝、剥落、扭曲等异常现象,用数码相机、塞尺、卷尺等进行跟踪观测并做好原始记录。观测中,如发现异常现象,要详细记录发现的时间、距开挖工作面的距离以及附近测点的各项量测数据。4.2.3测试仪器地质罗盘,地质锤,放大镜,数码相机。4.2.4观察内容(1)对开挖后没有支护的围岩:岩质种类分布状态,近界面位置的状态;岩性特征(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地层时代归属及产状;节理性质、组数、间距、规模、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和方
18、向性,断面状态特征,充填物的类型和产状等;断层的性质,产状,破碎带宽度、特征;石煤层情况;溶洞的情况;地下水类型,涌水量大小,涌水压力、水的化学成分,湿度等;开挖工作面的稳定状态,顶板有无剥落现象。(2)开挖后已支护段:初期支护完成后对喷层表面的观测及裂缝状况的描述和记录;有无锚杆被拉脱或垫板陷入围岩内部的现象;喷混凝土是否产生裂隙或剥离,要特别注意喷混凝土是否发生剪切破坏;钢拱架有无被压曲现象;是否有底鼓现象。4.2.5观察频率目测应在隧道开挖工作面爆破后及初期支护后进行,每次爆破后须进行掌子面地质情况观察,每个监测断面应绘制隧道开挖工作面及两帮素描剖面图。4.2.6成果分析与信息反馈(1)
19、通过掌子面地质观察,分析围岩稳定状态,评估出现局部掉块、塌方、涌水等灾害出现的可能性,出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通报承包商,及时指导施工,并将异常情况、相关建议汇报业主和监理;(2)编制隧道实际地质状况系列图册,参考前期勘察资料,预测前方围岩状态,每周向承包商预报前方围岩状况;(3)对初期支护出现的异常情况,分析出现异常情况的原因,根据具体原因、问题的严重性向承包商、监理和业主汇报,并提出处理建议;(4)针对初期支护异常情况,开展跟踪监测,绘制空间分布图和时间发展曲线,预测发展趋势,及时预警。(5)编制地质与支护状况现场观察记录表。4.3周边位移监测4.3.1量测内容量测隧道内壁两点连线方向的相对
20、位移,同时通过对连线长度的测量,对所测断面的超、欠挖量进行测定。4.3.2量测目的隧道周边收敛能够直观反映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周边收敛量测,为隧道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提供依据;通过计算周边收敛位移速率和预测最终位移值,为二次衬砌浇筑选择最佳时机;为隧道施工工艺、支护衬砌参数优化提供参考。具体表现为以下四点:(1)周边位移是隧道围岩应力状态变化的最直观反应,量测周边位移可为判断隧道空间的稳定性提供可靠的信息;(2)根据变位速度判断隧道围岩的稳定程度,为二次衬砌提供合理的支护时机;(3)判断初期支护设计与施工:方法选取的合理性,用以指导设计和施工;(4)对超、欠挖量进行测定,判定开挖质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的现场应用 毕业论文 隧道 监控 技术 现场 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06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