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武线测量方案标书.doc
《石武线测量方案标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武线测量方案标书.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3.2 施工测量3.2.1 施工测量方案3.2.1.1 测量组织管理形式及规模针对本项目的特点及客运专线的高标准要求,从上到下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组织纪律严明的管理队伍来进行全项目的测量管理工作。项目经理部的测量工作由项目部总工程师总负责,由工程部下设的测量工程师具体负责,项目部测量工程师和工程部长统一组织和协调标段内的测量工作。下属施工架子队设立精测队,负责各自管段范围内的贯通测量和加密控制测量。精测队应进行测量方案设计、测量成果的整理以及测量放样资料的计算等工作并将成果报请工程部长和精测队长复核,复核合格后报总工程师审核,最后项目部报请监理单位审批,各种测量资料须经监理单位审批后方可使用。日
2、常施工放样工作则由各架子队技术负责人和施工架子队专业测量工程师负责。3.2.1.2 测量人员及仪器的配置和原则3.2.1.2.1 测量人员的配置和原则鉴于石武客运专线对测量工作的高标准要求,为了高质量地完成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工作,我们准备投入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人员组建精干高效的测量管理队伍。本标段拟投入高级工程师2人,测量工程师8人,组成4个测量组负责全标段的测量工作,并在工程部设测量负责人全面负责对外的联系沟通和内部的测量组织协调工作。3.2.1.2.2 测量仪器的配置和原则针对客运专线的高标准、严要求,决定在施工中投入精度高,性能可靠的测量仪器,以保证测量的精度和要求。本次拟投入测量仪器见
3、附表:表5-3拟设备本工程的实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3.2.1.3 平面控制测量3.2.1.3.1 平面控制网的复测及加密本标段平面控制网的复测和加密分为三部分:基础平面控制网(CP)的复测、线路平面控制网(CP)的复测和基桩控制网(CP)的布设及加密。在交接桩完成后,项目部立即组织测量人员展开平面控制网的复测工作。平面控制网的复测由项目部总工程师总负责,由测量工程师牵头并负责组织各精测队实施。 石武客运专线的平面控制网分为基础平面控制网(CP)和线路平面控制网(CP),由设计单位提供,测量精度要求高。基础平面控制网(CP)和线路平面控制网(CP)通常采用GPS B级和GPS C级(或四等导线网
4、)进行控制测量。在控制点移交以后,根据设计院的交桩资料,制定测量计划书,采用双频静态接收机对所有CP、CP控制点进行同精度复测,各种限差和精度要求(以此为准)应满足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的规定。CP1、CP2控制点复测结束后,上报或保存外业观测记录、原始观测数据、所采用的设计院所交原始资料以及复测精度分析和技术报告。CP1控制网采用基线双差固定解,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CP2控制网与CP1联测构成附和网,通过联测的CP1控制网进行约束平差和坐标转化。在线下工程经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合格以后无砟轨道施工以前立即建立基桩控制网(CP)及CP控制点高程测量网。基
5、桩控制网(CP)要求采用导线测量进行加密。对大桥、特大桥进行加密控制点选点和埋设,桩的材料与设计院的桩一致,点位应远离大功率的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400米,远离高压输电线路,其距离应不少于200米,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避开大面积水域和树林,选定点位后,应绘制点的示意图和作好点之记,且在1:2000图上标出其位置。观测数据依外业实测为准,不加入人工干预,对未达到的计算精度要求的点,一律返工重测;各项精度检查应符合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的要求,不符合则重测。CP控制网应符合到CP或CP上,并采用固定数据平差。复测工作结束且数据合格后,应当
6、出具正式的书面复测报告报请监理单位批复并报送建设单位存档。复测工作结束后立即对设计院所交的控制点踏勘一遍,对不稳定的桩或可能被破坏的桩进行加固。3.2.1.3.2 平面控制网的复测成果的确认当复测结果与设计单位勘测成果的不符值满足以下要求时,应采用设计单位勘测成果:CP控制点的复测应满足X、Y坐标差值不大于2cm的要求。CP控制点的复测应满足表3.2.1-1要求表3.2.1-1 线路控制网(CP)复测限差要求测角中误差(水平角)导线方位角闭合差测距中误差(距离)(mm)导线长度闭合差()2.5D0000注:mD为仪器标称精度。若在复测过程中发现复测结果与设计单位提供的勘测成果不符时,应当重新测
7、量。当确认设计单位勘测资料有误或者精度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应当书面报告设计及监理单位,以寻求妥善的解决方法。3.2.1.4 高程控制测量3.2.1.4.1 水准点的复测根据设计院提交的水准测量资料,必须按二等水准点测量的要求复测,采用数字水准仪按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进行全标段的水准复测,水准测量复测线路应与原先的设计水准路线一致。长度在300米以上桥梁和大型车站范围内,应加设水准点;加密的水准点单独设置,应按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施测。当水准点复测限差满足表3.2.1-2要求时,应采用设计单位勘测成果并形成正式的复测报告报请监理单位批复和建设单位存档。当复测数据与设计单位的勘测成果的不符值超出限差要求
8、时,应重新测量。当确认设计单位资料有误或精度不符合限差要求时应当以书面形式上报设计及监理单位,以寻求适当的解决方法。3.2.1.4.2 水准网的加密当水准点的密度不能满足施工需要时就需要加密水准点,加设的水准点一般距线路中线约100米150米为宜,以避免施工干扰破坏,加密水准点应选在土质坚实、安全僻静、观测方便和利于长期保存的地方,标石埋设可采用混凝土先行预制、现场埋设或按标石埋设规格及用料数量进行现场浇灌埋设(参见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二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标尺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若成像欠佳则应缩短视线长度。表3.2.1-2 水准点复测限差要求二等精密水准三等四等1220303.2.2
9、线下工程施工测量3.2.2.1 一般构造物及路基的控制测量复测成果批复以后,根据设计单位所交的GPS点、导线点对控制网进行加密,以满足路基中桩以及中线、边线和一般构筑物的施工放样的需要。加密控制点按四等导线测量精度进行控制,采用不低于DJ2级全站仪施测,加密点起闭于设计单位所交的GPS点、导线点,角度采用方向观测法观测4测回,距离对向观测2测回并进行、加乘常数改正、气象改正和投影改正。当施测条件困难时可采用跨河水准测量或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施测。水准点加密与导线点加密同步进行,采用四等水准测量或三角高程测量施测。当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时竖直角中丝法观测3测回,距离对向观测2测回并进行加乘常数改正、
10、气象改正。加密水准点起闭于设计水准基点。导线点加密与水准点加密测量采用严密平差法进行平差。3.2.2.2 特大桥及特殊结构的控制测量特大桥及特殊结构须建立独立的的平面、高程控制网,平面控制网采用GPS的 C级控制网进行施测,控制点与线路的垂直距离一般应大于150m,控制点位置选在不受施工干扰并且在施工沉降范围以外的地方,视野开阔,远离高压线、无线电发射塔,便于GPS接收机接收信号,控制点埋设为混凝土铁芯桩,控制点间的距离约500600m,并沿桥轴线两侧布设。施工控制网按三角锁或大地四边形形式布设,力求图形结构坚强,采用4台GPS接收机同时作业,每时段观测时间均60分钟。观测严格执行测量计划,按
11、规定时间进行同步观测作业。天线的对中精度为1mm,每时段观测前后分别量取天线高,误差不大于2mm,取两次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表3.2.2-1 C级GPS控制网观测基本技术指标卫星高度角()15有效观测卫星总数4观测时间(min)60施测时段数12数据采集间隔(s)1560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GDOP)8平面控制网的控制点选在便于施工放样,稳固可靠并且在施工影响范围以外的地方,图形可形成三角形、闭合或附合导线网。一般大桥按四等导线网施测,测角中误差为2.5,导线水平角度采用DJ1级全站仪施测,角度采用方向观测法观测4测回;一般特大桥(桥长500m1000m)按三等导线网施测,测角中误差为1.8
12、,导线水平角度采用DJ1级全站仪施测,角度采用方向观测法观测6测回。导线边长对向观测2测回并进行、加乘常数改正、气象改正和投影改正。所有独立的平面、高程控制网必须(定期)与CP、CP控制点联测,保证(独立控制网的准确性)控制基准统一。3.2.2.3 数据处理及平差计算GPS控制网基线处理、网平差、无约束平差、约束平差、坐标转换等均采用(天宝)GPS接收机随机处理软件(TGOffice)进行计算。导线网、水准网平差计算采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开发的“科傻”地面工程测量内外业一体化软件包平差模块进行严密平差计算,成果的计算由两组独立计算互相检核。数据处理时,由于控制测量与线路控制测量精度差异之间的连接
13、误差在构筑物两端的路基段按中线法进行调整。3.2.2.4 线下工程的施工测量路基、桥梁施工时均采用全站仪按极坐标法进行施工放样,并用重复测量或闭合测量的方法进行,做到处处有检核。桥梁桩位放样后可采用置镜不同的控制点放样同一个桩位做检查。由于插点或插网控制点距施工场地较近,容易发生位移,每次桥梁施工放样前必须对所用控制点进行检核测量,并对施工控制点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复核测量。桥梁施工放样使用的临时水准点应附合至高程控制点上,每次使用都做检核测量。3.2.2.5 线下工程贯通测量线下工程完工以后,项目部测量工程师应立即组织精测队进行标段全线的线路中线和高程测量,贯通全线的里程和高程,并检查线下工程
14、的准确性。完成后将贯通测量资料报送监理单位审核后移交轨道施工作业队,其中墩台和梁部测量结果应分别移交架梁作业队和轨道施工作业队。3.2.3 线下构筑物变形测量3.2.3.1 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及变形观测点布置3.2.3.1.1变形监测网的建立为确定无砟轨道的铺设时机,以及为运营养护、维修提供依据,建立线下构筑物纵横向立体变形监测网。监测网包括水平位移监测网、垂直位移监测网。 水平位移监测网采用独立坐标系统按三等平面监测网建立,并一次布网完成。不能利用CP和CP控制点的监测网时,至少与一个CP或CP控制点联测,以便引入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平面坐标系统,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制网
15、坐标的相互转换。水平位移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见表3.2.3-1。表3.2.3-1 水平位移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mm)平均边长(m)测角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作业要求一等1.53000.71/250000宜按国家一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1501.01/120000宜按国家二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二等3.03001.01/120000宜按国家二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1501.81/70000宜按国家三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三等6.03501.81/70000宜按国家三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2002.51/40000宜按国家四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四等12.03002
16、.51/40000宜按国家四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 垂直位移监测网可根据需要独立建网,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施测,高程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不能利用水准基点的监测网,在施工阶段至少与一个施工高程控制点联测,使垂直位移监测网与施工高程控制网高程基准一致;全线二等水准贯通后,将垂直位移监测网与二等水准基点联测,将垂直位移监测网高程基准归化到二等水准基点上。观测时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垂直位移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见表3.2.3-2。3.2.3.1.2变形监测网的变形测量点的设置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观测点三种。每个独立的监测网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基准点选用在变形影
17、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使用时做稳定性检查与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测定变形的参考点,基准点的间距不大于1km。 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为满足变形观测精度要求,在两水准基点之间沿线路方向按间距不大于200m、距路基中心距离小于100m的原则布设工作基点。工作基点引出采用附合式或闭合式施测,布设在不受施工干表3.2.3-2 垂直位移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mm)监测已测高差较差(mm)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一等0.30.07DS05型仪器,视线长度15m,前后视距差0.3m,视距累积差1.5
18、m,宜按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二等0.50.13DS05型仪器,宜按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三等1.00.3DS05型或DS1型仪器,宜按暂规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四等2.00.7DS1型或DS3型仪器,宜按暂规三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扰的稳定土层内,以便长期保存和使用的地点。工作基点采用20mm长60cm顶端圆滑的钢筋打入土中,桩周上部30cm用混凝土浇注固定并编号。对观测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工程,可不设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量变形观测点。沉降观测过程中,工作基点应定期与水准基点进行校核。当对沉降观测成果发生怀疑时,应随时进行复测校核。3.2.3.2 变形观测方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石武线 测量 方案 标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06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