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技术交底,施工放样技术.doc
《测量技术交底,施工放样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技术交底,施工放样技术.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测量技术交底,施工放样技术 客运专线高速铁路的线下工程测量,它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收集资料,熟悉图纸,制定施测方案,编制技术措施。 2、对原有控制网复核测量。 3、标定本标段域内的线路走向,中线桩测定。 4、施工临时用地的标定。 5、标定线路两侧征地红线,包括进入线路区域内的施工便道。 6、居民住宅区域的征迁边线。 7、配合有关人员进行地表物的清点登记工作。 8、施工控制网CP加密。 9、对线路路基区段原始地貌测绘。 10、主体工程建筑物施工测量。 11、路基、隧道、墩台的沉降变形与桥梁的徐变观测。 12、底座版与轨道版的施工测量。综合上述,测量工作人员进入现场后有十二项测量
2、工作要做,当然,上述各项工作不是同步进行,也不可能一下全部展开,他贯穿于整个施工期间的过程中。上述列出顺序基本概括了施工测量的过程顺序。往往由于施工期的紧迫,当施工单位一旦中标进场后,会要求测量人员随即开展相关工作,不可能在等控制网复核测量,加密网建立完成后,再开始施工。这就要求测量工作人员的组织者,要有组织才能和统筹兼顾的思维与工作方法,不能顾此失彼。对原有控制网的复测是必须的,控制网CP的加密也是不可缺少的,应对非主体工程施工放样也是需要的。上述客运专线高速铁路线下工程的测量任务,排列顺序仅是一个大概,不是绝对的,有些工作是相互穿插进行的,这里仅概略的提出以供参考。下面分步讨论:一、收集资
3、料: 1、进场后首先要与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联系,索取本标段域内的控制网资料,包括对控制点的现场核对,资料与实地控制点是否一一对应。 2、仔细阅读图纸,特别是本标路段总平面布置图。根据图纸整理线路线性设计元数,查阅并收集相关数据资料,以能够满足线路中桩定线需要为原则,需要计算时当计算之(一般情况下线路中桩坐标设计会给出的)。 3、实地踏勘,了解本标路段地理现状,根据图纸设计的线路工程结构、分布状况、控制网技术资料,制定本标段施测方案,方案中应包括人员配备,资质结构,人员数量,仪器选型,配套设备,材料计划。 4、根据相关规范要求,编制施工测量技术措施,措施中应明确依照的技术标准和有关规范
4、以及使用仪器型号、规格,质量保证措施,各项技术指标,计算软件,仪器合格证件。 二、对原有控制网的复核测量:测量工作人员在经过对控制网资料包括实地一一核对,确认无误后,要对本标段域内的控制网点包括高程控制网点进行复核测量,复核测量精度应不低于原控制网标准。复核测量采用什么方法,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力制宜。三、标定本标段域内的线路走向,中线桩测定:中线桩的测定工作在工程开工初期尤其重要,线路走向不能标定,征地红线,房屋拆迁范围等一切工作将无所适从。线路中线的测定是为施工人员指定了线路方向及位置,便于他们布设场地,施工措施的决策,给征拆人员提供拆迁范围依据。四、控制网CP加密: 1、我们已经知
5、道设计布置的线路首级控制网CP,CP点间距最短在8001000米,控制点密度显然不能满足施工放样需要,特别是在桥涵路段,需要在CPCP,CPCP点之间进行加密布点。控制网加密,宜采用导线的形式沿线路的一侧或两侧布设,导线等级应不低于四等。加密点距线路中线距离应控制在50100m为宜。近了受施工干扰,容易被破坏掉,远了对放样不便。2、高程控制网加密:高程控制网点(以下简称工作基点)宜与平面控制网点共用,工作基点的布设间距不大于100m为宜。距线路中线控制在5080m,在确保工作基点能够稳定的情况下,距线路越近越好。便于建筑物施工标高测定,减少迁站误差的影响。工作基点埋设深度应在冻土层以下30cm
6、,在冻土层较浅的地区其埋设深度不应小于1m。由于工作基点不但肩负着路堑,路堤,桥梁在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数据的起源,在工程竣工后仍担负着此项工作的重任。故埋设要力求最大稳定性。 线下测量工作流程 五、桩基施工1)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各桩位中心点坐标,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或GPS RTK准确测量出桩位中心点,桩橛截面尺寸不小于3cm3cm,在桩面钉铁钉做为标志点。2)每个中心桩位纵、横轴线方向必须设置4个护桩,便于桩基施工过程中进行检校。3)每次桩位放样不得少于4个桩位,桩位放样后及时检查各桩位间距离及对角线距离,见图2 ;确认准确无误后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桩基放样允许偏差20mm。 图2 桩
7、位放样示意图4)桩基础施工完成后用全站仪或GPS RTK检查桩位偏差,水准仪测量高程,检查方法见表1。表1 钻孔桩钻孔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六、承台(扩大基础)施工1)桩基施工完毕后,在原地面测出高程控制点以指导基坑开挖深度。2)开挖基坑后,及时进行基坑标高及基坑尺寸检查。3)基坑检查无误后,根据设计图纸尺寸采用全战仪极坐标法测放承台十字中心线或各承台角点控制点,见图3。4)测量完毕后用钢尺检查各点间的距离及对角线距离,确认准确无误后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5)承台模板立模后,及时对承台模板进行检查,根据设计图纸尺寸采用极坐标法测放承台十字中心线或各承台角点控制点,用红油漆做标志点在模板上,
8、根据各点拉线检查模板各部位几何尺寸,确认准确无误后再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承台放样允许偏差15mm。 图3 承台放样示意图 4)承台施工完成后用全站仪和水准仪检查,检查方法见表2。表2 承台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七、墩/台身施工墩/台身放样采用全战仪极坐标方法放样。1)先计算出各墩台桥梁工作线的交点的坐标,用置镜点坐标,再进行坐标反算求得置镜点至各墩台工作线交点的距离和方位角,在承台上测设墩台桥梁工作线,测量完毕后用钢尺检查各点间的距离及对角线距离,确认准确无误后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墩台身放样允许偏差10mm。2)墩台模板立模后,测放墩台模板十字中心线及高程标志应准确、坚固、稳
9、妥可靠,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进行检查。模板安装检查允许偏差:前后、左右边缘距设计中心线尺寸10mm。顶帽模板尺寸误差不得大于10mm,高程精度符合四等水测量要求。3)灌注顶帽混凝土至顶部时,应在墩顶桥梁中线上埋设中心标1一2个,并在墩顶上、下游异侧各埋设水准标1个,见图4。在桥墩建成后,测定中心标里程及水准标高程。 图4 墩顶示意图墩中心十字线测定:桥中线方向应在无风、视线清晰、呈像稳定时直接测定;测定前,应检校仪器的水准器、十字丝、垂球或光学对点器等;后视点与前视点同向时,正倒镜不符值不得大于3 mm,取中值;后视点与前视点异向时,按正、倒、倒、正镜观测,其不符值不得大于4mm,取中值。墩顶
10、水准标高程测定:精度与二等水准精度相同,取位至0.1 mm;在墩跨较大时,宜用DS05或DS1型水准仪按跨河水准测量方法测定,并用不同方法复核。4)墩台身施工完成后用全站仪和水准仪检查,水准高程精度符合四等水准测量要求,检查方法见表3。表3 墩台身施工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5)支座垫石在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测量。桥梁上部构造的静荷载是通过支座垫石传递到下部构造及基础中的,是受力最集中的部位。故而支座的安装是桥梁施工中的重要环节。 如果在施工中支座垫石水平及位置控制不好,就会造成支座不均匀受力或脱空现象,从而造成严重的质量隐患。首先控制好支座垫石的平面位置:用全站仪坐标放样法并用人工挂线拉尺来控制,以
11、确定支座垫石的平面位置。用全站仪把支座垫石的纵向和横向中心线放样出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支座垫石的钢筋预埋,定位好垫石的预埋钢筋,再用水准仪控制好垫石钢筋的高程, 用点焊把垫石钢筋与墩帽钢筋焊接在一起,使垫石钢筋牢固不动。待墩帽混凝土浇灌完毕凝结之后再用全站仪定出垫石的中心线,用钢尺按照设计图纸量出支座垫石的平面尺寸,然后用墨线弹出,这样就确定了每个支座垫石的平面位置。再者就是控制好支座垫石的高程。根据确定好的支座垫石平面位置来安装模板,用水准仪控制好模板的顶面高程。第一次用水准仪按照设计高程定出模板的标高后,即可浇筑垫石混凝土。由于作业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较难一次性就能抹平垫石表面的混凝土,所经以
12、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反复抹平垫石顶面,用水平尺反复检测整个垫石顶面是否达到水平,并用水准仪进行跟踪测量标高,使垫石顶面高程符合设计要求而且保证垫石整个顶面达到水平。为了保证同一墩上相邻两个支座的水平面,必须采用水平直尺来检测。这样就做到了二次水准测量来控制及二次互检,使垫石水平达到了要求,能保证支座不偏斜。检查方法见表4。 表4 垫石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八、 连续梁等特殊结构上部施工放样上部结构采用极坐标方法放样,计算出梁体中心线和轮廓线控制点位坐标,利用全站仪用极坐标法测设。精密电子水准仪测量计算点位标高,根据设计计算出的标高控制梁体线形,拉线尺量检查模板各部位几何尺寸。梁体放样允许偏差5mm。
13、模板立好后用全站仪和水准仪检查,检查方法见表5和表6。表5 模板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表6 连续梁梁体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九、桥梁竣工测量桥梁竣工测量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在桥梁墩台施工完毕、梁部架设以前,此时应对全线桥梁墩台的纵、横向中心线、支承垫石顶高程、跨度进行贯通测量,并标出各墩台纵、横向中心线、支座中心线、梁端线及锚栓孔十字线;其位置偏差应满足表7的要求。墩台中心里程必须精密测定,里程的平差值与设计值比较,其不符值超过10mm时,应作适当的调整。 表7 桥梁墩台允许偏差 第二阶段是在梁部架设完成后,此时应对全桥中线贯通测量并在梁面标出桥梁工作线位置。其位置偏差应满足表8的要求
14、。 表8 梁部允许偏差 1、CRTS无砟轨道测量工作流程 2、测量工序防撞墙施工完成后,安装CPII和CPIII预埋件,无砟轨道控制网CPIII建网,待CPIII网评估通过后,开始底座板施工测量及施工;利用CPIII网自由设站,放样GRP、定位锥和轨道板粗铺线,然后埋设GRP钉和定位锥。底座板施工完成后,开始CPIII的第一次复测,复测评估通过后,进行GRP平面建网。GRP平面网合格后,进行轨道板粗铺,粗铺完成后进行GRP高程测设。轨道板精调、灌浆及平顺性检测。轨道板铺设完成后,开始CPIII第二次复测,复测评估后,进行钢轨精调,轨道精调完成后,进入联调联试。2.1底座板施工测量放样板式无砟轨
15、道系统中,混凝土底座是现浇混凝土结构,它是板式轨道的支撑结构,其主要功能是修正在无砟轨道施工前下部基础的变形与施工偏差以及实现曲线地段板式轨道的超高设置。混凝土底座施工测量重点是保证底座混凝土模板安装的平顺性及高程控制的准确性,保证整个板式无砟轨道系统中砂浆的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底座混凝土浇灌成型后,按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对底座混凝土顶面高程进行检测,每5m一个断面,从中线向左右两侧各1.1m处进行检查,对于混凝土底座顶面高程不能满足CA砂桨灌注厚度的提前进行处理。底座混凝土顶面允许偏差:高程5mm,平整度4mm/7m,宽度0+15mm,中线位置10mm,厚度10%的设计厚度。2.2 CP平面网
16、测量2.2.1 CP平面控制点布设CP控制网的测量标志选择立式基座预埋件及配套棱镜杆与水准测量杆件(见图5.1.1)。 立式基座预埋件 水准测量杆件 平面测量棱镜杆件图5.1.1 CP预埋件及配套棱镜杆与水准测量杆件(2) CP控制点埋设CP控制点的布设兼顾到施工及运营维护,CP控制点均布设在简支梁固定端距梁端0.5m的位置,布置间距约为64 m左右一对,布设高度与轨道面保持一致的高度间距。点位布置在防撞墙顶端(埋设立式基座),见图5.1.2: 图5.1.2 CP点布设位置示意图在防撞墙顶端成对开凿铅垂方向的安装孔(孔径30-50mm,孔深110mm),然后使用锚固剂埋设立式基座预埋件,基座预
17、埋件埋设完成后,基座预埋件外露部分为高出防撞墙顶面2 毫米为宜。(3) CP控制点编号采用7位编号形式(0000300),具体要求如下:为避免长短链地段编号重复的问题,前4位采用连续里程的公里数,第5位正线部分为“3”,第6,7位为流水号,0199号数循环。由小里程向大里程方向顺次编号,上行线轨道左侧的标记点,编号为奇数,处于上行线轨道右侧的标记点编号为偶数。CP布点时要对点位进行详细描述,主要描述的内容包括位于线路里程(里程要准确,精确至米)、线路的左、右侧、外移距离、桩类型、具体设置位置和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等。点位描述可附在成果表里。丢失或破坏后补埋点,新点号一般可通过修改原点号中的第5位
18、得到。CP点编号路基地段宜标绘于接触网杆(或其内侧临时基础);桥梁地段宜标绘于挡砟墙,标志正下方0.2m;隧道地段宜标绘于标志正上方1.2m。2.2.2 CP平面网观测(1)外业数据采集使用仪器及设备CP平面网测量使用的仪器为TCRP1201+型全站仪,方向观测中误差1.0,测距中误差(1mm +2ppm),配套设备有CP测量专用测量杆、sining棱镜、脚架、通风干湿温度计和高原空盒气压计等,仪器设备均在鉴定有效期CP自由测站网形图每次测量前均对仪器的温度和气压进行改正,温度量测精度为0.5,气压量测精度为5hpa,并认真填写自由测站记录表。同一方向的水平方向观测各项限差严格控制限差 方向测
19、量法水平角测量精度表同一方向盘左、盘右距离观测较差和测回间的较差均控制在1mm。2.2.3 CP平面网数据处理CP点的平面数据处理软件采用铁道部评审通过的TSDI_HRSADJ软件进行。平差计算以前,通过数据处理软件对外业观测的限差重新进行检核。平差方法如下:首先通过整网的三角高程计算出整网的测站高程,利用TSDI_HRSADJ软件系统中的数据预处理软件对观测数据进行检查、处理,在输出TSDI_HRSADJ软件所利用的平差文件以前应对数据进行边长的高程改化;然后进行平差计算工作,平差计算时需对平差文件中的边长观测值进行高斯投影距离改化,以保证CP控制网能够与CP、CP控制网系统保持一致性,平差
20、成果均使用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的方法通过逐次平差确定两类观测量(边、角)合理的权阵进行计算而得。通过对CP平面测量外业和CP高程网测量 2.2.4.1 CP高程控制点布设CP高程控制点与平面控制点共桩。要得到棱镜中心的高程,可直接在CP预埋件中插入CP水准杆件,在杆件顶端立水准尺进行观测。因为标志杆件的结构决定了,水准杆顶端与棱镜中心的高程之差都是一定值,该定值为水准杆顶端球头的半径(10.0mm),通过该差值即可通过水准杆顶高程计算出棱镜中心的精确高程,即H棱镜中心=H水准杆顶高程-0.01米。2.2.4.2CP高程控制网主要技术要求CP控制点的高程测量起闭于该段范围内在桥上和路基上加
21、密布设的二等水准点。CP高程网精密水准测量主要技术标准应符合表6.2-1规定。表6.2-1 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精密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应符合表6.2-2的规定。1、K为测段水准路线长度,L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 Ri为检测测段长度,K、L、Ri单位为km,n为测段水准测量站数;2、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其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0.7 倍。 精密水准测量测站主要技术标准应符合表6.2-3规定。2.2.4.3外业数据采集使用仪器及设备CP高程测量采用1台Trimble DiNi03电子水准仪(标称精度0.3/km)及其配套的铟钢条码水准标尺、尺垫(5kg)进行观测,仪器设备均
22、在鉴定有效期CP高程往测示意图2.2.4.5 CP控制点高程数据处理在每一个闭合环或附和水准线路测量结束,首先对线路闭合差进行检查计算,对超限的线路及时进行重测。测段水准测量作业结束后,每条水准路线按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计算偶然中误差M;当水准网的环数超过20个时,还按环线闭合差计算Mw。M和Mw均符合表暂规中精密水准测量精度的要求。M和Mw应按下列公式计算:MD=1DD 4nLMW=1WW NL式中: 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L 测段长(km);n 测段数;W 经过各项修正后的水准环线闭合差(mm);N 水准环数。根据要求,本次高程进行了两次独立测量,以下为两次测量的精度统计情况: 约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测量 技术 交底 施工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06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