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建筑风格 乔家大院欣赏.doc
《明清建筑风格 乔家大院欣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清建筑风格 乔家大院欣赏.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唐代建筑与室内赏析 乔家大院 1.乔家大院的概况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中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历史上的乔家以经商为主,主要经营票号。而乔家的繁荣很大程度上靠其对教育的重视,创造出“学而优则贾”的治家家训,并且代代恪守,人才辈出,儒商兼容。大院的建筑将浓郁的建筑美和人文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无论在规模上、布局上还是建筑装饰上,充分体现了我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被恰如其分的地赞美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刻明珠”。中国古代建筑形式的一些解释:大屋脊寓意着老祖宗在上,梁柱寓意着子孙后代托着老祖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后,则无梁柱,老祖宗
2、就要爬到地上了),天圆地方,建筑基础当然是方的,寓意着脚踏实地。并且,建筑都是拾级而上的,寓意着人往高处走。2乔家大院的总体空间布局乔家大院初建于乾隆年间,完成于民国初年,正值我国造园艺术的高峰期。占地8千余平方米,依照传统的叫法,北面三个大院,从东往西依次叫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南面三个大院以此为东南院、西南院、新园。庄园的主人数代的精心修缮,决定了乔家大院精致、肃静的高雅格调。走进乔家大院的正门,一条长80米、宽7米得石铺甬道将6个大院分割在南北两边,分别叫老院、西北院、书房院、东南院、西南院和新院。这六个大院各由三五个小院组成,院中有院,院中套院,共有20个小院、313间房屋,布局、格式
3、各不相同,各院房顶有走道相通。每个院落都是正偏结构,正院为主人居住,偏院则为客房及佣仆的住址和灶房。正院比偏院要高出一截,两者的房顶结构也不相同。所有6个大院、20个小院都由正院和偏院构成,正院与偏院在结构的高低、房顶标志使用功能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和大多数富商家族相同,乔氏家族“商而优则仕”,到第五代传人乔景俨官至二品,因此乔氏家族在修缮宅院时,其兼容了官僚府第的气派也体现了富商巨贾的奢华。3.乔家大院的建筑装饰艺术乔家大院的建筑装饰主要集中在门窗、屋檐、勾栏、烟囱等部位,装饰手法分砖雕、木雕、石雕、彩绘四种,其中基础部分多为石雕,结构部分以木雕和彩绘为主,屋顶部分用砖雕。大院还有更迷人处,
4、那就是随处可见的精致的板绘工艺和巧夺天工的术木雕艺术,雕刻品个个都有其民俗寓意。每个院的正门上都雕有各种不同的人物。如一院正门为滚檩门楼,有垂柱麻叶,垂柱上月梁斗子,卡风云子,十三个头的旱斗子,当中有柱斗子,角斗子,混斗子,还有九只乌鸦,可称一等的好工艺。二进门和一门一样,为菊花卡口,窗上有旱纹,中间为草龙旋板。三门的木雕卡口为葡萄百子图。砖雕工艺更是到处可见,题材非常广泛。有壁雕、脊雕、屏雕、扶栏雕。如一院大门上雕有四个狮子,即四狮(时)吐云。马头上雕有“和合二仙”,抬着金银财宝。卡圆上雕有兰花。掩壁上为“龟背翰锦”,是传统的装饰纹样,为六边形骨架组成的连续几何图形。因它像龟的背纹而得名。古
5、时以龟甲作为占卜的工具,视能兆吉凶。乔家大院中的石雕工艺虽比较少见,却是十分精细。现有几对石狮子,石狮形态各异,憨态可掬。有的石狮为踱步前行状,刀纹如新,锋芒犹在,表现得机警、威武、活跃。其顾盼自豪的头部,提起全身的神气,表现狮子的雄壮、英武而不失真,给人以健康、活跃,富有生命力的感觉。 整个大院所有房间的屋檐下部都有真金彩绘,内容以人物故事为主,除“燕山教子”、“麻姑献寿”、“满床笏”、“渔樵耕读”外,还有花草虫鸟,以及铁道、火车、车站、钟表等多种多样图案。这些图案,堆金立粉和三兰五彩的绘画各有别致。所用金箔,纯度很高,虽经长期风吹日晒,至今仍是光彩熠熠。立粉工艺十分细致,须一层干后再上一层
6、,这样层层堆制,直到把一件饰物逼真的浮雕制成为止,最后涂金。涂金是用人头上的油污贴上去的,因其太薄,必须挑选晴朗无雨无风的天气,才能进行操作,可见完成一件图案作品是相当费劲、费时的了。其它还有线条勾金、敷底上色,都是天然石色,因此,可保持经久不褪。 综上所述,大院的建筑装饰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民间百姓中的传承。吉祥观念是一种习俗,是勤劳善良的人民群众追求的一种美好生活的愿望。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生活文化,使自己的生活更加有意义。所以吉祥物也就作为一种信仰、一种理想、一种追求融入生活,化为民俗。在人们传统的民俗观念中,福禄寿是民间百姓所最为喜闻乐道的。乔家大院的整
7、体建筑即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大吉大利的双喜字形,在一种祥和的氛围中昭示出一派喜庆之意。而福禄寿则是人生的三大追求,福禄寿三星齐聚才是没有缺憾的人生。此外,大院中的某些雕刻还极为明显地体现了人们传统观念中对于生命的膜拜和对于子嗣的重视,如我们在乔家大院的门楼雀替中经常可见的葡萄百子图,女墙眷雕中的香炉博图等,其中的葡萄和香炉就是作为一种生命的吉祥物而被人们传承记载下来。在人们普遍的观念中,“梅、兰、竹、菊”合称四君子。中国人素来就喜欢梅花,因为它于冰雪严寒之中傲然开放,显示出一种高洁雅致和无所惧的情怀。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清淡幽远,具有一种隐逸风格,因其喜欢梅花,故而孟浩然踏雪寻梅作为一种精神的象征,
8、表现在了乔家大院的彩绘图案中。兰是中国人最为熟悉的芳草。早在春秋时期,兰就被称为国香,兰最早的含义为爱,是爱的吉祥物。由于屈原在诗歌中将兰比喻为君子,后人也把兰理解为隐士高洁的象征。竹为坚贞的象征。古人认为,修竹、茂林乃君子之居所。在乔家大院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竹的图案。如大院东南院偏院门两侧有一组砖雕照壁,最顶端为流云,底端为大海,中间为枝叶繁茂的竹。此外,民间百姓认为,门前有竹的人家,必有有才德的贤人,因此,在传统的建筑文化中,这一类砖雕照壁便有了一个极其雅致的名字“书香门第”。菊花不仅是代表着长寿,更由于东晋大隐士陶渊明对于菊的偏爱,而使得后世文人将菊作为一种人格的象征,与陶渊明追求自由
9、、隐逸的风格结合在一起。凡此种种,或取其形、或取其意,都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人类传统的审美观。5.大院体现出的中国儒家中庸思想“中庸”【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最高价值原则,是由孔子提出来的。他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乔家大院从布局到装饰、从名称的命名到各建筑物的组合,都体现了中庸思想。从命名上看,乔家大院原来的名字叫“在中堂”,意为“不偏不倚”,很符合儒家伦理思想的中庸思想。从布局看,乔家大院从传统意义上归类于四合院,其建轴中对称,每个的独立的院落为一个小四合院,每个院中的建筑,院与院之间都平实序,和谐有序。整个建筑向平面展开,其建筑空间序列重重叠
10、叠、又井然有序,形成简洁而有序的空间组合。它们的风格以群体的对称、协调、错落有序来相互辉映,形成整体的和谐之美。通过以上分析,对乔家大院建筑的文化内涵有了初步了解,它给我们现今的建筑立意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明清建筑风格 乔家大院欣赏导读: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公里。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于民国初年建成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体,并集中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关键词:明清建筑风格 住宅建筑 住宅建筑规范 北方建筑风格 装饰设计 家
11、居装饰。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高峰时期。概括明清建筑的特点就是: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最近,听到对中国古代建筑形式的一些解释:大屋脊寓意着老祖宗在上,梁柱寓意着子孙后代托着老祖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后,则无梁柱,老祖宗就要爬到地上了),天圆地方,建筑基础当然是方的,寓意着脚踏实地。并且,建筑都是拾级而上的,寓意着人往高处走。如果按照这样的解释,那个人民大会堂边上的国家大剧院可就坚决要不得了。先说建筑形式,一个圆蛋,上面没有了老祖宗,真的把老祖宗放到下面去了,大家想想中国古代什么样的建筑才是地上起个圆包?再说那台阶,中国古代什么建筑进门的台阶是向下走的?大概只有甬道才是
12、吧。说到此,大家就应该明白为什么国家大剧院工程论证了那么长时间了吧,呵呵,当然,不会仅仅这一个原因。换句话说,国家大剧院也应该算是中国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体现,是中西文化结合的体现吧。以往的建筑历史研究者,常常因明清时期单体建筑艺术性的下降而贬低明清建筑。实际上,明清建筑虽然在单体建筑的技术和造型上日趋定型,但在建筑群体组合、空间氛围的创造上,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明清建筑不仅在创造群体空间的艺术性上取得了突出成就,而且在建筑技术上也取得了进步。明清建筑突出了梁、柱、檩的直接结合,减少了斗拱这个中间层次的作用。这不仅简化了结构,还节省了大量木材,从而达到了以更少的材料取得更大建筑空间的效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明清建筑风格 乔家大院欣赏 明清 建筑风格 大院 欣赏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06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