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毕业论文范文RTK 与全站仪联合定界的应用.doc
《工程测量毕业论文范文RTK 与全站仪联合定界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测量毕业论文范文RTK 与全站仪联合定界的应用.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 业 设 计 论 文题目:RTK与全站仪联合定界的 应用系 别: 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系专 业: 工程测量技术姓 名: 易小轲学 号: 指导教师: 清华大学2012年 5 月 15 日清华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任 务 书题 目RTK与全站仪联合定界的应用系 别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系专业工程测量技术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易小轲指导教师发放日期2012年1月6日清华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一、主要任务与目标:随着GPS (RTK)方面技术成熟,它们在工程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不断的再扩大、产业园区随之增长;征收土地面临着勘测定界的重任;工作复杂繁琐,勘测定界工程作为工程
2、测量的一部分,RTK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将会给该行业带来一次飞跃。为了进一步验证RTK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精度和可靠度,联系结合实际在广安市前锋镇项目的实施情况,通过对比总结作业结果,总结出了动态RTK使用方便快捷的测量措施,以利于在确保工程精度的前提下,减轻劳动强度并提高工作效率。完成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作风,虚心好学、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提高调查研究、辩证思维和系统分析能力的过程。二、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目前GPS技术市场的应用前景非常可观。RTK测量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实时动态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在基准站上安置
3、一台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GPS卫星进行连续的观测然后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地计算并显示用户站的三维坐标,其精度可达到厘米级。1.GPSRTK平面坐标转换方法(1)GPS RTK一般都是采用平面坐标转换模型求解。用WGS-84坐标系转换成国家的80坐标系或者地方坐标系。(2)GPSRTK高程转换2.在作业工作前;首先将基准站GPS接收机安置在测区大致中间部分开阔的地方;架设在已知控制点或者未知点均都可以;本文中海达HDV8GNSS接收机为例;简述接收机的流程。三、计划进度:1. 毕业论文(设计)动员阶段。2. 毕业论文(设计)准备阶段:大约用1015天时间3. 论文开题及论文工作方案制定:
4、大约用2周左右时间4、计算、分析、设计和理论研究阶段:大约用6周左右时间5、中期检查:大约在第5周左右,系里及各教研室组织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检查,主要检查毕业设计的进度、完成情况、学生的认真程度以及教师的指导情况。6、整理和写作阶段:对毕业设计的三个阶段的工作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补充和完善、写出毕业设计的初稿,并在第6周交指导老师审核,并按照指导老师修改。7. 答辩准备阶段:大约1周时间。学生应做好答辩前的各项准备工作8. 正式答辩:按学校规定的程序及要求组织毕业设计答辩四、主要参考文献:1孔祥云,郭际明,刘宗泉.大地测量学基础(第二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2李征航,黄劲松.G
5、PS测量与数据处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3孔祥元,梅是义.控制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4国家测绘局.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 S.北京:测绘出版社,2009.5国家测绘局.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教研室审核意见: (建议就任务书的规范性;任务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的明确具体性;任务书计划进度的合理性;提供的参考文献数量;是否同意下达任务书等方面进行审核。)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注:任务书必须由指导教师和学生互相交流后,由指导老师下达并交教研室主任审核后发给学
6、生,最后同学生毕业论文等其它材料一起存档。成绩评定成绩评定说明一、答辩前每个学生都要将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在指定的时间内交给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审阅,写出评语并预评分。二、答辩工作结束后,答辩小组应举行专门会议按学校统一的评分标准和评分办法,在参考指导教师预评结果的基础上,评定每个学生的成绩。系对专业答辩小组提出的优秀和不及格的毕业设计(论文),要组织系级答辩,最终确定成绩,并向学生公布。三、各专业学生的最后成绩应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四、具体评分标准和办法见河南城建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五、答辩小组评分包括两部分:(1)学生答辩情况的得分和评阅教师评分;(2)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
7、论文)的评分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班级 姓名 学号综合成绩: 分(折合等级 )答辩小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答辩小组评定意见一、评语(根据学生答辩情况及其论文质量综合评定)。二、评分(按下表要求评定)评分项目答 辩 小 组 评 分评 阅 教 师 评 分合计(40分)完成任务情 况(5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5分)表达情况(5分)回答问题情 况(5分)质 量(正确性、条理性、创造性、实用性)(10分)成果的技术水平(科学性、系统性)(10分)评分答辩小组成员签字 年 月 日 毕业答辩说明1、答辩前,答辩小组成员应详细审阅每个答辩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为答辩做好准备,并根据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8、标准给出实际得分。2、严肃认真组织答辩,公平、公正地给出答辩成绩。3、指导教师应参加所指导学生的答辩,但在评定其成绩时宜回避。4、答辩中要有专人作好答辩记录。指导教师评定意见一、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学术评语(应具体、准确、实事求是): 签字: 年 月 日二、对毕业设计(论文)评分按下表要求综合评定。(1)理工科评分表评分项目(分值)工作态度与 纪 律(10分)毕业设计(论文)完成任务情况与水平(工作量与质量)(20分)独 立工作能力(10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10分)创 新能 力(10分)合 计(60分)得分(2)文科评分表评分项目(分值)文献阅读与文献综述(10分)外文翻译(10分)论文撰
9、写质量(10分)学习态度(10分)论证能力与创新(20分) 合 计(60分)得分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摘 要文章中系统的阐述了GPS的发展史;实时动态(RTK)测量系统。RTK测量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 测量技术。包括网络RTK测量技术的含义、系统的组成以及其在测量领域内的应用,分析了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技术构成、数据通讯方式等,比较了网络RTK技术和全站仪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流程,展望了基于动态网络移动参考站的网络RTK技术在勘测这方面的应用前景。关键词:RTK;GPS;勘测定界。AbstractThe article systematically discusses
10、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al-time dynamic GPS; (RTK) measuring system.RTK measurement technology is based on the carrier phase measurements according to the real time difference GPS measurement technology.Including network RTK measurement technology meaning, system composition and the meas
11、urement in the field of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the 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 system technology,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pares the network technology of RTK and total station instruments working principle and Prospect of basic flow, based on dynamic network moving reference sta
12、tion network RTK technology in surveying this application prospect.Key words: RTK; GPS; investigation delimitation.目 录目 录1序 言11. GPS概述21.1 GPS的历史21.2 GPS在生活中应用32.RTK构成42.1 RTK简介42.2 RTK系统组成52.2.1 基准站功能.52.2.2 用户应用系统52.3 RTK的基本原理63.RTK四参数转换73.1 GPSRTK平面坐标转换方法73.2 GPSRTK高程转换84.RTK实际操作104.1 架设基准站及流动站的简
13、易流程104.2 转换参数115. 介绍工程135.1 仪器对比145.1.1 全站仪综述145.1.2 RTK优势15总 结17参考文献18致 谢19序 言随着GPS (RTK)方面技术成熟,它们在工程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不断的再扩大、产业园区随之增长;征收土地面临着勘测定界的重任;工作复杂繁琐,勘测定界工程作为工程测量的一部分,RTK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将会给该行业带来一次飞跃。为了进一步验证RTK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精度和可靠度,联系结合实际在广安市前锋镇项目的实施情况,通过对比总结作业结果,总结出了动态RTK使用方便快捷的测量措施,以利于在确保工程精度的前提下,
14、减轻劳动强度并提高工作效率。1. GPS概述1.1 GPS的历史GPS 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而其中文简称为“球位系”。GPS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其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 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3月,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己布设完成。GPS的空间部分是由24颗卫星组成(21颗工作卫星;3颗备用卫星),它位于距地表20200km的上空,均匀分
15、布在6 个轨道面上(每个轨道面4 颗),轨道倾角为55。卫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以同时观测到4 颗以上的卫星。在GPS观测中,我们测出卫星到接收机的距离,利用三维坐标中的距离公式,利用3颗卫星,就可以组成3个方程式,解出观测点的位置(X, Y, Z )三个未知数。考虑到卫星时钟与接收机时钟之间的误差,实际上有4个未知数,X, Y, Z和钟差,因此,需要引入第4颗卫星,形成4个方程式进行求解,从而可以确定某一观测点的空间位置,精确算出该点的经纬度和高程。实际上,接收机经常可以锁住4颗以上的卫星,此时接收机可按卫星的分布分成若干组,每组4颗,然后通过算法挑选出误差最小的一组用作定
16、位,以提高定位精度。由于卫星运行轨道、卫星时钟存在误差,大气对流层、电离层对信号的影响,以及人为的SA保护政策,使得民用GPS的定位精度只有100米。为提高定位精度,普遍采用差分GPS (DGPS)技术,建立基准站(差分台)进行GPS观侧,利用已知的基准站精确坐标,与GPS接收机的观测值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一个改正数,并对外发布。接收机收到改正数后,与自身的观测值进行比较,加以改正计算,可以消去大部分误差,得到一个比较准确的位置数值。1.2 GPS在生活中应用实验还表明,利用差分GPS,定位精度可提高到5米。由于GPS技术所具有的全天候、高精度和自动测量的特点,是迄今最好的导航定位系统。随着全球
17、定位系统的不断改进,硬、软件的不断完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地开拓,目前已遍及国民经济各种部门,作为先进的测量手段,己经融入了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应用领域、并开始逐步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冷战结束和全球经济的蓬勃发展,美国政府宣布于2000年5月1日宣布在,在保证美国国家安全不受威胁的前提下,取消SA政策,GPS民用信号精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改善,利用C/A码进行单点定位的精度由100米提高到10米,这将进一步推动GPS技术的应用,提高生产力、作业效率、科学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刺激GPS市场的增长。由此可见,GPS技术市场的应用前景非常可观。2.RTK构成2.1 RTK简介R
18、TK(Real 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测量系统。它是集计算机技术、数字通讯技术、无线电技术和GPS测量定位技术为一体的组合系统;它是GPS测量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新突破。RTK定位精度高,可以全天侯作业,每个点的误差均为不累积的随机偶然误差。RTK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它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它的出现为工程放样、地形测绘、勘测边界,各种控制测量带来了新曙光,极大地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高精度的GPS测量必须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值,RTK定位技术就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的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空
19、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差分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平面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同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历时不足一秒钟。流动站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可在固定点上先进行初始化后再进入动态作业,也可在动态条件下直接开机,并在动态环境下完成整周模糊度的搜索求解。在整周未知数解固定后,即可进行每个但元的实时处理,只要能保持4颗以上卫星相位观测值的跟踪和必要的几何图形,则流动站可随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RTK技术的关键在于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RT
20、K定位时要求基准站接收机实时地把观测数据(伪距观测值,相位观测值)及已知数据传输给流动站接收机,数据量比较大,一般都要求9600的波特率,这在无线电台上不难实现。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RTK技术已由传统的1+1或1+2发展到了广域差分系统WADGPS,有些城市建立起CORS系统,由此大大提高了RTK的测量作业范围,当然在数据传输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展,由原先的电台传输发展到现在的GPRS和GSM网络传输,大大提高了数据的传输效率和范围;而在网络RTK的使用当中数据传输无距离限制。RTK为实时动态测量技术,利用卫星发射的两个载波L1(1575.42MHZ)和L2(1227.60MHZ),以载波
21、相位测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测量技术。一般情况下,有一个基准站和一个以上的流动站。基准站可设在已知点也可在未知点上,利用求测的WGS-84坐标和已知的地方坐标可求出坐标转换的参数,在求得转换参数后,利用基准站时时测得站点坐标信息于流动站测得的时时坐标信息,两站之间的基线向量来求出流动站的时时坐标。在后续测量中,求未知点时可直接得到地方坐标系中的坐标。在不同的RTK品牌设备中求解的要求略有不同。2.2 RTK系统组成GPS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由基准站网、数据处理中心、数据传输系统、定位导航数据播发系统、用户应用系统五个部分组成;各基准站与数据处理中心间通过数据传输一同连接成一体,形成专用网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测量毕业论文范文RTK 与全站仪联合定界的应用 工程 测量 毕业论文 范文 RTK 全站仪 联合 定界 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06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