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化疗药物分类和不良反应.ppt
《静脉化疗药物分类和不良反应.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脉化疗药物分类和不良反应.ppt(1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抗肿瘤药物概述,主要内容,肿瘤化疗的历史与发展化疗药物分类和作用机制抗肿瘤化疗药物的临床应用新型靶向药物,肿瘤化疗的历史与发展,开端:1943年氮芥治疗淋巴瘤。,第二个里程碑:1957年CTX和5-Fu的合成。,第三个里程碑:1967年阿霉素1969年DDP,第三代化疗药物:紫杉类、吉西他宾、伊立替康、培美曲塞,等。,抗体类靶向治疗药物:1997年美罗华治疗淋巴瘤。,小分子类靶向治疗药物:2001年伊马替尼治疗慢粒。,第一代化疗药物,第二代化疗药物,第三代化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近代肿瘤化疗药物的发展历史,化疗辅助治疗的进展,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是化疗最常见和最重要的不良反应,是限制化疗使用的
2、最大障碍。80年代后期在肿瘤化疗不良反应方面,开发出5-HT3拮抗剂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止吐和升白细胞方面发挥其独特的疗效,为解决这些不良反应对推动肿瘤内科治疗的进步起了重要作用。,化疗药物分类和作用机制,细胞周期动力学,细胞周期系指亲代细胞有丝分裂的结束到1或2个子细胞有丝分裂结束之间的间隔,细胞经过一个周期所需要的时间成为细胞周期时间。有丝分裂产生的子代细胞,经过长短不一的间歇期,也称DNA合成前期(G1)期,进入DNA合成(S)期,完成DNA合成倍增后,再经短暂的休息期,也称DNA合成后期(G2)期,细胞又再进行有丝分裂(M期),有时候G1期明显延长,细胞长期处于静止的
3、非增殖状态,常称为G0期。,细胞,G1,S,G2,M,G0期,分裂周期,细胞周期动力学与化疗药物,仅对处于细胞分裂周期中某一特定时相的肿瘤细胞产生杀伤作用的抗癌药物称为周期特异性药物。代表性药物有MTX、5-Fu、6-MP、Ara-C(S期)和VLB、VCR、VDS、Taxol(M期)等。能对处于细胞分裂周期中任一时相(包括G0期)的肿瘤细胞均有杀伤作用的抗癌药物称为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代表性药物有烷化剂,DDP,亚硝脲类等。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癌细胞的作用较强而快,能迅速杀死癌细胞,其杀伤能力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周期特异性药物作用较弱而慢,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发挥其杀伤作用。联合化疗方案中,常需两类
4、药物共同作用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化疗药物的分类,烷化剂抗代谢类药物抗肿瘤抗生素抗肿瘤的植物类药物铂类其它,化疗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烷化剂:第一个用于肿瘤治疗的化疗药物。具有活泼的烷化基团,能与许多基团形成共价键。细胞毒作用主要通过直接与DNA分子内鸟嘌呤的N-7位和腺嘌呤N-3形成联结,或在DNA和蛋白质之间形成交连,影响DNA的复制和转录,导致细胞结构破坏而死亡。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非增殖期细胞也敏感,因而对那些生长缓慢的肿瘤也有效。量效曲线表现为直线上升,故成为癌症超大剂量化疗的主要药物。,化疗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常用的烷化剂有:氮芥类:氮芥(NH2)、环磷酰胺(CTX)、异环磷
5、酰胺(IFO)、瘤可宁(TEM)、苯丙氨酸氮芥(PAM);亚硝脲类:卡氮芥(BCNU)、环己亚硝脲(CCNU)、甲环亚硝脲(MeCCNU)、替莫唑胺;三嗪类:氮烯咪胺(dacarbazine);磺酸酯类:马利兰(BUS)乙烯亚胺类:噻替哌(thiotepa)、六甲嘧胺(HMM)。,化疗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抗代谢类药物:与体内某些代谢物相似,但不具有功能,以此而干扰核酸、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利用。氨甲蝶吟是叶酸的拮抗物,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5-Fu:一生成氟脲三磷(FUTP),干扰RNA的功能;另一生成“氟去氧脲一磷(FdUMP)”,抑制胸苷酸合成酶而阻止肿瘤细胞的DNA合成。阿糖胞苷在体内转化
6、为“阿糖胞三磷(Ara-CTP)”阻止DNA链的延长和引起链断裂。6-巯基嘌呤和6-硫尿嘌吟能分别阻断次黄嘌呤转变为腺嘌呤核苷酸及鸟嘌呤核苷酸,阻断核酸的合成。吉西他宾转化成dFdCDP及dFdCTP抑制DNA合成。,化疗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抗肿瘤抗生素类:作用机制不一,与DNA结合嵌入DNA,可直接损伤DNA模板,或抑制依赖DNA的RNA聚合酶。蒽环类:包括阿霉素、表阿霉素、米托葸醌等。与DNA结合后,发生嵌入作用而抑制依赖于DNA的RNA合成。博莱霉素是直接损害DNA模板,使DNA单链断裂;丝裂霉素能与DNA的双螺旋形成交联,抑制DNA的复制;,化疗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植物类药物:长春
7、花碱类(长春新碱),作用靶点是微管,抑制微管的聚合,使分裂的细胞不能形成纺锤体,核分裂停止于中期。紫杉类(紫杉醇、多西紫杉醇、白蛋白紫杉醇、紫杉醇脂质体),能促进微管聚合,抑制微管解聚,使细胞的有丝分裂停止。鬼臼乙叉甙(VP-16)和鬼臼噻吩甙,主要抑制拓扑异构酶的作用,阻止DNA的复制。喜树碱类(伊立替康),抑制拓扑异构酶I的活性而阻止DNA的复制。,化疗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铂类:主要是与DNA双链形成交叉连结,呈现其细胞毒作用。顺铂卡铂草酸铂,化疗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其它 甲基苄肼,形成活性甲基与DNA起烷化作用 左旋门冬酰胺酶,使肿瘤细胞缺乏合成蛋白质必须的门冬酰胺,使蛋白质的合成受
8、阻。,抗肿瘤化疗药物的临床应用,化疗的目的,姑息性化疗:原则是延长生存,提高生存质量,减轻痛苦、缓解并发症。根治性化疗:对象是对化疗敏感的肿瘤,目的是尽可能杀灭肿瘤,并采用巩固和强化化疗,以期达到治愈,如白血病、生殖细胞肿瘤。辅助化疗:目的是消灭术后或放疗后残留的肿瘤病灶或亚临床微小转移灶,有助于减少术后或放疗后复发和转移,提高治愈率。新辅助化疗:又称术前辅助化疗,是在手术前应用化疗使肿瘤缩小并降期,增加手术切除机会或缩小手术切除范围;同时还可消灭亚临床灶及远处微小转移灶,减少局部复发和全身转移机会。,制定化疗方案的原则,确定治疗目标:根治性化疗,姑息性化疗,(新)辅助化疗。了解肿瘤类型及分期
9、:进行临床或病理分期,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分期的肿瘤,制定化疗方案。了解患者的既往治疗:初治患者,应选用一线有效率较高的化疗方案;对复治病人,应根据以前化疗方案的疗效和使用时间决定是否改用二线化疗方案。肿瘤化疗的个体化:考虑患者个体耐受性原因,不同个体的肿瘤细胞分子表型。联合化疗: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联合化疗以提高疗效,延缓耐药性,减少药物毒性的重叠。,化疗的时机和使用周期,使用时机:姑息化疗和新辅助化疗应尽早开始;辅助化疗根据手术部位不同,乳腺癌辅助化疗可于术后1-2周内开始,肺癌和胃肠道癌一般可于术后3-4周内开始,腹腔内化疗则可早至术后7-10天内进行 间隔时间:多数静脉化
10、疗方案为3周,根据所用药物也有2周、4周、6周者;腔内注射根据情况一般每周1-3次使用周期数:辅助化疗有明确的使用周期;姑息化疗无固定的使用周期,新辅助化疗多为26个周期,间歇给药,连续给药,口服给药,静脉给药,静脉推注,静脉滴注,持续静脉滴注,胸腔注射,腹腔注射,心包腔注射,鞘内注射,膀胱内注射,瘤内注射,局部给药,动脉给药,动脉推注,选择性动脉灌注+栓塞,持续动脉滴注,化疗的给药途径,化疗的观察,肿瘤的观察疗效评价耐受性的观察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的观察生活质量评分其它,疗效评价,WHO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已不再使用RECIST(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11、Solid Tumors)实体肿瘤客观疗效评估标准(1.0版和1.1版)Choi标准,PET-RECIST:新型标准,未通同,实体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完全缓解(CR)部份缓解(PR)病情稳定(SD)病变进展(PD)总缓解率:CR+PR,注意:只针对有病灶的肿瘤评估!,RECIST标准,RECIST标准,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心、肺毒性肝、肾功能损害神经毒性泌尿生殖系统毒性皮肤粘膜损害局部刺激、静脉炎过敏及其它的不良反应,化疗毒副反应的评价,化疗毒副反应的评价通常按NCI CTC v3.0 标准评价毒性反应分级如下:0级 无毒性反应1级 轻度毒性反应2级 中度毒性反应3级 重度毒
12、性反应4级 威胁生命的毒性反应一般出现34级不良反应的时候下一周期应考虑给予预防处理或剂量调整。,体能状态评分,有关日常体能状态(Performance Status scale,PS)评估,一般有两种评估的方法,一是ECOG,二是Karnofosky。,生活质量评分,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定义和内容常难以准确界定。一般而言,QOL是指人对其身心健康与社会总的满意度。具体来说,其主要内容包括:躯体功能;情绪或心理机能;社会职能;疾病本身及其治疗引起的症状和体征。目前常采用WHO的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价。,化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须在有经验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病情
13、变化和毒副反应调整及处理。密切观察血象、肝肾功能和心电图变化,定期检查血象,一般每周检查12次,肝肾功能于每周期之前查1次,疗程结束时检查1次;心电图根据情况复查。年龄70岁以上或一般状况较差者或合并有其它系统疾病时候应酌情减量、减药使用或不用。有骨髓转移者应密切注意观察。既往化疗、放疗后骨髓抑制严重者用药应注意。全骨盆放疗后病人应注意血象,并根据情况掌握用药。严重贫血的病人应先纠正贫血。,化疗过程中的营养饮食问题,化疗期间的水分和热量的保证很重要化疗期间应适当让患者吃一些他愿意吃的东西,不管是一些营养成分高或者清淡的饮食,只要患者觉得想吃的东西,就应该鼓励患者进食,但一般少吃辛辣刺激以及酸性
14、食物,进食宜消化的食物。化疗间歇期或化疗后,应注意给予充足的营养。如果白细胞下降,更应注重营养补充,宜补充动物肝脏、骨髓、猪脚爪、瘦肉、鱼类、红枣、桂园、赤豆、鹌鹑、蘑菇、鹅血、鲨鱼、核桃、甲鱼等有抗癌和升白细胞的食品及中药等。病人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便秘等症状时,可给健脾胃之食物。,化疗过程中的心理问题,烦躁情绪:被诊断癌症的精神打击,病痛的折磨,对未来丧失信心,目睹别的病人治疗期间的各种化疗药物的副反应。忧虑心理:医院环境的不熟悉,对治疗计划不了解,担心化疗的毒副反应,担心治疗效果等。恐惧心理:特别是晚期病人,听说或看见化疗的不良反应,或者经历过严重的不良反应者。依赖心理:期望值过高,
15、对化疗产生盲目的依赖性,要求加大化疗药物的剂量,缩短治疗周期等。抗药心理:害怕化疗药物对身体影响大,自己难以适应化疗药物引起的痛苦,以及对化疗药物的疗效缺乏信心等。,肿瘤靶向治疗药物,肿瘤内科治疗的新亮点靶向治疗,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以抗体和小分子靶向药物为代表的肿瘤靶向治疗得以迅速发展1997年 美罗华 低度恶性或滤泡性B细胞NHL2001年 伊马替尼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概念,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概念:通过阻断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依赖的信号传导通路以治疗肿瘤的手段。它是建立在肿瘤分子生物学基础上,以肿瘤生长关键通路及其相关特异分子为靶点,利用靶分子特异制剂或药物阻
16、断肿瘤细胞的生长。,分子靶向治疗与传统放化疗,常用的肿瘤靶向药物,肿瘤靶向治疗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分子靶向治疗是指针对肿瘤细胞生长所需的某一信号传导通路分子或细胞分裂周期中某一调控因子作用的抗肿瘤治疗方法/药物。分子靶向治疗从作用机制,药代药动学,不良反应,以及使用特点等均与传统的化疗药物有较大的区别。常见不良反应:皮肤反应,乏力,腹泻,高血压,骨髓抑制。,吉非替尼,吉非替尼是一种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该酶通常表达于上皮来源的实体瘤。适应症:非小细胞肺癌推荐使用:250mg po Qd主要不良反应:腹泻、皮疹、瘙痒、皮肤干燥。,吉非替尼,痤疮样皮疹痤疮样皮疹是吉非替
17、尼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分布于头面、颈部、后背和前胸部,一般无瘙痒感。发生率为4080,多在用药后1 周内出现,程度比较轻,为级,病人一般能耐受。患者如有不适或较为严重的皮疹,可用常规的抗过敏药物如氯苯那敏、阿司咪唑(息斯敏)、氯雷他定(开瑞坦)等加维生素C处理。,吉非替尼,腹泻腹泻是吉非替尼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6.9-72.5%,但程度轻微,多为级,病人能耐受;对于个别、级的腹泻患者,可采取对症治疗的方法,只须短期停药,不必长期停药。常用处理方法:进低纤维、高蛋白食物和补充足够液体;避免进对胃肠道有刺激性食物;多休息;用止泻药物,严重者用洛哌丁胺(易蒙停);需要时静脉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18、吉非替尼,皮肤干燥 间质性肺炎,索拉非尼,多吉美是一种新型多靶点抗肿瘤药物,它具有双重的抗肿瘤作用,一方面通过抑制RAF/MEK/ERK信号传导通路直接抑制肿瘤生长;另一方面通过抑制VE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受体而阻断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间接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适应症:肾癌,原发性肝癌推荐剂量:0.4 po bid主要不良反应:高血压、手足综合征,乏力,腹泻,等,索拉非尼,皮肤反应:皮疹1.穿宽松的衣服以减少摩擦病灶,避免热水,避免直接日晒。2.可使用炉甘石洗剂,胶状燕麦乳液和氧化锌等止痒。3.可加用口服抗组胺药治疗。4.应用润肤霜保护病变皮肤。手足综合征1.穿软底鞋同时穿棉袜
19、防止足部受压,勿长时间站立。2.使用硫酸镁湿热敷或侵泡,尿素软膏或芦荟汁涂患处。,索拉非尼,腹泻:一般可通过食用少渣、低纤维、易消化饮食来缓解,不需要调整治疗药物的剂量。服药期间告诫患者避免食用辛辣食品和奶制品以免会加重腹泻。若腹泻次数多,可考虑使用口服止泻药,如盐酸洛哌丁胺,等。必要时加用粘膜保护剂,如思密达等。,索拉非尼,高血压:如果血压升高明显(血压160/100mmHg)或出现相应症状,需要降压治疗。1.应尽量避免应用抑制CYP3A4代谢通路的钙离子拮抗剂2.降压治疗最好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部分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过敏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可应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治疗。3.
20、对使用降压药物后血压不能控制者,需请心内科医师指导治疗并考虑减量或停用索拉非尼治疗。骨髓抑制 多数为轻度,严重者按化疗后骨髓抑制处理。,化疗药物的常见毒副作用及处理,肿瘤化疗药物的作用特点,“不辨善恶”化疗药物在杀灭肿瘤的同时,对增生活跃的骨髓、胃肠道粘膜、生殖细胞、毛发和肝、肾等脏器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不同药物有特殊的损伤靶器官不良反应类型中除局部刺激性外其实与那种用药途径关系不大据美国的统计,因化疗副反应及并发症引起的死亡率为3%10%。,化疗不良反应的分类,几个与化疗反应相关的概念,剂量限制性毒性:化疗药物的剂量和疗效之间存在陡直的线性关系,即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一倍的剂量可获得数倍的疗效。
21、但化疗药物大多数因为严重副作用 如:心脏毒性、肺脏毒性、肝肾毒性以及更多的骨髓抑制等副作用,而限制化疗药物的使用剂量。其中,某些主要的毒副作用成为限制继续增大化疗药物剂量的主要原因,这些毒副作用即为化疗药物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常见毒性:大多数抗肿瘤化疗药物都有特殊毒性:某些药物所特有的毒性,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心、肺毒性肝、肾功能损害神经毒性泌尿生殖系统毒性皮肤粘膜损害局部刺激、静脉炎过敏及其它的不良反应,化疗毒副反应的评价,化疗毒副反应的评价通常按NCI CTC v3.0 标准评价(2003年)毒性反应分级如下:0级 无毒性反应1级 轻度毒性反应2级 中度毒性反应3级 重度毒性反
22、应4级 威胁生命的毒性反应5级 死亡一般出现34级不良反应的时候下一周期应考虑给予预防处理或剂量调整。,造血系统毒性反应,消化系统毒性反应,泌尿系统毒性反应,铂类药物、环玲酰胺或异环磷酰胺或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如贝伐单抗多见,发热(药物所致),平阳霉素、博来霉素、吉西他滨等多见,变态反应,紫衫类、博来霉素、门冬酰胺酶、吉西他滨、单克隆抗体类靶向药物等常见,皮肤,靶向药物常见,如易瑞沙、特罗凯、多吉美、索坦、西妥昔单抗等,脱发,心血管系统,紫衫类、阿霉素类和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如贝伐单抗、索坦等,神经系统,临床上化疗用药的指针,教科书:血液学毒性为0级,非血液学毒性为I级,部分可为2级(脱发等)临床
23、试验:血液学毒性为I级,非血液学毒性为I级,部分可为2级(脱发等)临床实际:有主管医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执行以上两个标准之一,肿瘤化疗常见不良反应处理,化疗恶心呕吐的处理,化疗药物,胃肠道嗜铬细胞,与5-HT3受体结合,5-羟色胺(5-HT),呕吐信号通过迷走神经,呕吐中枢(孤束核、小细胞性网状结构、内脏躯体运动核),破坏,恶心呕吐,恐惧、焦虑等情绪,血小板,摄取,胃肠道,延髓化学感受体激发区(CTZ)5-HT3受体,直接刺激,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的机制,恶心呕吐的过程及类型,三期恶心(Nausea)干呕(Retching and Vomiting)呕吐后期(Post-Vomiting)类型急性呕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静脉 化疗 药物 分类 不良反应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06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