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水准面精化外业技术规定(0530-1) .doc
《大地水准面精化外业技术规定(0530-1)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地水准面精化外业技术规定(0530-1) .doc(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 地 水 准 面 精 化外 业 技 术 规 定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2005年4月目录 1.总则11.1.适用范围11.2.引用技术标准11.3.主要技术指标12.专业技术设计23.GPS网选点、标石埋设及观测23.1.GPS A、B级点编号规则23.2.GPS C级点编号规则23.3.GPS网选点33.3.1.基本原则33.3.2.选点要求33.4.GPS埋石43.4.1.标石类型与适用等级43.4.2.准备工作53.4.3.GPS A、B级点埋石作业流程53.4.3.1.标石坑的挖掘53.4.3.2.基座建造53.4.3.3.标石柱体建造63.4.3.4.标石造埋后期工作73.4.4.GP
2、S C级网点埋石73.4.5.标石建造的照片73.4.6.点位委托保管书83.5.GPS观测83.5.1.观测设备83.5.1.1.GPS接收机83.5.1.2.GPS天线83.5.1.3.仪器检定与检验83.5.2.GPS A、B级点观测83.5.2.1.基本技术要求93.5.2.2.观测设备93.5.2.3.观测方案93.5.2.4.作业要求93.5.2.5.数据下载与存储103.5.2.6.观测的补测和重测113.5.3.GPS C级点观测113.5.4.GPS外业数据质量检查124.二、三等水准路线的普查、补埋及观测124.1.普查124.2.补埋124.3.水准仪器的基本技术要求14
3、4.3.1.常规水准仪基本技术要求144.3.2.数字水准仪基本技术要求144.4.水准测量144.4.1.采用光学水准仪的水准观测及跨河水准测量154.4.2.采用数字水准仪的水准观测155.重力测量155.1.重力测量基准155.2.精度指标155.2.1.二等重力联测155.2.2.加密重力联测155.3.布测方案165.3.1.二等重力点的布测165.3.2.加密重力点的布设原则165.3.3.使用的仪器检验与测试165.4.观测175.4.1.重力观测175.4.2.重力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测量175.5.外业数据处理175.5.1.重力测线计算175.5.2.重力点坐标及高程计算18
4、5.5.3.重力异常计算186.资料整理与汇交186.1.资料整理基本要求186.2.GPS部分196.2.1.选埋资料的整理196.2.2.观测数据的整理196.2.3.光盘资料整理206.3.水准部分216.3.1.埋石216.3.2.观测216.3.3.资料整理、分类与汇交226.4.重力部分256.4.1.重力资料整理256.4.2.重力资料光盘256.5.资料汇交基本要求267.附录A GPS埋石277.1.附录A1 GPS、水准共用标石类型277.2.附录A2 GPS、水准共用标石类型符号277.3.附录A3 GPS、水准共用标志示意图287.4.附录A4 GPS、水准共用标石类型
5、图307.5.附录A5 各类GPS、水准共用标石体积计算和用料表327.6.附录A6 混凝土施工要求337.7.附录A7 标志安置辅助器使用方法347.8.附录A8 点位埋设照片张贴格式(A4纸)357.9.附录A9 GPS、水准共用点位点之记的绘制387.10.附录A10 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418.附录B 水准埋石438.1.附录B1 水准点之记438.2.附录B2 水准点指示桩规格448.3.附录B3 水准点普查情况登记表458.4.附录B4 水准点埋设照片张贴格式(A4纸)469.附录C GPS观测489.1.附录C1 GPS手簿观测范例及说明489.2.附录C2 GPS仪器检验规定56
6、9.3.附录C3 GPS仪器检验手簿5710.附录D 水准观测6410.1.附录D1 手簿封面6410.2.附录D2 几何水准6810.3.附录D3 水准点点位说明式样6910.4.附录D4 水准观测统计表式样7011.附录F 资料整理7111.1.附录F1 工作报告提纲7111.2.附录F2 技术总结提纲7211.3.附录F3 检查、验收报告主要内容7311.4.附录F4 报告封面填写式样74大地水准面精化外业技术规定1. 总则1.1.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外业实施,是现行技术标准的补充,涉及专业设计书的编写;临时GPS连续运行站的建设与运行;GPS A、B、C级网选埋
7、与观测;二、三等水准网的选埋与观测;加密重力测量;资料整理、检查验收等工作。1.2. 引用技术标准GB/T 183142001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 1289791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891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79442000加密重力测量规范; CH/T 200031999 国家一等重力测量规范;CH 80161995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 ZBA 75001-89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如果上述技术标准更新,则采用新标准。1.3. 主要技术指标GPS A级网相邻基线点水平分量中误差优于5mm;相邻基线点垂直分量中误
8、差优于10mm;GPS B级网相邻基线点水平分量中误差优于8mm;相邻基线点垂直分量中误差优于15mm;GPS C级网相邻基线点水平分量中误差优于10mm;相邻基线点垂直分量中误差优于30mm;一等水准每千米偶然中误差为0.45mm,每千米的全中误差为1mm;二等水准每千米偶然中误差为1mm,每千米的全中误差为2mm;三等水准每千米偶然中误差为3mm,每千米的全中误差为6mm;二等重力点相对于起算点的重力联测中误差不得超过0.3010-5ms-2; 加密重力点相对于起算点的重力联测中误差不得超过于0.6010-5ms-2。2. 专业技术设计 项目实施前,作业单位必须根据项目设计书的要求进行专业
9、设计,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 设计过程中必须对测区进行实地踏勘并收集已有测绘资料和其它相关资料,包括:点位周边的地理与地质构造(图)及环境变化资料;气候、冻土、地下水变化、地震资料;了解测区范围内公共设施,如:野外试验场、验潮站、水文站、地震台、气象台、天文台、人卫站、科学观测站、公园景区、学校、交通站、政府办公地等位置及环境资料,作为点位选择的参考。 设计过程中应征求地质专家意见,以求获得最佳布设方案。 在充分收集、研究分析测区资料的基础上,按照测绘技术设计规定完成专业技术设计书的编写。 设计完成后应提交专业设计书、实施方案、设计图并报法人单位审批。3. GPS网选点、标石埋设及观测3.1.
10、 GPS A、B级点编号规则A级点:编号范围0001-0999 B级点:编号范围1000-9999在项目实施区域内由北向南,由西向东连续、递增编号。各区域间应保证编号连接、递增、不重、不漏。如: “华北地区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中点位编号见表1。表1 等级北京天津河北山西A0001-00060007-00120013-00170018-0025B1000-10271028-10491050-11801181-12893.2. GPS C级点编号规则GPS C级网点名采用当地地名,点号采用4位数表示,第一位是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代码,后三位是点位序列号,由阿拉伯数字组成。编号顺序
11、由北向南,由西向东,从001开始依次递增编号(如果个别省、自治区点号超过999个后,第一位省代码不变,第二位改用小写拉丁字母,后两位仍是阿拉伯数字,从01开始依次递增编号)。GPS C级点埋石工作已完成的省,观测时采用埋石点号,数据处理时再统一命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代码见表2。表2省、自治区、直辖市代码省、自治区、直辖市代码新疆a河北、北京、天津n西藏b山西o青海c山东p内蒙古d河南q甘肃、宁夏e安徽r陕西f江苏、上海s四川、重庆g湖北t贵州h湖南u云南i江西v广西j浙江w黑龙江k福建x吉林l广东、香港、澳门y辽宁m海南、西沙、南沙、台湾z3.3. GPS网选点3.3.1. 基本原则 GP
12、S A级点必须选在一等水准路线结点或一等与二等水准路线结点处,并建在基岩上,如原有水准结点附近3公里处无基岩,必须以地质工程师认可的书面材料和点位变动方案报法人单位审批。 GPS B级做为水准路线的结点时应选建在基岩上,如结点处无基岩或不利于今后水准联测,则需向法人单位上报点位埋设变动方案。水准路线中的GPS B级点和GPS C级点位应选建在稳定地点,位置不宜偏离设计位置3公里,且点位便于长期保护。 GPS点位应均匀布设,所选点位应满足GPS观测和水准联测条件。 点位所占用的土地,应得到土地使用者或管理者的同意。3.3.2. 选点要求 选点人员应由熟悉GPS、水准观测技术及地质技术的人员组成。
13、选点前必须充分研究项目设计书、大地水准面精化外业技术规定、实施方案、专业设计书;并充分了解测区的地理、地质、水文、气象、验潮、交通、通讯、水电等信息。 选点人员应收集测区地质资料,实地勘察选定点位。点位确定后用GPS接收机测定大地坐标,同时考察卫星通视环境与电磁干扰环境,确定可用标石类型、记录点之记有关内容,实地树立标志牌、拍摄照片。 点位应选择在稳定坚实的基岩、岩石、土层、建筑物顶部等能长期保存、满足观测条件的地点,并做好选点标记。 选点时应避开环境变化大,测量标志难以长期保存的地点,如易受水淹的河床、低地、靠近铁路、公路、已规划的易受施工影响且有剧烈震动的地点。 选点时应避开地质环境不稳定
14、的地区,如断裂破碎带边缘、易发生洪水、滑坡、岩崩、局部沉降的地区,另外应避开有大量物质搬移的矿区、采石场、大量取土、地下水剧烈变化的地区。 选点时应远离发射功率强大的无线发射源、微波信道、高压线(电压高于20万伏)等,距离不小于200米,应实地了解发射源和电磁波影响状况,并标注在点之记环视图上。 选点时应避开多路径影响,避免靠近大面积的水域、树冠、高大建筑物、低洼潮湿等地点,点位周围应保证高度角15以上无遮挡,困难地区高度角大于15的遮挡物在水平投影范围总和不应超过30。50米以内的各种固定与变化反射体应标注在点之记环视图上。 选点时必须绘制水准联测示意图。 选点完成后提交选点图、点之记信息、
15、实地选点情况说明、对埋石工作的建议等。 选点结束后,必须经过质检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埋石阶段。3.4. GPS埋石3.4.1. 标石类型与适用等级标石类型与适用等级见表3。表3等 级可用标石类型GPS A级点基岩GPS、水准共用标石GPS B级点基岩GPS、水准共用标石;土层GPS、水准共用标石GPS C级点基岩GPS、水准共用标石;土层GPS、水准共用标石;楼顶GPS、水准共用标石注: 岩层GPS、水准点参照基岩标石类型; GPS C级点标石参照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执行; 埋设标石类型与等级不符合时,必须报法人单位审批。3.4.2. 准备工作埋石工作应准备的工具包括:运输工
16、具、钻孔(打夯)机械、起重器械或装置,挖、埋坑工具(锹、镐、冲击钻、铁锤、钢钎等)。模型板(柱石模型板、基座模型板),扳手(活动扳手、套头扳手等),铁皮板,水桶,皮尺、标尺、垂球,振捣工具(电动振捣棒等),标志安装辅助工具,修饰工具(建筑用水平尺、抹子等)。指南针,绘制点之记工具(铅笔、格尺、空白点之记等),手持GPS接收机,数码相机等。根据选定的标石类型,按附录A5、A6计算标石体积及用料,进行备料、施工。3.4.3. GPS A、B级点埋石作业流程3.4.3.1. 标石坑的挖掘以选点标记为中心挖掘标石坑,平面尺寸不得小于标石基座的规格,深度参照附录A5。3.4.3.2. 基座建造 地表覆盖
17、土层标石基座建造土质坚实的地区可使用土模建造标石基座,土模底面应平整且处于水平状态,土模东西向平行。 土质不坚实的地区应使用模型板建造标石基座,在标石坑底部按照标石类型的基座大小安置基座模型板,要求两条模型板边与东西向平行。底面应平整且处于水平状态。基座建造时浇灌混凝土至基座深度的一半,充分捣固后放入捆扎好的基座钢筋骨架,在基座中心垂直安置捆扎好的柱石钢筋骨架,将柱石钢筋骨架底部与基座钢筋骨架捆扎一起,浇灌混凝土至基座顶面,充分捣固并使混凝土顶面处于水平状态。 基岩标石基座建造建造在基岩上的标石,首先挖去覆盖层,打去风化层,然后在坚硬基岩石上按基岩标石基座大小开凿出基座坑,深度应不小于50cm
18、(当遇到整块坚硬花岗岩时,基座坑深度应不小于30cm),在基座坑的四角和基座坑中心位置分别钻一个=16mm、深=100mm的孔洞,并打入=16mm长度大于250mm的钢筋,要求四角位置的孔洞距基座坑边约100mm且对称于与基座坑中心位置的孔洞。以上基座建造时应将基座坑清洗干净并浇灌混凝土至基座深度的一半,充分捣固后放入捆扎好的基座钢筋骨架并将其捆绑于打入基岩的钢筋上,在基座中心垂直安置捆扎好的柱石钢筋骨架,将柱石钢筋骨架底部与基座钢筋骨架捆扎一起,浇灌混凝土至基座顶面,充分捣固并使混凝土顶面处于水平状态。地表有覆盖层,按土层标石要求埋设水准测量标志。裸露基岩的标石,在距地面不大于0.2m,标石
19、北侧距标石中心0.35m处安放一个水准测量标志,标志安放应水平、正直,镶接牢固。3.4.3.3. 标石柱体建造 使用模型板建造标石柱体待基座混凝土凝固(常温下约12h)后,在基座中心逐层垂直安置柱石模型板,浇灌混凝土并充分捣固,在距地面下0.2m处安放一个不锈钢下标志,混凝土浇灌至柱石模型板顶面下0.3m处,在涵管中心垂直安置辅助标志,隔天混凝土凝固后安放预制的GPS、水准共用标志(标志安放方法见附录A7,浇灌混凝土至柱石模型板顶面并充分捣固(注意捣固时禁止碰动标志安置辅助器),将混凝土顶面抹平,标志保护盖应与模型板顶面、混凝土顶面在同一平面。 使用预制涵管建造标石柱体可利用预制涵管代替模型板
20、进行标石的建造,预制涵管采用外径不小于0.4m的标准涵管预制件,长度为柱石长度加0.10m(地表覆盖土层标石应加0.15m)。柱石埋设步骤如下:基座浇灌混凝土一半,放入基座钢筋骨架,将柱石钢筋骨架插入清洗干净的涵管内(足筋下端形弯,应探出涵管壁约0.2m),用起重器械或装置将涵管与柱石钢筋骨架吊放在基座中心上方,将柱石钢筋骨架底部与基座钢筋骨架捆扎在基座中心,将涵管落放在基座中心,涵管上端用木棍等物体支撑使涵管处于铅垂状态,浇灌混凝土至基座顶面。待基座混凝土初凝(常温约1h),往标石坑中回填土至地面下约0.3m处并踩实,回填土时应注意保持涵管处于铅垂状态。在距涵管上端1m处凿一个直径略大于3c
21、m的孔,用于安放下标志,在涵管内浇灌混凝土至下标志孔处,安放下标志;浇灌混凝土至涵管顶端下0.3m处,在涵管中心垂直安置辅助标志,隔天混凝土凝固后安放预制的GPS、水准共用标志(标志安放方法见附录A7),在其周围浇灌混凝土,保证标志保护盖应与涵管顶面、混凝土顶面在同一平面。3.4.3.4. 标石造埋后期工作 标石拆模后应进行标石养护,标志加盖保护盖(测量标志与标志保护盖相接处涂抹黄油)。往标石坑中回填土至地面下0.2m处(回填土应踩实并充分湿润),下标志加水泥保护盖。标石造埋后须采用薄膜养生法养生不少于10天,当日温低于20或阳光照射不足时,应适当延长养生时间。薄膜养生法操作方法如下:将桶状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地水准面精化外业技术规定05301 大地 水准 化外 技术 规定 0530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05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