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测量实习.doc
《地下工程测量实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工程测量实习.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河 南 城 建 学 院实习报告实 习 类 别: 地下工程测量实习 完 成 时 间: 2013年6月22日 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签字 一、 实习目的2二、 实习要求3三、 实习内容4四、 实习数据处理11五、 实习心得体会19一、实习目的1、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刻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2、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 DS3水准仪、南方NTS600全站仪)和工具的操作和使用方法;3、掌握外业观测工作(包括视距测量、全圆测回法测水平角值、高程)的测量与计算;4、掌握内业计算(观测角值的角度计算、根据观测角角值求方位角的计算、距
2、离的计算及角度、距离的改正数求法计算);5、培养一丝不苟的测绘技术工作态度、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友爱、集体协作的精神。二、实习要求学生通过本次设计后,要求掌握工程导线控制网布设的方法、施测方法和过程;数据处理过程。并且锻炼学生的动手和计算能力,为后续课程和将来的实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1、落实地下工程测量的教学实践环节,熟悉仪器、并进行检验校正,说明导线的技术指标;2、现场踏勘并埋设相应的控制桩,全面了解导线网技术设计的要求,能够独立编写实习报告;3、推求未知控制点的高程并满足精度要求,保证布设导线控制网精度既能满足最低精度要求又要做到经济合理;4、高程控制网(水准网)的技术设计,按一级导线技术
3、规范的要求进行;5、严格遵守规范要求,精心设计,合理安排;6、编写具体的布设方案、作业方法、技术要求,选用统一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计算导线点坐标及高程。7、在两周时间内圆满完成既定测区导线控制网的外业及内业所有工作,包括:一级导线网和一条等外图根水准路线。8、内业资料整理,上缴有关成果,图表及相关文字说明。三、实习内容(一)选点六号楼区域平面及选点图河南城建学院六号楼,已布设有D级GPS控制网,作为本次实习平面和高程的起算数据。(二)平面控制测量1、平面控制基准,起算数据平面控制采用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基准,与测区已有GPS点联测,起算数据见下表:平面起算数据表点名X(m)Y(m)H(m
4、)备注G123738317.6560422925.6520已知点G113738533.7110423104.7840已知点G153738268.0740424176.7240已知点2、平面控制网图形布设形式,桩号规格及数量:所布设控制网中包含3个已知GPS点,16个未知点,组成一个类似田字形的平面控制网,此平面控制网图形结构较强,相邻点间通视良好,距离适中,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3、所用仪器南方NTS600全站仪一台,脚架三个,棱镜两个及其它附件;4、平面控制网技术要求及外业观测(1)水平角观测一个测站上水平角观测顺序:整置全站仪(对中,整平);利用导线点设计图或选点略图寻找并识别各观测方向;
5、按规定观测方法及限差要求测记;量记仪器及觇标高度(如不测竖角可省略);(2)测回法观测如观测m个测回,对于一级导线控制网的角度观测,其度盘变换角值可简化为: R=180/m(3)水平角度观测注意事项角度观测应遵守下列规定: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的条件下进行。晴天的日出、日落和中午前后,如果成像模糊或跳动剧烈,不应进行观测;观测前应凉置仪器30分钟,让仪器温度与外界温度基本一致后才能开始观测。观测过程中仪器不得受日光直接照射;仪器照准部旋转时,应平稳匀速;制动螺旋不宜拧得过紧;微动螺旋应尽量使用中间部位。精确照目标时,微动螺旋最后应为旋进方向。观测过程中,仪器气泡中心偏离值不得超过一格。当偏移值
6、接近限值时,应在测回之间重新整置仪器。观测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观测成果应做到记录真实,字迹工整,注记明确,观测要求及各项限差均应符合规范规定。观测完后,应立即检查记录,计算各项观测误差是否在限差范围内,确认全部符合规定限差方可离去,以免造成返工与重测。(4)垂直角观测采用中丝法,读数前注意精确瞄准棱镜中心,各角各测两测回,水平角测两测回,测回间进行度盘置数变换,第一测回置零数为:00000,第二测回置零数为:900000。以削弱或削除度盘分划不均匀所带来的水平角测量误差影响。(5)水平角测量技术指标。 表1 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等级测角中误差() 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DJ1DJ2DJ6
7、一级52410二级81316三级121224 表2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各项限差()经纬仪型号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2c较差同方向各测回较差 DJ1 6 9 6DJ28139DJ618-24表3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等级仪器测回数指标差较差()测回差()对向高差较差(mm)附、闭合差( )中丝法三丝法四等DJ23774020一级DJ62110106030 注:D为平距,以公里记。(6)距离测量除了少数有良好的温度补偿功能的测距仪外,不少光电测距仪的精测频率有随环境温度、有的还随着仪器开机后的时间而变化的缺点。所以在进行精密的长距离测距工作前(或后)应对仪器的常数进行检测。测距作业时,操作
8、宜迅速、准确,以免测距仪,长时间处于测距状态下,精测频率发生变化。测距结束后应及时关闭电源。测量前确定已对仪器进行相关必要设置,比如:温度,气压,大气折光系数,加常数,仪器高,棱镜(目标)高等。对每条边进行对向观测,每次观测1个测回读2次数,每边下来共观测2个测回。(7) 测距注意事项 测线宜高出地面和离开障碍物1.3m以上,以减小折光影响。 测线避免通过发热体(如散热塔、烟窗等)和较宽水面上空。 测站应避开受电、磁场干扰的地方,应离开高压线5m以外。 测距时避免背景部分有反光物体。 在大气稳定和成像清晰的条件下观测,雾、雨、雪天气不宜观测。 避免爆晒、淋湿仪器,严禁照准头对向太阳。 测站、镜
9、站不准离人;手机、对讲机应远离测线使用。 同时测量干湿温度、气压。 仪器高和棱镜高的量取位置一定要正确。仪器高是标面至测距仪示高点的高度;棱镜高是标面与棱镜中心(镜框上有标志线)的高度,不是测垂直角(或天顶距)照准的觇牌标志线的高度。(8) 其它注意事项: 用于导线测量的全站仪的精度要达到相应等级控制测量的要求。 测量前要对仪器按要求进行检定、校准,出发前要检查仪器电池的电量。 必须使用与仪器配套的反射棱镜测距。级控制测量中,不能使用气象、倾斜、常数的自动改正功能,应把这些功能关闭,而在测量数据中人工逐项改正。 测量前要检查仪器参数和状态设置,如角度、距离、气压、温度的单位,最小显示、测距模式
10、、棱镜常数、水平角和垂直角形式、双轴改正等。可提前设置好仪器,在测量过程中不再改动。手工记录以便检核各项限差,内存记录用作对照检查。表4 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闭合环或附合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m)测距中误差(mm)测角中误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一级3.63001551/14000二级2.42001581/10000三级1.512015121/6000(三)高程控制测量1、调程控制基准,起算数据高程控制网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为一正常高系统,与测区已知水准点联测,起算数据见下表:高程起算点数据表点名X(m)Y(m)H(m)备注G123738317.6560422925.6
11、520105.9684已知2、水准网图形布设形式,桩号规格及数量:所布设控制网中包含1个已知水准点,7-10个未知水准点,组成一个闭合水准路线,从已知点出发到同一个已知点上做闭合检验,距离适中,点位选择及埋设情况良好。3、所用仪器及软件DS3水准仪一台,脚架一个,双面水准尺一对及其它附件;4、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观测及技术要求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双面尺中丝读数法。当水准路线附合于高级点间或自成闭合环时,只进行单程观测。支水准则应进行往返或按单程双转点法观测。每站上的观测顺序可采用:后前前后。(1)光学测微法:光学测微法一测站的操作顺序如下:用圆水准器概略整平仪器,使望远镜绕垂直轴转至任何方向时,符合
12、水准气泡两端影像分离不超过1厘米。望远镜对准后视水准标尺,转动倾斜螺旋,使符合气泡观察目镜中的水准气泡符合,照准水准标尺基本分划,读记下丝和上丝读数,计算后视视距;转动倾斜螺旋,转动测微读取水准标尺基本分划和测微器读数。记录,计算上、下丝读数的中数与基本分划读数之差并判断是否超限。旋转望远镜照准前视水准标尺,使符合水准气泡两端精确符合,用下丝和上丝照准基本分划进行视距读数,记录并计算前视视距。计算前后视距差并判断是否超限;计算前后视距差的累计差并判断是否超限;计算上、下丝读数的中数与基本分划读数之差并判断是否超限。用水平微动螺旋转动望远镜,照准前视水准标尺的辅助分划,读记辅助分划,计算前视基本
13、分划和辅助分划之差(基本分划+基辅差-辅助分划),并判断是否超限。旋转望远镜照准后视水准标尺辅助分划,转动测微鼓读记辅助分划,计算后视基本分划和辅助分划之差(基本分划+基辅差-辅助分划)并判断是否超限。待各项检核都符合限差要求后,由记录员通知后尺和仪器搬站。(2)双面尺中丝读数法整平水准仪,照准水准标尺,固定望远镜制动螺旋,然后转动微动螺旋,使十字丝对准标尺中央,调焦后转动微倾螺旋,使气泡的影像重合,稳定后进行读数。 水准记录表格见附录:成果表(四)水准测量技术规范 表6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二等三等四等路线长度(Km)4004515()135()2610观测顺序往测奇数站后前前后后前前
14、后DS1仪器因瓦标尺可进行单程双转点观测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前后后前偶数站后前前后准尺类型 因瓦双面 因瓦双面单面因瓦仪器型号DS1DS05DS1/DS05DS3DS3DS1视线长度(m)5060806580100前后视较差(m)135前后视累积差(m)3610视线离地面高度(m)下丝读数0.3三丝能读数三丝能读数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差(mm)5mm刻划标尺1.510mm刻划标尺3.0基辅分划或黑红面读数较差(mm)0.4光学1.0中丝2.03.0基辅分划或黑红面所测高差较差(mm)0.6光学1.5中丝3.05.0单程双转点观测左右路线转点差(mm)1.54.0检测间歇点高差
15、的差(mm)1.03.05.0观测次数与已知点联测往返往返往返环线或附合往返往返往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41220测段左右高差不符值mm814往返较差、环线或附合线路闭合差()平丘地41215山 地1525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mm62030注:1.为每Km高程测量高差中数的全中误差,为每Km高程测量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为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L为附合路线或环线长度,为检测测段长度,均以公里记;2.山区指路线中最大高差超过400米的地区;3.水准环线由不同等级水准路线构成时,闭合差的限差应按各等级路线长度分别计算,然后取其平方根为限差;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的限差,对单程及往返检测均适用;检测长
16、度小于1公里时,按1公里计算;4、当成像清晰稳定时,三、四等水准观测视线长度可以放长20%。四 实习数据处理变动仪器高法水准测量记录表格测站测点后视读数前视读数高 差(m)平均高差(m)高 程(m)备注110.284-2.223-2.222100.00022.51410.381-2.22022.601221.3610.0270.02831.33421.4650.02831.437332.4712.2772.27640.19432.5732.275 4 0.298442.6220.9500.95151.67242.7280.95251.776550.919-0.952-0.95161.8715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下工程 测量 实习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05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