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土壤微生物对模拟氮沉降增加的早期响应结题论文.doc
《北京市土壤微生物对模拟氮沉降增加的早期响应结题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土壤微生物对模拟氮沉降增加的早期响应结题论文.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央民族大学URTP结题论文URTP Finishing Thesis of Min Zu university of China北京市土壤微生物群落对模拟氮沉降增加的早期响应The short-term response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to stimulated nitrogen deposition in Beijing 姓 名: 杨扬 张悦清 傅强 夏凡 院 系: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 业: 08环境科学 08生态学 指导教师: 冯金朝 2010年12月15日摘 要在陆地生态系统,氮沉降增加将会引起一定的生态学效应。本文主要研究北京市城区绿
2、化带与香山林区内两种生境中,土壤微生物对模拟氮沉降增加的响应,并以此为基础分析真实氮沉降的增加对不同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氮处理(100kghm- 2a- 1)及更高浓度的施氮处理对两样地的细菌、霉菌、放线菌基本起抑制作用;而在城区绿化带,土壤霉菌在低氮处理(50kghm- 2a- 1)下表现出数量上的增加。此外,施氮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如造成酸性土壤的pH降低。关键词: 氮沉降;土壤微生物Abstract In the terrestrial ecosystem, the additional nitrogen may bring several ecologi
3、cal responses. This experiment is focused on the reactions of soil micro-organisms to the stimulated nitrogen deposition in urban grassland and woodland of fragrant mountain. We are also trying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n the different ecosystems by the increase of nitrogen in soil. Results showed tha
4、t, under the N addition treatments (over 100kghm- 2a- 1), all the numbers of Mycetes, Bacterial and Antinomies in two sample plots had a little decrease. However, the number of mycetes in low-nitrogen (50kghm- 2a- 1) in urban grassland showed an increase. Besides, N addition treatments also changed
5、the Physical-Chemical Properties in soil, for instance, lower the pH in acid soil.Key words: nitrogen deposition; soil micro-organisms目 录一、前言1(一)研究背景1(二)研究进展11、国外相关研究现状12、国内相关研究现状23、小结2(三)研究目的及意义2二、实验内容3(一)实验仪器、试剂及材料31、实验仪器32、实验试剂33、实验材料3(二)研究区域31、实验地概况32、主要植被特征43、样地设置4(三)研究方法41、人工模拟氮沉降42、取样43、样品处理与
6、保存54、各项指标测定方法55、统计分析6三、结果分析6(一)土壤基本性质61、土壤温度62、土壤含水量7(二)土壤理化性质81、土壤pH82、土壤总氮和土壤有机质的含量9(三)土壤微生物对氮沉降的响应91、对氮沉降的响应92、对不同氮浓度的响应113、不同深度土壤微生物的响应114、中氮与中氮特殊处理12(四)放线菌与细菌的拮抗关系13四、结论与建议13(一)实验结论14(二)建议14五、实践创新15六、经费使用情况16参考文献17致谢19一、 前言(一) 研究背景20世纪90年代初,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活性氮沉降量高达63.5 Tga-1,为工业革命前的3.6倍,而且氮沉降的速度仍然在逐年上升
7、1。在亚洲,1961年人类活动产生的活性氮14.4 TgNa-1,2000年67.7 TgNa-1,到2030年将达到105.3 TgNa-12。在中国部分南方森林里,大气湿氮沉降已高达30-73 Nhm-2a-13,4,5。而在北京,通过干湿沉降形式输入总氮量极有可能超过60 kghm- 2a- 16。在陆地生态系统,氮沉降增加将可能引起一定生态学效应。比如,氮的增加可能影响绿色植物的初级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碳蓄积能力;持续氮输入有可能改变土壤氮循环过程,降低土壤固持氮的能力,甚至导致土壤酸化;氮沉降增加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植物群落结构和动态,促进森林扩张,改变菌根真菌的物种多样性等7。
8、现有研究事实证明, 这部分氮的增加, 已经对温带生态系统的特征和过程产生了很大影响, 尤其是在有大量氮连续地进入生态系统中时。比如, 氮的增加改变了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NPP)和养分循环8,并与CO2浓度的升高发生相互作用等9。大气氮沉降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植物生长、碳固定及光合产物分配,极大地干预了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蓄积过程,从而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一定影响。(二) 研究进展土壤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在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氮沉降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活动能力,使土壤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物种多样性、种
9、群结构等特性随之改变,进而对土壤中物质转化、土壤中营养物质有效性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整个地表生态系统。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1) 微生物量的变化在赤华胡安沙漠(Chihuahuan Desert U.S.-Mexico)进行水分和不同浓度的氮增加的实验表明,微生物对水分和氮增加响应迅速。当进行低氮(5 gm-2)增加处理时,土壤微生量C、N(微生物微生物数量的反映)增加(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当进行高氮(50 gm-2)增加时,氮处理显著增加了微生量C、N的矿化。氮增加后使得微土壤微生物量增加10。瑞士(Scats pine)林中NH4NO3的增加显著降低微生物量11。哈佛(Harvard U
10、.S.)森林氮的长期增加降低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的活动12。(2) 的变化Frey等在长期施氮的Harvard森林研究表明,阔叶林和松林施氮样地的真菌生物量分别比对照样地低27%-61%和42%-69%,而细菌生物量对施氮增加的响应则不如真菌的明显,因此施氮明显降低了真菌/细菌生物量比率13。Wallenstein等在维吉尼亚(Virginia U.S.)西部的两个氮饱和样地里发现类似现象,且微生物量和真菌/细菌比率随施氮水平增加而减少14。(3) 微生物类群和多样性在长期施氮的哈佛(Harvard U.S.)森林发现,松林的低氮处理样地中,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的多样性明显低于对照样地12。2、 国
11、内相关研究现状(1) 微生物量的变化莫江明等在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实验发现,氮沉降增加使季凤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减少15。他们同时在荷木、锥栗和黄果厚壳桂为主的苗圃试验地内发现,施氮增加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具有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对放线菌仅在一定施氮(10gNm- 2a- 1) 处理水平以下有体现,超过此施氮量后则表现为抑制作用;而施氮增加对真菌始终表现出抑制作用,其中以中N 处理水平的抑制作用最强16。贾淑霞等在落叶松和水曲柳人工林研究发现,施肥降低了两种林分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以及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17。(2) 微生物类群和多样性刘蔚秋等人发现过量氮沉降将导致土壤对微生物群落的胁迫程度上升;
12、一方面各类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的丰度下降,另一方面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18。3、 小结总体来说,土壤中氮素的增加确实对微生物量碳、微生物数量与类群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情况下微生物对氮增加的响应存在巨大差异。氮沉降所产生的微生物学响应还需要进行长期的监测研究,构建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数据网络,方便进行深入的系统性分析。(三) 研究目的及意义本实验的目的是得出实验期内0-10cm与10-20cm两层土壤理化性质(pH、全氮、有机碳)变化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细菌、霉菌、放线菌)的响应。结合理化性质与模拟的氮沉降量,从微生物角度对氮沉降引起不同土壤环境(北京市城区绿
13、化带与郊区香山林地)的早期响应做出分析。1、 分析得出不同施氮量与土壤微生物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2、 比较月、季变化下土壤微生物对模拟氮沉降的早期响应;3、 对比不同深度的土壤中,微生物对模拟氮沉降的早期响应情况;4、 比较不同理化环境(北京)下,土壤微生物对模拟氮沉降早期响应的差异;5、 比较氮浓度相同而沉降路径不同时,微生物对氮沉降早期响应的差异。关于生态系统中氮沉降影响的研究在欧洲与北美洲进行较早。而在国内,相关研究约于21世纪初起步,且因数据资料获取受限,氮沉降研究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现阶段研究中,对于氮运输相关的营养元素地球化学及水文学动态涉及较少,如土壤对多种营养元素吸收吸附过程
14、中元素的相互作用。本实验以北京市为依托,填补了北方地区氮沉降模拟实验的空白,为今后的北方氮沉降研究、北京市绿化规划提供了初步数据,并留下了参考依据。二、 实验内容(一) 实验仪器、试剂及材料1、 实验仪器马弗炉、微波炉、控温消煮炉、KDY-9820型凯氏定氮仪、PHS-2F型pH计、恒温培养箱、烘箱、高压蒸汽灭菌锅、超纯水器、分析天平、烧杯(1000mL、500mL、250mL、100mL)、容量瓶(1000mL、500mL、250mL、100mL)、锥形瓶(250mL、150mL)、酸碱滴定管(50mL)、铝盒(5cm5cm、10cm10cm)、土钻、消煮管、0.15mm土壤筛等。2、 实验
15、试剂牛肉膏、蛋白胨、琼脂、KNO3、K2HPO4、MgSO47H2O、NaCl、FeSO47H2O、淀粉、浓硫酸(AR)、高锰酸钾(AR)、浓盐酸(AR)等3、 实验材料所取土样为中央民族大学单位附属绿化土壤与香山林地内土壤。(二) 研究区域1、 实验地概况试验地1设于中央民族大学附属绿地(395652N,1161847E),海拔58米,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均气温为13.5,年降水量为571.9mm。绿地土质为细沙土与壤沙土,植被常年接受人工施肥、灌溉、除草等管理,受人工干扰程度较大。 试验地2设于北京市西山脚下的香山林区保护区(395937N,1161002E),海拔450m,气候属东
16、亚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均气温12.8,年降雨量596.6mm,年均相对湿度52.3%,超过10的年积温为4500。该区的土壤偏酸性,主要为质地在轻壤与中壤之间的典型褐土。该地区受到人为干扰的几率较小,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良好,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2、 主要植被特征城市绿化样地位于校园绿化区域,主要植被种类为早熟禾(Poa annua),人工浇灌及除草每隔一个多月进行一次,该区受人为影响较严重。香山林区样地主要植被种类为萝藦(Metaplexis japonica (Thunb.)Makino)、皱叶狗尾草(Setaria plicata(Lamk)TCooke)、胡枝子(Leapedeza bico
17、lor. Turcz)、灰条菜(ChenopodiumalbumL)、铁线莲(Clematis florida Thunb)、荨麻(Nettle)等。3、 样地设置本研究参照N ITREX项目19和北美Harvard Forest20等类似研究设计,于以上两处样地分别随机设立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15块2m2m的试验样方。对以上每处5组样地按氮施用量的高低,分4种处理,从高到低分别记为CK(0 kghm- 2a- 1 )、N1(50 kghm- 2a- 1)、N2(100 kghm- 2a- 1)、N3(150 kghm- 2a- 1)表示,各处理重复3次,其中N2除正常处理外另设一组特殊处理重复
18、3次。氮沉降量参照了国外同类研究及当地氮的沉降量进行确定。(三) 研究方法1、 人工模拟氮沉降2010年3月末确定样地后,于四月份初(当年入春时)开始进行人工施氮。每次按照年均氮沉降0、50、100、150 kghm- 2a- 1,分别配成不同浓度的NH4NO3溶液2.4L,用手持式喷雾器在植被上空均匀喷洒。N2的6个重复样地中划分出3个重复作为一个特殊单元处理组。特殊单元处理组在喷洒氮素时,拨开地表植被,直接对土壤喷洒溶液,旨在排除样地植被截留影响。人工施氮从四月初开始,每月月初进行一次,直至8月份进行最后一次氮素施加,完成阶段性处理。表1 施氮情况CKN1N2N3溶液浓度/molL-10
19、0.030 0.060 0.090氮的质量/gL-10 0.8331.6662.499等量年沉降量/kghm-20 50 100 150 2、 取样土壤取样方式根据试验要求分为2种。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土样分装入10cm10cm铝盒(使用前烘干);微生物培养分析土样分装入5cm5cm铝盒(使用前灭菌)。各样地随机选取2个采样点(考虑边缘效应),分别在表层(0-10cm深度)和亚表层(10-20cm深度)取土。同种施氮方式组(包括氮量与施氮方法)的三个重复样地各取两点,混合均匀后装入同一铝盒。两实验地每月取土共40份:20份用于理化性质测定土样,20份用于微生物培养。四月份施氮前进行土壤的本底值取样
20、,之后每月初进行施氮前统一先进行土壤样品采集,九月份初进行最后一次土样采集。每月采集土样40份,实验从4月至9月共采集土样6次,共采集土样240份。3、 样品处理与保存(1)测定理化性质所用土样所取土样立即带回实验室,用四分法取出适量土壤,立即测定土壤水分。剩余部分风干处理,过0.5mm土壤筛后,用聚乙烯塑料袋收集保存,待实验分析。(2)培养微生物所用土样立即带回实验室,放入4的培养箱中保存,抑制微生物活性,待测。4、 各项指标测定方法(1) 理化性质分析土壤温度:分为地表、0-10cm、10-20cm三层,采用温度计常规测定土壤含水量:土样于1052,2h烘至恒重测定。土壤的全氮量采用半微量
21、凯氏定氮法进行测定,每份土样进行三次平行测定。土壤有机碳:马弗炉烧失法测定有机质,用换算系数0.574获得有机碳含量。每份土样进行三次平行测定。土壤pH值:采用水浸提法进行测定(水土比10:1),用PHS-2F型pH计测定,并采用20minCO2平衡法,每份土样进行三次平行测定。(2) 微生物培养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每份土样对细菌、霉菌和放线菌三类菌进行选择培养。细菌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放线菌用高氏I号培养基,霉菌培用高盐查氏培养基。前期细菌、霉菌、放线菌培养稀释至10-3、10-4、10-5梯度接种,7月份后培养按10-4、10-5、10-6梯度进行接种。实验前准备微生物的活化土样恒温培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土壤 微生物 模拟 沉降 增加 早期 响应 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05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