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化带边缘工作面设计方案优化研究.doc
《风化带边缘工作面设计方案优化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化带边缘工作面设计方案优化研究.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风化带边缘工作面设计方案优化研究一、定题依据、任务来源及要求xx煤矿八采区位于井田北翼,共有可采煤层三层,分别是山青煤层、小青煤层和下架煤层,其中山青煤层和小青煤层地质储量较小,拟各布置一个回采工作面进行回采,下架煤层储量较大,拟布置三个工作面进行回采。2012年二季度,1981工作面(下架煤层)作为八采区的首个工作面开始进行巷道掘进施工,该工作面于2012年12月投产。在进行1981工作面设计时,为最大限度地回收煤炭资源,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工作面的风巷尽量沿煤层风化带边缘布置,由于八采区位于井田的边界附近,煤层风化带呈不规则的曲线,而煤田内钻孔布置较为稀疏,地质资料不详细,不能准确标定风化带
2、位置,这就给风巷的掘进施工带来了困难,风巷掘进过程中两次进入风化带内,造成风巷三次变线,不仅造成了废巷,增加了掘进费用,而且增加了运输设备,增加了运输环节,提高了设备运行费用和人工费用,也给工作面的生产组织带来了困难。有了这次教训,我们在以后的山青煤层和小青煤层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就要认真研究,优化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避免造成类似损失,提高我矿的经济效益。二、课题研究内容及完成过程1、研究内容: 1981工作面风巷设计及掘进施工情况1981工作面风巷原设计长度为710m,开口后掘进310m变向,然后按设计方位掘进到预定位置,见下图: 实际施工过程中,风巷掘进到180m时进入风化带内,继续掘进约2
3、0m仍没有转入正常,回撤到风化带以外变向,掘进70m再次进入风化带,二次变向,掘进30m后煤层正常,三次变向掘进到切眼位置。由于巷道变向,共回撤巷道30m,同时增加了两部运输设备,工作面实际巷道布置见下图: 1601工作面设计方案优化 八采区山青煤层储量较小,煤层走向和倾向长度不大,拟布置一个工作面即1601工作面进行开采。工作面位于井田北翼,东、西、北三面均为煤层风化带,南面为原工作面采空区,总体为一向斜构造,设计布置三条巷道,分别是工作面风巷、中间巷和运巷,其中中间巷位于向斜轴部,风运巷分别布置在井田东西两翼煤层风化带附近。为最大限度地回收煤炭资源,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工作面的风运巷应尽量靠
4、近煤层风化带边缘布置。由于地质资料不详细,不能准确标定风化带位置,在设计时只能参照老采区巷道掘进过程中实际揭露的煤层风化带的标高,初步给定风巷和运巷的方位,通过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措施,既最大限度地回收煤炭资源,又减少废巷的产生,并给工作面的回采创造便利条件。工作面设计图如下: 根据1601工作面巷道布置的特点,我们决定掘进施工时首先掘进工作面的中间巷,因为中间巷位于向斜构造的轴部,距离东西两侧的风化带较远,因此在掘进过程中不会受到东西两翼风化带的影响,通过中间巷的掘进,探明井田北翼煤层风化带的边界,然后向两翼开掘东西切眼,通过切眼探明两翼风化带的边界,从而给风巷和运巷的掘进施工定向,这就可以减少
5、风巷和运巷变向的可能,减少废巷的产生。 1602工作面设计方案优化八采区小青煤层和山青煤层的情况类似,拟布置1602工作面进行回采,巷道布置形式和1601工作面相同,设计施工均参照1601工作面进行。工作面设计图如下: 2、完成过程:、1601工作面施工情况 1601工作面风巷由联络巷开口掘进,联络巷位于小青煤层内,因此风巷开口段为穿层上山巷道,由小青煤层摸山青煤层。风巷见煤后发现山青煤已风化,故变向掘进,寻找正常煤,见正常煤后停止掘进,等西切眼掘进探明西翼风化带后,按照风巷迎头和西切眼迎头定向,掘进风巷到位。 1601运巷先按设计方位掘进,探明东翼煤层风化带边界,然后停止掘进,等待东切眼掘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风化 边缘 工作面 设计方案 优化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05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