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溶洞处理施工方案.doc
《桩基础溶洞处理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桩基础溶洞处理施工方案.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武汉墨水湖北路(龙阳大道江城大道)工程桩基础溶洞处理专项施工方案编写: 复核: 审核: 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墨水湖北路(龙阳大道江城大道)工程项目经理部2013年10月目 录一、工程概况1二、编制依据1三、地质情况2四、岩溶情况及处理对策4五、溶洞处理方案61、裂隙的处理方案72、回填造壁法73、注浆处理法84、灌注砼法105、钢护筒跟进法116、综合方案157、预处理方案15六、施工准备15七、溶洞段钻孔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应急预案181、部分地质钻孔情况与实际有出入182、卡钻事故183、埋钻及掉钻事故193、钻孔偏位处理204、塌孔处理215、斜孔216、机械准备227、重大危险源分析
2、及防止地陷的应急预案22八、溶洞处混凝土灌注要求22桩基溶洞处理方案一、工程概况墨水湖北路(龙阳大道江城大道)工程位于汉阳区,是武汉市二环线组成部分。工程西起龙阳大道(武汉卷烟厂北门附近),止于江城大道(五麟路绿色晴川小区前),全长约2.29km。主体工程为道路、桥梁工程,附属工程包括排水、结构、照明、绿化及交通设施、声屏障等工程,工程涉及大量征地拆迁、管线迁改等。墨水湖北路全线采用“主线高架+地面辅道”形式,主线高架桥为城市快速路,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60km/h;地面辅道为城市级次干道,双向46车道,设计车速40km/h;全线共设2对上下桥匝道,赫山路、麒麟路各设一对上桥匝道,十升路、五麟
3、路各设一对下桥匝道;下部结构采用门式墩结构,基础部分为钻孔桩基础,桩径有1.2m、1.5m、1.6m三种形式。共有钻孔桩392根、承台132组、墩身132组;上部桥梁结构一般采用跨度为30米左右的多跨混凝土连续梁,跨道口处采用跨度53米左右的钢箱连续梁。主桥21联,其中混凝土梁14联,钢箱梁7联;匝道桥5联,其中混凝土梁3联,钢箱梁2联;共计混凝土8.3万方,钢箱梁1.5万吨。要求工期为2013年7月开工建设,2014年12月竣工。二、编制依据1、武汉市墨水湖北路(龙阳大道江城大道)工程施工图2、墨水湖北路(龙阳大道江城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主线桥岩土工程详细化勘察报告(修改版)2013-勘-0
4、813、武汉市墨水湖北路(龙阳大道江城大道)工程桩基础施工方案4、墨水湖北路(龙阳大道江城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主线桥及匝道桩基础岩溶施工勘察大纲(专家论证后)5、国家及交通部现行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及验收标准等三、地质情况1、详勘地质状况本工程场地总体地层自上而下主要由7个单元层组成:(1)单元层人工填土层(Qml)及淤泥(Ql);(2)单元层第四系全新统冲积一般黏性土(Q4al);(3)单元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老黏性土(Q3al+ pl);(4)单元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砂类土混黏性土、砾卵石及灰岩碎块混黏性土(Q3al+ pl);(5)单元层石炭系(C)石英砂岩及粉质泥沙岩;(6)石炭系(C
5、)灰岩;(7)石炭系(C)粉质泥沙岩。2、施工勘察施工勘察要求灰岩作为持力层时,逐桩进行勘察,应对溶洞填充状况、填充物状态及钻进漏浆情况进行详细描述,岩面覆盖土层如有异常也应进行描述,为桩基施工提供依据。在施工勘察深度范围内,拟建场区地层按各岩土层的成分、成因及工程性质等自上而下依次可分为:杂填土;覆盖土层;白云质灰岩(T1d)。岩土层名称及主要岩层岩性描述如下:杂填土:杂色、湿、松散,主要由粘性土和附近工地的建筑垃圾组成,含大量混凝土、碎砖块、碎石、灰渣及植物根系。覆盖土层:局部地区基岩上覆盖土层为淤泥、淤泥质土,黑、灰褐色,高压缩性,约36m厚,流、软、流塑状态,为原墨水湖汊沉积物与后期人
6、工填土的混合物。中部覆盖土层以黏土和粉质粘土为主,中或低压缩性,厚度约1826m,硬塑状。下部覆盖土层为黏土混石英砂岩或灰岩碎块,以黏性土为主,层间不均匀混有3%20%的碎石,状态为硬塑状。局部地区下部覆盖土层上有粉细砂层,层厚1.912.9m,低压缩性,中密,存在塌孔的危险。中风化灰岩:块状构造,微晶结构,节理裂隙一般发育,钙质胶结。裂隙较发育,多见方解石脉,岩芯多呈短柱状,岩芯采取率70%90%。本次勘察部分钻孔表明灰岩岩体中存在溶蚀现象,局部钻孔严重失水。该层岩石为较硬岩,岩石较为完整,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II级。部分钻孔钻探时失水,部分钻孔见溶洞,溶洞充填物为软塑状粘性土及粘性土混灰岩碎
7、块,个别为空洞。目前施工勘察进展较为缓慢,根据目前勘测显示,拟建工程主线K7+279K7+368、K7+621K8+537.421段、赫山路上桥匝道分布有石炭系灰岩,其顶板埋深在31.084.2m。灰岩区钻孔见洞隙率为21%,根据规范判断为岩溶中等发育,洞高0.4m9.2m,洞内充填可硬塑状黏性土混灰岩碎块,局部为空洞。钻探过程中,大部分钻孔(约占灰岩区总钻孔数的95%)在钻进过程中严重失水。根据单桩设计荷载,本工程灰岩分布段主线桥及匝道桥采用钻孔灌注桩,其中K8+220K8+537.421段及赫山路匝道局部段(KK0+140KK0+220)灰岩埋深超过75m,且其顶部分布的(4-4)层中粗砂
8、混卵石、碎石厚度较大,桩基以(4-4)层作为持力层,其余段则以灰岩作为桩端持力层。四、岩溶情况及处理对策根据详勘和目前已完成的施工勘察情况,发现岩溶现象8处,分别是MZ30、MZ31、MZ34、MZ41、MZ42、MZ47、MZ48-Y、MZ50-Y墩位,见下表。 岩溶情况发育情况表墩(桩)号溶洞深度充填物及其他处理建议其他MZ30左侧详勘34.8-36.7m(1.9m)39.3-40.4m(0.9m)黏性土混碎石充填,呈硬塑状该溶洞上部中风化灰岩厚度1.30m和2.6m,可直接穿过该岩溶裂隙,将桩基础放置于稳定岩层上中风化灰岩层中节理裂隙一般发育,局部存在溶孔、溶槽,有漏浆现象。MZ30右侧
9、详勘32.6-38.2m(5.6m)黏性土混碎石充填,呈硬塑状该溶洞上部中风化灰岩厚度1.60m,可直接穿过该岩溶裂隙,将桩基础放置于稳定岩层上中风化灰岩层中节理裂隙一般发育,局部存在溶孔、溶槽,有漏浆现象。MZ31左侧详勘36.6-37.6m(1.0m)38.0-40.3m(1.3m)黏性土混碎石充填,呈硬塑状该溶洞上部中风化灰岩厚度2.4m和0.4m,可直接穿过该岩溶裂隙,将桩基础放置于稳定岩层上中风化灰岩层中节理裂隙一般发育,局部存在溶孔、溶槽,有漏浆现象。MZ31右侧详勘39.7-48.9m(9.2m)黏性土混碎石充填,呈硬塑状该溶洞上部中风化灰岩厚度3.10m,可直接穿过该岩溶裂隙,
10、将桩基础放置于稳定岩层上中风化灰岩层中节理裂隙一般发育,局部存在溶孔、溶槽,有漏浆现象。MZ34左侧详勘42-43.1m(1.1m)黏性土混碎石充填,呈硬塑状该溶洞上部中风化灰岩厚度2.6m,可直接穿过该岩溶裂隙,将桩基础放置于稳定岩层上溶洞顶部上方为中风化灰岩层中节理裂隙一般发育,局部存在溶孔、溶槽,有漏浆现象。溶洞底部以下为强风化泥岩嫁石英砂岩,节理裂隙发育。MZ41左侧详勘41-42.5m(1.5m)44.8-46.0m(1.2m)47.0-48.5m(1.5m)黏性土混碎石充填,呈硬塑状该溶洞上部中风化灰岩厚度1.30m和2.3m和1.0m,可直接穿过该岩溶裂隙,将桩基础放置于稳定岩层
11、上中风化灰岩层中节理裂隙一般发育,局部存在溶孔、溶槽,有漏浆现象。MZ41右侧详勘38.5-44.0m(5.5m)48.6-50m(1.4m)黏性土混碎石充填,呈硬塑状该溶洞上部中风化灰岩厚度4.6m和1.7m,可直接穿过该岩溶裂隙,将桩基础放置于稳定岩层上中风化灰岩层中节理裂隙一般发育,局部存在溶孔、溶槽,有漏浆现象。MZ42右侧详勘41.5-42.3m(0.8m)43.8-44.6m(0.8m)黏性土混碎石充填,呈硬塑状该溶洞上部中风化灰岩厚度0.2m和1.5m,可直接穿过该岩溶裂隙,将桩基础放置于稳定岩层上中风化灰岩层中节理裂隙一般发育,局部存在溶孔、溶槽,有漏浆现象。MZ47左侧详勘4
12、5.5-46.5m(1.0m)黏性土混碎石充填,呈硬塑状该溶洞上部中风化灰岩厚度2.5m,可直接穿过该岩溶裂隙,将桩基础放置于稳定岩层上中风化灰岩层中节理裂隙一般发育,局部存在溶孔、溶槽,有漏浆现象。MZ47右侧详勘41.2-41.80m(0.6m)42.0-44.0m(2.0m)黏性土混碎石充填,呈硬塑状该溶洞上部中风化灰岩厚度0.2m和0.2m,可直接穿过该岩溶裂隙,将桩基础放置于稳定岩层上中风化灰岩层中节理裂隙一般发育,局部存在溶孔、溶槽,有漏浆现象。MZ48-Y-2施工勘察41.5-41.9m(0.4m)黏性土混粉砂半充填,呈可塑状该溶洞上部中风化灰岩厚度0.2m,可直接穿过该岩溶裂隙
13、,将桩基础放置于稳定岩层上中风化灰岩层成块状构造,微晶结构,岩芯呈短柱状、节长一般5-25cm,偶见溶蚀现象,节理裂隙一般发育。溶洞底漏浆MZ50-Y-1施工勘察50.1-50.4m(0.3m)45.7-46.0m(0.3m)灰岩碎块混黏性土充填,碎块1-2cm左右,呈硬塑状该溶洞上部中风化灰岩厚度0.2m,可直接穿过该岩溶裂隙,将桩基础放置于稳定岩层上中风化灰岩层成块状构造,微晶结构,岩芯呈短柱状、节长一般10-15cm,偶见溶蚀现象,节理裂隙一般发育。45.5m处底漏浆,50.1m处漏浆严重MZ50-Y-2施工勘察43.6-44.5m(0.9m)灰岩碎块混黏性土充填,碎块1-2cm左右,呈
14、硬塑状该溶洞上部中风化灰岩厚度0.8m,可直接穿过该岩溶裂隙,将桩基础放置于稳定岩层上中风化灰岩层成块状构造,微晶结构,岩芯呈短柱状、节长一般10-15cm,偶见溶蚀现象,节理裂隙一般发育。43.6m处漏浆MZ50-Y-2补1施工勘察45.8-46.0m(0.2m)灰岩碎块混黏性土充填,碎块1-2cm左右,呈硬塑状该溶洞上部中风化灰岩厚度0.3m,可直接穿过该岩溶裂隙,将桩基础放置于稳定岩层上中风化灰岩层成块状构造,微晶结构,岩芯呈短柱状、节长一般10-15cm,偶见溶蚀现象,节理裂隙一般发育。47m处中度漏浆MZ50-Y-2补2施工勘察52.2-52.5m(0.3m)无填充该溶洞上部中风化灰
15、岩厚度5.70m,可直接穿过该岩溶裂隙,将桩基础放置于稳定岩层上中风化灰岩层成块状构造,微晶结构,岩芯呈短柱状、节长一般5-25cm,偶见溶蚀现象,节理裂隙一般发育。52.2m处严重漏浆五、溶洞处理方案桩基施工机械采用冲击钻施工,采用泥浆正循环排渣施工工艺,泥浆比重为1.11.2,粘度1823S,含砂率4%以内:计划按照每台钻机7天成桩一根进行实施。根据施工勘察情况,现场发现了较发育的裂隙和不同程度大小的溶洞出现。根据溶洞的洞高和洞内的填充物情况,对溶洞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主要的处理方法有:回填造壁法、注浆处理法、砼灌注法、钢护筒跟进法等。1、裂隙的处理方案裂隙会导致桩孔的漏浆、掉石块,甚至卡
16、钻、掉钻、塌孔等事故。现场施工人员应事先熟悉该桩位钻探资料,当进尺达到不良区段时,严密监控孔内水头,当发现水头出现下降时,判断是裂隙还是溶洞。当为裂隙时,水头下降较缓,这时提钻2-3m,同时向孔内投入片石、粘土块和少量水泥,调整泥浆稠度。当水头下降较大时,可补入泥浆保证孔内水头压力。待孔内水头稳定后,继续钻进。此种方法主要针对微型溶洞或者小型裂隙,漏浆不严重的情况,可采取此方法处理。例如MZ50-Y-1、桩位0.3m微型溶洞,以及灰岩中普遍存在的漏浆现象,拟采取此种方案。2、回填造壁法采用正常成孔方法施工,当钻穿溶洞漏浆时,反复投入粘土和片石,利用钻头冲击将粘土和片石挤入溶洞和岩溶裂隙中,还可
17、掺入水泥、烧碱和锯末,以增大孔壁的自稳能力。掺加比例:为有效利用片石,片石与粘土的比例为1:1,参加水泥时,掺加比例为每米2包,掺加锯末时,掺加比例为粘土的10%。掺加方法:采用强度30MPa 的片石,石块粒径以1550cm为宜。掺加粘土是采用水泥袋包装后投放效果更佳。水泥投放方法为以整袋投放为佳。掺加方法为:片石、粘土袋(可选择添加水泥、锯末)分层间隔掺加,回填高度为溶洞顶板以上1米处。施工注意事项:密切注意观察钻机工作情况、周围地表沉降和护筒内水位变化,防止不正常情况发生,发生漏浆现象,立即处理。根据地质柱状图,在接近溶洞时勤观察、勤检查,凭手握冲击主绳的手感,冲击岩层的响声,抽取的岩样来
18、判断是否接近岩溶地层。接近岩溶时主绳松绳量应为12cm,防止穿岩壳时卡钻。钻穿岩溶地层上壳时,一旦漏浆,要及时投放粘土块、片石并补水,以保持孔内水位高度。主要适用范围:适用于较小溶洞(溶洞高度小于3米),无填充物或半填充,施工方法简单,造价较低。本方法适用于目前施工勘察范围内大部分墩位的桩基础施工,例如MZ30、MZ31左侧、MZ34左侧等小型溶洞,存在局部漏浆的情况。图13、注浆处理法 当溶洞内有填充物填满或有流砂的,填充物不满(水洞)且深度在13m的,或为多层溶洞的,在钻孔桩施工前先进行预处理,采用注浆处理法固结填充物,或用此法填满溶洞,在固结体达到一定强度以后再钻孔施工,例如MZ30右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桩基础 溶洞 处理 施工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03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