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区基础选型研究.doc
《岩溶地区基础选型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溶地区基础选型研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岩溶地区基础选型研究 摘 要:我国地员辽阔,地质条件复杂,建筑地基类型多样,例如山区地基、软土地基、膨胀土地基、多年冻土地基等复杂地基形式。笔者结合多年实践工作经验,介绍岩溶地区典型的地质情况,针对岩溶地区高层建筑对基础承载力的要求,通过详细的经济技术分析比较得出合理经济的岩溶地区基础形式,仅供结构工程师设计时参考借鉴。 关键词:岩溶地区;基础选型;地基处理 一、岩溶地区典型的地质情况 在岩溶地区,由于石灰岩特殊的成分组成及构造作用和地下水的长期侵蚀,形成独特的地质景观,统称“喀斯特”地貌。其中主要表现为基岩面起伏变化大,呈犬牙交错的锯齿状,广泛发育溶洞、土洞、溶槽和溶沟,且出现的位置、深度及
2、大小变化无常。这种地质条件给设计带来很大困难,在施工中常常会遇到许多预想不到的问题。 岩溶地区典型地质由上到下分布如下:人工填土层;粉质粘土:软可塑,标准贯入试验击数3击15击,平均8击左右。天然地基承载力160kPa180 kPa;中细砂:饱和,稍密,含少量粘粒,标准贯入试验击数5击19击,平均11击左右;含结核粉质粘土:湿,可塑,含少量砂质或铁锰质结核,标准贯入试验击数5击18击,平均8击左右;含砾粘土:软塑,含少量灰岩碎屑、圆砾,标准贯入试验击数2击5击,平均3.5击左右;灰岩,以变质灰岩为主,局部为大理岩。岩石结构清晰,裂隙较发育,一般岩面多有溶蚀现象,岩芯多呈碎块短柱。钻孔揭露深度内
3、有溶洞,洞高可从0.2m15m以上,大部分溶洞为半充填,充填物为流软塑状的含砾粉质粘土,少量无充填物。 二、岩溶地区基础设计前注意 岩溶地区建筑物的基础设计作为结构设计的重难点普遍引起工程界的重视。因此在对场地进行总体规划时,结构和勘探专业应提前介入,同时给规划和建筑专业提供一些专业性的建议,尤其是对一些特别不适合建造建筑物的地段,如该地段地下溶洞很大很深等,应该建议规划时尽量避开。在掌握建筑物平面布置、结构形式及荷载等资料的同时,对场地的各种土层性质、岩层和溶洞的分布等详细的地质情况的了解成为基础设计中的重中之重。 目前,岩溶地区的工程勘探分为两种:一种是常规法,即通过钻探和原位试验对岩土地
4、层结构及其性质进行勘探分析;另一种为石灰岩地区的特殊勘探法工程物探法,该法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有效手段广泛应用于岩溶地区的工程勘探。钻探布点尽管很密,但孔间的溶洞情况仍无法弄清,而工程物探可以弥补钻探勘察这一不足之处。 三、岩溶地区基础类型的比较 钻、冲孔灌注桩是岩溶地区最常用的基础形式,采用钻机钻土成孔,然后清除孔底残渣,安放钢筋笼,灌注混凝土。钻冲结合施工具有承载力高,穿透性强,不受地下水影响的优点,虽然经济但也有不足之处:软弱层泥浆护壁困难,易塌孔、偏孔、漏浆、漏水;溶沟、溶槽内施工时易卡冲斗,沿岩面易发生倾斜而影响施工进度;孔底沉渣清理比较困难,易降低桩端承载力;对水下浇筑混凝土技术控制要
5、求较高且工期较长。在遇到溶洞时处理成本较高、时间会长,对场地环境污染较大,无法很好的控制工期。在岩溶地区采用冲孔灌注桩,在施工中要控制好泥浆护壁质量、水下浇筑混凝土质量,为提高施工进度必须对地质情况作出详细的补充勘查。在有溶洞的位置进行专门处理,并加强工程成本控制。 人工挖孔灌注桩采用人工挖掘成孔,逐段边开挖边支护,达到所需深度后再进行扩底、安装钢筋笼及灌注混凝土而成。因其具有易于鉴别持力层、可直接观察地层情况、孔底沉渣易清除、控制桩体混凝土质量、设备简单噪音小、各桩可同时施工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但在岩溶地区存在仍诸多不利:粉质粘土和粉细砂层在富含孔隙水的情况下易形成流砂、涌泥、涌水,严重影响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岩溶 地区 基础 选型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03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