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技术方案.doc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技术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技术方案.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市*县(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技术方案及质量审核手册(初稿)安徽金圣田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二0一三年三月目 录第一部分 *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工作方案1第一节 编制准备工作1一、成立工作技术小组1二、熟悉立项资料1三、实地踏勘1第二节 *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4一、可研现状图的编制4二、项目总体规划图的编制5三、项目总体规划图的整饰5四、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本的编写6五、概算表的编制6六、可行性研究报告报件7第二部分 *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规划设计编制工作方案7第一节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规划设计8一、实地踏勘8二、初步规划方案的设计9三
2、、初步规划方案的详细设计9四、成果复核11五、成果提交11第三部分 *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编制工作方案11第四部分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质量审核手册13第一节 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可研审核要点13第二节 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规划设计项目审核要点17第三节 项目成果质量审核程序23第四节 技术组审核内容及审核流程23第五节 成果交付及存档24第一部分 *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工作方案第一节 编制准备工作一、成立工作技术小组当我公司承接到项目后,首先从事规划准备工作,成立工作技术小组。同时,公司拟派一人为工作小组组长,组长对整个项目负责,确定工作思路和工作计划方案,把此
3、方案报公司复核审批。另外,工作技术小组研究解决规划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并且把实际工作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立即上报公司,由公司提出解决方案。二、熟悉立项资料熟悉立项资料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1、了解项目的性质。2、了解项目立项的各项指标,包括工程指标和技术指标(如出地率、出地面积、工程内容等)。3、根据项目现有的资料,根据国家政策和省内政策,对项目的指标进行核实(如出地率,首先根据提供的土地统计台帐计算各类地的面积,大致推算出地率等)。三、实地踏勘此项工作是立项初步规划设计中重要一环,为规划设计方案是否科学、合理提供重要的依据。我单位在此环节中主要作好以下工作内容:(一)人员
4、分工实地踏勘过程中,我公司一般派2-3位设计人员,主要分工为:1名为小组组长,主要是此项目规划设计的负责人,其不仅要作好初步规划设计,还要协调好组内和组外的各种关系;一名为规划设计的辅助人员,主要为规划组长提供各种建议和完成组长交给的任务;一名为收集资料人员,主要为规划设计文本和预算文本的撰写者,并且完成组长交给的任务。(二)收集资料收集资料内容主要为区域资料和项目区资料等,此资料根据我单位历年来做项目的经验汇总,列出一项目清单如下:区域基础资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规和规章;2、安徽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
5、标准强制性条文;5、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6、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及其引用规范;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规定(财建2005169号);8、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9、土地复垦规定和土地复垦技术标准10、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 第42号)11、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81号)项目区资料:a 县级最近两年统计年鉴b 二调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圈定具体项目区范围)c 项目区地形图d 项目立项批复文件 e 项目区当地乡镇、村的社会经济情况f 项目区水
6、利志、土壤志等相关资料g 当地材料价格信息h项目区影像材料(三)实地踏勘规划设计人员会同当地土地、农田水利、环保、农业等人员一起,根据测量图(1:1000或1:2000)对项目区仔细踏勘(针对没有进行测量的项目,一般以变更后二调图为基础底图):1、了解地貌、地形、水文地质、当地的耕作习惯和耕作制度等,对比较特殊的位置作好详细的标记;2、了解水源,确定项目区的灌溉方式(提水灌溉或其他方式);3、了解项目区的水系。如沟渠、水工建筑物等,并在图上作好详细的标记,包括做法、宽度、流量等,特别是排水区域;4、了解项目区的交通情况。包括道路的宽度、做法、路面情况等,并在现状图上作好详细的标记;5、了解项目
7、区内的电力设施情况;6、对项目区外的相似情况也应有所了解;7、对实地踏勘的所有内容均做详细笔录,包括现状图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四)资料整理规划小组根据规划和规划文本的需要,对收集的文字资料、图件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取对规划设计、规划文本等有用资料,为其作好充分准备。第二节 *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一、可研现状图的编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可研现状图是项目立项的基础,本次国家项目以实地测量图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指标:(一)面积核实规划设计人员根据业主提供现状图,进行各类地面积量算。根据量算的面积,对各类地面积进行统一调整。(二)出地率指标的确定 根据调整的面积及新增耕
8、地潜力分析,初步确定项目的出地率指标。(三)路渠或水工建筑物是否标注完整如未标注完整,踏勘后是否补上。整理成成果要与实际踏勘吻合。(四)图件一定要符合制图规范如指北针、经纬度、比例尺、颜色、植被符号、图例等等。(五)土地利用结构表的确定按三大类确定(农用地、建设用地、其它用地)。要把其调整过程存档,以便检查和核实。二、项目总体规划图的编制根据调查的详细资料和现状图的整饰成果图,对项目的可研图进行设计。(一)骨干沟渠规划布置首先确定灌排方式。确定灌排方式后,对沟渠的灌溉面积、渠线、工程量、输水损失、设施安全等进行综合考虑和规划布置,同时应考虑上下级沟渠的协调配套。每一条沟渠都应配上水流方向。(二
9、)主干道(主要为田间道)的规划包括修复和新建田间道两部分。规划田间道时要考虑道路网尽量与水利工程渠系一致,沿水利沟渠布置,并与项目区外已有道路相连。(三)农田水利水工建筑物等布置规划根据可行性研究的设计深度,和骨干渠及道路工程的规划等,布置部分水工建筑物等。(四)农田防护林规划一般沿田间道两边设计。防护林设计要注意林带结构、林带间距、林带走向等等。三、项目总体规划图的整饰(一)可研规划图地制图一定要符合制图规范和国家标准要求。如指北针、经纬度、比例尺、颜色、植被符号、图例等等。(二)土地整理前后地类面积对比表的确定。根据现状土地统计台帐和新增耕地的潜力分析以及规划内容(沟渠等占地面积等),准确
10、确定项目的新增耕地面积,确定项目的出地率。(三)规划设计说明。根据规划内容,在可研规划图中确定其设计说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主要布置的工程内容(包括做法或标准);图中未能详细表述的地方;各项工程内容的数量;标准田块的说明;重要工程的布置说明及标准等等;四、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本的编写规划文本的编写要按照可研内容,按标准编写。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否按标准编写,内容是否全面。(特别是以其它项目为范本的资料,其对应的名称、数据、水文等各方面资料都应相应调整;(二)水资源平衡分析是否合理;(三)新增耕地潜力分析是否合理;(四)效益分析是否合理,指标是否正确;(五)是否有公众参与意见及其他部门
11、处理意见;(六)文本中的数据是否与图表一致、前后一致等;(七)预算子目的设置、工程量、套用标准等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等;(八)工程进度计划表是否合理或符合有关规定等;(九)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等;五、概算表的编制根据规划设计的工程内容,确定工程子目的工程内容。编制概算表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编制的概算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或高标准项目要求;(二)编制的工程量是否准确;(三)概算编制依据、费率等是否符合高标准项目的要求;(四)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表是否符合情理;六、可行性研究报告报件(一)主题内容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区实地测量现状图项目区总体规划图(二)附件各部门评审意见涉及高标准项目的
12、有关批复文件地方政府投资承诺函(如无,可以不要)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同意高标准项目的明确意见申报项目效益测算表申报项目审查表项目申报单位申报文件有关影像资料图片等第二部分 *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规划设计编制工作方案项目的初步规划设计编制工作方案的制定是建立在我单位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确定。因此,在工作上具有连续性,为项目的申报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一节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规划设计一、实地踏勘此项工作是规划设计中重要一环,为规划设计方案是否科学、合理提供重要的依据。我单位在此环节中主要作好以下工作内容:(一)人员分工。实地踏勘过程中,我公司一般派2-3位设计人员,主要分工为:
13、1名为小组组长,主要是此项目规划设计的负责人,其不仅要作好规划设计,还要协调好组内和组外的各种关系;一名为规划设计的辅助人员,主要为规划组长提供各种建议和完成组长交给的任务;一名为收集资料人员,主要为规划设计文本和预算文本的撰写者,并且完成组长交给的任务。(二)收集资料。(收集资料内容主要为区域资料和项目区资料等,此资料根据我单位历年来作项目的经验汇总,列出一项目清单,见可研清单。)重点收集的资料为规划设计所需的气象、土壤、农田水利、农作物的灌溉制度、排水制度等资料;(三)实地踏勘。规划设计人员会同当地土地、农田水利、环保、农业等人员一起,根据项目单位提供新的测量图(1:1000或1:2000
14、)对项目区仔细踏勘:了解地貌、地形、水文地质、当地的耕作习惯和耕作制度等,对比较特殊的位置作好详细的标记;了解水源,确定项目区的灌溉方式;了解项目区的水系。如沟渠、水工建筑物等,并在图上作好详细的标记,包括做法、宽度、流量等;了解项目区的交通情况。包括道路的宽度、做法、路面情况等,并在现状图上作好详细的标记;对项目区外的相似情况也应有所了解;二、初步规划方案的设计本阶段的主要工作为规划设计人员在项目踏勘完毕后,立即汇总当地技术人员的意见,在项目区或当地作出项目的初步规划设计方案。规划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在现状图中规划出田间道或其它的主要交通道路。规划设计人员根据水系的走向或灌溉方向,在现状图
15、中规划出斗渠或其它主要灌溉渠道的位置和灌溉方向;规划设计人员根据水系的走向或排水方向,在现状图中规划出斗沟或其它主要排水沟的位置和排水方向;根据水源和灌溉方式,在现状图中确定泵站位置或其他水工建筑物的位置。当规划设计人员做好以上的初步规划设计方案后,邀请当地的相关技术人员和村民代表进行充分讨论,提出相关的具体意见,规划设计人员作好详细的记录,并对相关意见反馈给公司相关技术负责人讨论,同时,针对有益意见和要求对方案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三、初步规划方案的详细设计本阶段的主要工作为初步规划设计方案的具体和深化,形成项目报批材料的重要阶段。(一)面积量算。规划设计人员根据提供的测量成果图,进行各类地
16、面积量算。根据量算的面积,对立项阶段各类地面积进行统一调整。在规划主要的沟渠(斗渠、斗沟)基础上,完善沟渠和水工建筑物等的平面布置和工程设计。平面布置工程的主要内容主要为农沟、农渠、毛沟、毛渠、涵管、跌水等等。布置完成后,根据技术参数或设计流量等,分别计算其断面尺寸和计算单位工程量。在规划主要交通道路的基础上,规划项目区生产路或其他交通道路等,完善项目区交通设施,并按国家规定标准设计断面和计算单位工程量。如涉及到提水灌溉工程中泵站布置时,根据灌溉面积、灌溉制度、灌溉定额等,计算泵的扬程,选择适合的水泵和变压器等。其他涉及到电力设施、其他设备等都应进行计算,科学选择。在农田水利、交通道路基本完成
17、后,田块的规模及田块的内部属性基本具备,根据灌溉制度、耕作习惯等因素,考虑田块的内部布置,确定田块的土方量。根据技术规范,土方工程量计算有散点法、方格网法、截面法等,根据地形及各中计算方法的适用条件,确定计算方法,计算各田块的土方量。在确定田块的布置和计算土方量的过程中,在满足规划设计技术规范的前提下,尽量少动土方和少动农田内的耕作层为原则。(二)工程量统计。当沟渠、道路、田块布置完毕后,对所有的沟渠、水工建筑物、道路、田块等进行编号,并根据其各自的特性分别统计其工程量,并汇总。(如水工建筑物的位置、型号、做法;沟路渠的位置、断面尺寸等。)(三)单体图设计。根据工程内容和技术参数,设计各自的断
18、面尺寸,并绘图(包括横、纵断面图),特别是要在单体图中配上单位工程量表及汇总的工程量表,为项目的预算提供依据;(四)项目预算书编制。根据统计的工程内容和工程量和行业要求,选用相应的定额子目,计算工程施工费和工程造价,并编制项目预算书。(五)项目区现状图、规划图完善。根据项目立项资料、项目的控制投资额、项目预算造价等,有必要对项目的规划设计进行局部调整。调整内容包括工程内容和工程数量等。(六)项目规划设计文本完善。根据规划内容、规划原则、规划依据、工程实际预算等,对项目的规划文本中相关内容进行完善。(七)资料完备。规划设计人员对现状图、规划图、单体图、预算书等进行系统的完善,包括附件,进行装订成
19、册。四、成果复核规划设计人员将以上资料提供给部门内技术质量组进行复核、审查,技术质量组将初步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立即提供反馈意见,规划设计人员迅速对反馈意见核实和进行必要的修改。五、成果提交规划设计人员将最后修改后的成果打印,装订成册。作为最终成果提交给项目委托单位。第三部分 *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编制工作方案项目的施工图设计编制工作方案的制定是建立在我单位编制的初步规划设计方案的基础上的。因此,在工作上具有连续性,为项目的具体实施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本阶段是项目组设计人员结合初步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具体和深化,该阶段完成的主要内容为:(1)接受设计任务、精确的实地踏勘,并增加建筑、
20、结构、水、电等各专业的设计人员,同时收集有关资料;(2)根据实测图纸,绘制出规划方案;(3)编制施工图设计图:a、编制施工总平面图;b、计算并绘制沟渠纵横断面图、水工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剖面图、结构详图(包括配筋图);c、计算并绘制设备安装详图;d、泵站配制图;e、各种材料明细表;f、设备明细表;g、施工说明书等;(4)施工图工程量计算;(5)施工图预算编制;(6)施工图交底:参与设计方、监理方、施工方进行施工图设计交底会。在交底会上,业主,监理,施工各方提出看图后所发现的各专业方面的问题,各专业设计人员将对口进行答疑;(7)并设计出部审查施工图设计;(8)向局提供资料第四部分 高标准基本农田
21、建设项目质量审核手册第一节 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可研审核要点一、总论1、建设规模(公顷):2、投资规模(万元):3、亩均投资:4、新增耕地率及面积:5、地貌类型:6、项目性质:7、权属范围、四至、经纬度:8、建设工期:二、项目区概况1、自然条件,分析地形地貌、土壤、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2、资源条件,分析光照、温度、降水、水资源、生物资源;3、社会经济状况,分析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科技发展水平;4、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开发利用程度;5、基础设施,分析交通条件、排灌系统设施、电力设施状况等。三、项目区分析1、项目合法性与合规性分析: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2、;2、新增耕地潜力分析:对新增耕地的数量及来源进行说明;3、水资源平衡分析:灌溉水源的分析、需水量预测、可供水量预测、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4、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土地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并提出解决办法;5、土地适应性评价:目前土地用途是否应该调整,调整后的土地用途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和影响,应如何进行调整等;6、公众参与分析:公众参与的意见形成有效书面文件、包括公众对项目区选址、权属调整、土地利用布局方案和工程技术方案等方面的意见。四、工程规划布局1、土地平整布局。田块规格:平原长以400700m为宜,田块宽度以200300m,格田长度以100140m为宜,宽度以3040m为宜;丘陵坡度10长
23、度100200m,宽度1040m;坡度1015:长度30100m;宽度520m。田块方向:平原布置宜选用南北向,丘陵顺等高线方向。田块形状: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其他形状,尽量避免出现三角形。排渍深度:水田设计0.6m,旱地设计0.8m);2、农田水利工程布局。平原地区:斗渠、斗沟可灌排分开,也可灌排结合,视当地传统灌排方式而定,但农渠、农沟应当灌排分开布置;斗渠、斗沟以下各级渠沟宜相互垂直;末级固定渠道与排水沟(农沟)可根据地形条件采用平行相间布置为主。地形复杂地区可因地制宜布设。丘陵山区:岗田区一般采用沿丘陵的山脊方向、在岗田中间布置斗渠,在斗渠两侧布设农渠,达到排灌结合,一般采用灌排相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标准 基本农田 建设项目 技术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00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