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技术.doc
《循环流化床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流化床技术.doc(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 循环流化床燃烧(CFBC)技术系指小颗粒的煤与空气在炉膛内处于沸腾状态下,即高速气流与所携带的稠密悬浮煤颗粒充分接触燃烧的技术。 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是一种炉内燃烧脱硫工艺,以石灰石为脱硫吸收剂,燃煤和石灰石自锅炉燃烧室下部送入,一次风从布风板下部送入,二次风从燃烧室中部送入。石灰石受热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流使燃煤、石灰颗粒在燃烧室内强烈扰动形成流化床,燃煤烟气中的SO2与氧化钙接触发生化学反应被脱除。为了提高吸收剂的利用率,将未反应的氧化钙、脱硫产物及飞灰送回燃烧室参与循环利用。钙硫比达到左右时,脱硫率可达以上。流化床燃烧方式的特点是:清洁燃
2、烧,脱硫率可达,NOx排放可减少;燃料适应性强,特别适合中、低硫煤;.燃烧效率高,可达;负荷适应性好。负荷调节范围。 循环流化床锅炉主要由燃烧系统、气固分离循环系统、对流烟道三部分组成。其中燃烧系统 包 括风室、布风板、燃烧室、炉膛、给煤系统等几部分;气固分离循环系统包括物料分离装置 和返料装置两部分;对流烟道包括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等几部分。循环流化床锅炉属低温燃烧。燃料由炉前给煤系统送入炉膛,送风一般设有一次风和二次风 ,有的生产厂加设三次风,一次风由布风板下部送入燃烧室,主要保证料层流化;二次风沿 燃 烧室高度分级多点送入,主要是增加燃烧室的氧量保证燃料燃烬;三次风进一步强化燃烧。
3、 燃烧室内的物料在一定的流化风速作用下,发生剧烈扰动,部分固体颗料在高速气流的携 带下离开燃烧室进入炉膛,其中较大颗料因重力作用沿炉膛内壁向下流动,一些较小颗料随 烟气飞出炉膛进入物料分离装置,炉膛内形成气固两相流,进入分离装置的烟气经过固气分 离, 被分离下来的颗料沿分离装置下部的返料装置送回到燃烧室,经过分离的烟气通过对流烟道 内的受热面吸热后,离开锅炉。因为循环流化床锅炉设有高效率的分离装置,被分离下来的 颗料经过返料器又被送回炉膛,使锅炉炉膛内有足够高的灰浓度,因此循环流化床锅炉不同 于常规锅炉炉膛仅有的辐射传热方式,而且还有对流及热传等传热方式,大大提高了炉膛 的传导热系数,确保锅炉
4、达到额定出力。循环流化床锅炉概述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一种高效、低污染的节能产品。自问世以来,在国 内外得到了迅速的推广与发展。但由于循环流化床锅炉自身的特点,在运行操作时不同于层 燃 炉和煤粉炉,如果运行中不能满足其对热工参数的特殊要求,极易酿成事故。而目前有关循 环 流化床锅炉操作运行方面的资料还较少,笔者根据几年来锅炉设计及现场调试的经验,对循 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参数的控制与调整作了一下简述,希望能对锅炉运行人员有所启发。 1 循环流化床锅炉总体结构 循环流化床锅炉主要由燃烧系统、气固分离循环系统、对流烟道三部分组成。其中燃烧系统 包 括风室、布风板、燃烧室、炉膛、给煤系统等几部分;气固分离循环
5、系统包括物料分离装置 和返料装置两部分;对流烟道包括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等几部分。 2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及传热特性 循环流化床锅炉属低温燃烧。燃料由炉前给煤系统送入炉膛,送风一般设有一次风和二次风 ,有的生产厂加设三次风,一次风由布风板下部送入燃烧室,主要保证料层流化;二次风沿 燃 烧室高度分级多点送入,主要是增加燃烧室的氧量保证燃料燃烬;三次风进一步强化燃烧。 燃烧室内的物料在一定的流化风速作用下,发生剧烈扰动,部分固体颗料在高速气流的携 带下离开燃烧室进入炉膛,其中较大颗料因重力作用沿炉膛内壁向下流动,一些较小颗料随 烟气飞出炉膛进入物料分离装置,炉膛内形成气固两相流,进入分离装置
6、的烟气经过固气分 离, 被分离下来的颗料沿分离装置下部的返料装置送回到燃烧室,经过分离的烟气通过对流烟道 内的受热面吸热后,离开锅炉。因为循环流化床锅炉设有高效率的分离装置,被分离下来的 颗料经过返料器又被送回炉膛,使锅炉炉膛内有足够高的灰浓度,因此循环流化床锅炉不同 于常规锅炉炉膛仅有的辐射传热方式,而且还有对流及热传等传热方式,大大提高了炉膛 的传导热系数,确保锅炉达到额定出力。 3 循环流化床锅炉主要热工参数的控制与调整 3.1 料层温度 料层温度是指燃烧密相区内流化物料的温度。它是一个关系到锅炉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参数 。料层温度的测定一般采用不锈钢套管热电偶作一次元件,布置在距布风板2
7、00-500mm左右 燃 烧室密相层中,插入炉墙深度15-25mm,数量不得少于2只。在运行过程中要加强对料层温度 监视,一般将料层温度控制在850-950之间,温度过高,容易使流化床体结焦造成停炉 事 故;温度太低易发生低温结焦及灭火。必须严格控制料层温度最高不能超过970,最低不 应低于800。在锅炉运行中,当料层温度发生变化时,可通过调节给煤量、一次风量及送 回燃烧室的返料量,调整料层温度在控制范围之内。如料层温度超过970时, 应适当减少给煤量、相应增加一次风量并减少返料量,使料层温度降低;如料层温度低于80 0时,应首先检查是否有断煤现象,并适当增加给煤量,减少一次风量,加大返料量,
8、使 料层 温度升高。一但料层温度低于700,应做压火处理,需待查明温度降低原因并排除后再启 动。 3.2 返料温度 返料温度是指通过返料器送回到燃烧室中的循环灰的温度,它可以起到调节料层温度的作用 。对于采用高温分离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其返料温度较高,一般控制返料温度高出料层温 度 20-30,可以保证锅炉稳定燃烧,同时起到调整燃烧的作用。在锅炉运行中必须密切监视 返 料温度,温度过高有可能造成返料器内结焦,特别是在燃用较难燃的无烟煤时,因为存在燃 料后燃的情况,温度控制不好极易发生结焦,运行时应控制返料温度最高不能超过1000。 返 料温度可以通过调整给煤量和返料风量来调节,如温度过高,可适
9、当减少给煤量并加大返料 风量,同时检查返料器有无堵塞,及时清除,保证返料器的通畅。 3.3 料层差压 料层差压是一个反映燃烧室料层厚度的参数。通常将所测得的风室与燃烧室上界面之间的压 力差值作为料层差压的监测数值,在运行都是通过监视料层差压值来得到料层厚度大小的。 料 层厚度越大,测得的差压值亦越高。在锅炉运行中,料层厚度大小会直接影响锅炉的流化质 量,如料层厚度过大,有可能引起流化不好造成炉膛结焦或灭火。一般来说,料层差压应控 制在7000-9000Pa之间。料层的厚度(即料层差压)可以通过炉底放渣管排放底料的方法来调 节。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所燃用煤种设定一个料层差压的上限和下限作为排
10、放底料开 始和终止的基准点。 3.4 炉膛差压 炉膛差压是一个反映炉膛内固体物料浓度的参数。通常将所测得的燃烧室上界面与炉膛出 口之间的压力差作为炉膛差压的监测数值。炉膛差压值越大,说明炉膛内的物料浓度越高, 炉膛的传热系数越大,则锅炉负荷可以带得越高,因此在锅炉运行中应根据所带负荷的要求 ,来调节炉膛差压。而炉膛差压则通过锅炉分离装置下的放灰管排放的循环灰量的多少来控 制,一般炉膛差压控制在500-2000Pa之间。用户 根据燃用煤种的灰份和粒度设定一个炉膛 差压的上限和下限作为开始和终止循环物料排放的基准点。 此外,炉膛差压还是监视返料器是否正常工作的一个参数。在锅炉运行中,如果物料循环停
11、 止,则炉膛差压会突然降低,因此在运行中需要特别注意。 4 需要特别说明的几个问题 4.1 返料量 控制返料量是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操作时不同于常规锅炉之处,根据前面提到的循环流化床 锅炉燃烧及传热的特性,返料量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在炉膛 里,返料灰实质上是一种热载体,它将燃烧室里的热量带到炉膛上部,使炉膛内的温度场分 布均匀,并通过多种传热方式与水冷壁进行换热,因此有较高的传热系数,(其传热效率约为煤粉炉的4-6倍)通过调整返料量可以控制料层温度和炉膛差压并进一步调节锅炉负荷。 另一方面,返料量的多少与锅炉分离装置的分离效率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分离器的 分离效率
12、越高,分离出的烟气中的灰量就越大,从而锅炉对负荷的调节富裕量就越大,操作 运行相对就容易一些。 4.2 风量的调整 在锅炉运行过程中,许多用户往往只靠风门开度的大小来调节风量,但对于循环流化床锅炉 来说,其对风量的控制就要求比较准确。 对风量的调整原则是在一次风量满足流化的前提下,相应地调整二次风和三次风量。因为一 次风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流化质量的好坏,循环流化床锅炉在运行前都要进行冷态试验, 并 作出在不同料层厚度(料层差压)下的临界流化风量曲线,在运行时以此作为风量调整的下限 ,如果风量低于此值,料层就可能流化不好,时间稍长就会发生结焦。对二次风量的调整主 要是依据烟气中的含氧量多少,通常
13、以过热器后的氧量为准,一般控制在3-5%左右,如含氧 量过高,说明风量过大,会增加锅炉的排烟热损失q 2;如过小又会引起燃烧不完全,增加 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q 3和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q 4。如果在运行中总风量不够,应逐渐加 大鼓引风量,满足燃烧要求,并不断调节一二三次风量,使锅炉达到最佳的经济运行指标 。循环流化床锅炉基本讲述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是近几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效低污染清洁燃煤技术。国际上这项技术在电站锅炉,工业锅炉和废弃物处理利用等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商业应用,并向几十万千瓦给规模的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发展。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也是方兴未艾,已有上百台循环流化床锅炉投入运行
14、或正在制造之中,可以预见,未来的几年将是循环流化床飞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现根据我国近几年来出版的关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理论设计与运行中有关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原理、特点、启动和运行等方面的情况介绍如下: 一、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工作原理: (一) 流态化过程: 当流体向上流动流过颗粒床层时,其运行状态是变化的。流速较低时,颗粒静止不动,流体只在颗粒之间的缝隙中通过。当流速增加到某一速度之后,颗粒不再由分布板所支持,而全部由流体的摩擦力所承托。此时对于单个颗粒来讲,它不再依靠与其他邻近颗粒的接触面维持它的空间位置。相反地,在失去了以前的机械支承后,每个颗粒可在床层中自由运动;就整个床层面言,具有了许多
15、类似流体的性质。这种状态就被称为流态化。颗粒床层从静止状态转变为流态化时的最低速度,称为临界流化速度。 流化床类似流体的性质主要有以下几点(1)在任一高度的静止近似于在此高度以上单位床截面内固体颗粒的重量。(2)无论床层如何倾斜,床表面总是保持水平,床层的形状也保持容器的形状;(3)床内固体颗粒可以像流体一样从底部或侧面的孔口中排出;(4)密度高于床层表观察的物体化床内会下沉,密度小的物体会浮在床面上;(5)床内颗粒混合良好,颗粒均匀分散于床层中,称之为“散式”流态化。 因此,当加热床层时,整个床层的温度基本均匀。而一般的气、固体态化,气体并不均匀地流过颗粒床层。一部分气体形成气泡经床层短路逸
16、出,颗粒则被分成群体作湍流运动,床层中的空隙率随位置和时间的不同而变化,因此这种流态化称之为“聚式”流态化。煤的燃烧过程是一个气、固流态化过程。 二、循环流化床的原理和特点: 循环流化床在不同气流速度下固体颗粒床层的流动状态也不同。随着气流速度的增加,固体颗粒分别呈现固体床、鼓泡流化床、湍流流化床和气力输送状态。循环流化床的上升阶段通常运行在快速流化床状态下,快速流化床流体动力特性的形成对循环流化床是至关重要的,此时,固体燃料被速度大于单颗燃料的终端速度的气流所流化,以颗粒团的形式上下运动,产生高度的返混。颗粒团向各个方向运动,而且不断形成和解体,在这种流体状态下气流还可携带一定数量的大颗粒,
17、尽管其终端速度远大于截平均气速。这种气、固运行方式中,存在较大的气、固两相速度差,即相对速度,循环流化床由快速流化床(上升段)气、固燃料分离装置和固体燃料回送装置所组成。 循环流化床的特点可纳如下:(1)不再有鼓泡流化床那样的界面,固体颗粒充满整个上升段空间。(2)有强力的燃料返混,颗粒团不断形成和解体,并向各个方面运行。(3)颗粒与气体之间的相对速度大,且与床层空隙率和颗粒循环流量有关。(4)运行流化速度为鼓泡流化床的2-3倍。(5)床层压降随流化速度和颗粒的质量流量而变化。(6)颗粒横向混合良好。(7)强烈的颗粒返混,颗粒的外部循环和良好的横向混合,使得整个上升段内温度分布均匀。(8)通过
18、改变上升段内的存料量,燃料在床内的停留时间可在几分钟到数子时范围内调节。(9)流化气体的整体性状呈塞状流。(10)流化气体根据需要可在反应器的不同高度加入。 三、流化床燃料设备的主要类型: 流化床操作起初主要用在化工领域,自60年代开始,流化床被用于煤的燃料,并且很快成为三种主要燃料方式之一,即固定床燃料(层燃),流化床燃料和悬浮燃烧(煤粉燃烧)流化床燃烧过程的理论和实践也大大推动了流态化学科的发展,目前流化床燃烧已成为流态化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愈来愈得到人们的重视。 流化床燃烧设备按流体动力特性可分为鼓泡流化床锅炉,和循环流化床锅炉,按工作条件分又可分为常压和增压流化床锅炉,这样流化床燃烧锅
19、炉可分为常压鼓泡流化床锅炉,常压循环流化床锅炉,增压鼓泡流化床锅炉和增压循环流化床锅炉正在工业示范阶段。 (四)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点: (1)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工作条件:项目数值项目数值温度()850-950床层压降KPa11-12 流化速度(m/s)4-6炉内颗粒浓度kg/m3150-600炉膛底部床料粒度(m)100-700 10-40炉膛上部床料密度(kg/m3)1800-2600Ca/s 摩尔比1.5-4 燃料粒度(mm)12壁面传210-250 脱硫剂粒度(mm)1左右 (2)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点:循环流化床锅炉可分为两个部份,第一部份由炉膛(块速流化床)气,固物料分离设备,固体物料再
20、循环设备,(旋风份离器)等组成,上述部分形成了一个固体物料循环回路。第二部份为对流烟道,布置有过热器,再热器,省煤器和空气予热器等。典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燃烧所需的一、二次风分别从炉膛的底部和炉膛侧墙送入,燃料的燃烧主要在炉膛中完成,炉膛四周布置水冷壁,用于吸收燃料所产生的部分热量,由气流带出炉膛的固体物料在气、固体分离装置中被收集并通过返料装置返回炉膛再燃烧循环流化床燃烧锅炉的基本特点:可概括以下: 1、低温的动力控制燃烧:循环流化床燃烧是一种在炉内使高速运行的烟气与其所携带的湍流扰动极强的固体颗粒密切接触,并具有大量颗粒返混的流态化燃烧反应过程,同时,在炉外将绝大部分高温的固体颗粒捕
21、集,将这部分颗粒送回炉内再次参予燃烧过程,反复循环地组织燃烧。显然,燃料在炉膛内燃烧的时间延长了,在这种燃烧方式下,炉内温度水平因受脱硫最佳温度限制,一般850左右,这样的温度远低于普通煤粉炉中的温度水平(一般1300-1400),并低于一般煤的灰烤点(1200-1400),这就免去了灰熔化带来的种种烦恼。这种低温燃烧方式好处较多,炉内结渣,及碱金属,析出均比煤粉炉中要改善很多,对灰特性的敏感性减低,也无须用很大空间去使高温灰冷却下来,氮氧化合物生成量低。并可与炉内组织廉价而高效的脱硫工艺。 从燃烧反应动力学角度看,循环流化床锅炉内的燃烧反应控制在动力燃烧区(或过渡区)内。由于循环流化床锅炉内
22、相对来说燃烧温度不高,并有大量固体颗粒的强烈混合,这种状况下的燃烧速率主要取决于化学反应速率,也就决定于燃烧温度水平,面燃烧物理因素不再是控制燃烧速率的主导因素,循环流化床锅炉内燃料燃尽度很高,通常,性能良好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率可达98-99%以上。 2、高速度、高浓度、高通量的固体物料流态化循环过程:循环流化床锅炉内的固体物料(包括燃料残炭,脱硫剂和惰性床料等)经由炉膛,分离器和返料装置所组成的外循环。同时,循环流化床锅炉内的物料参于炉内、外两种循环运行。整个燃烧过程的及脱硫过程都是在这两种形式的循环运行的动态过程中逐步完成的。 3、高强度的热量、质量和运行传递过程: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大
23、量的固体物料化强烈湍流下通过炉膛,通过人为操作可改变物料循环量,并可改变炉内物料的分布规律,以适应不同的燃烧工况,在这种组织方式下,炉内的热量、质量和动量传递是十分强烈的,这就使整个炉膛高度的温度分布均匀,实践也充分证实际这一点。 4、循环流化床锅炉与其它炉型相比较:一般固体燃料的燃烧可分为:层燃、流化床燃烧和紧浮燃烧,流化床燃烧又可分为鼓泡流化床和循环流化床燃烧。为了解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优点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有必要对循环流化床锅炉与其他炉型炉进行比较。 (1)燃烧过程的比较:特征层燃炉循环流化床悬物燃烧炉燃料颗粒平均直径(mm)3000.05-0.10.02-0.08 燃料室区域风
24、速(m/s)1-33-1215-30 固体运行状态静止大部份向上,部分向下向上床层与受热面传热系数w.m2.k50-150100-25050-100 磨损小中较小 (2)脱硫过程的比较:煤粉炉的喷钙脱硫是将钙基脱硫剂(如石灰石、白方石或消石灰)直接喷入炉内,在高温下脱硫剂大段烧进行如瓜反应: 500-900 CaCO3 CaO(S)+ CO2(g) 500-900 MgCO3(OH2) CaO(S)+ MgO(S)+2 CO2(g) 500-900 Ca(OH2) Ca0(S)+ H2O(g) 1 在通常燃烧温度下,燃烧过程在不到200ms的时间内就基本完成了(脱硫剂粒径为10m左右),脱硫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循环 流化床 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95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