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原文.docx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原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原文.docx(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单元1 白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 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 也觉得大了一些, 而且太不寻常了。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 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晴天的清晨, 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 看来像是不安稳, 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人们说它是在望哨
2、, 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 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 白鹭不会唱歌。 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不,歌未免太铿锵了。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2 落花生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 : “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 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专心-专注-专业母亲说 : “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 ?”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那晚的
3、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父亲说 : “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争着答应 : “爱 !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姐姐说 : “花生的味道很美。”哥哥说 : “花生可以榨油。”我说 : “花生的价钱便宜, 谁都可以买来吃, 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 :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 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 等到成熟了, 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 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父亲接下去说 :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
4、有用。”我说 :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 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 : “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我们谈到深夜才散。 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 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3 桂花雨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 .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 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 : “可别来台风啊 ! ”母
5、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 “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桂花盛开的时候, 不说香飘十里, 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 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 “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 : “还早呢, 花开的时间太短, 摇不下来的。 ”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
6、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 : “啊 !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 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 :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4 珍珠鸟真好 ! 朋友送我一 - 对珍珠鸟 , 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
7、。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大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 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 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 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从绿叶中伸出来。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 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三个月后,那一团越发繁茂的绿蔓里边, 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 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 , 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 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
8、来。 哟,雏儿 ! 正是这小家伙 !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里钻出来。 瞧,多么像它的父母 : 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 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 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 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 ; 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 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 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 它就立即飞回笼里去。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 决不飞出去。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
9、,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 依旧写东西。 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 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 , 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 嗒嗒地啄着我颤动的笔尖。 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 ; 天色人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 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
10、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 - 抬肩, 它没醒,睡得好熟 ! 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第二单元5 搭石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 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每年汛( xn)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 wn)裤。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 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
11、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 qi n)责这里的人懒惰( du)。上了点年岁的人, 无论怎样急着赶路, 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 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 s)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 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 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 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xi )调有序(x)!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 chu )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经常
12、到山里的人, 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 f )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6 将相和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 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 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正
13、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蔺相如,他勇敢机智,也许能解决这个难题。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蔺相如想了一会儿, 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蔺相如看这情形, 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
14、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 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把璧真的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 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 一回到宾馆,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 “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 您如果有诚意的话, 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
15、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秦王没有办法, 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 让蔺相如随行。 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 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见。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
16、再次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 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 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
17、回赶。 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 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 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 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 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 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 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
18、同心协力保卫赵国。7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也许你跑得很快。 不过要是你跟猎豹和鸵鸟赛跑的话, 就一点儿赢的希望也没有了。人在奋力奔跑的时候,速度能够达到每小时 24 千米。这个速度跟鸵鸟比起来差远了鸵鸟奔跑的最高速度是 72 千米每小时。在两条腿的动物里面,鸵鸟应该算是奔跑的世界冠军。比鸵鸟跑得更快的动物就要数猎豹了。 猎豹奔跑的最大速度可达 110 千米每小时。猎豹才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但是游隼 s n 向下俯冲时的速度更快,超过 320 千米每小时!这个速度是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速行驶时速度的两到三倍! 它俯冲时的速度比任何一种动物奔跑时的速度都要快。不过,游隼还是没有飞机飞行的速度快
19、! 在喷气式飞机飞行的高度, 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是 1050 千米每小时,而一些高速喷气式的飞机速度是声速的数倍。如果你对着一个以超音速移动的人大喊, 他是什么都听不见的! 因为声音根本就追不上他。乘坐喷气式飞机去旅行, 速度绝对是够快的了。但是,如果你想到月球上去,就需要搭乘速度更快的工具了。对!我们需要一枚火箭!为了摆脱地心引力,飞到浩瀚的太空中, 火箭的速度要比喷气式飞机快得多才行。 火箭的最大速度能达到 4 万千米每小时,是声速的 30 多倍。进入太空之后,即使关掉发动机,火箭仍可以继续前进。看!前面呼啸而过的东西是什么?跟它的速度一比, 火箭就好像是静止的一样。那是流星体! 流星体是
20、太空中一种较小的天体。 有的流星体运动的最大速度能达到 25 万千米每小时,是火箭运动速度的 6 倍多。现在,你一定会认为流星体是人们所能见到的速度最快的物体。不过,还有比流星体运动速度快得多的东西,而且它就在我们身边。 只要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立刻会出现一束光柱。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30 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 如果按照光速运动, 我们一秒钟就可以沿着地球赤道转约 7 圈多!科学家认为光的换传播速度是最快的。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宇宙中最快的东西居然可以轻易地拿在手上!8 冀中的地道战1942 到 1944 那几年 , 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 大扫荡 , 还修筑了封锁沟和封
21、锁墙 , 十里一碉 , 八里一堡 , 想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为了粉碎敌人的 扫荡 , 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 , 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 , 这就是地道战。说起地道战 , 简直是个奇迹。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 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 , 横的 , 竖的 , 直的 , 弯的 , 家家相连 , 村村相通。敌人来了 , 我们就钻到地道里去 , 让他们扑个空 ; 敌人走了 , 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 , 照常种地过日子 , 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靠着地道这种坚强的堡垒 , 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敌后游击战争。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 就拿任丘的来说吧 , 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 , 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地道有
22、四尺多高 , 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 ;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 , 不妨碍上面种庄稼。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 , 洞顶用木料撑住 , 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 , 有的住人 , 有的拴牲口 , 有的搁东西 , 有的做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 , 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 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 , 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 , 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 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 , 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 , 既不气闷 , 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 , 还嗡嗡嗡地纺线呢。地道的出口也开在隐蔽的地方 , 外面堆满荆棘。有的还在旁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部编版五 年级 语文 上册 课文 原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93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