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1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第1课时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内容:教科书P13页例1、例2和试一试, 第3页练一练,第5页练习一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比较中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联系实际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学会用升为单位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2使学生通过具体情境观察、比较容量的多少和感受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升大小的容量观念,提高观察、比较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感知能力,并培养估计容量的初步意识和简单能力。3使学生联系实际认识容量和升,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教学难点:容量含义和容量单位1升的空间感受。教具准备:
2、教学挂图、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和两个相近的冷水壶,容量是1升的正方体容器,1升的量杯、若干个同样大小的纸杯等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1师讲述:森林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冠亚军比赛,老虎和狮子正在进行“喝酒比赛”,老虎一连喝了5杯,还没有醉,狮子刚喝2杯就开始摇晃了,老虎得意地说:“我是森林中的酒仙!”狮子不服气地嚷:“你的杯子小,我的杯子大 。所以我是酒仙!”老虎和狮子谁也不认输,吵起来了。同学们,你们认为谁说的有理呢?估计学生会有两种不同的答案:老虎喝了5杯还没醉,狮子才喝两杯就醉了,所以老虎的酒量大;狮子用的杯子比老虎用的杯子大,所以应该是狮子的酒量大。二次备课2情境感悟(1)出示例1比
3、较:比较这两个玻璃杯,哪个能盛的水多,哪个水少,谁的容量大?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比较感悟观察两个看上去大小差不多,容量有大小的冷水壶。提问:你有什么方法,能比较出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学生交流展示比较方法。3做“练一练”第一题。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互相说说图里的意思,并思考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说明:要知道哪个容量在、哪个容量小,可以像这样互相倒一倒、比一比。容量装的液体多,它的容量就大,反之,它的容量就小。4感受需要统一单位二、联系实际,认识单位。1感受单位“升”。出示例2,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提问:观察这些容器的图,你看到了什么,什么要说的? 说明:图里的升或L是表示每个容器的容
4、量是多少,能盛多少液体。像这个一升就是瑶池容器里装了1升酱油,这个4升就是表示容器里装了4升油。所以,这个升就是一个容量单位(板书:升)用字母表示是L。二次备课2认识单位“升”。 (1)实验感知,形成观念。引导:你对升这个单位有哪些了解?说明:1升有多少呢?我们来观察这个量杯,量杯是计量容量的工具,量杯上的刻度表示倒入的液体有多少,比如往量杯里倒水,水面对准到0.2就表示有0.2升,0.3就表示是0.3升水面到1时,就表示量杯里的水是1升。老师继续将水倒入每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看看你有什么发现。(2)实践操作,加深体验3强化单位升让每个小组学生在量杯里倒进1升水,再拿出若干个相同的纸杯。
5、交流你倒满了几杯?这样的几杯大约是1升?4做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读题、观察,再说说图中各个容器分别盛多少升水?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说明:一个容器的容量大小,可以用能液体多少升来表示。三、观察思考,深化认识1做练习一第一题。大家看一看这三幅图,想想是怎样做的,你有什么发现?和同桌的说说。2做练习惯第二题。(交流各自的结论和想法)3做练习一第三题四、总结回顾,交流体会引导:今天你有什么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体会?二次备课第2课时 认识毫升教学内容:教科书P34页例3、例外、试一试和练一练,第56页练习一第4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操作感受,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1升=100
6、0毫升,能进行千和毫升的简单换算,初步学会用毫升作单位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 2使学生在具体操作、观察中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提高观察、比较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感知能力,并培养估计容量的初步意识和简单能力。3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联系实际观察、思考和认识有关毫升的知识,进一步体会容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毫升,升和毫升间的进率。教学难点:使学生形成1毫升的表象。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自主发现升与毫升的进率。教具准备:一个小瓶或纸杯,500毫升量杯和1升量杯各一个,测量亳升的量筒一个,矿泉水瓶和若干纸杯。 学生每小组准备滴管,500毫升量杯和1升量杯各一
7、,测量毫升用的量筒一个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唤醒升的概念。1回顾旧知提问:能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容量,已经认识的容量单位是什么吗?1升大约有多少?按你的想法说一说。2情境引入出示准备好的小瓶或纸杯,提问:这样的1小瓶水有1升吗?不满1升时就要用新的单位,那么会是什么单位呢?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一个新的容量单位毫升。(板书:认识毫升)二、实验感知认识毫升二次备课1出示例3,让学生观察有些什么,说说从图中看到了哪些内容,有什么发现?说明:图中容器的容量单位用“毫升”和ML表示,(板书)这就是容量的一个比较小的单位,在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量,通常用毫升作单位。毫升可以用字母ML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
8、天学习的容量单位毫升。(板书课题) 2感知单位毫升对于毫升你有什么想说的?你想知道些什么。猜一猜1毫升大约有多少?实验:先看看水吸到哪里是1毫升。这里的1就是表示1毫升。再把1毫升的水滴在手掌里,数一数大约有几滴。学生实验,老师巡视。指出:像这样很少的一点点水就是1毫升,只有十几滴,1毫升是一个很小的容量单位,和1升比可小多了。3观察几十毫升出示量筒,引导学生观察相应刻度的确10毫升、20毫升在小组里说说先倒10毫升,再倒20毫升的感觉,提问:能说一说10毫升有多少吗?20毫升呢?说明:10毫升水很少,20毫升水也是很少的,它说明1毫升这个单位是非常小的,平时哪些容器装水这么少呢的液体呢,你能
9、想到吗?4深入体验毫升。(1)做练一练第一题。说明:这些小的容器里的液体,都是用毫升作单位的。(2)做练一练第2题。将50毫升水分别倒这三个容器里,看看水在各在哪里?那么这个容器里的水又是多少毫升呢,你是怎样做的?5实验发现进率。说明并板书;1升=1000毫升6主动探索换算二次备课7估计体验容量 (1)学生试一试。操作:请每个小组同学看看,你们小组里的一瓶矿泉水有多少毫升,并告诉全班同学。再把矿泉水倒入准备好的纸杯里,一起数能倒多少杯,交流这个纸杯的容量大约是多少毫升?(2)喝一口水大约是多少?交流:你一口大约喝了多少毫升?三、练习巩固加深毫升的认识1做练习一第4题。追问1升是多少毫升?2做练
10、习一第6题。说明:估计一个容器的容量大约是多少毫升,要联系刚才对于10毫升,20毫升或50毫升的感受,或者一些常见的容器容量大约是几毫升,比较、估计出大约是多少毫升。 四、学习小结回顾交流收说说你对毫升的认识。生活中哪些容器的容量用毫升作单位?1毫升水大约有多少?五、课堂作业。 补充题。填空:1升=( )毫升 3升=( )毫升 8升=( )毫升 4000毫升=( )升 10000毫升=( )升 毫升=( )升板书设计:认识毫升(mL)1升=1000毫升二次备课 第3课时 练习一教学内容:教科书P67页练习一第712题,动手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地选择使用合适的
11、容量单位,进一步认识升和毫升的简单换算,能够制作1升的量器,并用来测量容器的容量。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能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发展估计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了解日常生活里容量单位的应用,培养解决问题中主动思考的意识。教学重点:升和毫升的认识。教学难点: 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教具准备:每个小组一个量杯,一个上下一样的塑料瓶,长条白纸一张,1件大约2到3升的容器。教学过程:一、回顾升和毫升1引入课题。引导:开学后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引入:这节课我们就来练习升和毫升的知识。(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进一步了解容量,进一步认识升和毫升的大小,进率,进一步了解升和毫升的换算方法,知道
12、一些常见的容器的容量。2回顾容量单位。我们学过的容量单位有哪些,想想容量、升和毫升的大小及关系,和同学交流一下。结合交流并板书:二次备课 升(每边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容量 1升=1000毫升 升和毫升换算 毫升(十几滴水)二、深化升和毫升。1选择单位升和毫升(1)做练习一第7题,并交流你是怎样连的,怎样想的?(2)做练习一第8题。指出:具体用哪个容量单位,要根据实际的液体容量的和1升、1毫升的具体多少,思考确定。2深化容量单位进率(1)做“练习一”第9题。让学生观察,说说各有液体多少升?强调1升=1000毫升。(2)简单换算3升=( )毫升 4000毫升=( )升8升=( )毫升 9000毫
13、升=( )升5升=( )毫升 6000毫升=( )升()做练习一第题在里填上、3提问:42030得多少,你们能估计一下商大约是多少吗?三,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估算出结果。 (1)、学生独立思考420除以30大约是多少,同桌交流估算的结果和方法。 (2)组织全班交流,使学生明确:这题的结果在10到20之间,是一十多。 2笔算出结果。 (1)同学们试着用竖式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交流笔算过程,教师板书。提问:你是怎么想到要商1的?这个1为什么要写在商的十位上? 30怎么来的?接下去怎么算? (先用42个十除以30,商1是表示1个十,应该写在个位上。) (3)同学们验算,
14、看看算的对不对。 3教学“试试”。 (1)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的两题,教师巡视。 (2)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3)比一比: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是:它们都是除数为整十数的除法;不同的地方是:42040的商是两位数,42050的商是一位数。提问:为什么商的位数不同?(42040的被除数的前两位够除,而42050的前两位不够除。) 4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1)同学们分小组说一说,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可以怎样算。 (2)组织全部交流。 (3)教师补充、小结: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时都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时,再看被除数的前三位。除到
15、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每次除后如果有余数,要和被除数的下一位合起来再除。四,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选择其中两题说一说计算过程。 (3)比较前两题和后两题,为什么被除数一样,但商的不同?进一步明确:首位商的书写位置,以及除到某一后不够商1要商0。 2“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找出错误。 (2)全班交流,分析错误原因,并订正。 3“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独立计算并填写表格。 (2)引导学生观察左表,你们有什么发现?长方形面积不变,长变化时,宽也随着变化,而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即长变大,宽就变小;长变小,宽就变大。五,课堂作业 1
16、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练习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练习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进一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通过练习,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数学思维,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 1口算练习一的第1题。 (1)练习第l组。学生独立完成,要求竖着做。指名说说其中几题的口算过程。比一比几组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练习第2组。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说
17、其中几题的口算过程。比一比几组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可以先用几十除以几,再用几或十几除以几,算出得数。 2口算下面各题。 4804 842 463 9003 18020 27090 28040 693 755 21030 42070 72080 3笔算练习一的第2题。 (1)出示第2题,请学生读一读题目要求。 (2)学生独立思考估计一下每题的商,指名回答。 (3)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4)集体订正时,选择其中两题说说笔算过程。提问:这几题都是几百几十几除以一个整十数,为什么商都是一位数? (5)说说怎样笔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二,提高练习完成练习一的第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苏教版 小学 四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91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