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校本课程.doc
《武术校本课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术校本课程.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综述第一节 武术起源与发展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武术是以技击为内容,通过套路、搏斗等运动形式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的民族传统体育。武术作为优秀的民族文化和良好的运动项目已逐步为世界人民所认识,成为与世界人民沟通的桥梁。我校在“健康、快乐、和谐”的办学理念引导下,选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作为校本课程,作为阳光体育的落脚点,发展学校体育的特色项目,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体育锻炼的兴趣,让武术成为我校对外宣传、展示的平台与窗口。一、开发武术校本材料的重大意义武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运动规律,它
2、以独特的技术风格和多方面的社会功能享誉于世。它具有强身、健身、防身、修身养性、娱乐观赏等方面的作用,是人们增强体质、振奋精神的一种好手段。(一)学生方面1、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促进学生个性成长。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而良好的发展,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校本课程在开发的形式上看是“以校为本”,而隐藏其背后的真正哲学理念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充分自由发展为最高目标。以人为本的理念既强调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唯一。改善和增强学生体质2、以武健体,促进学生体质健康。3、以武育德,弘扬民
3、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民族民间体育活动中所特有的人文内涵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品德修养。学武不仅能让学生在练武中露一手,更重要是能让学生在练武中懂得武德,学到武德。武术教学有助于学生确立学习的楷模,建立崇拜的偶像,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如: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飞,幼年时,母亲在其背上刺字“精忠报国”,使他铭刻在心,学文习武,文武兼备。金兵进犯中原,他率兵抗金,收复中原。以自已的行动,报效祖国和人民。民国期间,津门大侠霍元甲不甘忍受侵略者欺凌和狂妄,挺身而出,飞上擂台,使那些帝国主义列强的拳师,不敢在中国的武坛上耀武扬威,大振了中华的国威。还有现代的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中华武术
4、代表人物。蜚声影坛,使中国功夫震惊了世界。由此可见,武术寓于深刻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无疑是激励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巨大动力。通过武术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质,而且还借助武术项目内外兼修的运动特点,向学生宣扬了民族正义感和“重义守信、助强扶弱、恭廉修行”的民族气质,从而不断地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武术的练习形式、内容丰富多样,分别适应人们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需求,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练习。同时,这对场地、器材的要求较低,俗称“拳打卧牛之地”,练习者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变化、练习内容和方式,即使一时没有器械也可以徒手练拳、练功。一般来说,它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
5、二)教师方面: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课程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而且是变革人,比较而言,校本课程的开发更重视教师的发展,而不是课程文本的开发,换言之,课程的开发是手段,教师的发展是目的。其中,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加以完善,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的提高,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等。1、精神领域:以学生发展为本、合作精神、师生关系。2、知识领域:知识本质、知识结构。3、技能领域:课程能力、研究能力、教学能力。(三)宏观方面1、在民族精神纲要、生命纲要两纲实施的今天,武术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更显现出其无可比拟的作用。2、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一个学校有没有特色要看它
6、有没有明确办学目标,应该说国家对于各级各类的培养目标和规格都有一定的规定,但是这规定是基本的普遍的,不可能照顾到各类学校,所以也不能形成特色,那么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是形成学校特色的一种具体的可行性保障。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武术内容,纳入课堂教学中。不仅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合理地掌握一项技能,还能延伸到课外,使之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教材,进而发展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一大特色。第二节 武术内容与分类武术的分类多种多样,有按流派分类的、有按技术特点分类的、有按门派分类的,这学期主要以套路为主:套路:指动作是以套路形式进行演练的。也就是所指的拳术。拳术拳术包括有长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南
7、拳、通臂拳、劈挂拳、翻子拳、地躺拳、查拳、花拳、炮拳、红拳、华拳、少林拳、猴拳、醉拳、鹰爪拳等等。第二章 课程名称: 武术课程类型:武术主持开发教师:和政县闵家小学体育教师开发对象:和政县闵家小学在校学生规模预设:以班级练习为主学习时限:开两学期,每学期38学时场地设备:学校操场、校服。第一单元 武术的基本功:身型、手型、步型教学目标:熟练掌握武术基本功。教学方式:教师主讲、示范、学生练习场地设备:学校操场、校服。教学要点:1、讲解武术基本功内容与技术动作(身型、步型、步法、拳法、腿法、掌法、腾空动作、旋转动作)。2、学生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练习动作,并注意技术动作的标准性。3、通过练习学生能灵
8、活自如的掌握好武术基本功并运用于套路运动中。教学训练学时分配)1、身型训练:2学时2、手型、步型:2学时一、身型武术训练对身体各部分的要求是:头要正、颈要直、肩要沉、胸要挺、腹要收、腰要立、臀要敛、腿要直、脚要并。易犯错误:头歪、腹突、撅臀。纠正方法:随时注意身体姿态,使其养成正确的习惯。二、手型(一)拳(如右图)四指并拢由第一关节处开始卷握,拇指紧扣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节。图1动作要求:拳要紧、拳面平、腕要直。易犯错误:拳松、拳面斜和翘腕。纠正方法:两拳紧握,拳面相对。 (二)掌(如右图)图二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弯曲紧扣于虎口处。易犯错误:四指弯曲松开。纠正方法:压腕、撅腕。(三)勾(如右图)五
9、指尖捏拢在一起,屈腕。易犯错误:屈腕不够。三、步型(一)弓步(以左弓步为例)左腿在前屈膝,脚尖向前,大腿平行,小腿垂直;(膝关节夹角为90)右腿挺膝,脚尖内扣(约45)全脚掌着地,上体直立正对前方,双手抱拳于腰间;目视前方。动作要求:前腿弓、后腿蹬、挺胸、塌腰、沉髋、前脚后脚脚底在一条直线上。易犯错误:1.前腿过高、过低。纠正方法是加强大腿力量练习。2.后腿屈膝。纠正方法是后腿挺膝和后脚跟用力后蹬。3.后脚拔跟。纠正方法是提高踝关节韧带的柔韧性。(二)马步(如右图)两脚平行站立(约为本人脚长三倍),脚尖正对前方,屈膝半蹲,大腿平行,膝微内扣(膝部不超过脚尖),全脚掌着地,重心在两腿之间;双手抱
10、拳于腰间;目视前方。动作要求:挺胸、塌腰、脚跟外蹬。易犯错误:1.脚尖外撇。纠正方法是强调两脚跟外蹬。2.两脚距离过大或过小。纠正方法是先量好两脚的距离站好,然后反复下蹲马步。3.身体前倾跪膝。纠正方法是加强大腿肌肉的力量练习。(三)仆步(如右图)(以左仆步为例)右腿全蹲,脚尖和膝部外展,大腿和小腿夹紧,臀部接近小腿;左腿挺直平仆,脚尖内扣;全脚着地,两手抱拳于腰间;动作要求:挺胸、塌腰、沉髋。易犯错误:全蹲腿脚底抬起,平仆腿脚外侧掀起脚尖外展。纠正方法:提高踝关节后部和外侧韧带的柔韧性。(四)虚步(如右图)(以左虚步为例)两脚斜向开立,右腿屈膝半蹲,左脚脚跟离地,绷脚面,脚尖稍内扣,虚点地面
11、,膝斜向弯曲,重心落于右腿;双手插腰;目视前方。动作要求:挺胸、塌腰、虚实分明。易犯错误:虚实不分。纠正方法:支撑腿下蹲后,前脚尖再点地。(五)歇步(如右图)(以左歇步为例)两脚斜向交叉站立,左脚外展,右脚图12脚跟提起,左腿全蹲,右腿膝向左腿外侧顶出,臀部坐于右腿接近脚跟处。两手腰间抱拳;目视左方。动作要求:挺胸、塌腰、两膝紧贴。易犯错误:重心不稳。纠正方法:前脚脚尖尽量外展。两腿贴紧。图1(六)坐盘(如右图)两腿交叉,右腿膝坐地,大小腿和脚外侧均着地,臀部坐于脚内侧;左腿自然弯曲横跨于右腿上方,大腿贴近胸部;双手抱拳于腰间;目视左方动作要求: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同歇步。(七)丁步右腿屈膝半蹲
12、,全脚着地;左脚脚跟掀起,脚面虚点于右脚脚弓内侧,重心在右腿。双手抱拳于腰间;目视前方。动作要求: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同虚步。四、平衡(一)提膝平衡(如右图)右腿支撑,左腿屈膝上提,(过腰)左脚绷脚面内扣于右腿前;目视左方。动作要求:支撑腿伸直,提膝脚面内扣,挺胸。易犯错误:支撑腿弯曲。纠正方法:强调头上顶。2.勾脚。纠正方法:强调绷脚内扣。第二单元 武术的基本功:身型、手型、步型教学目标:熟练掌握武术基本功。教学方式:教师主讲、示范、学生练习场地设备:学校操场、校服。教学要点:1、讲解武术基本功内容与技术动作:掌法、拳法、步法、腿法、2、学生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练习动作,并注意技术动作的标准性。
13、3、通过练习学生能灵活自如的掌握好武术基本功并运用于套路运动中。教学训练学时分配)1、掌法、拳法训练:2学时2、步法、腿法训练:2学时(一)冲拳一、手法(如右图)有平拳和立拳两种,平拳拳心向下;立拳拳眼向上。预备姿势: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两臂抱拳于腰间;肘尖向后,目视前方(如图19A)。动作顺序:右拳、小臂贴腰向前,肘关节过腰后,右小臂内旋向前冲出,臂要伸直,与肩同高;同时,左肘向后牵拉。练习时,左右交换进行。动作要求:拧腰、顺肩、急旋臂、力点达于拳面,有爆发力。易犯错误:1.肘外展、拳向撩出。纠正方法:强调肘贴肋运行。2.冲拳过高、过低。纠正方法:在体前设一固定目标,有目的地向前冲出。(
14、二)推掌预备姿势:与冲拳相同。动作顺序:右拳变掌,右前臂贴腰向前,肘关节过腰后,前臂内旋,以掌根为力点向前推出,高与肩平(如图110)。动作要求:拧腰、顺肩、沉腕、翘掌,力达掌根。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均与冲拳相同。(三)亮掌(如右图)预备姿势: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右手抱拳于腰间,左臂屈肘右腋前立掌,目视前方。动作顺序:右掌贴身向下、落于体侧肘,小臂外旋,掌心向前,然后向右、向上划弧,至头右上方时,抖腕亮掌,臂成弧形。掌心向前,指尖向左,眼随右手,亮掌时,转头目视左前方。练习时,左右交换进行。动作要求:亮掌手小指一侧上顶。抖腕亮掌、转头要同时完成。易犯错误:1.抖腕不明显。纠正方法:加强腕部柔韧练
15、习。单独练习抖腕动作。2.抖腕亮掌、转头不一致。纠正方法:单独练抖腕亮掌和转头动作。二、步法(一)击步(如右图)预备姿势:左脚向左一步站立,与肩同宽。双手叉腰、目视左前方。动作顺序:重心前移,右腿蹬地提起向前,左脚蹬地前纵。在空中,右脚向前碰击左脚,右、左脚依次落地,目视前方。动作要求:身体始终保持正直。上体斜对前方,动作要轻灵。(二)垫步(如右图)预备姿势:与击步相同。动作顺序:右脚离地提起,落于左脚处;左脚迅速蹬地向前跳起,让位于右脚,然后屈膝提腿前落。目视前方。动作要求与击步相同。三、腿法(一)正踢腿(如右图)预备姿势:两脚并立,两臂侧平举立掌。动作顺序:左脚向前上半步,左腿支撑,右脚脚
16、尖勾起向前额处直腿猛 踢。目视前方,左右交替进行练习。动作要求:挺胸、立腰、头上顶、手外撑。收髋收腹,腿踢过腰突然加速。易犯错误:1.上体前俯,拨跟、送髋。纠正方法:加强腿部韧带的柔韧性,开始练习先踢低,以后逐步加高。2.速度不够。纠正方法:口令强调。(二)侧踢腿(如右图)预备姿势:并步侧向站立,两手侧平举,掌心向前,目视前方。动作顺序:右脚向左侧上半步,脚尖外展,左脚脚跟稍提起(如图116A),重心前移,左脚脚尖勾紧向左耳侧踢起,同时右臂屈肘上举亮掌,左臂向下经体前屈肘立掌于右肩前。目视前方(如图116B)。动作要求:挺胸、立腰、侧身、开髋。易犯错误:侧身不够。纠正方法:上步脚外展,踢腿时开
17、髋。(三)里合腿(如右图)预备姿势:同正踢腿。动作顺序:右脚向前上半步,左脚脚尖勾起里扣向左上方踢起,经脸前向右侧上方直腿摆动,落于预备姿势;目视前方。动作要求:挺胸、直腰、合髋、里合经过脸时加速。易犯错误:里合幅度不够。纠正方法:在体前放一固定物体,体会其里合腿的动作要领。同时,还要加强髋关节的韧带柔韧。(四)外摆腿(如右图)预备姿势:同正踢腿动作顺序:右脚向前迈一步,左脚脚尖勾起,向右斜上方踢起,经脸前向右侧摆动,落于右脚内侧,目视前方。动作要求:挺胸、直腰、展髋,外摆腿摆到脸前加速外摆。幅度要大,呈大扇形。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同里合腿。(五)单拍脚(如右图)预备姿势:并步站立,左臂上举,指
18、尖向上;右臂前举,指尖朝前;目视前方。动作顺序:左脚向前迈半步,重心前移,右脚跟抬起;右臂向上在头上方用掌背与左手掌心相击。然后,右腿绷脚尖向前上方摆起,手迎击右脚面。左手体侧立掌。动作要求:头上顶、胸要挺、腰立直、击响准确响亮。易犯错误:击拍不响。纠正方法:反复做单个击拍练习,力求准确。上体左转:左臂向前、向左抡摆。1.上体过于前倾,脚低于腰。纠正方法:不要追求双脚落地,降低腾空高度,按动作要领去做,注意摆踢腿的高度,正确动作形成后,再逐渐加大腾空高度。2.左腿直接屈膝提起。纠正方法:做右腿蹬地起跳,左腿直腿踢摆,双臂由后向前、向上击响的练习。3.蹬地、左、右腿踢摆脱节。纠正方法:做蹬地起跳
19、,左腿直摆屈收,右腿立刻向前摆踢练习。第三单元 武术的基本套路运动:初级长拳一教学目标复习上一单元的武术基本功,掌握其动作为学习初级长拳做准备。2、熟练地掌握动作要领。3、灵活的运用于演出中。具体教学训练学时分配(共计:30学时)动作名称预备式第一段一、马步双劈拳 二、拗弓步冲拳 三、蹬腿冲拳 四、马步冲拳 五、马步双劈拳 六、拗弓步冲拳 七、蹬腿冲拳八、马步冲拳第二段一、弓步推掌 二、拗弓步推掌 三、弓步楼手砍掌 四、弓步穿手推掌 五、弓步推掌 六、拗弓步推掌 七、弓步搂手推掌 八、弓步穿手推掌第三段一、虚步上架 二、马步下压 三、拗弓步冲拳 四、马步冲拳 五、虚步上架六、马步下压 七、拗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武术 校本 课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91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