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_水闸.ppt.ppt
《第六章_水闸.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_水闸.ppt.ppt(1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水 闸,主要内容:5.1 概述5.2 水闸的孔口尺寸确定5.3 水闸的消能防冲设计5.4 水闸的防渗排水设计5.5 闸室的布置与构造5.6 稳定计算与地基处理5.7 闸室结构计算5.8 两岸连接建筑物5.9 闸门与启闭机,5.1 概 述,水闸是一种低水头的水工建筑物,它具有挡水和泄水双重作用。与设有表孔闸门的溢流重力坝的区别是:1)水闸水头较低,抬高水位较少,它主要是靠闸门挡水;而溢流坝主要靠闸门下坝体来挡水。2)水闸可建于各种地基上。,一、按担负的任务分:,5.1.1水闸的类型,水闸的类型按所承担的任务分,(1)进水闸(取水闸)位置:建在河流、湖泊、水库或引水干渠等的岸边一侧 作用:
2、为灌溉、发电、供水或其它用水工程引取足够的水量。由于它通常建在渠道的首部,又称渠首闸。,建于河道岸边一侧的进水闸(取水闸),石龙水闸(进水闸),(2)节制闸(拦河闸)位置:拦河闸的闸轴线垂直于或接近于垂直河流、渠道布置。作用:截断河渠,抬高河渠水位,控制下泄流量。在航运工程中,拦河闸不仅能为上游航运提供稳定的航道水深,也能通过保持一定泄流量为下游提供稳定的航道水深。在取水工程中,为进水闸(或分水闸)提供高保证率的取水流量。拦河闸在枯水期尽量维持上游水位,以满足取水或航运等需要;在洪水期需要随时泄放上游库区无法容纳的多余流量,避免上游水位过度上涨导致淹没或水灾。在洪水期,拦河闸还必须有足够的泄流
3、能力,以排泄洪水。,某拦河闸(一),某拦河闸(二),(3)冲砂闸:作用:排沙。防止泥沙进入取水口造成渠道淤积。将进入到渠道内的泥沙排向下游。将水库的淤沙、淤泥排向下游。在取水枢纽中,冲沙闸的位置一般布置在靠近进水闸处;在水闸枢纽中,冲沙闸往往兼作节制闸。,(4)分洪闸:位置:常建于河道的一侧。作用:分洪。在洪峰到来时,分洪闸用于分泄河道暂时不能容纳的多余洪水,使之进入预定的蓄洪洼地或湖泊等分洪区,及时削减洪峰,确保下游河道安全。待河道洪水过后,分洪区积水又要经过排水闸排入原河道。,分洪闸(一),分洪闸(二),(5)排水闸:位置:常建于江河沿岸。作用:排除内涝。当江河水位较低时,开闸排除河岸一侧
4、降雨形成的渍水或生活废水。挡住外河高水位。当江河水位较高时,关闭排水闸,防止江水向河岸倒灌。特点:由于既要排涝,又要挡水,因此排水闸具有闸底板高程较低、闸身较高以及承受双向水头作用的特点。,某小型排水闸,(6)挡潮闸位置:一般建于江河入海口。作用:挡潮:在汛期防止潮水顶托,以免造成内涝;御咸:防止潮水沿江河上溯,以免造成沿河岸地区土地的盐碱化;排水:排除内河高水位;蓄淡:在低潮时期,关闸防止内河淡水流失,以便充分利用内河淡水。挡潮闸与排水闸类似,也承受双向水头的作用。但操作更为频繁。,某挡潮闸(一),某挡潮闸(二),中顺大围小榄石龙水闸,水闸的类型按闸室结构的型式分类,1开敞式水闸特点闸室上部
5、没有阻挡水流的胸墙或顶板,过闸水流能够自由地通过闸室。开敞式水闸的泄流能力大,一般用于具有排冰、过木等要求的泄洪闸,如拦河闸、排冰闸等。,开敞式水闸,2胸墙式水闸当上游水位变幅大,而下泄流量又有限制时,为避免闸门过高,常设置胸墙。胸墙式水闸在低水位过流时,属于开敞式水闸自由出流;在高水位过流时,属于孔口出流。胸墙式水闸多用于进水闸、排水闸和挡潮闸等。绝大多数大中型水闸为开敞式水闸。,胸墙式水闸,3封闭式或涵洞式水闸闸(洞)身上面填土封闭的水闸,又称涵洞式水闸。填土可增加闸室的稳定,代替交通桥,当水头较高时往往是经济的,但地基压力较大,常用于穿过堤防的水闸。涵洞可做成有压的或无压的。前者(有压涵
6、洞)多用于排砂闸和排水闸,后者(无压涵洞)则多用于小型分水闸。,封闭式水闸,某涵洞式水闸,水闸的类型按规模分类,根据国内已建水闸工程的设计经验,一般以设计或校核过闸流量的大小作为划分水闸规模的依据,例如:过闸流量等于或大于1000m3/s者为大型水闸;过闸流量在1001000m3/s间者为中型水闸。过闸流量小于100m3/s者为小型水闸。我国葛洲坝水利枢纽的二江泄水闸,过闸流量达83900m3/s,属特大型水闸,或称巨型水闸。也有的以设计水头高低(反映为闸高)作为划分水闸规模的依据,例如:闸高在810m以上者为大型水闸,闸高在810m以下者为中、小型水闸等。,5.1.2 水闸的工作特点和设计要
7、求,水闸可建在岩基上,也可建在土基上。对于建在岩基上的水闸,其工作特点与岩基上的混凝土重力坝相似。本章主要介绍建在土基上的水闸的工作特点。作为土基上低水头的挡水、泄水建筑物,水闸有如下工作特点。,水闸的工作特点,(一)水的方面 水闸在水的作用下,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稳定问题水闸在关闭闸门挡水的时候,闸室上、下游形成一定的水位差。在水的推力作用下,闸室在自重和水重的作用下必须维持自身的稳定。包括整体抗滑稳定和结构构件稳定(如底板、闸墩、胸墙等构件的稳定)。,水闸荷载图,2渗流问题上、下游水位差在水闸的闸基下部和闸室两岸均会产生渗流。闸基渗流和岸坡绕渗不仅导致水库漏水,更重要的是可能导致在
8、闸基、岸坡以及渗流出逸处发生渗透变形;此外,渗压还对闸室和两岸联接建筑物的稳定产生不利影响。,水闸渗流流网图,3高速水流问题 水闸下泄的高速水流问题,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消能问题 水闸在开闸泄水时,下泄的高速水流具有较大的能量,可能对河床和河岸产生不利冲刷。因此必须采用合适的消能措施进行消能。水闸最常用的消能方式为底流消能,即利用水跃将水能消耗在消力池中。,水闸消能,(2)远驱水跃和波状水跃当闸室下游无水或水深很浅时,可能在闸下产生远驱水跃。远驱水跃不在消力池范围,将直接冲刷河床,严重威胁闸室的安全和两岸岸坡稳定。当闸室上、下游水位差较小,且水流佛氏数较小时,可能在闸下产生波状水跃。波状
9、水跃是一系列起伏不大的不完全水跃,消能效果极差。,(3)折冲水流 当闸孔孔数不多或开启不均匀时,过闸水流宽度远小于下游河床宽度,此时过闸水流先收缩后扩散,水流可能使主流偏向河床的一边。当水流条件变化时,主流可能左右急摆,形成左冲右突的折冲水流。,波状水跃,折冲水流,(二)地基方面 平原地区的水闸常建于土基上。平原地区土基的特点:土层分布复杂,可能夹有压缩性大、承载能力低、抗震强度差的软土;可能含有结构松散、易于液化、抗冲能力低的粉砂或细砂层;抗冲刷能力差,允许渗透坡降低,对防渗、消能不利。软土地基对闸室本身的稳定和沉降将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水闸设计时,应:采用适当措施,进行地基处理;适当控
10、制渗流;加强消能防冲措施。,(三)结构方面 水闸的闸室结构与大体积的重力坝或散粒体的土坝有较大差别。1构件方面 它是由闸墩、底板、胸墙等薄壁构件组成的空间结构体系,因此对闸室构件在强度和刚度方面均有一定要求。2受力方面 闸室整体结构和某些构件受力条件复杂,承受水压力、自重、地基反力等不同性质的荷载。3结构分析方面 在进行闸室结构设计计算时,一般并不采用相对复杂的有限元法,而是将整个结构视为板、梁、柱等独立构件构成,分别对这些构件用结构力学、材料力学方法进行设计计算。,5.1.3 水闸的组成,水闸由闸室段和上游联接段、下游联接段3大部分组成。,1闸门;2底板;3闸墩;4胸墙;5工作桥;6交通桥;
11、7上游防冲槽;8上游防冲段、铺盖;9上游翼墙;10上游护岸;11护坦;12海漫;13下游防冲槽;14下游翼墙;15下游护岸,土基上水闸的组成示意图,水闸的组成,(1)闸室段 闸室段是水闸的主体。A)闸室段的作用控制水流;联接两岸和上、下游段。B)闸室段的组成 闸门、闸墩、底板、胸墙、工作桥、交通桥、启闭机等。1闸门 用于控制上游水位和调节下泄流量。闸门安放在闸底板上,横跨孔口,由闸墩支撑。闸门分为检修闸门和工作闸门。工作闸门用于正常运用时挡水、控制下泄流量。常用的型式有平面闸门和工作闸门。检修闸门多用平面叠梁门。,2闸墩 闸墩用于分隔闸孔、支撑闸门,同时用作桥墩支撑上部桥梁、安装闸门启闭机等设
12、备。闸墩将闸门、胸墙以及闸墩本身挡水所承受的水压力传递给底板。3底板 底板是闸室段的基础,它将闸墩、上部结构的重量、以及底板自重和所承受的水重一起传给地基。建在软基上闸室主要由底板与地基间的摩擦力来维持稳定。底板它还具有防冲、防渗的作用。,4胸墙 胸墙设于工作闸门上部,帮助闸门挡水。在上游水位变幅较大的情况下,完全用闸门挡水将导致闸门尺寸和启闭机等设备过大。设置胸墙后,可以大大减小闸门尺寸。胸墙也可以做成活动型,当遭遇特大洪水时开启胸墙加大泄流量。底板、闸墩和胸墙通常为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小型水闸也可采用浆砌石结构。5工作桥 工作桥用于安装卷扬式启闭机,便于工作人员操作。6交通桥 交通桥连
13、接两岸交通,供汽车、拖拉机、行人通过。,(二)上游联接段1.上游联接段的作用 主要作用是引导水流从河道平稳地进入闸室,兼有防冲、防渗作用。2.上游联接段的组成 一般包括上游翼墙、铺盖、护底、上游防冲槽和上游两岸护坡等。1)上游翼墙 引导水流,使之平顺地流入闸孔;抵御两岸填土压力,保护闸前河岸不受冲刷;并有侧向防渗的作用。,2铺盖 主要起防渗作用,其表面还应进行保护,以满足防冲要求。3护底 设在铺盖上游,起保护河床作用。4上游防冲槽 铺盖或其防护的上游端有时设置上游防冲槽,以保护铺盖不致损坏。5上游两岸护坡 上游两岸要适当进行护坡,其目的是保护河床两岸不受冲刷。,(三)下游联接段A)下游连接段的
14、作用 从闸室出来的水流具有相当的能量,因此下游联接段的主要作用是:消除下泄水流的动能,顺利与下游河床水流连接,避免发生不利冲刷现象。B)下游联接段组成 一般包括护坦(包括消力池)、海漫、下游防冲槽(防淘墙)、下游翼墙、护底和两岸护坡等。,消力池:消力池是消刹水能的主要区域,护坦:护坦是消力池底板,保护河床底部,从而保护闸室的安全。辅助消能工:有时,要在消力池内设置辅助消能工,增强消能效果。海漫:海漫则用于进一步消除水流余能,保护河床免受冲刷。下游翼墙:下游翼墙导引水流均匀扩散,并有挡土、防冲作用。下游防冲槽:下游防冲槽的作用是防止海漫末端冲刷,避免河床局部冲刷向上游发展。下游护坡和护底:下游护
15、坡和护底的作用与上游相同。,5.1.4 水闸的等级划分 和洪水标准,见课本P132P133,表5-1、表5-2、表5-3、表5-4,5.2 水闸的孔口尺寸确定,5.2.1 闸孔和底板型式选择土基上的拦河闸,闸孔型式多采用开敞式宽顶堰。在地基条件较好的拦河闸可以采用驼峰堰。岩基上的水闸常采用实用堰。开敞式宽顶堰: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地基应力均匀,泄流能力大、上游水位壅高较小,有利于完成冲砂、排污等其他任务。宽顶堰的流量系数为0.360.385。驼峰堰和实用堰:流量系数较宽顶堰大,可以使枢纽布置更紧凑。水闸上的实用堰多为低堰,其流量系数参考有关文献。实用堰:在淹没出流的情况下,流量系数急剧减少。因
16、此,经常或主要工况为淹没出流的泄水闸不宜于选用实用堰。上游水位变幅较大的水闸,可以考虑设置胸墙,以减少闸门挡水高度和闸门受力。,5.2.2设计流量和上、下游水位的确定1)拦河闸设计流量:根据工程等别确定相应的设计洪水流量Q设和校核洪水流量Q校。上、下游水位下游水位:由下泄流量查下游河道天然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确定。上游水位:(1)正常蓄水位 拦河闸的上游正常蓄水位,要根据泄水闸承担的任务,建成后上游淹没损失等因素确定。在正常运用情况下,拦河闸的任务是控制上游水位为正常蓄水位,以满足取水、航运等的要求。,(2)最高水位 泄水闸的上游最高水位由水闸的泄水能力特性决定。泄水闸泄放校核洪水时,其上游水位为
17、最高水位。此时,闸门全开下泄洪水流量,上游水位等于校核洪水流量下天然河道水位加上上游水位壅高。在平原地区建水闸,往往对上游水位壅高值的限制较严。一般在洪水期泄洪时,上游水位壅高值只允许控制在0.10.3m,否则将造成较大的上游淹没。修建在山区和丘陵地区的水闸,其上游水位壅高往往没有严格限制。可以根据水闸的任务、上游淹没损失、工程造价、两岸堤防、地下水位等因素,经多方案综合比较后确定。,2)进水闸设计流量:等于渠道的设计取用流量。上、下游水位:进水闸的上游水位:为水库正常蓄水位或河道最低水位。从河道取水流量较大时,要考虑取水口处河道水位局部降落,进水闸的下游水位:由渠系规划和水闸额定取水流量来确
18、定。3)排水闸:设计流量:由设计暴雨、汇水面积及排水时间确定。上、下游水位:上游水位:为渍水区内或排水渠末端相应于排水设计流量时的水位;下游水位:低于上游水位0.050.1m。,5.2.3 闸底板高程的选定1)拦河闸:拦河闸的底板为平底板时,闸底板的面高程等于或略高于河底高程,有利于减轻闸前泥沙淤积。2)进水闸:进水闸的底板高程应该高于冲砂闸或泄水闸的底板高程。在地基条件好和上游水位较高的情况下,可以尽量提高底板高程,或采用泄流能力高的实用堰。,5.2.4 过闸单宽流量的确定决定单宽流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河床抗冲能力。当选择较大的单宽流量时,可以减少拦河闸的闸室数量和缩短泄水前缘总宽度,降低闸室
19、总造价。但是,较大的单宽流量对河床冲刷破坏的能量增大,容易发生冲刷破坏,需要加强消能防冲设施和护底措施,增大相应造价。河床抗冲能力还与水流条件有关。在水深较大,上下游水位差较小,出闸水流扩散较平顺的情况下,同样的土基条件可以承受较大的单宽流量冲刷。在我国一般采用的单宽流量为530m3/s,下表为江苏省对不同闸基土壤选用单宽流量的经验值。在砂砾石地基上可以取更大的单宽流量。,不同土壤不冲单宽流量表,5.2.5 闸孔宽度的确定一、闸孔总净宽B0的确定(1)堰流时:当堰顶处于高淹没度(hs/H00.9)时,(2)孔流时:,(5-1),(5-7),(5-9),二、闸室单孔宽度 b 的确定 我国大中型水
20、闸的单孔宽度一般采用812m。三、闸室总长度L的确定闸室总宽度L=nb+(n-1)d,其中,d为闸墩厚度 闸室总宽度拟定后,尚需要考虑闸墩等的影响,进一步验算水闸的过水能力。从过水能力和消能防冲两方面考虑,闸室总宽度应与河道宽度相适应。,5.3 水闸的消能防冲设计,一、水闸消能防冲的特点 与高水头泄水建筑物相比较,水闸的消能防冲具有以下显著的特点。(1)上游水头小 由于水闸大部分建在平原,水闸的上游水头较小,下游水深变化大,加上河床土壤抗冲能力较小,一般无法采用挑流式消能工。只有下游河道有足够的稳定水深,并且河床条件较好的个别情况下,才考虑采用面流式消能方式。因此,在水闸工程中,广泛地采取底流
21、式消能方式。,(2)上下游水位落差小,水流佛氏数低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大流量泄流情况。此时往往是形成不完全水跃,甚至是波状水跃,消能极不充分,加大了下游防冲的护岸护底工程。(3)大流量泄流不一定是最危险工况 大流量泄流时,上、下游水位差很小,消能防冲的任务更多地在于防冲,顺利地完成上、下游水面线的衔接。,小流量泄流时,上下游水位差相对较大。不论是部分开启闸孔还是闸门控制开启泄流,由于总下泄流量较小,下游水位较低。此时,如果设计不当,容易因水深不足而形成远驱水跃冲刷河床。因此,泄水闸最危险工况常发生在下游无水的初始开启。如宽敞河道上的多孔水闸中,如果全开其中一孔,往往因下游水深较浅,局部单宽流量大
22、,水流流速高,能量集中,从而产生不利冲刷。(4)地基条件较差 土基抗冲能力低,经过消能工的余能如处理不当,仍然可能冲刷河床。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水闸消能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促使水跃发生在闸下一定范围内,最大限度地通过表面水滚消能,避免造成下游河床冲刷。,二、水闸消能防冲布置,水闸闸下消能防冲典型布置图,多数水闸采用底流消能方式。在底流消能中,水跃发生区域的水流非常紊乱,只有将水跃限定在指定位置,对其底部采取专门的保护措施,才能保护河床不被冲刷。为达到上述目的,主要采用如下几种措施:护坦。保护水跃范围内的河床不受水流冲刷。护坦一般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要求具有足够的抗冲、抗浮能力。消力池。创造形成淹没水
23、跃的条件。为了将水跃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保证形成淹没水跃,需要在下游形成一定水深,因此将护坦高程下降并低于下游河床或用高于下游河床的尾坎使之形成消力池。消力池实质上就是形成水跃、消刹能量的地方。护岸。在消力池的两侧,设置边墙,以保护两岸。海漫。消除消力池水流的余能。防冲槽。进一步消除水流的余能,防止河床被淘刷,进一步保护水闸闸室的安全。,(一)消力池 消力池的结构型式和尺寸应充分满足底流水跃消能的要求。个别建在多泥沙河流上的拦河闸,不设消力池。1水跃共轭条件,(1)跃后共轭水深h”与跃前收缩断面水深hc之间的关系(2)收缩断面水深hc的确定 消力池内形成水跃时,闸孔为自由出流。闸孔自由出流情况
24、下,跃前收缩断面水深hc决定于上游水位Zu与消力池底板之间的高程差E0,可按下式计算。(3)跃后共轭水深h与下游水深的关系 当下游水深不能满足共轭水深条件时,将形成远驱水跃或淹没水跃。此时,应采用合适的消力池结构促使水跃发生在消力池内。,(5-15),2消力池的结构形式 当下游水深在任何一级流量下都能等于或大于产生水跃的共轭水深时,不需要设置专门的消力池,消力池的底板可以做成与河底平齐的平底。但是,这种情况在工程中很少见。多数情况下表现为下游水深小于共轭水深,或表现为部分流量条件下大于共轭水深、部分流量条件下小于共轭水深。为了在各级流量下均满足水跃共轭条件,常采用消力池来适应这种水位变化。消力
25、池的形成大致有以下几种:(1)挖深式,如图(a);(2)消力坎式,如图(b);(3)综合式,如图(c)。,消力池结构形式,消力池的底板一般低于闸室底板,形成下降式消力池。在水闸底板与消力池之间,采用直线型斜坡连接段连接。斜坡坡度为一般1:31:6。在一般的情况下,闸下流速较高者宜采用较平缓的连接坡度。对于落差较大、流速较高的情况,连接段可以考虑采用曲线,曲线形状多为抛物线。消力池最好是采用矩形等宽断面,其宽度一般与闸室总宽一致。这种型式的池内单宽流量分布均匀,水流流态好,消能效果好。为了适应下游河道地形,也可以做成扩散式,减少单宽流量。扩散段一般与急流斜坡段布置在一起,扩散角不超过7。此外,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 水闸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782869.html